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受理訴訟
⑴ 人民法院受理訴訟案件的程序是怎樣的
法律分析:1、起訴。
原告向法院起訴,應遞交起訴狀和有關的證據材料,並按照被告人數遞交訴狀副本和證據副本;同時填寫訴狀清單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
原告在遞交起訴狀時,為公民(自然人)的應附交個人身份證明;為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法人的應提供工商登記資料、營業執照副本或組織機構代碼證明副本、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委託代理人身份證明;被告為法人的應提供的工商登記資料,被告為公民(自然人)的應提供其戶籍證明。
2、立案。
法院接受當事人遞交訴狀後,應在訴狀清單上簽名,經審查,符合立案條件的,當即立案,同時向當事人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當事人法律文書送達確認書、訴訟須知、調解須知以及繳納訴訟費用通知。
3、排期。
經法院審查決定立案的,當即進行排期。排期包括確定開庭日期、時間、法庭和審判長,並向當事人送達開庭傳票。
4、繳納訴訟費用。
當事人收到法院開出的繳納訴訟費用通知起七日內可至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派駐本市各法院的收費點交款。
5、付款方式(現金、本票、支票、匯票等)
6、法院開票。
當事人憑農行出具的《訴訟費預繳專用憑證》(受理回單)即時向法院調換《訴訟收費專用票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⑵ 民事訴訟法院受理范圍是什麼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
法律依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四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民事訴訟,必須遵守本法。
⑶ 法院是否受理所有的訴訟申請
法院不能受理所有的訴訟申請。
法院只受理合法的,或者說符合受理條件的申請。
對於不合法的,或者不符合受理條件的申請,法院不會受理的。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依法應該受理的一審民事起訴、行政起訴和刑事自訴,實行立案登記制。
第二條 對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一律接收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並註明收到日期。
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當場予以登記立案。
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七條 當事人提交的訴狀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內補正。
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補正的,人民法院決定是否立案的期間,自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沒有補正的,退回訴狀並記錄在冊;堅持起訴、自訴的,裁定或者決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經補正仍不符合要求的,裁定或者決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第九條 人民法院對起訴、自訴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應當出具書面裁定或者決定,並載明理由。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自訴不予登記立案:
(一)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二)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危害國家安全的;
(四)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
(六)所訴事項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
⑷ 法院民事訴訟受理范圍
法院民事訴訟受案范圍主要有以下幾類:
1.民事案件,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引起的訴訟;
2.商事案件,由商法調整的商事關系引起的訴訟;
3.勞動爭議案件;
4.法律規定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非訟案件,包括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適用督促程序審理的案件,適用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⑸ 人民法院受理哪些訴訟
法律分析:(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⑹ 民事訴訟法院受理范圍包括哪些
第一類是由受民法調整的民事主體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所引起的糾紛;
第二類是由受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所引起的依法應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勞動爭議糾紛;
第三類是法律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審理的其他糾紛或事項。
⑺ 法院起訴流程
(1)當事人撰寫起訴狀、准備起訴材料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⑻ 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具體環節
——關於雲南元江縣李德福等九位民辦教師
古人雲:厚德載物。
李德福、李沙德、楊福昌、李仕元、楊思坡、張新文、楊阿才、何成光、萬正忠九位民辦教師分別在2001、2002或者2003年被元江政府、教育局辭退回家(按教齡每年發200元辭退費)。其中教齡最長的是31年教齡的李德福老師,1972年參加民辦教師工作,2003年被辭退回家;教齡最短的是25年教齡的萬正忠老師,1978年參加民辦教師工作,2003年被辭退回家。其中年齡最大的是58歲的李沙德老師,最小的是48歲楊阿才等老師——人生最青春的年華都貢獻給了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等到年老不中用時卻被元江政府、元江教育局無情「踢」回家中。這一行為喪失了資本主義社會最基本的人倫道德,更不要說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倫道德、法律政策之高尚要求了。
同為一個地方的民辦教師,元江縣窪垤小學的楊順華(50歲24年教齡)、李福安(50歲23年教齡)、楊四萬(51歲8年教齡)及其它學校與九位民辦教師情況相同的民辦教師,早在1997年就辦了離崗退養手續,有的被招轉為公辦教師,而這九位民辦教師因為教學水平高,響應元江政府的號召(山區缺老師,不能一下子都「離崗退養」。)多堅持了4---6年,結果到頭來卻被一腳「踢」出校門,一個個年老體衰,不能享受「離崗退養」政策,生活無所依靠,悲憤之極,於是走上了漫漫上訪路。結果呢?到處碰丁子,有的「官爺」竟欲揮拳相向。
問蒼茫大地:良知何在?天理何在?
