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法院胡艇
『壹』 洪水餘姚
我爸也開始想辦法,就地取材,他從雜物間里找到兩只空的柴油桶,擰上瓶蓋浮力相當好,我們又去找了一塊2米長、半米寬的木板,把兩個柴油桶用鐵絲捆紮在上面。折騰了幾次,在木板中間固定了一把小竹椅,組裝好,勉強能出行。
我爸駕駛著它試圖出去,出門10米就遇到還在洶涌漫進來的姚江水,逆水行舟,他只好退了回來。他解釋,「外面那個轉彎有漩渦,跟三江口一樣了!」
中午煮了飯,我媽盡可能地把前幾天吃剩下的冷盤全部廢物利用,再熱了熱,全家又熬過了一頓。
吃完飯,我企圖把車子用千斤頂再抬高一些,但以失敗告終。我走到房間找了保險單,仔細看了看保險條款,想知道能不能賠到錢,這車我買了3個月,被水淹的前一天我才到4S店做了簡單的保養。
我家後院那些出租屋已經面目全非,昨夜,我爸泡在水裡幾個小時,把租客的被子擱起來,收拾。但到了今天,屋裡的一切都是漂浮狀態,我爸開始盤算起損失,十幾個電視機,十幾個空調等等。
爺爺奶奶幾乎悶了一天,老人心情很不好,爺爺答應出門避難時沒有考慮太多,到我家一天,他跟奶奶想起好多,銀行支票在第二個抽屜,領老年補貼的本子、過冬棉被都在櫃子里,吃的葯還在桌上,爺爺覺得冷了沒有衣服,奶奶覺得餓了,問我能不能把她家裡床頭裝零食的箱子拿來,節儉的老人連一桶蛋卷都開始放心不下。
盡管現實已經不允許我們出門,但我爸還是撐「船」,重新游進兩三百米遠的爺爺奶奶家裡,帶回來了兩張支票,一根奶奶的拐杖,還有香煙,奶奶有煙癮,我爸問奶奶的鄰居討煙,鄰居給了五包。
因為停電、停水、停電話,我的通訊基本都是故障。聽說專門開設了一個調頻102.9餘姚災情頻道,我忙著到處找還能用的收音機,有台老式的,卻需要4個少見的一號電池,只能苦笑。
好在租客還有個充電寶,讓我又勉強撐了幾個小時。我盡快瀏覽了電力、水利、氣象等部門的官方微博,得知好消息是南京軍區來了部隊支援。
晚飯後天黑得很快,周圍一片漆黑,爺爺夜裡必須要上兩趟廁所,他完全無法獨立找到馬桶。我媽找出來三個以前祭祀剩下的蠟燭頭點上,她有一個手電筒,得省著點用,包括手機,親戚朋友來電問候,只說幾句就得跟對方說:「好了好了,長話短說,留點電救命用。」
晚上7點,水又爬了一個台階上來,我媽憂心忡忡地站在門口,望著水面嘆氣。我爸安慰一句說:「這時候人保住就好了,其他的想開點吧。」
10月9日
電用完,與報社失聯。
10月10日
昨天是我家被洪水圍困的第四天,水退了半米左右,我終於跟外界取得了聯系。
安置點、菜場、超市……一整天我都在餘姚城區涉水步行,面前是餘姚災後生活的逐漸恢復,所有人都在為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水一點點消退,生活一點點陽光起來。感謝所有幫助過餘姚的人們,謝謝你們!
