做法官孔子
A. 法官如何實現對正義的追求
我們說,羅馬人把他們自己認為是狼的傳人,一方面意味著他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現實,人的生存處境,人的生存環境,其實是很艱難的,這個是來不得半點浪漫主義、空想。你必須要現實地對待、現實地面對,這種生存的現實他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樣一種冷酷,這樣一種征戰、戰爭的品性是必須要保持。但是,要長久地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下,那也不是人的所需,我們人又同時總希望進到一種和平、安寧、美好的狀態下,我們需要有一種正義的秩序。
母狼哺嬰,它又顯示了這樣的一種正義的、這樣一種愛的,這一對孿生兄弟是被仇人完全不講道德、沒有正義感(丟棄),狼可偏偏體現出了這一點,所以這個隱諭是非常深的。說到羅馬城,說到母狼哺嬰,我們可能也聯系得起來,大家都知道,一說到羅馬,最殘忍的一個場景,就是那個古代的斗獸場,那些奴隸,把他弄去和飢餓難忍的這些野獸一塊兒搏鬥,這個是非常殘忍的,那些貴族就坐在上邊觀看、喝彩。但是就在羅馬城傳說當中,兩兄弟建立起來的羅馬城,里邊後來發展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說世界上著名的羅馬城有三多,一個是教堂多、一個是噴泉多、一個是雕像多,它還有很偉大的其他文明成就,就在那個羅馬法院的廣場上,就豎立了一座非常著名的石雕像,就是正義女神。
當我們看到這個正義女神,這個雕像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和那個母狼哺嬰這個青銅像關聯起來。這允許我們聯想的,而這里邊確實是韻味無窮的。羅馬人他們為了生存,他們確實曾經征戰四方,沒有少干那些殘忍的事情,但是當他們一旦成為了世界的霸族,他們非常清楚,不能不理性地來對待自己的帝國,來對待被自己所征服的那些人,那些地區,它不能不傳承一種正義的精神。
就像母狼哺嬰一樣,我征服了你,吃掉了你,打下了你,這是狼的殘忍一面,還得哺育你,不然你長大以後恐怕比我還殘忍,這個帝國恐怕就如坐針氈,恐怕很難穩定,所以它有另外一個,正義女神像,這很有意思,同時在羅馬城裡邊,那個正義女神她是個什麼形象呢?怎麼雕塑的呢?她是一手握著寶劍,一手拎著天平,注意,這個正義女神,她的雙眼是用布給蒙住的,就在這個正義女神鵰像的背後,還刻有一句著名的羅馬法律的箴言,說「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這表達了羅馬人要統治他們的世界,就必須建立起一種法律的秩序,必須要懲治罪惡,伸張正義。他們認為,這就是愛。就像那個母狼要哺嬰一樣,這就是愛,是大愛。用法律、用秩序、用追求正義、主張正義來體現這樣一種愛。
這個正義女神,她實際上象徵著一種法官,她來自於哪個地方?這個正義女神實際上繼承了希臘文明的,在古希臘神話當中,這個正義女神有很高的地位,在希臘神話里邊,這個正義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她是天地的女兒,泰米斯在希臘文明裡面,意思是什麼呢?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大地,她的引申意是生命和穩定。在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鵰像當中,正義女神被塑成了一個什麼形象呢?是一個庄嚴的、慈祥的母親形象。她手中拿著個什麼東西呢?只是托著一架天平,沒有那把利劍,它象徵的是什麼呢?象徵的就是法律它應該是成熟、穩重、公平、正義的。只有這種成熟、穩重、公平、正義,才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祥和、一種生命的希望。
這個正義女神她主要的職責就是主持人間的正義,哎呀,那可忙了,忙死了,累得不行,怎麼辦呢?總得有個幫手吧,總得有個助手吧,神話里邊說,這個正義女神就和這個最高的神宙斯結婚了,生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命名叫什麼,叫狄克,那麼這個女兒跟她母親不太一樣,她的性格恐怕比較暴烈一些,她也要幫她母親主持伸張正義,可是她干什麼呢?她不是靜靜地坐在那個地方等待有案件來了,然後我給你主持一下正義,公平地審判,不是這樣,而是提著一把利劍,對那些犯罪,對破壞人間秩序的這些犯罪分子,四處追殺,殺掉他,顯得跟她母親不太一樣。
我們看,羅馬人塑的這個正義女神的形象,正好是把泰米斯和她的女兒狄克,把她結合起來,她是一手拎著天平,一手握著寶劍、利劍,這預示著我們對於法律、對於法官那些主持正義的人,他的職責,一個更為全面的把握,它向整個羅馬人,乃至於後來整個歐洲人,甚至可以說向我們全世界,表達了這樣一種觀念,法就是公平正義,就像那個天平,同時誰要是違法,破壞秩序,那就是犯罪。就要遭到懲罰,那就是那把利劍,在羅馬女神的前額上,還有一綹頭發、秀發,很美的,這一綹秀發象徵什麼呢?真相。哎呀,挑開你這一綹秀發來看看長得怎麼樣?看出真相。你要主持正義,你要懲罰犯罪,就必須建立在事實真相的基礎之上。而且他的名字改了,改成什麼呢?改成朱絲提提亞,這是中文音譯,實際上就是拉丁文里邊的jus,就是法律這個詞。
更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個女神的眼睛給蒙住了,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中國也有關於主持正義的,類似於法官的這樣一種形象,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法學院的門口幾乎都要塑這個東西,一隻神獸,這個神獸眼睛沒被蒙住,反而是怒目仇視,哎呀,看著就恐怖,兩個眼睛圓圓的、大大的、凸凸的,凸出來的,一個怪怪的,很恐怖,可能我們更多看重的是打擊罪犯這樣一個方面。她為什麼要蒙住眼睛呢?這個給大家講一下,這個很有意思。
法官你要主持正義,你要了解真相,肉眼看到的恰恰是表象,恰恰不是真實。而且我們肉眼常常容易被那種表象所蒙蔽,所以你要真正看到真實,你要用你心靈的眼睛去關照,用心靈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而一個法官,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的真相,要做出一個公正的裁判,不需要你四處去搜尋,用你這一雙肉眼,因為羅馬這個時候法庭已經建立起來了,有公訴人、有辯護律師,法官干什麼?就需要你坐在那個地方,靜靜地傾聽,你動腦筋、用心,不要開小差嘛,這個時候你才能把握真實,所以最好把你眼睛給蒙上,不要開小差,不要受那些外在的其他的一些現象的干擾,要洞察事情的真實,用心靈的眼睛,聽,用心靈去洞察真實,最重要的有一個途徑,就是語言和邏輯,聽你怎麼說?這個怎麼推導,這里邊有什麼樣的邏輯矛盾?你法官就干這個,仔細地傾聽,用心靈去傾聽,不需要你睜那麼大的眼睛。這是法官要做出公正裁判的基本要求。用你那顆正義的心靈去裁斷,那麼這就是羅馬的那尊正義女神像的法律隱諭,我們今天正在推行司法改革,這個雕像值得在我們的心中多留一段時間、多思考一下 一個象徵權力、榮耀的帝國
