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證據法和訴訟法的關系

證據法和訴訟法的關系

發布時間: 2025-05-22 01:13:15

① 璇佹嵁娉曟槸瀹炰綋娉曡繕鏄紼嬪簭娉

璇佹嵁娉曟槸紼嬪簭娉曘傛牴鎹鏌ヨ涓鍥芥硶闄㈢綉鍙戣〃鐨勩婂叧浜庡垜浜嬭瘔璁艱瘉鎹闂棰樼殑鐮旂┒銆嬪緱鐭ワ細涓鍥藉硅瘉鎹鍒跺害鐨勭爺絀跺凡緇忓艦鎴愪竴闂ㄥ︾戱紝縐頒負璇佹嵁娉曟垨璇佹嵁娉曞︺傚湪涓鍥芥硶寰嬩綋緋諱腑錛岃瘉鎹娉曚粛灞炰簬紼嬪簭娉曠殑鑼冪暣錛屾病鏈夌嫭絝嬬殑璇佹嵁娉曪紝鏈夊叧璇佹嵁鐨勬硶寰嬭勮寖鍒嗗埆鏁h惤鍦ㄥ垜浜嬭瘔璁箋佹皯浜嬭瘔璁煎拰琛屾斂璇夎肩殑鍚勯儴闂ㄦ硶涓銆備互鍒戜簨璇夎兼硶寰嬩負渚嬶紝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鍒戜簨璇夎兼硶銆嬩互涓嬬畝縐般婂垜璇夋硶銆嬪垎鍒瑙勫畾浜嗗垜浜嬭瘔璁艱瘉鎹鐨勮ゅ畾銆侀噰闆嗐佸悎娉曡瘉鎹褰㈠紡銆佽瘉鎹閲囦俊絳夊熀鏈闂棰橈紝榪欎簺鍏卞悓鏋勬垚浜嗕腑鍥藉垜浜嬭瘔璁艱瘉鎹鍒跺害浣撶郴銆傞殢鐫縐戝︽妧鏈鐨勫揩閫熷彂灞曪紝澶氱嶄俊鎮璧勬枡鍦ㄨ瘔璁間腑寰楀埌搴旂敤錛岃瘉鎹鐨勮〃鐜板艦寮忓強縐嶇被涓嶆柇鎵╁ぇ銆傛牴鎹鏂頒慨瀹氫腑鍥姐婂垜浜嬭瘔璁兼硶銆嬭勫畾錛岃瘉鎹鍙鍒嗕負鍏綾伙紝鍗崇墿璇侊紱涔﹁瘉錛涜瘉浜鴻瘉璦錛涜瀹充漢闄堣堪錛涚姱緗瀚岀枒浜恆佽鍛婁漢渚涜堪鍜岃京瑙o紱閴村畾鎰忚侊紱鍕橀獙銆佹鏌ャ佽鯨璁ゃ佷睛鏌ュ疄楠岀瓑絎斿綍錛涜嗗惉璧勬枡銆佺數瀛愭暟鎹銆傝繖涓庛婅屾斂璇夎兼硶銆嬩笌銆婃皯浜嬭瘔璁兼硶銆嬩腑瀵硅瘉鎹鐨勫垎綾誨熀鏈鐩稿悓銆傛柊鐨勪慨瀹氫嬌寰楁垜鍥藉垜浜嬭瘉鎹鐨勫垎綾繪洿鍔犵戝︼紝縐嶇被鏇村姞鍏ㄩ潰錛屼績榪涗簡涓鍥藉垜浜嬭瘉鎹鍒跺害鐨勫彂灞曘

② 證據法是程序法還是實體法

證據法是程序法。

在中國抄,有關證據的法律散見於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等)、司法解釋中。

而程序法是為實現實體權利義務而制定的關於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

(2)證據法和訴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

證據法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真實發現原則。

2、證據裁判原則。

3、程序法定原則。

4、自由評價原則。

證據法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以下三點:

1、認識論

物質論,反映論,可知論

3、方法論

資訊理論,系統論,概率論

4、價值論

外部平衡,內部平衡。外部平衡包括:法律正義與道德正義,司法公平與經濟效率,司法正義與傳統文化。內部平衡包括: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案件真相與解決糾紛,個體利益與社會利益。

