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多少種法院

多少種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3-05 22:57:24

Ⅰ 我國現有的專門法院種類

法律分析: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森林法院、農墾法院、石油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有好幾個類型,專門人民法院是我國統一審判體系——人民法院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國家的審判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Ⅱ 中國法院有哪幾個庭

一、典型的審判業務庭
1、民事審判庭 ;
最高院設置民事審判庭4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置民事審判庭3個或4個,中級人民法院設立民事審判庭2至6個,絕大多數中院民事審判庭數為3個或4個,基層人民法院設立民事審判庭2至6個,絕大多數基層法院民事審判庭數為2個。
2、刑事審判庭
最高院設置刑事審判庭5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置刑事審判庭2至4個,絕大多數高院設刑事審判庭數為3個或4個;中級人民法院設立刑事審判庭2至4個,絕大多數中院刑事審判庭數為3個或4個,基層人民法院設立刑事審判庭1至3個,絕大多數基層法院刑事審判庭數為1個。
3、行政審判庭
最高院、高級人民法院均設立行政審判庭1個,絕大多數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設立行政審判庭1個。
4、審判監督庭
最高院設置審判監督庭1個;高級人民法院設置審判監督庭1至3個;大多數中級人民法院設立審判監督庭1,部分中級人民法院設立2個審判監督庭;基層法院普遍設置審判監督庭1個。
5、派出人民法庭
基層人民法院普遍設有派出人民法庭,平均每個法院設立3個人民法庭。
二、專業性審判業務庭
1、少年審判庭 :專門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議庭
2、林業審判庭:
一是在北方大面積國有林區設立林區中級 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二是在重點林區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法院內設立林業審判庭,或者在重點國營林場派駐林業法庭,受理轄區內的森林案件,成為地方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
3、專門行政審判庭
如湖南省永州市中院設立林業審判庭,負責審理涉及林業的一、二審行政案件;永州市的道縣、寧遠縣、雙牌縣人民法院設立計劃生育法庭,對內統稱「行政審判第二庭」,對外統稱「計劃生育法庭」。
4、金融審判庭
2008年11月,浦東新區法院成立了我國首個金融審判庭。
5、環保法庭
2004年,河北省晉州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門的環保法庭。
三、非審判性業務庭室
1、立案庭;
2、執行局;
3、賠償委員會辦公室;

Ⅲ 我國法院分幾種及其職責

我國法院分四級,分別是基層法院(區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
一、基層法院職責是除了法律規定由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外,其餘一切民事案件都由基層法院管轄。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如下案件:
1、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3、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4、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對它所受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認為案情重大應當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判。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1、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 外國人犯罪的案件

三、高級法院
(一)依法審判法律規定由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和其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第一審案件。
(二)依法審判法律規定由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第二審案件。
(三)依法核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
(四)審理死刑緩刑緩期二年執行、無期徒刑的減刑案件和依法應由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假釋案件。(五)受理不服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專門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再審申請,對其中確有錯誤的,提起再審或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六)依法審判由省人民檢察院按照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七)依法審判最高人民法院交辦的刑事、民事、行政、海事等案件。
(八)依法對下級人民法院行使指定管轄權。
(九)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十)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辦理賠償案件。
(十一)執行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判決、裁定以及法律規定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和外省區市法院委託執行的案件。
(十二)對法律、法規規章等草案提出意見;針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司法建議;組織、指導全省法院的調研工作。
(十三)組織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專門法院同外國司法界、國際組織之間的司法交流活動;辦理有關國際司法協助事項。
(十四)在審判工作中宣傳法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憲法、法律。
(十五)管理高級人民法院直屬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
(十六)承辦其他應由高級人民法院負責的工作

四、最高法院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 公報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各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依法判決和裁定的死刑立即執行案件,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4)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5)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等問題,進行解釋。[

Ⅳ 法院的分類是怎樣的 有幾種

比中級法院更低的,叫地方人民法院,不叫低級,不好聽
除了樓主列舉的之外,還有軍事法院和海事法院,專門負責軍隊內部的審理以及海事案件審理

Ⅳ 起訴的有幾種。

民事起訴的有三種。
通常民事官司一般分為三種:即確認之訴、給付之訴和變更之訴。各自的特點如下:
一、確認之訴,指一方當事人請求法院確認其與對方當事人之間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體狀態之訴。具體可分為肯定確認之訴和否定確認之訴。其特點:第一,當事人提出確認之訴的目的,不是要求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履行一定的給付義務,而是要求法院明確某一爭議的民事法律關系或標的物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體狀態。第二,確認之訴,沒有給付內容,不具有交付和接受的權利義務。
二、給付之訴,指一方當事人請求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履行一定民事義務之訴。給付之訴以請求履行的義務是否到期,分為現在給付之訴和將來給付之訴。其特點:第一,當事人要求對方履行給付為目的,請求法院判令對方當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義務。第二,給付之訴具有交付和接受的權利義務,即法院作出的給付判決生效後,負有義務的當事人必須按照判決的要求履行義務,否則權利人可以根據法院判決申請強制執行。
三、變更之訴,指一方當事人請求法院通過判決,改變或者消滅其與對方當事人之間現存的某種民事法律關系之訴。具體可分為實體法上的變更之訴與程序法上的變更之訴。