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過世界;
一個關於母狼哺嬰的傳說;
羅馬人自己認為他們是狼的傳人;
一則關於正義女神的希臘神話;
她實際上象徵著一種法官;
一位蒙眼的正義之神;
你要用心靈去關照,用心靈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一個象徵權力、榮耀的帝國
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過世界;
一尊象徵公平、正義的雕塑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希臘神話中的正義女神;
她只是著一架天平,沒有那把利劍;
一位手持利劍的女神;
對破壞人間的犯罪分子四處追殺;
一則關於正義女神的傳說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蒙眼的正義之神;
你要用心靈去關照、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B. 為什麼美國最高法院有兩處孔子雕像
因為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代表,在東亞地區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同時孔子的思想也啟發了許多西方哲學家例如萊布尼茨,伏爾泰等。
C. 政治中的孔子
政治中的孔子也是會用刑罰的
只是當時很多統治只是嚴刑峻法
而不去教化人民
於是孔子就很強調仁義教化
但刑法也是用的
孔子在魯國做大司寇時
罪犯都怕他,跑到國外去
說明孔子也是下得去手的
有個著名的事例 就是諸少正卯
(有人出來說不是孔子做的,但如果這事是真的,那必然是孔子一生的污點)
按荀子的說法 少正卯完全是因言獲罪,就像明清文字獄一樣
孔子說為政以德,那是對老百姓施德政
對罪犯就不是了
孔子說過以直抱怨,那就是說犯了罪,該怎麼判怎麼來
所以魯國才會一是井井有條
D. 晉平公為什麼讓祁黃羊的兒子當大法官
原因:
當時的情況是誰有能力勝任就由誰來當。祁黃羊是一個誠實坦盪、大公無私的人,是沒有必要顧忌大多的,他推薦他兒子來當大法官是站在了公平公正的角度,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任人唯賢。因此晉平公讓祁黃羊的兒子當大法官。
這也側面說明了晉平公非常聖明賢德,大公無私,善於聽取意見,是一個非常開明,非常講道理的君子。
(4)做法官孔子擴展閱讀:
祁黃羊薦人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平公問大臣祁黃羊:「南陽縣缺一個縣官,你認為派誰去當合適?」祁黃羊立刻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讓他去做官呢?」晉平公驚奇地問。「你只問我派誰去合適,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聽了祁黃羊的話,派解狐去做了南陽的縣官。果然,解狐在南陽辦事很公正,為那裡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個大法官,誰來當合適呢?」「祁午可以做好。」祁黃羊說。「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晉平公感到很意外,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別人說閑話。」祁黃羊說:「你只是問我誰可以勝任,並沒有問我他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於是,晉平公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當了大法官以後,也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十分擁護他。
孔子聽說後,稱贊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標準的。既不因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薦他;也不因為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就不推薦。祁黃羊這樣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E. 孔子過殺人嗎
他殺過人,那個是少正卯,因為他沾上了五惡,必須除掉。
F. 被孔子稱贊大公無私的人是
被孔子稱贊大公無私的人是祁黃羊, 因為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附:故事一則
有一次南陽縣缺一個縣長晉平公讓祁黃羊推薦一個人,祁黃羊推薦了自己的仇人解狐,沒有一點私心,一心為了國家,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後。替那裡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讓祁黃羊推薦一個人去當法官,他推薦了自己的兒子,平公便問他:「不怕別人講閑話嗎?」他答:「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書他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告訴我們要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不偏向任何一方。
G. 為什麼在美國最高法院裡面,會有兩處孔子的雕像呢
建成於1935年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樓,成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的官方住所和工作場所。這座建築也被稱為大理石宮殿,坐落在華盛頓第一大街上,離華盛頓東北部的國會圖書館不到一英里。
每提交一個方案必須經過美國最高精英階層的審查,所以說這座建築上出現的任何一個雕像是他們所認可的,符合美國人的世界觀。所以我認為孔子的雕像能出現在美國最高法院里對我們國人來說也是一件引以為傲的事了。
H. 當代法官如何解讀「仁義禮智信」