③ 我國刑事訴訟法證據的要求有哪些

刑事訴訟證據 是我國 刑事訴訟 中的十分重要的組成成分,我國實行 疑罪從無 的原則,如果沒有充分的 證據 證明主要犯罪事實存在,就無法對罪犯判定 罪名 ,更無法合理量刑,因此,有關 訴訟 證據,我國規定了許多要求。因此,我國 刑事訴訟法 證據的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包括了三大基本原則。 一、關於證據法三大基本原則的確立。 (一)證據裁判原則。是當今世界刑事訴訟奉行的基本原則,要求將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進而作為定罪量刑的根據。 刑訴法 將原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修改為:「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這不僅是文字表述的變化,更是一種觀念的變革,在證據概念上已經由「事實說」改為「材料說」。 (二)程序法定原則。刑訴法解釋第六十二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審查、核實、認定證據。」這是程序法定的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在證據部分的具體化。刑訴法解釋對每一 證據種類 都較詳細的規定審查與認定標准,還規定排除規則即何種情形下,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何種情形下不補充或合理解釋,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辦案人員對證據按標准審查、核定,按規則予以排除。公安、司法機關證據認定標准統一,證據排除規則一致。 (三)法庭質證原則。刑訴法解釋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未經當庭出示、辨認、質證等法庭調查程序查證屬實,不得作為認定的根據,但法律和本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條確立了法庭質證原則,要求證據必須經過正式的法庭調查程序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實踐中在極個別案件里存在審判人員將未經法庭質證的證據作為定案依據現象,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 二、關於證明標準的完善。 我國刑事立 法規 定偵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訟、作出有罪判決的證明標准都要求達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是實踐中對該標准認識不一。刑訴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規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二)據以定罪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三)結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這是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次對「證據確實、充分」做出解釋性規定。 三、關於物證、書證的排除規則。 (一)在勘驗、檢查、偵查過程中提取、扣押的物證、書證,未附筆錄或者清單,不能證明來源的,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實踐中沒有筆錄或清單,不能證明物證、書證來源,無法確保證據的真實性,無法排除偽造證據的可能,此類證據應當絕對排除,不得作為定案依據。 (二)物證、書證的收集過程、方式有瑕疵,經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可以採用:1、勘驗、檢查、偵查、提取筆錄或者扣押清單上沒有偵查人員、物品提取見 證人 簽名,或者對物品的名稱、特徵、數量、質量等註明不詳的。2、物證的照片、錄像、復製品、書證的副本、復製件未註明與原件核對無異,無復制時間,或者無被收集人簽名蓋章的。3、物證的照片、錄像、復製品、書證的副本、復製件沒有製作人關於製作過程和原物、原件存放地點的說明,或者說明中無簽名的。 四、關於證人證言的排除規則、採信規則 。 (一)刑訴法解釋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七條就違反法定取證程序的證人證言規定了三種絕對排除情形,即:1、詢問證人沒有個別進行的。2、書面證言沒有經證人核對確認的。3、詢問聾、啞人應當提供通曉聾啞手勢的人員而未提供的,或者詢問不通曉當地通用語言、文字的證人,應當提供翻譯而未提供的,符合上述情形的證人證言,一律不採信。與此同時,還規定四種相對排除情形,證人證言在收集程序、方式有瑕疵,不能補正或合理解釋的,不予採信,即:1、詢問筆錄沒有填寫詢問人、記錄人、法定 代理 人姓名及詢問的起止時間、地點的。2、詢問地點不符合規定的。3、詢問筆錄沒有記錄告知證人有關作證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的。4、詢問筆錄反映在同一時段,同一人員詢問不同證人的。 (二)刑訴法解釋第七十八條規定證人證言採信規則:即1、當庭證言的採信規則:證人當庭做出的證言,經控辯雙方質證,法庭查證屬實的,應當作為定案依據。2、證人當庭改變證言的採信規則:證人當庭作出的證言與其庭前證言矛盾,證人能夠做出合理解釋,並有相關證據印證的,應當採信其庭審證言;不能做出合理解釋,而其庭前證言有相關證據印證,可以採信其庭前證言。