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法院的權利
⑴ 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自什麼權力
在美國總統有行政權,國會有立法權,聯邦法院有司法權,總統可宣布國會通過的法回律不合憲法立法權屬於國答會,但是又受到總統和法院的制約;行政權屬於總統,又受到國會和法院的制約;司法權屬於法院,又受到國會和總統的制約。通過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
⑵ 美國最高法院擁有哪些權力
就是審判的呀
⑶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權利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並不是由人民選出的,而是由總統提名並獲得參議院同意後,總統方可任命。司法的權力不能簡單地以人頭數來賦予(民選),法官不是投票選出,而是通過特殊的優選程序來選出的,因為特殊資格在成員中是極其重要的,所以主要考慮的應該是選擇那種最能保證這些資格的挑選方式。因為在該部門任職是終身的,所以必然很快消除對任命他們的權力的一切依賴思想。因此,雖然聯邦最高法院法官是由總統提名及參議院同意,總統任命的,但一旦這些被提名人當上終身制的法官,他們就無需再服從其原先的政黨、總統、參議院的意志來審判。
法官是中立的,既不偏頗政府,也不能偏頗人民。因此一個真正中立的法官除了獨立於政府之外,還應獨立於輿論及民意,只忠實與法律(有一法官為了防止其對某件案件的裁決受輿論先入為主的影響而終身不看報紙)。
這是一個職業分工的問題,雖然美國是傳統的民主政府,但法國人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提及國民主的缺陷(多數人的暴政),民主政治的本質,在於多數對政府的統治是絕對的,因為在民主制度下,誰也對抗不了多數。但相對於一般不懂法律的民眾而言,法官更加熟悉法律程序、法律規則,民眾會被蒙蔽,所以眾意不可靠,實際上這是一個職業分工問題,就像法官不能夠去當足球裁判一樣,因為足球的規則法官不懂,在訴訟過程中也一樣,民眾不可能象法官那樣懂法,因此民眾作為旁觀者在案件審理中不一定是被蒙蔽而認識錯誤,而常常是由於觀念的非職業性帶來的對法律事務的陌生,使得他們無法對案件作出法律上正確的判斷。美國人賦予法學家的權威和任其對政府施加的影響,是美國今天防止民主偏離正軌的最堅強壁壘。全國的多數,盡管其激情動人,其倡議振奮人心,也無法在全國各地以同樣方法在同一時間使全體公民服從它的意旨。法官通過對裁決法律不符合憲法(司法審查權)來達到防止民主暴政的目的。 即薪水不能被裁減,這可以杜絕政府(通過國會)做一些小動作(如通過削減薪酬,使法官識趣,使判決符合政府意願。)來間接控製法官。
⑷ 美國大法官的權利有什麼
《美國憲法》並未明確說明設立大法官職務,只是在第一條第三款中作了輔墊:「如受審者為合眾國總統,則應由美國首席大法官擔任主席(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s tried, the Chief Justice shall preside)」。
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有關敘述了。至於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則更是一字未提。 美國首席大法官與最高法院大法官一樣,由總統提名並需經參議院同意。《憲法》要求最高法院的所有法官都必須「盡忠職守(shall hold their offices ring good behavior)」,這句話也間接地規定了任期:他們是終身制的,除非自動退休或被國會彈劾並證明有罪。
(4)美國法院的權利擴展閱讀
大法官有以下幾個特點:
終身制。法官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而且要啟動彈劾程序是相當困難。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65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
終身制可以保證法官不受來自行政機構的壓力,確保司法不偏不倚,當政府成為訴訟一方當事人時,法官也不用違背法律與良心作出有利於政府的裁決。
保持中立。法官既不偏頗政府,也不能偏頗人民。因此一個真正中立的法官除了獨立於政府之外,還應獨立於輿論及民意,只忠實與法律。
⑸ 在美國,法官是不是擁有很大的權力
沒得那麼具體,如果想具體的請看書本。簡單說以下意見
1、美國的政治體制,回大家都知答道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的國家,他們受法國自由革命和英國的政治體制的影響較深,所以可以是英美法系的代表,政治體制上是多黨制,當然了要有人說是兩黨制,
2、在政治體制上,資產階級呼籲的自由民主表現在政權的分配上就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及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分立行使,相關監督。
3、這種體制貌似很公正民主,但是也促成了更大的行政和司法腐敗。往往立法部門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窮人是不可能進國會的,司法界都是大法官等也慢慢的成為了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行政部門就不要說了,小布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4、由於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司法部門的穩定性較高,沒有類似國會 和行政部門競選總統那樣的更替制度,所以一般的大法官是常人制度的,當選後常任。
5、各州的大法官也是常任制,並且不需要經過國家的批准,而且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體系。
綜上所述,美國的法官是擁有很大的權利,即自由裁量權。
⑹ 美國聯邦法院的權利與制約
什麼是「三權分立制」?