保崬┯謚謝桌淼姆⒄怪小5車氖舜蟊ǜ嬤賦觶緇嶂饕搴誦募壑堤逑凳切斯輟T諦率貝暮艋較攏謝澄幕幕蟣亟耷畹惱芰浚叭室謇裰切擰幣燦凶判碌哪諍徒舛痢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春初·元命苞》)。」禮記雲,上下相親謂之仁。「仁」的基本含義就是孔子所說的「愛人」,是人對於同類生命的基本同情和關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司法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司法領域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法官將冰冷的法律柔化為三月的春風,給當事人以溫情感;就是要在法庭上將法律的語言詮釋為群眾聽得懂的話語,給當事人以親切感;就是要始終堅持能動司法,以人和人、人和社會的和諧為己任,想方設法、設身處地地化解糾紛,給當事人以公平感;就是要在司法實踐中貫徹「民本」的基本價值理念,做到重民貴民、愛民仁民、安民保民,給當事人以信賴感。
「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各宜也(《釋名》)。」義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孟子雲,「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當前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確立一個社會的「義」,並且培養公民對「義」的自覺和信念。義是倫理的概念,法則是社會學的概念,社會是倫理的,更是法律的,法律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的規范。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更是社會「義」的守護者,公正司法不僅僅是司法者的良知和責任,更是人民群眾的呼喚和期盼。另一方面,公正的審判在實現社會正義的同時,對社會正義也起著引導和示範的作用,是匡扶社會道德良知的砥柱,故法官當「言出為箭,執法如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釋名》)。」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准。故《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它是社會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觀表徵,是每個人道德素質和教養程度的外在標志。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法官是特殊的群體,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有著比常人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法官必須更加註重司法禮儀,通過司法活動向當事人展示法官的學識、風度、氣度、教養與魅力等個人涵養,體現法官的整體道德水準和司法水平,這樣才能贏得當事人的尊重,贏得社會對法官群體的褒獎和認同。
「是非之心,智也」,意思是能夠分辨是非就是智慧,儒家把「智」列為「五常」之一,認為追求知識,增長聰明智慧,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對於知識和智慧的尊重。每一個職業都有與之匹配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的要求,法官也是如此。當法治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法官的學識、能力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當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紛紛體現到司法領域,對法官的政治智慧、社會智慧、法律智慧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法官必須能夠運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維、法律的技術來平息爭議糾紛。只有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論功底,能夠嫻熟地運用各種司法技巧,才有可能在司法裁判活動中體現出法官的智慧。
「信者,誠也(《墨子經》)」。儒家把誠信作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認為「誠」是「天之道」,「誠之」是「人之道」。這等於是把「誠」作為至高無上的價值源頭來看待。要取信於人,根本在於「反身而誠」。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國家要「敬事而信」。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這對法官而言面臨著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通過司法活動,著力維護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通過發揮法律的制裁和引導功能,促成社會誠信良好風尚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官要致力於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來源於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來源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這就要求法官滿足人民群眾正義訴求,注重司法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只有司法公信,才有可能通過司法的手段促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
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開啟了我國司法事業的新篇章,面對時代的呼喚,回眸千年的文化,我們定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I. 法官斷案只有耐心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決.孔子的名言
人生的最大快樂,是自己的勞動得到了成果。 —— 謝黨哉
J. 孔子和少正卯都是講學,孔子在做大司寇就判少正卯死刑,少正卯宣傳的是什麼思想
那是個歷史的謠言。
少正,是春秋時期的官職,是少大夫,相當於現在的廳局級幹部。
孔子當時是大司寇,是最高法官。
從禮上,孔子沒有審判少大夫的權力,少大夫犯罪應當歸司空管。而且,少正這種高官也不可能去講學。孔子講學也是在做官之前和辭職之後才有大規模的開班講學。
因此,史記只是說孔子誅亂政者少正卯。少正卯沒有任何具體思想理論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