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貫徹文明行為條例

貫徹文明行為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20 04:53:50

❶ 臨沂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文明行為,提升公民文明素養與社會文明水平,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應當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遵循以人為本、社會共治、獎懲結合、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的原則。第四條市、縣(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市、縣(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規劃計劃、指導協調、督促檢查和評估通報等工作。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加強對文明行為的宣傳和引導,積極做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第七條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參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和國家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先進模範人物應當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第二章文明行為規范第八條公民應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遵紀守法、明禮尚德,遵守市民文明公約、村規民約等文明行為規范,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提升個人品德。第九條鼓勵下列行為:

(一)見義勇為;

(二)緊急救助;

(三)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幹細胞、遺體、人體器官(組織);

(四)慈善公益活動;

(五)志願服務活動。第十條提倡下列行為:

(一)友善待人,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

(三)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活動,自覺抵制邪教;

(四)文明節慶,文明婚喪嫁娶,文明、安全、環保祭祀;

(五)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低碳出行,綠色消費,分類投放垃圾,減少污染產生;

(六)遵守公共禮儀,在公共場合衣著得體,言談舉止文明,不大聲喧嘩,不說粗話臟話;

(七)文明上網,陽光跟帖,理性發言,傳播正能量;

(八)等候服務時依次排隊,使用電梯時先出後進,上下樓梯時靠右行走;

(九)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先下後上,主動為老、幼、病、殘、孕和懷抱嬰兒的乘客讓座,不妨礙他人乘坐,不食用有刺激性氣味的食品;

(十)行人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遇機動車禮讓時快速通過;

(十一)文明用餐,適量點餐,提倡「光碟行動」、餐後剩餘食物打包,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主動提示或者勸導;

(十二)文明旅遊,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

(十三)文明如廁,及時沖洗,自覺保持清潔衛生;

(十四)誠信經營,公平競爭,文明服務,自覺履行法定和約定義務;

(十五)建設文明家庭,培育良好家風,弘揚尊老愛幼、平等相待、和睦相處、相互扶持、勤儉持家等家庭美德;

(十六)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弘揚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良好風尚;

(十七)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自覺崇尚、學習、捍衛英雄烈士,積極參加「雙擁」和軍民共建活動;

(十八)其他有益於社會文明和進步的行為。第十一條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行為規范,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從建築物、構築物中拋擲物品;

(二)在公共場所開展廣場舞、露天表演以及其他文體娛樂活動時,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

(三)損毀、侵佔公共設施設備,佔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無障礙通道;

(四)在互聯網上編造或者傳播暴力、淫穢、虛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等合法權益的信息和違背公序良俗的信息;

(五)在醫院、學校聚眾鬧事,侮辱、謾罵、威脅、毆打、挾持醫務人員和教職工;

(六)其他違反公共秩序文明行為規范的行為。第十二條遵守環境文明行為規范,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在建築物、構築物的外牆、樓道、樓梯和人行道、樹木、電線桿、戶外管線以及其他戶外設施上亂塗亂畫或者非法張貼、掛置宣傳物品;

(二)在學校、醫院、廣場等公共場所散發商業廣告、宣傳品;

(三)隨地吐痰、便溺,亂扔果皮、紙屑、煙頭、塑料袋、飲料瓶(盒)等廢棄物,亂吐口香糖,亂倒污水;

(四)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在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有禁煙標識的場所吸煙;

(五)在公共綠地內折摘花木果實、踐踏草坪;

(六)在法律、法規和市、縣(區)人民政府禁止的水域內從事洗滌、游泳、捕魚等活動;

(七)在法律、法規和市、縣(區)人民政府禁止或者限制的區域和時段燃放煙花爆竹;

(八)在市、縣(區)人民政府禁止的區域內露天燒烤食品或者為露天燒烤食品提供場地;

(九)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露天焚燒秸稈,在城市建成區和市、縣(區)人民政府劃定的其他區域內露天焚燒樹枝、落葉等產生煙塵污染的物質;

(十)在城鄉道路拋撒焚燒冥紙、遺物和其他喪葬祭奠物品;

(十一)將建築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在運輸途中丟棄、遺撒建築垃圾;

