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香港法院律師

香港法院律師

發布時間: 2022-02-24 07:29:19

① 大陸律師能否在香港法院出庭

可以出庭,但不能以律師名義。
外國律師不能以律題名義在我國出庭,香港雖然屬於中國,但是屬於不同的法域。

② 香港所說的大律師指代的是幾級律師

您好!
香港來的法律屬於英美法系源,其律師一般分為三種:
1、一般律師(英文名稱solicitor):指的是剛剛考到律師執照,但仍需跟著師你一年,處理一些民事訴訟,工作的地方是一般的律師事務所,直屬律師協會管理。
2、大律師(英文名稱barrister):指的通過一年律師行業實習之後,通過大律師協會批准之後成為大律師,一般處理一些比較重要的大案子,但是大律師接受案子必須經過一般的律師事務所,同一般的律師事務所合作。通常他們的案子都會在高等法院審訓,他們可以在一些重要案子的審訓的時候戴上假發套。管理大律師的機構是大律師協會!
3、大律師barrister是出庭律師,事務律師(solicitor)接近於非訴律師,在香港大律師可以在高等法院、終審法院出庭,需要戴假發,事務律師則不行,除了承擔非訴訟類案件外,只能在專門法院活動,比如治安法院。不過近年來,一些富有訴訟經驗的事務律師,因一些特殊情況獲准在較高級別的法院為當事人辯護。

歡迎採納!謝謝

③ 香港的「大律師」與「律師」之間有什麼區別

香港律師分為兩種,一種是「大律師」一種是「事務律師」,他們的區別在於:

1、工作類型不同

(1)大律師是出庭律師,但是大律師不能自己接案子,大律師的案件全部是由事務律師轉接的。當事人請大律師,必須先請事務律師,再由事務律師轉接大律師。

(2)事務律師接近於非訴律師,從事民商事等非訴訟法律服務和在低級法院如區域法院、裁判法院等出庭辯護、代理大律師與當事人洽談、接收案件、會晤證人、調查取證等。

2、工作領域不同

(1)大律師則往往集中在某個專業領域,不適合新手去做。香港的大狀其實確切的名稱是「大律師」,而在香港有些市民會俗稱大律師為大狀。但是這個大律師並非大陸這邊對一些知名律師的通俗叫法。而大律師在法律術語上也稱之為「訴訟人」。

(2)事務律師的市場空間更寬廣。按照工作性質劃分,律師可分為專職律師與兼職律師,按照業務范圍劃分,律師可分為民事律師、刑事律師和行政律師,按照服務對象和工作身份,分為社會律師、公司律師和公職律師。律師業務主要分為訴訟業務與非訴訟業務。

3、出庭時穿著打扮不同

(1)大律師出庭要帶假發的。香港大律師帶假發的原因是從英國方面保留的制度。

(2)事務律師是不帶假發的。而且大律師的律師袍和事務律師袍也不同。

4、開庭地點不同

(1)在香港只有大律師才可以在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開庭。

(2)事務律師不能在高等法院和終審法院發言,除了承擔非訴訟類案件外,只能在專門法院活動,比如治安法院。不過近年來,一些富有訴訟經驗的事務律師,因一些特殊情況獲准在較高級別的法院為當事人辯護。

(3)香港法院律師擴展閱讀:

一、律師的相關信息

1、律師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被授予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律師執業證書,但從事法律事務的人,一般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有司法局頒發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也有一些是無證也無正當職業從事法律事務的,俗稱「黑律師」,並不是真正的律師。

2、律師必須既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又有執業證書。如果只有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律師執業證書,也不能被稱為律師。

3、律師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沒有特定對象。自然人、法人均可委託律師代為法律事務。

4、從事律師業務時必須有當事人的委託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工作,不允許越權或濫用權利。

5、律師是法律工作者,律師只能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工作受法律保護,不受行政單位、黨派、個人的干預。

二、律師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內容和范圍:

1、擔任法律顧問

2、擔任訴訟代理人;

3、擔任刑事辯護人;

4、擔任非訴訟代理,參與調解和仲裁;

5、解答法律咨詢,代寫法律文書等,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律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深大律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事務律師