昨天早上,我媽用剩下的米煮了一點稀粥,吃過後,看一樓的積水退到了膝蓋,我試圖涉水突圍。
前一天,同事告訴我,三職校是物資中轉站,有電!我第一個目的地就是那裡,帶上一個十孔的接線板,全家的手機、手電筒,沿著長安路、玉立路、開豐路一路蹚水向南,水最深處仍舊沒過肚子。走了一個小時,我終於找到電源,給所有設備充滿電後,通訊恢復。
離開前,志願者見我是災民,給了我一盒盒飯,有肉!突然有種想哭的感覺。吃過之後,還給了我一箱泡麵、一箱餅干、兩盒感冒葯和四支手電筒。生平第一次被人救助,除了說謝謝,不知該如何表達。
回家路上,扛著所有物資累得幾乎走不動,一位大叔幫我扛了一箱泡麵。我還攔到一輛軍車,搭車過了兩處積水嚴重的區域。
在開豐橋下,我碰到一位杭州部隊的士兵,他讓我把扛著的東西放在他拉的皮艇上,減輕了不少負擔。他說,來餘姚就帶了一條褲子,濕了又干,幹了又濕。
到家已經是中午12點,爺爺奶奶看我拿了這么多食物平安回來,有點高興,今天開太陽了,大家的心情都好了一些。
隨後,我去了兩個安置點,先到餘姚全民健身中心,這里住了30個人左右,小孩不少,政府一天發放一次食物和水,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晚上睡覺沒被子,秋夜很涼,他們只能把體育館鋪地的紅地毯蓋在身上。
在長安小學安置點,住了100多人,附近村子被淹之後,外來務工人員都到了這里,他們也缺少棉被。一位在餘姚開計程車十年的安徽司機說,這些天工作都耽誤了,260元/天的傭金該怎麼辦。
我背著相機不好走路,離開的時候,一位年輕人自告奮勇說把我送出去。他姓年,安徽人,23歲,來餘姚三年,是一名電工。
小年用兩個輪胎做了一條「船」,在安置點閑不住,他用「船」一趟趟幫著往來長安路的人拉來拉去。我坐在他的「船」上,小年自己不上船,他赤膊推著我一直走了幾百米,水在他的腰上。
下午我一路向東,因為餘姚唯獨城東仍舊通水、通電、通網路。
城區的交通仍舊基本癱瘓,公交車能走的路還很局限,我從家裡(餘姚城西)走到城東的星星港灣小區,花了足足三個小時。
在市中心我攔到一輛麵包車,司機小雷,26歲,是楊明公司的一名司機,他自願把我帶到了他力所能及的地方,因為市區多處積水,他試著走了好幾條路,這里不行就調頭換路線,直到無法向前。
在丹鳳社區下車之後,我要穿過一個積水最深達四五米的鐵路橋,多虧兩位好心姑娘帶路,他們領我走水最淺的地方,哪裡有危險都給我一一指點,過鐵路的時候我們需要穿過兩堵圍牆,受災後這里開鑿了兩個洞,如果不是她們,我根本通不過。
天黑得很快,一路上所有涉水前行的人們扶持相助,有手電筒的為眾人照明,熟悉地形的為大家指路,年輕的背著年長的。
西石山路上,附近的富巷菜場已經被淹,有菜販臨街出來賣螃蟹,老闆對我說,沒有電,蝦全死了,螃蟹也死了兩麻袋,損失幾萬,還活著的15元/斤賤賣。老闆問我要不要,還拍拍胸脯說,憑良心,絕不賣一個死的。
在南濱江路上,設了一個農貿批發市場的直供點。
這個市場原本在城郊,為了方便市民,蔬菜批發大戶們到全市各個人群集聚區設了五六個點,今天開始從中午一直賣到傍晚。
為了保證大災之後菜價不漲,市場給每個直供點派駐了管理員,誰漲價就會被取消設攤資格。
我四處問了問,價格基本上和平時差不多--豬肉13元/斤、花生3元/斤、土豆3元/斤、大白菜5元/斤、蘿卜3元/斤、胡蘿卜5元/斤、青椒1元/個、萵筍5元/3個……
一路上各種小超市都已經恢復營業,但能賣的都是一些存貨,水、泡麵、餅干、手電筒最暢銷,賣完就沒了。
餘姚的各大賣場也都開門了,桐江橋家家福超市24小時營業,富巷菜場樓上的大賣場限量供應,由於擔心秩序混亂,賣場一般都只賣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必需品,還有警力看守,東西都是原價。
餘姚南濱江路上有一段未被水淹的區域,這里有一家叫小城大廚的飯店,為路人免費提供熱飯熱菜。