(1)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別由議會、政府和法院獨立行使,同時又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按照這種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的原則來組織國家機關,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被稱為「三權分立制」。三權分立的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
(2)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動的基本原則。①「分權」:美國的中央政府機構由彼此平等而又獨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個機關組成。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總統,司法權屬於聯邦各級法院。國會負責立法,總統負責實施法律,法院負責審查法律。
②「制衡」:立法權屬於國會,又受到總統和法院的制約;行政權屬於總統,又受到國會和法院的制約;司法權屬於法院,又受到國會和總統的制約。通過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
正確看待「三權分立制」?
(1)三權分立原則是資產階級針對封建專制主義提出來的,按照這個原則組織國家機構,對於反對封建專制獨裁,調節資產階級內部各集團的利益,維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具有積極作用。
(2)三權分立也具有明顯的階級局限性和消極作用,表現在:
①所謂分權與制衡,事實上成為協調資產階級內部權力分配的一種機制。
②實行三權分立、權力制衡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三大權力機關之間互相扯皮,導致效率低下。
③三權分立的原則難以在政治實踐中真正貫徹。
(3)三權分立制,本質上是一種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它有效地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但是,廣大勞動人民不可能在這種制度下享有真正的民主。
⑺ 美國的三權分立,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自擁有什麼權利
立法權屬於國會,又受到總統和法院的制約;行政權屬於總統,又受到國會和法院的制約;司法權屬於法院,又受到國會和總統的制約。通過相互制約,保持權力平衡。
⑻ 美國總統,國會,聯邦法院各自擁有的權利
美國總統最高行政長官,享有最高行政權力,掌有軍權,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不對國會負責,對選民負責。
⑼ 美國最高法院的職權
美國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審級,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聯邦最高法院(federal supreme court)是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的最高審級和最高審判機關。1790年根據《美利堅合眾國憲法》成立,設於首都華盛頓。最初由首席法官l人和法官5人組成,後來人數幾經增減。1869年根據國會法令規定由首席法官1人和法官8人組成。法官均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只要忠於職守,可終身任職,非經國會彈劾不得免職。但年滿70歲、任職滿10年或年滿歷歲、任職滿15年者,可自動提出退休。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最高法院對涉及大使、其他使節和領事以及一州為訴訟一方的案件有初審權;對州最高法院或聯邦上訴法院審理的案件,有權就法律問題進行復審;有權頒發「調審令」,調審下級聯邦法院或州法院審理的案件。聯邦最高法院還擁有司法審查權,審查聯邦或州的立法或行政行為是否違憲。不論是初審案件,還是復審案件,都是終審判決。開庭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1個星期一到翌年6月中旬。判決以法官投票的簡單多數為准,判決書寫下各方意見。1882年開始發行官方匯編的《美國最高法院判例匯編》,其中的判例對法庭有約束力,為審理同類案件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