④ 內地人是否可以到香港當律師

香港大學有「普通法深造文憑課程(Postgraate Diploma in Common Law)」是專為內地赴港進修的人員而開設。

然後讀「法律專業證書課程」,從學習到合格需要一年時間,待取得法律專業證書後,希望成為事務律師(solicitor)的人必須先在律師事務所完成兩年見習律師的工作。

而願意成為訟務律師(barrister,即香港所稱的大律師)者必須完成一年學徒的工作,才能成為具有完全資格的執業大律師。

大陸公民赴港從事法律工作則要經過普通法的培訓,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有專門針對內地法律工作人員的普通法訓練計劃。

如果你已在英國取得大律師或律師資格的,也可以直接在香港申請執業,不必像其他人一樣從頭學起。

(4)香港法院律師擴展閱讀:

香港律師分大律師和事務律師兩種,但並不是等級上大小之分,只是擔負的工作不同。前者的業務較專門化,主要是在法庭上為其當事人辯護(按:當事人不能聘請大律師,只能經由事務律師代聘),他們擁有在各級法庭和最高法庭的發言權,因而也稱為法庭律師。我們常在電視里看到的戴假發穿黑袍的就是出庭律師,又稱大律師。

事務律師主要處理開庭前的各種訴訟文書,以及不需要開庭的法律事務,即處理日常的法律事務,如財產轉讓、遺囑認證、婚姻糾紛、法律訴訟以及充當法律顧問。事務律師則只能穿黑袍。

⑤ 大陸居民如何考取香港律師資格

大陸居民考取香港律師資格的兩種方法:

1、到香港上學

要想獲得事務律師資格,取得香港大學或香港城市大學法學士學位(LLB or JD)及法律學深造證書(PCLL)後,須完成兩年的實習律師實習期,表現良好,可獲認許在香港以律師身分執業。

2、有經驗的律師參加資格考試

香港對境外律師獲取香港律師資格的認可考試承認境外律師(當中包括內地律師)的執業經驗。若內地律師取得5年或以上的執業經驗,可以參加認可資格考試,若干科目可以獲得豁免,通過考試後,無需實習,便可以成為香港律師。

(5)香港法院律師擴展閱讀:

香港律師制度:

香港的律師分兩種,一種是大律師,一種是事務律師。現在香港的大律師大約有1100人,事務律師約有6000多人,還有一些外地律師,包括從中國大陸、美國、歐洲、南美洲來香港注冊為外地律師的,加起來事務律師總數約有7000人。

大律師和事務律師只是分工不同,地位上沒有分別。大律師就是訴訟律師、出庭律師,專做訴訟業務。其出庭權不受限制,從裁判法院到終審法院大律師都享有出庭權。事務律師處理各類法律業務,負責范圍較廣泛,但其出庭權受到較大的限制。

事務律師僅可以到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原訟庭的內庭(即非公開庭)出庭。當事務律師不能出庭時,需要委託大律師出庭,且香港大律師接受委託的過程必須要通過事務律師。

事務律師是客戶與大律師聯系的中介人,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需要處理訴訟案件,都不能直接去律所找大律師,也不可以直接和大律師打電話、見面或談話,客戶與大律師談話開會,必須有事務律師陪同。

香港法官實行委任制度,九成以上的法官都是從大律師中委任。有執業大律師背景和相當經驗的大律師可以寫信給法院或進行申請,表示自己想當法官的意向,法院經綜合考慮後決定是否委任。

終審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如果看上某位大律師會邀請並推薦,經審委會審核通過即委任該大律師為法官。

從上訴庭到終審庭,法庭的等級越高,法官的水平、資歷、威望就越高,反之法官的數量就越少(終審法院的常任法官是5個,非常任法官超過10個,但很多是海外高等法院的大法官),整體呈金字塔結構。同時,香港還存在一些臨時法官。

有些大律師有興趣當法官,但對自己是否有相應的能力持懷疑態度,法院也需要觀察大律師是否有當好法官的能力。

因此,臨時法官就產生了,即短期法官,就是大律師當上一兩個月的法官,或者一年中做三四個月的臨時法官。如此既解決了香港法官人數不足的問題,又為法官序列儲備了後續力量,將來法官有退休的,就可以從臨時法官中選擇合適的進行委任。