老闆俞熠華是個30歲左右的年輕人,飯店是今年5月才開業的。
俞熠華說,這條路唯獨自己這里沒受災,他總得做點什麼,於是安排人從寧海買來6000斤蔬菜、2000斤大米和十幾頭豬,還扛來幾瓶煤氣。
飯店有四五十號員工,他們的家幾乎全被淹了,俞熠華為他們提供食宿,讓飯店繼續開張。
從9日中飯開始,俞熠華在自己飯店、餘姚賓館、名仕花園三個點為路人發放盒飯,員工有的負責裝飯,有的負責裝菜,有的發筷子,分工協作。
第一餐、第二餐的盒飯,是土豆燒肉和炒大白菜,到今天,中餐和晚餐,豬肉已經用完,盒飯里是紅燒蘿卜和大白菜,外加每人一瓶礦泉水。
俞熠華說,今天有肉的菜優先發給了附近小區的老人。
我見到了今天晚餐的發放,領飯的隊伍約有50米長,秩序很好,領到飯的人很多就在邊上就地吃了,吃得很開心,一位大叔說,畢竟政府只能發放干糧,他已經三天沒吃上一口熱飯,現在遇到這樣的好事,真的很感激。
『貳』 餘姚有哪些景點
旅遊景點
龍泉古剎 位於山東部。建於晉咸康二年(336),為浙東古剎。以後屢毀屢建。至元始祖元貞二年(1295)重建有3閣5院,3亭1寺,佔山之一半。明代,為學者、名宦薈集之所。王陽明曾二次講學於寺之中天閣。清鴉片戰爭時,英侵略者在道光二十一年秋占寧波,派艦艇掠餘姚燒寺。光緒元年(1876)重建,規模小於元代。建國後,文革期間,殿宇移作他用,佛像盪然無存。1990年重修整理。現已恢復舊貌,重放光彩。[20]
中天閣 原為龍泉寺中一部分,五代時建。取意於唐朝詩人方干《登龍山絕頂》詩中:「中天氣爽近是河一句」。明王陽明兩次講學於此。嘉靖間立陽明牌位祀之,曰新建伯祠,東建海日祠祀文成父尚書王
龍泉寺
華,二祠統稱曰二王祠。萬曆間,以冠帶袍笏塑像。陽陰臉青,以門人徐愛、錢德洪配親。清乾隆間設龍山書院。1954年迄今借作「梨洲文獻館」。[21]
龍泉石井 位於中天閣東北處,茂林修竹間,古井終年不涸,因曰龍泉井。北宋王安石任鄞縣令,與餘姚縣令謝景初為同科進士,時來餘姚。作《龍泉寺石井》詩:「天下蒼生望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以潛龍自比,抒政治抱負。南宋高宗趙構避金兵,經餘姚去寧波下海,金兵北退,又重臨餘姚龍泉山,駐蹕七天,飲龍泉井水,覺得十分甘甜,取十瓮以去,山名益振。[22]
祭忠台 位於龍山絕頂。明正統間,邑人成器等在此遙祭為宦官王振所殺害之劉球。故名。台旁石刻有王陽明書祭忠台三字,早已廢。[23]
四先賢故里碑亭 位於龍泉山南坡,坐北朝南,為紀念嚴光、王陽明、朱舜水、黃梨洲四位先賢的風節、思想和歷史功績。嚴、王兩碑亭建立清乾隆十九年(1754),朱、黃兩碑建於清末。四亭原置於接宮官處(今龍山劇院前),後兩遷至現址。1982年重建,四亭各有楹聯、亭額碑名。[24]
龍山景點,歷經滄桑,1941年4月~1945年8月,餘姚陷敵,日軍佔領期間,劃山為警戒區,駐日警備隊,禁民上山。原有明清時所建之嚴子陵祠,謝文正(遷)祠,孫忠烈(大燧)祠,以及二王祠、朱黃合祠等悉遭破壞,僅剩屋宇。二王祠中王陽明冠帶袍笏塑像,亦遭日寇盜去日本。
建國後1963年辟龍山公園、建園中園、天風園、花木圃、動物園,並建有四賢嚴子陵、王守仁、朱舜水、黃梨洲紀念亭,分別由當代書法家舒同、沈定庵、周而復、郭紹虞題額。舜水亭南有「朱舜水紀念碑」,為1982年日本朱舜水紀念會、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建,沙孟海書。其旁有滑壽亭為紀念元末客居餘姚之名醫滑壽。1986年建。
勝歸山摩崖石刻 位於城北郊,海拔147米,原名聖龜山。晉劉牢之戰勝孫恩屯兵於此,改名勝歸山,又稱打石山。少林多石,陡崖深潭。明嘉靖間胡宗憲任縣令,出公羨銀贖民山地,禁止開山採石,樹木成蔭,於是漸成形勝之地。以後胡宗憲任浙江總督,勝倭寇歸飲在山下,立有勝歸山碑,呂本撰管見,書徐九皋篆,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珂摹丹入山,鐫刻胡公岩三字,實其遺跡。後又在岩穴崖壁石刻胡公半身浮雕像。及至民國時已改為觀音像,後又湮滅。解放前後,東西山崖雕刻佛像十四個,依山勢鑿雕,排列有致。[25]
