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條例正式實施
1. 快遞暫行條例要求了什麼
國務院公布了《快遞暫行條例》,這個快遞業首部行政法規將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回應了哪些行業「痛點」?
問
快件延誤、丟失
誰來賠
收寄快件,大量用戶個人信息流轉於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如何預防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是快遞業面臨的嚴峻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條例》從多個層面保護用戶信息安全。首先,《條例》禁止在快遞運單上記錄除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以外的用戶身份信息,減少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點,明確了企業搜集用戶信息的行為邊界。
其次,根據《條例》,快遞企業應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有責任採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對於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而對於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非法檢查他人快件或者非法扣留快件的,一般情節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10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法律法規最重要的作用是規范預期,這個條款將對私拆包裹、非法檢查他人快件等行為起到震懾作用。」劉俊海說。
2. 快遞暫行條例全文內容
《快遞暫行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實施,是我國首部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
第一章 總則
1. 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用戶合法權益,加強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等法律,制定本條例。
2. 在中國境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服務或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3. 地方政府應創造良好環境,支持企業創新,引導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服務。
4. 政府行為應符合公平競爭要求,維護競爭秩序,不得出台違反公平競爭、可能造成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
5.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快件從事危害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6.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快遞業監督管理,其他相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7. 郵政管理部門應與相關部門配合,建立快遞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對快遞業安全運行的監測預警,收集、共享相關信息,依法處理影響快遞業安全運行的事件。
8. 快遞行業組織應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行業自律,促進企業守法、誠信、安全經營,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引導企業提高服務質量。
9. 加強快遞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信用記錄、信息公開、信用評價制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措施,提高快遞業信用水平。
10. 鼓勵使用環保包裝材料,採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
第二章 發展保障
11. 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應制定快遞業發展規劃,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
12. 地方政府應將快遞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考慮快件大型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用地的需要。
13. 地方政府應建立健全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相關配套規定,依法保障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14. 支持和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農村、偏遠地區發展快遞服務網路,完善快遞末端網點布局。
15. 鼓勵和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採用先進技術,促進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智能末端服務設施、快遞電子運單以及快件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推廣應用。
16. 郵政管理部門應依法規范快遞服務車輛的管理和使用,對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的行駛時速、裝載質量等作出規定,並對快遞服務車輛加強統一編號和標識管理。
17. 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管理單位應採取措施為開展快遞服務提供便利,鼓勵多個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共享末端服務設施,為用戶提供便捷的快遞末端服務。
18. 鼓勵快遞業與製造業、農業、商貿業等行業建立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快遞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加強信息溝通,共享設施和網路資源。
19. 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依法開展進出境快遞業務,支持在重點口岸建設進出境快件處理中心、在境外依法開辦快遞服務機構並設置快件處理場所。
20. 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郵政管理等部門應建立協作機制,完善進出境快件管理,推動實現快件便捷通關。
第三章 經營主體
21. 經營快遞業務,應依法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郵政管理部門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規定核定經營許可的業務范圍和地域范圍,向社會公布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名單,並及時更新。
22.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可根據業務需要開辦快遞末端網點,並應在開辦之日起20日內向所在地郵政管理部門備案。快遞末端網點無需辦理營業執照。
23. 兩個以上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以使用統一的商標、字型大小或快遞運單經營快遞業務,應簽訂書面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遵守共同的服務約定,在服務質量、安全保障、業務流程等方面實行統一管理,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快件跟蹤查詢和投訴處理服務。
24.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依法保護其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職業操守、服務規范、作業規范、安全生產、車輛安全駕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
第四章 快遞服務
25.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寄件人填寫快遞運單前,應提醒其閱讀快遞服務合同條款、遵守禁止寄遞和限制寄遞物品的有關規定,告知相關保價規則和保險服務項目。
26. 寄件人交寄貴重物品的,應事先聲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要求寄件人對貴重物品予以保價。
27. 寄件人交寄快件,應如實提供寄件人、收件人信息及寄遞物品信息。除信件和已簽訂安全協議用戶交寄的快件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身份信息。
28. 鼓勵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節假日期間根據業務量變化實際情況,為用戶提供正常的快遞服務。
29.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規范操作,防止造成快件損毀。法律法規對食品、葯品等特定物品的運輸有特殊規定的,應遵守相關規定。
30.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
31. 快件無法投遞的,應退回寄件人或者根據寄件人的要求進行處理;屬於進出境快件的,應依法辦理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
32. 快件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應按相關規定處理。
33. 對保價的快件,應按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確定賠償責任;對未保價的快件,應按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確定賠償責任。
34.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實行快件寄遞全程信息化管理,公布聯系方式,保證與用戶的聯絡暢通,向用戶提供業務咨詢、快件查詢等服務。
35.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停止經營時,應提前10日向社會公告,書面告知郵政管理部門,交回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法妥善處理尚未投遞的快件。
第五章 快遞安全
36. 寄件人交寄快件和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關於禁止寄遞或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
37.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驗視內件,並作出驗視標識。寄件人拒絕驗視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38.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可自行或委託第三方企業對快件進行安全檢查,並對經過安全檢查的快件作出安全檢查標識。
39.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發現寄件人交寄禁止寄遞物品的,應拒絕收寄;發現已收寄的快件中有疑似禁止寄遞物品的,應立即停止分揀、運輸、投遞。
40.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採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41.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快遞服務安全。
第六章 監督檢查
42. 郵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企業是否依法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並有效實施、是否妥善處理用戶投訴等。
43. 郵政管理部門應建立和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公布抽查事項目錄,明確抽查的依據、頻次、方式、內容和程序,隨機抽取被檢查企業,隨機選派檢查人員。
44. 郵政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有權採取《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規定的監督檢查措施。
45. 郵政管理部門應向社會公布聯系方式,方便公眾舉報違法行為。
第七章 法律責任
46. 未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從事快遞活動的,由郵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罰。
47.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違法行為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責令停業整頓或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48. 冒領、私自開拆、隱匿、毀棄、倒賣或非法檢查他人快件,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上述行為,由郵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罰。
49.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有違法行為的,由郵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罰。
50. 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在經營活動中有危害安全行為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由郵政管理部門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51. 郵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52.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人身、財產或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章 附則
53. 本條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3. 快遞暫行條例
法律分析:《快遞暫行條例》是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其他有關法律制定。由國務院於2018年3月2日發布,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快遞暫行條例》
第一條 為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保障快遞安全,保護快遞用戶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和其他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快遞服務以及對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良好的快遞業營商環境,支持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引導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的快遞服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確保政府相關行為符合公平競爭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快遞業競爭秩序,不得出台違反公平競爭、可能造成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
4. 快遞暫行條例2024更新版
1. 《快遞暫行條例》的制定目的是為了促進快遞業的健康發展,確保快遞安全,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並加強對快遞行業的監管。該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及其他相關法律制定的,由國務院於2018年3月2日發布,並於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2. 根據《快遞暫行條例》的規定,該條例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快遞業務經營、接受快遞服務以及對快遞業實施監督管理的所有活動。
3.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創造一個有利於快遞業發展的營商環境,支持快遞業務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同時引導它們加強服務質量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以提供快速、准確、安全和方便的快遞服務。此外,地方政府在採取相關行為時,必須符合公平競爭的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快遞行業的競爭秩序,不得出台任何違反公平競爭、可能導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