針對上述問題,雲南星聯律師事務所2005年2月26日受九位教師之託,指派王理乾、耿學聯兩律師著手處理此案。
接受委託之後,兩位律師經過了解案情,2005年3月22日向雲南省教委反映此問題,省教委答復說要找玉溪市教委。隨之,兩位律師找到玉溪市教委,玉溪市教委答復說要找元江縣教委。2005年4月25日到元江縣教委,答復曰:我們都是按政策辦的。兩位律師當即提出查一下「元江縣窪垤小學的楊順華、李福安、楊四萬及其它學校1997年就辦了離崗退養手續的民辦教師的檔案及其所依據的政策,得到的答復是:律師不能查此檔案。兩位律師當時便說:請你們查一下楊順華、李福安、楊四萬等1997年就辦了離崗退養手續是依據那個政策?九位民辦教師符合不符合這個政策?
(據說是)人事科長的呂健康(音)經和教育局長等人協商後說:可以。經過一個多小時查檔,該人事科長答復說:這事情太復雜了,不能告訴你們。
當天,兩位律師書面向元江縣人大車主任及元元江政府的有關同志反映了九位民辦教師及受託律師所遇到的問題,得到的答復是:等我們了解一下情況再說。於是兩位律師只好回到昆明耐心等待。一等便是三個月仍然是「泥牛入海無消息」。無奈,2005年7月22日兩位律師又寫《情況反映》材料到玉溪市人大、政府、教委反映,結果在某2005年8月4日元江政府向兩位律師發來了一份《關於對雲南星聯律師事務所兩位律師情況反映的復函》(以下簡稱《復函》)。
該《復函》中說:……李德福等九位民辦教師由於年齡、教齡不符合離崗退養的政策規定,未能辦理離崗退養手續,由於當時實行鄉(鎮)辦學管理體制,教師工資由鄉(鎮)財政發放,加上鄉鎮教師缺額較多等原因,未辦理辭退手續,98年以後,以代課教師身份繼續使用,到2003年按辭退代課教師政策辭退……又說:兩位律師來函中提到的楊順華、李福安、楊四萬等人離崗退養,他們都是在98年底以前辦理了離崗退養手續,由於當時主管部門領導和相關科室人員均已調離原單位,楊順華、李福安、楊四萬等人是否符合離崗退養條件,有待查證。
兩位律師認為:這種答復純屬置國家對民辦教師「關、招、轉、辭、退」五字方針政策精神於度外,巧言令色、混淆視聽、掩耳盜鈴之舉。
眾所周知:早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國家就致力於民辦教師隊伍的調整、整頓和提高,並提出了民辦教師隊伍的調整整頓工作要堅持「關、招、轉、辭、退」五字方針,要求在2000年基本解決民辦教師問題。「招」、「轉」精神,使九位老師和其他廣大民辦老師一樣轉成為公辦教師呢?他們中的好多人可是多年被評為過優秀教師、先進個人的!
三問元江政府:同為一個地方的民辦教師,教齡、年齡相仿,窪垤小學的楊順華(50歲24年教齡)、李福安(50歲23年教齡)、楊四萬(51歲8年教齡)及其它學校與九位民辦教師情況相同的民辦教師,早在1997年就辦了離崗退養手續,有的被轉為公辦,而這九位民辦教師因為教學水平高,響應元江政府的號召(山區缺老師,不能一下子都「離崗退養」。)多幹了4---6年,結果到頭來卻被一腳「踢」出校門?難道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少干光榮多酬,多干有罪無薪」嗎?難道我們連卑劣的資本主義都不如了嗎?
四問元江政府:您們2005年8月4日給兩位律師的《答復》中曰:「由於當時主管部門領導和相關科室人員均已調離原單位(教育局),楊順華、李福安、楊四萬等人是否符合離崗退養條件,有待查證。」現在距您們的《答復》已過去了210天,您們何時才能查證答復兩位律師?難道當時主管部門領導和相關科室人員均已調離原單位,有關教師的檔案也被這些調離位子的官員私自帶走、無法查證不成?
五問元江政府:我國《勞動法》第七十條、七十二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失業等情形下獲得幫助和補償。您們可曾為九位民辦教師辦理過社會保險,您們可曾顧及過他們年老、患病、失業等情形下的死活?
以上情況,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並給九位民辦教師一個說法。
⑼ 民事訴訟受理條件
第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含義是指與起訴案件的訴訟標的有直接有利害關系,或者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利或其他權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與之發生了權利、義務歸屬的爭執。第二,有明確的被告。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被告是誰,也就是要明確誰侵害了他的民事權益,或者誰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的爭議。第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或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內容和范圍應當明確、具體,請求人民法院保護什麼、支付什麼、反對什麼、確認什麼等應清楚、明白,不能模稜兩可。事實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須向人民法院陳述的「案件事實」和「證據」以及支持該訴訟請求的理由。第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原告起訴的案件應該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也就是說,應當屬於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對這一案件進行審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⑽ 人民法院起訴流程
法律分析:一、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二、符合下列條件的法院受理立案:(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法院受理後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四、法院安排開庭審理。五、法院作出判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