(十二)其他違反環境文明行為規范的行為。

❷ 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2021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與引導公民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倡導文明行為,制止不文明行為,推進社會誠信文化建設,提升社會文明水平,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應當堅持教育引導與實踐養成相結合、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相結合、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原則,運用數字化等新技術、新方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推進、社會協同、全民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第四條市和區、縣(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統一領導本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市和區、縣(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指導機構具體負責本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相關規劃和計劃;
(二)指導、協調相關單位開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三)督促、檢查文明行為促進工作落實情況;
(四)受理並按照規定辦理有關建議、投訴;
(五)定期評估和通報本條例的實施情況。
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明確責任、積極配合,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第五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參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國家工作人員、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先進模範人物應當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
公民應當積極參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第六條本市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引導、服務、創新和保障能力建設,傳播向上向善的新思想、新風尚。第二章文明行為基本規范第七條公民應當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第八條公民應當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一)不在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影劇院等公共場所內和公共交通工具內大聲喧嘩,使用電話和其他電子設備不妨礙他人;
(二)語言文明,不以語言、動作侮辱、挑釁他人;
(三)需要等候時,依次排隊,有序禮讓;
(四)使用電梯時先出後進,使用樓梯時靠其右側上下,使用自動扶梯時不逆行、不在出入口滯留;
(五)開展露天演唱、廣場舞等娛樂、健身活動時應當遵守相關規定,合理使用場地、設施和音響器材;
(六)觀看賽事、演出、展覽等公共文體活動時,尊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演職員等和其他觀眾,服從現場管理,離場時自覺清理並帶走垃圾;
(七)在公共場所應當衣著得體;
(八)不酗酒滋事,不聚眾賭博;
(九)遇到突發事件時,服從現場指揮,配合應急處置;
(十)不隨地便溺、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煙蒂、飲料罐、口香糖、口罩等廢棄物;
(十一)自覺遵守本市有關公共場所控制吸煙的管理規定;
(十二)培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就餐時鼓勵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按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
(十三)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十四)飼養寵物應當遵守有關規定,採取必要安全和衛生措施,不幹擾他人正常生活;
(十五)文明祭掃,破除封建迷信。第九條公民交通出行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駕駛機動車時,不以手持方式使用電話,不違反規定變道、超車、使用遠光燈、佔用應急車道,不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經過人行橫道時,減速慢行,禮讓行人。低速通過積水路段。主動避讓正在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等特殊車輛。駕駛人和乘車人應當系好安全帶,不向車外拋灑物品。
駕駛非機動車時,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通過路口、人行橫道時,應當注意避讓行人,不逆向行駛,不違反規定進入機動車道、人行道行駛,不違反規定載人、載物。電動自行車駕駛人及搭載人應當佩戴安全頭盔。
停放機動車、非機動車時,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臨時停車不佔用消防車通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無障礙設施,不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遵守乘車規則,自覺排隊,先下後上,主動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愛護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不在公共交通工具內飲食,不影響駕駛員安全駕駛。
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應當走人行橫道或者過街設施,按照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不跨越、倚坐道路隔離設施,不瀏覽手持電子設備,快速通過不停留不嬉鬧。

❸ 大連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應當遵循黨委領導、政府推進、社會共建、全民參與、倡導為主、獎懲並舉的原則,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長效機制。第四條本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應當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引領,以規范有序的社會秩序、美麗整潔的生活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為目標,打造熱情友好、開放包容、和諧宜居、浪漫美麗的現代文明城市形象。第五條市及區(市)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市及區(市)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事機構具體負責文明行為促進工作,履行以下職責:

(一)擬定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相關規劃和計劃;

(二)指導、協調、督促、檢查相關單位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三)組織社會文明風尚行動,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

(四)指導、協調新聞媒體開展文明行為促進的宣傳和輿論監督;

(五)督導相關單位受理並按照規定辦理有關建議和投訴;

(六)做好其他有關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第六條市及區(市)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應當建立文明行為促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推進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開展。

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應當指定專門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有關文明行為促進的具體工作。第七條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八條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文明行為促進有關的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群團組織應當在各自的工作范圍內做好相應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上級人民政府和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事機構要求,做好本轄區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加強文明行為宣傳和引導,協助做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第九條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參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國家公職人員、教育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先進模範人物、社會公眾人物應當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發揮表率和示範作用。第二章規范與倡導第十條公民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尊重公序良俗,踐行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等文明行為規范,積極參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自覺抵制不文明行為。第十一條倡導公民維護公共秩序,自覺遵守下列行為規范:

(一)在公共場所注重自身形象,舉止文明、著裝得體,不過度暴露身體,不大聲喧嘩;

(二)等候服務依次排隊,禮讓老、弱、病、殘、孕及攜帶嬰幼兒的人員;

(三)觀看文藝演出、體育比賽時,遵守場館秩序,服從現場管理;

(四)在圖書館、紀念館、博物館、影劇院等室內公共場館,主動將手機等電子設備調至靜音,避免對他人造成影響;

(五)在公共水域進行游泳、垂釣、捕撈等活動時,遵守水域管理的相關規定;

(六)維護窗檯、陽台等設施及其上物品的安全,防止高空墜物,不從建築物、構築物內向外拋擲物品;

(七)其他維護公共秩序的行為。第十二條倡導公民維護市容和公共環境衛生,自覺遵守下列行為規范:

(一)維護市容整潔,不亂塗、亂畫、亂刻,不隨意張貼、懸掛、發放廣告傳單;

(二)維護公共環境衛生,不隨地吐痰、便溺,不亂扔煙頭、雜物;

(三)控制吸煙行為,不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和區域內吸煙;

(四)愛護花草樹木,不採摘花果、攀折樹枝、損壞綠地;

(五)保護水體環境,不向海洋、河流、庫塘等沿岸和水體丟棄廢棄物;

(六)保護大氣環境,不在禁止區域內露天燒烤,不在露天場所和垃圾收集容器內焚燒秸稈、樹葉、垃圾或者其他廢棄物;

(七)開展廣場舞等露天文體活動時,合理使用音響器材,避免對他人造成影響;

(八)主動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燃放時,遵守本行政區域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時間、地點和種類的規定;

(九)其他維護市容和公共環境衛生的行為。

熱點內容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與法律後果 發布:2025-05-20 08:08:02 瀏覽:53
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勞動法 發布:2025-05-20 08:07:27 瀏覽:186
合同法對要約撤回與撤銷的規定 發布:2025-05-20 07:58:50 瀏覽:701
欠錢被起訴到法院了 發布:2025-05-20 07:54:33 瀏覽:730
高平書法學校 發布:2025-05-20 07:45:55 瀏覽:85
汽車法規書籍 發布:2025-05-20 07:45:55 瀏覽:722
2019司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05-20 07:45:21 瀏覽:512
法律知識講座中小學ppt 發布:2025-05-20 07:40:16 瀏覽:41
勞動法開除時懷孕怎麼辦 發布:2025-05-20 07:38:54 瀏覽:377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圖片 發布:2025-05-20 07:37:58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