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開庭時法官說什麼

開庭時法官說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2-21 05:39:19

『壹』 庭審時回答法官應注意什麼

依照庭審程序,為查明案件事實,法官及對方律師均可以向當事人發問。面對法官及對方律師精心准備的、難以預測的各種問題,當事人應如何來應對?這裡面大有學問,稍不注意就會進入對方圈套,落下敗訴的命運。當然,無論是什麼樣的問題,無非有五種處置方式,即承認、否認、不知道、沉默和拒絕回答。下面,我們對這五種處置方式逐一進行分析,供當事人在庭審回答問題時進行選擇。一、承認。當然,承認對方提出的法律問題是最簡單的一種回答方式,但是這種處置方式對已方來說也最凶險。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一款規定:「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當事人庭審時承認對方主張事實的法律後果,將直接免除對方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進而可能導致已方敗訴的風險。參加過庭審的人都知道,法庭上不容講錯一句話,有經驗的人在訴訟時都會請律師講話,自己能不講就不講,不多說一句話。即便法官發問自己必須要講的時候,也要先徵求一下律師的意見。因為,非法律專業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吐出話可能帶來什麼法律後果,信口開河一說,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甚至感覺自己很誠實,可是到判決時講錯話的不利後果就顯現出來了。二、否認。否認一個事實和承認一個事實一樣直接了當。否認一個事實並不能免除對方的舉證責任,因此,在法庭上對法官徵求意見的詢問一般都採取否認回答。但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對方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的事實,你就沒有必要再否認了,否則將給法官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三、不知道。當事人在作「不知道」回答時,首先要想好一個不知道的合理解釋,如果有證據證明你明明知道仍偏偏說不知道,不僅給法官留下一個不誠實的印象不說,法官有可能直接適用「自認規則」認定該事實客觀存在。四、沉默。當然,在訴訟過程中,沉默是當事人的權利,無論是法官還是對方當事人均不能逼迫一個人說話。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第二款規定:「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因此,訴訟時,有時未必「沉默是金」,反而等於自己放棄了法律規定答辯的權利。五、拒絕回答。在法庭上,針對法官的提問,回答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是可以拒絕回答的。如法官提出的問題和本案沒有關聯性。在這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適用此理由拒絕回答法官的問題是要冒一定的風險的。因為你首先要判斷法官的問題和本案是否真的沒有關聯。畢竟法官是本案的審判者,具有深厚的專業文化知識和審判經驗,在法庭上一般不會問一些無聊的問題。其次,直接拒絕回答法官的問題,可能導致法官「面子」喪失,得罪了法官。再如在有容隱權的情況下,也可以拒絕回答法官的問題。如職業要求必須保密,包括律師和委託人、牧師和教民。

『貳』 開庭時法官說最後陳述,陳述是什麼意思

就是最後陳辭的意思,你可以對前面法庭辯論的部分進行總結也可以進行補充,在這個環節可以講些與法無關但很有人情味的話,但不要太多,書記員都要記錄的,講太多,有的法官會反感。

『叄』 開庭審理前,法官說的開場白是什麼

第一,如果案件屬於刑事案件,那麼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內,開庭的時候,審判容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
第二,如果案件屬於民事訴訟,那麼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肆』 開庭怎麼跟法官說話

一般情況下,原告要陳述自己的身份信息,陳述是否申請法官迴避。然後進行法庭調查階段,原告宣讀自己的訴狀,並陳述是否有補充的事實與理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伍』 法官開庭前除了說肅靜還說什麼話

主要是宣布法庭紀律,例如: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規定,下專列人員不得參加屬旁聽: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正在監外服刑的人及被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的人;攜帶武器、凶器的人;其他有可能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以下紀律:
一、旁聽人員必須保持肅靜,不準鼓掌、喧嘩、吵鬧,不得有其他妨礙審判活動的行為;
二、旁聽人員不得隨便走動,不得進入審判區;
三、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得中途退庭、未經審判長同意,不得發言、提問,發言時應當起立,注意文明禮貌,不得攻擊、辱罵他人;
四、未經法庭許可,任何人不得在法庭錄音、攝影、錄像;
五、不準吸煙和隨地吐痰;
六、關閉尋呼機、行動電話和其他通訊設備。對違反法庭紀律的,法庭將給予口頭警告、訓誡,不聽勸告的,經審判長決定,可以沒收錄音、錄像、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予以罰款、拘留。對於哄鬧、沖擊法庭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陸』 開庭法官講些什麼

刑事案件審理中,審判人員會問被告人的犯罪過程和認罪態度等與案版件有關的重權要細節、與量刑有關的重要情節,審判人員都要進行核實的,而具體問什麼問題,則需根據案情復雜程度等來定。審判人員在庭審開始時,會核對被告人的身份信息,看是不是被告人本人,之後公訴人讀起訴書,審判人員會詢問被告人「起訴書中指控事實是否存在?指控罪名是否成立?是否自願認罪?」 之後公訴人會對就案件有關的事情向被告人進行訊問,之後辯護人就是律師會再向被告人詢問,到庭審的最後階段,是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比如是否認罪悔罪等。

『柒』 我請了律師,開庭時法官問問題是我說還是律師說

請了律師,開庭時法官問問題是當事人說還是律師說要根據情況而定。
從法官角度來說他會要求當事人說,因為當事人的回答與實際最為相符。但是律師有可能會要求當事人別說,全部由他來說,當事人亂說話輸掉官司的情況也不少見。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於確定的日期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訴訟活動。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如下:
1、開庭審理能夠確保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通過開庭審理,審判人員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民事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的認定,對證據進行全面的審核,分清是非責任,對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從而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
2、有利於對審判活動的有效監督。開庭審理將案件的審理過程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加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有利於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性;
3、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民事訴訟法對開庭審理中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規定,開庭審理有利於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自覺履行訴訟義務,保證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終保護了當事人的民事實體權利;
4、有利於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教育作用,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捌』 急!急!開庭的時候法官會問些什麼

這很麻煩的,根本說不清楚,法庭的審理過程雖然基本相同,但是具體到個案還是差別很大,還是委託專業律師吧

熱點內容
論述合同法主要內容 發布:2025-05-22 02:21:56 瀏覽:848
初級會計中經濟法知識點 發布:2025-05-22 02:21:48 瀏覽:811
道德與道理的作文 發布:2025-05-22 02:21:47 瀏覽:761
快遞條例正式實施 發布:2025-05-22 02:18:15 瀏覽:284
合肥律師咨詢收費標准 發布:2025-05-22 02:14:24 瀏覽:164
人民法治雜志社級別 發布:2025-05-22 01:29:58 瀏覽:99
行政法規法律部門嗎 發布:2025-05-22 01:16:10 瀏覽:291
經濟法教材練習答案 發布:2025-05-22 01:14:42 瀏覽:460
證據法和訴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5-22 01:13:15 瀏覽:917
現代行政法基本理論章劍生 發布:2025-05-22 01:13:11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