3、未出庭證人證言的採信規則:庭前證言無法與在案其他證據印證,書面證言之間或同其他證據產生矛盾,且矛盾無法排除的,則不採信。反之,仍可作為認定案件依據。雖然刑訴法鼓勵證人出庭作證,並設立了強制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但是司法實踐中要求所有的證人出庭作證,不現實。因此,刑訴法解釋第七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拒絕出庭或者出庭後拒絕作證,法庭對其證言的真實性無法確認的,該證人證言不得作為定案的根據」,可見證人拒絕出庭並不當然排除其庭前證言。 五、關於 犯罪嫌疑人 供述和辯解的排除規則、採信規則。 (一)關於訊問筆錄經犯罪嫌疑人核對確認問題。一般情形下犯罪嫌疑人可以配合對訊問筆錄核對確認。實踐中有兩種情形:1、犯罪嫌疑人屬於文盲,不能書寫自己的名字,則可以按手印。2、犯罪嫌疑人拒絕簽名確認,根據法律規定,可由見證人或錄音錄像證明,不影響訊問筆錄法律效力。 (二)關於同步錄音錄像問題。刑訴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錄像,對於可能判處無期徒刑、 死刑 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錄音或錄像。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該規定對規范偵查行為,杜絕刑訊逼供、誘供有重要意義。同步錄音錄像對偵查人員既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保護。實踐中被告人在法庭上以刑訊逼供、誘供為由翻供,提出非法證據排除已屢見不鮮。 (三)被告人庭審翻供的證據採信規則:被告人庭審翻供,但不能合理說明翻供原因或者辯解與全案證據矛盾,其庭前供述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的,可以採信庭前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反復,但庭審中供認,與其他證據互相印證的,可以採信庭審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反復,庭審中不供認,且無其他證據與庭前供述印證的,不得採信其庭前供述。 六、關於鑒定意見、檢驗報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鑒定意見在認定案件事實中常作為最關鍵的定案依據,法國學者弗洛里奧說:「鑒定錯了,裁判就會發生錯誤,這是肯定無疑的」,鑒定意見的這種作用不誇張、不過分。有學者對20起震驚全國的刑事錯案分析發現:20起錯案中,有15起需要鑒定,其中7起本來能夠也應當作DNA鑒定,但由於種種原因辦案人員沒有作DNA鑒定,在7起案件中,有4起案件只進行血型鑒定,並主要以血型相同認定被告人有罪,有2起只進行辨認,並根據辨認結果認定有罪,還有1起未作鑒定或辨認;另有3起本應進行足跡、指紋等物證鑒定,但都沒有鑒定;有7起雖然進行鑒定,但在鑒定程序、鑒定意見的審查等方面出現問題,導致案件被錯判。 七、關於到案經過、抓獲經過等說明材料的審查判斷。 實踐中每一本刑事案卷中都有說明材料,其中以偵查機關出具的到案經過或者抓獲經過最為常見,由於難以歸入刑訴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證據種類,應不屬於證據。但其中大部分內容對於准確認定案件事實和確定程序性事項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有關犯罪嫌疑人到案經過的說明,描述其主動投案過程,如能如實供述罪行,則對於准確認定 自首 情節有意義。在某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抓獲地點可能是案件 管轄 的重要依據。一份好的情況說明對於印證案件證據的真實性,准確認定案件事實,增加法官的內心確信具有重要作用。反之一份不規范、語焉不詳的情況說明,會引來不必要的置疑和爭論。實踐中應從兩個方面對情況說明予以規范: (一)形式上規范。偵查機關出具的到案經過等材料,應當由出具該說明材料的辦案人、辦案機關簽名、蓋章。以便於法官對說明材料進行審查、核實。 (二)內容上規范。目前有的說明材料過於簡單未能全面反映被告人有重大嫌疑、偵查破案的整個過程等情節,不利於准確認定事實。有的案件還存在不一致甚至矛盾的說明材料,給法院審查判斷帶來困難。實踐中偵查機關出具的說明材料內容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規范:1、說明材料所說明的問題應當屬於加蓋公章偵查機關職責范圍內,如果說明的問題超出了該偵查機關職責范圍,則可能引發爭議。2、有關說明材料應當相對詳細,較為全面地反映與案件事實有關的情節,特別是對認定被告人自首、 立功 等情節有直接關系的到案經過,應當具體詳細。3、依照刑訴法第二編第二章第八節規定採取 技術偵查措施 的案件,一般均須附情況說明。例如 毒品犯罪 案件中有關人員隱匿身份實施偵查可能影響到被告人的 刑罰 裁量,需要偵查機關出具到案經過、抓獲經過等說明材料。根據刑訴法的相關規定,偵查機關不應以需要保密為由,而不出具相關說明。當然,如果相關說明材料需要保密的,可以單獨列卷,表明密級移送,而審判人員在審查上述說明材料時也應當予以保密。 綜上所述,刑訴法在證據上的新要求確實給公安、司法機關辦案帶來相當大壓力,面對新規定,要求我們必須加強理論學習,轉變辦案理念,領會、吃透法律的各項規定,將之運用到刑事案件的各個環節中,才能確保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這些要求有這些年以來的傳統要求,也有這幾年根據司法實務而增加的要求。關於訴訟證據,一定要記住,有些訴訟證據是需要保密的,如果該保密未保密,就可能會導致該份證據無效,甚至還可能會導致本人犯罪。