⑥ 香港的「大律師(大狀)」與「律師(事務律師)」之間有什麼區別

香港的律師分兩種,一種是大律師,一種是事務律師。大律師和事務律師只是分工不同,地位上沒有分別。

1、出庭權不同:大律師就是訴訟律師、出庭律師,專做訴訟業務。其出庭權不受限制,從裁判法院到終審法院大律師都享有出庭權。

2、業務不同:事務律師處理各類法律業務,負責范圍較廣泛,但其出庭權受到較大的限制。事務律師僅可以到裁判法院、區域法院及原訟庭的內庭(即非公開庭)出庭。當事務律師不能出庭時,需要委託大律師出庭,且香港大律師接受委託的過程必須要通過事務律師。

3、法律事務不同:事務律師主要處理日常的法律事務,如財產轉讓、遺囑認證、婚姻糾紛、法律訴訟以及充當法律顧問。事務律師也可以在法庭上為當事人辯護,但不能在最高法院發言。

(6)香港法院律師擴展閱讀

香港法官實行委任制度,九成以上的法官都是從大律師中委任。有執業大律師背景和相當經驗的大律師可以寫信給法院或進行申請,表示自己想當法官的意向,法院經綜合考慮後決定是否委任。終審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如果看上某位大律師會邀請並推薦,經審委會審核通過即委任該大律師為法官。

從上訴庭到終審庭,法庭的等級越高,法官的水平、資歷、威望就越高,反之法官的數量就越少(終審法院的常任法官是5個,非常任法官超過10個,但很多是海外高等法院的大法官),整體呈金字塔結構。

香港的律師制度基本上是沿用英國的律師制度,其執業的范圍受到很多法律上的限制,如不能出庭辯護而只能開展一些事務性的律師業務工作。而出庭律師的執業范圍則十分廣泛,也特別受到社會各界的尊敬。

出庭律師也就是你所說的「大狀」,又可說是「大律師」。香港的事務律師並不完全是不可以出庭,其只能在區域法院以下級別的專門法庭內出庭,區域法院、原訟法院、高級法院都不能出庭,所以他們的主要業務都是非訴訟類的事務性業務,所以叫做事務律師。

⑦ 在香港法院上的人,除了法官,律師,陪審員 還有什麼別的嗎那個在法庭上念開通的是什麼職位

NHK : 那位是法庭的書記主任...是替終審法院的法官 / 司法常務官...或是 高等法內院上訴法庭法官 / 高等法院原訟容法庭法官 / 區域法院法官或聆案官...在法庭和內庭聆訊中...提供文書服務...包括開庭喊 Court...其實原句是 Court in Session (= 審訊開始)...但現在通常只說 Court...而其他工作...還有關庭...提訊被告...抽選陪審團...以及記錄裁決等等...他們要保存准確的法庭紀錄...檢查 / 安排 / 編定呈堂證物...也要把證物保管好...另外...也要處理和批核由雙方律師擬定的文件...還有命令草擬...他們的助手...就是法庭文員~...法庭除了他們以外...還有庭警...傳譯主任...以及執達吏主任...執達吏就是負責按法官的判決和指示...逮捕己經被判定的債務人...以及在潛逃中的債務人...並強制執行交付拘押的手令...或是進行沒收房子等的行動...以及取回在空置情況下...房子及土地的管有權...還有就是...執行船舶的扣押令.......

⑧ 香港的事務律師和大律師的區別!

大律師是打官司的,英語叫barrister。

事務律師提供的是一般服務,英語叫soliciter。

他們的工作性質和范圍、甚至訓練和專業守則都不同,卻沒有高低從屬的關系。

大律師(Barrister)指專門在高等以上法院出庭的律師。按英國傳統,Barrister出庭幫人家打官司,雖可收委託人的謝禮但不能收費,即不是營業性的,還要戴馬鬃毛做到假發(越舊越好,舊假發體現資深)和面料考究的斗篷(袍子),Barrister實際也不會跟人家提供免費午餐,他們的袍子後背開個小口,讓委託人從後面塞錢進去,但他裝著不知道,他出庭美其名曰是為了匡扶正義,他們家不差錢。靠提供法律服務養家糊口的平民出身的人做不起Barrister。因此,做Barrister的基本上是貴族、紳士們,中國舊社會稱有身份的人總要帶個「大」字,香港的法庭上,當事人和律師稱法官都要叫「法官大人」,為尊重起見,叫出庭的Barrister為「大律師」。