客星山 位於餘姚城東北十里的安山橋北,與慈溪市交界處。原名陳山,為漢嚴光隱居與墓葬之地。宋乾道間,史浩知紹興府事命縣令蔡憲於嚴光墓下建客星庵,立嚴子陵墓道。客星庵碑邑人虞似良書。嘉定時於山顛建高節書院,明洪武時湮廢。墓有題石曰漢嚴光墓,明正德時立石鐫曰:「漢徵士嚴公墓」。墓以上有高風亭。清鄭仕詩雲:「姚邑東偏聳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客星山又為「漢三老碑」的
客星山
出土地。清咸豐二年山民上山掘得。1922年杭州西冷印社專辟「漢三老石室」收存。[26]
黃宗羲墓道 位於陸埠鎮十五嶴村化安山,墓蓋瓦如人字,呈圓弧山牆狀。墓前設石桌、石凳。墓內無棺,遺體安置石床上,以期速朽。東南與忠端公墓兩相對照。墓碣為四明(寧波)萬經隸書。全祖望撰神道碑、毛奇齡撰墓誌銘。後神道碑等湮滅。1956年省公布為浙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6年文革中遭破壞。1981年修復,1995年修建墓道,兩旁植梅花百株,並建有龍虎草堂。[27]
四明湖 位於梁弄鎮西北,系人工水庫,有八字橋山、玉兔島、野貓灣、丁山等5島。島上植楊梅,湖中魚蝦捕撈量100多萬斤。湖南畔獅子山頂建有「革命烈士碑」,碑高20餘米,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書」。現四明湖以玉兔島為中心,開發成為四明湖度假村,由香港張宇先生投資。[28]
白水沖 位於梁弄南雲根山與石屋之間。又名潺緩洞。瀑布高30米,飛流直瀉,聲如雷鳴,歷代詩人多探勝吟唱,岸崖上刻「白水潺緩」四字。洞外原有祠宇觀,為東漢劉、樊雲翹夫婦向白道人學仙之處。得仙術升天後,後人在飛升處建祠觀。後來唐玄宗遣使移觀於此。宋徽宗御書為「丹山赤水洞天」。成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瀑布茶」產於此,唐陸羽名「瀑布仙茗」載入《茶經》。[29]
丹山赤水 位於餘姚大嵐山柿林村溪邊。沿溪懸崖峭壁數里,高數十米,石呈紅褐色。岩縫中間生雜樹,岩樹花草,紅綠相間,古名殺羊岩,相傳仙人「殺羊漬血」於此。溪名赤水,因名丹山赤水,上有赤水橋。[30]
餘姚四岩窗 位於華山鄉大俞山巔。系一長方形懸崖。腰部列四洞穴,岩高30餘米,長約60米,如四個窗戶。唐劉長卿詩雲:「蒼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瓏開戶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因此得名。岩下深谷有清泉碧潭,旁有屏風岩,上刻「四明山心」。
餘姚蘆山禪寺 位於餘姚河姆渡鎮姚江之北,蘆山北麓。西鄰河姆渡遺址,交通便捷。寺創建於唐乾元元年(785),南宋時賜額「蘆山普光院」,隆盛一時,為文人學士游覽探勝之地,陸游、范成大、史浩等俱有吟詠之作,流傳後世。以後屢圮屢建。現存建築多為光緒十三年重修迨至民國。建國後,60年代,寧波、舟山等地僧眾徙居於此。1992年修復開放
『叄』 2013年餘姚水災的受災情況
截止至2013年10月8日,寧波餘姚市是浙江受災最嚴重的一處。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值班主任宣偉麗指出,餘姚主要是受到四明山區暴雨影響,姚江江堤個別出現漫堤險情。「70%以上城區受淹,交通癱瘓,因為進水導致部分變電所、水廠、通行設備障礙,供電供水出現困難。」