④ 我國證據法的淵源有哪些

我國的證據法學之源頭,應該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1929年,楊兆龍(1904-1979)先生在上海法政大學開設《證據法概論》課程,並於翌年出版了《證據法》教材。這是我國第一部證據法學的著述。楊兆龍認為,「證據法者,規定證據之方法之法律也」。
所謂「證據之方法」,按照楊氏的解釋,乃是關於事實的法律上的證明方法,因此,它既有別於規定權利義務的實體法,也有別於法律解釋學的方法。在他看來,證據法的目在於確定某事實的存在或真實與否,與實體法中權利與義務的存在范圍和效力毫無直接關系,而只對實行和保護實體權利義務關系的程序上提供一個推斷的根據,應當屬於程序法的一部分。
楊兆龍從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分野以及功能主義的角度,提出了證據法的目的和意義,確立了證據法的獨特品格。不過,從該書的體系與內容看,基本上是以介紹英美證據法的基本知識為目的。
該書與其說是證據法學的獨立著作,不如說是英美證據法的一個概論,因為是為授課而寫,故比較簡略,僅三四萬字,在體系結構上比較粗糙,內容顯單薄。但是,作為國內第一部證據法學教材,它開啟了學習與研究證據法學的序幕。
此外,上海法政學院還出版了錢承均的《證據法講義》(34頁,586.6),林行規的《英法證據法講義》。
【(4)證據法和訴訟法的關系擴展閱讀】目前,在中國,有關證據的法律散見於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檢察院組織法等)、司法解釋中,中國的司法界曾嘗試制定統一的證據法法典,但至今仍未成功。
理論界和實務界在是否制定統一的證據法法典問題上,存在不少爭議。證據法本質上是一個法律化的「認識法」,其基礎是經驗,基本方法是蓋然性的。因此,任何證據法都不可能是天然的事實查證保證法。

熱點內容
上海市法官檢察官遴選懲戒委員會地址 發布:2025-05-22 09:36:09 瀏覽:350
重慶法院檢察院2017 發布:2025-05-22 09:11:38 瀏覽:277
民航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2 08:49:34 瀏覽:920
協警考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08:33:55 瀏覽:894
河南高級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22 08:29:10 瀏覽:134
中級會計職稱經濟法目錄 發布:2025-05-22 08:27:43 瀏覽:980
經濟法中的懲罰性措施 發布:2025-05-22 08:26:43 瀏覽:354
夜色鎮執法官厲害 發布:2025-05-22 08:21:45 瀏覽:301
合同法沒有支付對價 發布:2025-05-22 08:18:44 瀏覽:263
民法本質是什麼 發布:2025-05-22 08:17:33 瀏覽: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