事務律師(solicitor)其實也打官司的,只是在基層法院、治安法院出庭,辦的案子是一地雞毛而已。隨著社會的發展,分家析產、立遺囑、離婚之類日常家事需製作法律文件,人們在商業活動中有很多完善性和預防性的事務需要法律專業人士提供咨詢及文件服務,這些婆婆媽媽的象做文員、秘書一樣的工作,Barrister也放不下架子,自然是solicitor去做了。漸漸地,solicitor們主要研究實體法,而Barrister們主要研究程序法,似乎成了兩個職業了。

⑨ 香港律師制度與大陸有什麼區別

香港的律師一般是指持有專業資格的私人執業律師,專為委託人解決法律的難題及處理有關法律的案件或出庭辯護。我國的律師是指經過一定方式取利司法行政機關授予的資格,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和技能為被代理人提供法律幫助,並維護其合法權益的專業人員。

首先,香港律師與大陸律師取得律師資格的途徑不同。在香港,首先要通過考試取利香港大學法學學位,然後在該大學深造一年,取得「法律深造文憑」。如果想成為律師,則在律師事務所實習兩年;如果成為大律師,則在大律師辦公室實習一年,期滿後申請為執業律師,或大律師。所有具備律師資格的人都要經過有關專業團體考核批准,然後向香港最高法院申請,由該法院法官在一簡單儀式中承認申請人為律師或大律師,再由有關專業團體頒發執業證書。在我國,實行律師資格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具有高等院校法學專科以上學歷或者同等專業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的人員,經律師資格考試合格的,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授予律師資格。具有高等院校法學本科以上學歷,從事法律研究、教學等專業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人員,申請律師執業的,經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按照規定的條件考核批准後授予律師資格。取得律師資格後需向司法行政機關申請領取律師執業證書。領取律師執業證書後方可執業。

其次,香港律師與大陸律師的分類不同。香港把律師分為律師和大律師,律師多處理有關法律文件和開庭前的准備工作,有時在中下級法庭出庭為當事人代理辯護。大律師則多處理在法庭上公開審訊的工作,尤其善長於盤詰證人和陳詞辯論,並研究法律的適用和推理。我國律師按律師資格取得方式不同,分為經過律師考試而取得資格的考核律師,另一種是不經考試或考核,而是根據需要由司法行政機關特別邀請的特邀律師。按律師工作的單一性不同,分為專職律師和兼職律師。按律師的職務和專業水平不同,分為一級律師,二級律師,三級律師,四級律師以及助理律師。按律師從事服務的對象不同,分為公職律師,軍隊律師和社會律師。按律師從事業務范圍不同,分為證券律師和一般業務律師。

第三,律師收費辦法不同。在香港,除了律師公會統一規定的標准(如不動產買賣、遺產繼承等按標的提取一定費用的收費率)外,其他辦案費用由律師與委託人協商,大律師的酬金由轉聘的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在我國,律師和刑事辯護以及申訴工作應按比例收費;另一種是律師擔任法律顧問、非訴訟業務代理、以及咨詢代書工作的協商收費。善於按件比例收費的標准由司法部提出方案,報國務院物價部門審批,各省級行政區可根據情況制定標准並報國務院物價部門備案。相比之下,大陸的律師收費制度要比香港律師收費制度更為嚴格。

熱點內容
盜竊罪辯護詞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0 11:26:38 瀏覽:215
事業單位與員工適用勞動法嗎 發布:2025-05-20 11:23:59 瀏覽:645
他人視頻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11:22:17 瀏覽:40
勞動法允許扣老師工資嗎 發布:2025-05-20 11:20:42 瀏覽:558
勞動法38條內容 發布:2025-05-20 11:20:41 瀏覽:368
經濟法農產品稅務處理 發布:2025-05-20 11:10:13 瀏覽:925
公司法律顧問是什麼職務 發布:2025-05-20 11:04:52 瀏覽:345
咸陽專業律師 發布:2025-05-20 10:52:39 瀏覽:668
勞動法協商解除 發布:2025-05-20 10:38:00 瀏覽:527
商店說不能退卡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10:33:40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