餘姚市防指於10月8日晚表示,截至8日晚8時,過程雨量496.4毫米,全市79個監測點中有39個超過500毫米,其中最大張公嶺站809毫米。姚江水位最高達5.33米,超過警戒水位1.56米;24小時降雨量和姚江水位均創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紀錄。
截至2013年10月8日晚7時,餘姚21個鄉鎮、街道均受災,145行政村和社區被圍,受災人口832870人,房屋受損較嚴重的25650間,轉移人口61665人。城區大面積受淹,交通癱瘓;山區公路交通全部中斷;山區溪道、電站、灌溉等設施受損嚴重,平原河網的姚東浦塘全線漫堤。餘姚全市直接經濟損失達69.91億元。
截至9日上午10點,餘姚全市過程面雨量499.9毫米,達百年一遇。
強降雨導致城區大范圍積水,交通基本中斷,學校停課,工廠停工。當前,嚴重的內澇正在考驗著這座東方港城。其中,寧波餘姚受澇嚴重。城區有70%以上地區受淹,交通基本癱瘓。
截至2013年10月10日上午11時,餘姚市高速班線仍全部停運,建立了15條臨時性路線,解決群眾出行,440輛計程車仍繼續停運。此次台風「菲特」帶來的強降雨使甬江流域在4天時間內的平均面雨量達到440毫米左右,超過去年正面登陸的「海葵」台風,特別是甬江流域面雨量接近百年一遇,出現歷史罕見的特大流域性洪水。其中,災區餘姚的總降雨量高相當於68個西湖的總水量。
2013年10月10日上午10點左右,餘姚洪澇區一加油站發生汽油泄漏。在餘姚市陽明街道一加油站附近的居民突然聞到汽油味,隨後有汽油浮現在水面上,漏油麵積不斷擴大。
接到報警後,當地消防部門立即派出消防戰士乘坐皮劃艇前往現場。據現場勘查,該加油站儲藏有3萬公升汽油和3萬公升柴油,發生泄漏的是汽油罐,罐體浸沒在水下。2013年10月10日13點左右,加油站周邊群眾已被疏散。
現場救援人員介紹,已經使用木板和棉被對漂浮在水面上的漏油進行控制。由於發生泄漏的罐體浸沒在水下,加上水質渾濁,搶修人員尚無法確定泄漏點的位置,相關緊急處置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截至12時30分,泄漏汽油已經形成500平方米的油麵,消防戰士正在現場緊急處置。
截止至2013年10月9日,餘姚城區積水區域普遍下降50公分左右,但部分地區積水依舊較深,城區積水全部退去要到到10月12日左右。盡管四天「大水圍城」沒有導致人員傷亡,但給餘姚造成的經濟損失初步估計超過200億元。浙江省民政廳10月10日下午表示,餘姚全市食品和飲用水供應充足,除了政府采購的食品外,社會各界的捐贈食品和物資正在不斷運往災區。事關百姓基本生活的水、電、路燈公共基礎設施也正在逐步恢復。
『肆』 餘姚到普陀山怎麼坐車最方便,求具體乘車路線和車費,去過的給個攻略吧,不想開車去,兩天的行程怎麼安排
補充一下,出火車站就是汽車南站。南站現在增發有直達朱家尖慈航廣場(即蜈蚣峙碼頭)的車,一小時一班。趕不上就坐到沈家門或者朱家尖,然後再轉趟公交到沈家門的半升洞碼頭,朱家尖就坐到慈航廣場站。然後快艇就到普陀山了
『伍』 餘姚城區內有哪些好點的山水風景
餘姚城區內山水風景不多: 陽明故居位於城區武勝門路,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故居,有先人端雲送子傳說,故名端雲樓。端雲樓附近還有青暉佳氣樓、大方岳第、翰林房、太守房等眾多古建築。
勝歸石窟位於城區北面,相傳東晉大將劉牢之戰勝孫庸歸來屯兵山上,故名勝歸山。明代胡宗憲抗倭凱旋多次,屯兵於此,後人為紀念他,在山南坡鑿胡宗憲像,稱為「胡公岩」。
穴湖映梅在城區3公里處,三面環山,山上遍植餘姚特產楊梅。仲夏時節,滿山飛霞。湖畔建有楊梅山莊,庄內辟有天然泳場,另有遊艇沖浪,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