Ⅵ 專門人民法院包括哪幾種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從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 充分認識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政治責 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斷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向新的階 段。民族團結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我們經受各 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不斷勝利前進的重要保證。 要維護民族安定。
第十五條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和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設置、組織、職權和法官任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分為:

(一)最高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十五條專門人民法院包括軍事法院和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金融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設置、組織、職權和法官任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Ⅶ 法院一共有多少種命令

您好,法院不是命令,是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強制執行通知書等。

Ⅷ 法院的審判制度有哪幾種

人民法院的審判制度主要有公開審判制度、辯護制度、迴避制度、合議制度。違反迴避制度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第二百三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審理有下列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的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一)違反本法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
(二)違反迴避制度的;
(三)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四)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Ⅸ 幾種法院

從低到高依次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另外還有專門人民法院,如軍事法院、鐵路運輸人民法院(同樣有上對應的級別)
而所述「國務院」是政府機關。國務院是最高行政機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次之,地(市)再次之,縣(市)再再次之),再下是鄉(鎮)人民政府。
法院是司法機關,行使審判職能。政府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能。兩都均受「人大」監督。

Ⅹ 法院 送達有幾種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送達的方式有以下七種。
直接送達
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在一般情況下,受送達人是公民的,由該公民直接簽收。該公民不在時可交由與其同住的成年家屬簽收。但是,在離婚案件中,本人不在,如果家中沒有其他成年家屬,只有對方當事人的,不宜採用由對方當事人簽收的方法,因為雙方有利害關系;受送達人是法人的交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該法人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是其他組織的交由其主要負責人或者該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交由其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由代收人簽收。
但是,調解書應當直接送交本人,不得由別人代收。因為調解書一經接受,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如果不接受,即視為調解未能成立。
留置送達
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受訴訟文書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即視為送達。」根據《意見》第82、83、84條的規定,有關基層組織或所在單位的代表及其他見證人不願在送達回證上簽字或蓋章的,由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情況,把送達文書留在受送達人住所,即視為送達。但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
委託送達
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稱為委託法院,接受送達任務的法院稱為受託法院。委託送達應當出具委託函,並附相關的訴訟文書和送達回證。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郵寄送達
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根據《意見》第85條的規定,郵寄送達,應當附有送達回證。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與送達回證上註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達回證沒有寄回的,以掛號信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轉交送達
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
(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電子送達
指法院利用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現代化電子手段進行的送達。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7條的軌道,採用電子送達方式應依照下列條件和程序進行:
(1)必須經受送達人同意,法院不得在未經受送達人同意的情況下依照職權採用此送達方式送達。受送達人同意採用電子方式送達的,應當在送達地址確認書中予以確認。
(2)電子送達方式只適用於對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以外的訴訟文書的送達。
(3)電子送達的具體手段包括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及時收悉的能夠確認受送達人可以收悉的方式。
採用電子送達的,送達日期以傳真、電子郵件、移動通信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解釋》第135條規定,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但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與法院對應系統顯示發送成功的日期不一致的,以受送達人證明到達其特定系統的日期為准。
公告送達
指法院在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以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情況下,發出公告,公告發出後經過一定的時間即視為送達的方式。
公告送達的前提條件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受送達人有音訊,但行蹤不定,沒有通訊地址,無法聯系,採用其他方式均無法送達。公告送達的受送達人不包括軍人、被監禁或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因為對這些人可以委託有關機關、單位轉交送達訴訟文書、法律文書。
公告可以在法院專設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也可以在報紙、信息網路等媒體上刊登。發出公告日期以最後張貼或刊登的日期為准。法院在受送達人住所地張貼公告的,應當採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張貼過程。
以公告方式送達的,自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有關訴訟文書或法律文書即視為送達。公告送達的,應在案卷內記明公告的原因和經過。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公告送達起訴狀或者上訴狀副本的,應當說明起訴或者上訴要點、受送達人答辯期限以及逾期不答辯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傳票的,應當說明出庭地點、時間以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後果;公告送達判決書、裁定書的,應當說明裁判的主要內容,屬於一審的,還應當說明上訴權利、上訴期限和上訴的法院。
解釋第140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不適用公告送達。

熱點內容
中心組學習條例 發布:2025-05-17 05:53:49 瀏覽:756
陳印法規2014 發布:2025-05-17 05:53:43 瀏覽:105
刑法120條第三款 發布:2025-05-17 05:53:13 瀏覽:562
社會學觀察法有哪幾種 發布:2025-05-17 05:35:41 瀏覽:370
非法本過司法 發布:2025-05-17 05:35:38 瀏覽:684
道德經寵辱若驚 發布:2025-05-17 05:26:39 瀏覽:926
東方電子舞弊案注會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05:12:05 瀏覽:268
治安行政法的適用主體 發布:2025-05-17 05:03:35 瀏覽:940
面字道德 發布:2025-05-17 04:55:11 瀏覽:264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 發布:2025-05-17 04:52:23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