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寵辱若驚

道德經寵辱若驚

發布時間: 2025-05-17 05:26:39

『壹』 《道德經》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一、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二、各家之解摘要

1、韓鵬傑《道德經在說什麼》

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那麼為什麼會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呢?受寵者是卑下的,得到寵愛又怕失去會感覺驚恐,失去寵愛則更令人驚慌不安;受辱時驚恐,失去時又害怕辱再來也會驚恐,這就叫做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恐。什麼叫做重視大患像重視自身生命一樣?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身體;如果我沒有身體,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珍貴、愛惜自己的身體,而為了天下這個更重要的價值可以奉獻生命,這樣的人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了。

2、南懷瑾《老子他說》

(1)寵辱誰能不動心

由十一章以來說明,人須能用物而不為物用,不為物累。但能利物,而成為無為的大用。因此再進而說明人生寵辱境界的根本症結所在,都因為我有身而來。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成名、成功的時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自然會有驚震心態,甚之,有所謂得意忘形者。

宋代詩人便有「羨他村落無鹽女,不寵無驚過一生」的故作解脫語!無鹽是指齊宣王的丑妃無鹽君,歷來都把她用作醜陋婦女的代名詞。其實,無鹽也好,西施也好,不經絢爛,哪裡知道平淡的可貴。不經過榮耀,又哪裡知道平凡的可愛。這兩句名詩,當然是出在久歷風波,遍嘗榮華而歸於平淡以後的感言。從文字的藝術看來,的確很美。但從人生的實際經驗來講,誰又肯「知足常樂」而甘於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聖哲如老子等輩。其次,在人際關繫上,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雲: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2)天下由來輕兩臂

「輕兩臂」的故事,見於《莊子·雜篇》的《讓王》篇。「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亦重於兩臂。韓之輕於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其輕於韓又遠。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

所以莊子也說:「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老子亦因此而指出「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的基本哲學。再進而說明外王於天下的侯王將相們,所謂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者的最大認識,必須以愛己之心,來珍惜呵護天下的全民,發揮出對全人類的大愛心,才能寄以「系天下安危於一身」的重任。這也是全民所寄望、所信託以天下的基本要點。同樣的道理,以不同的說法,便是曾子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歟?君子人也。」

3、白雲先生《老子之道》

(1)人道以有積為貴,以不積為患,而物之得失不可把握,以至於福禍無端,故此,常令人患得患失。貴大患若身。人蔽於物,就會以物立己,以物為身。物的變化,無論是順著自己,還是逆著自己,都會患得患失,寵辱若驚。

(2)什麼是寵辱若驚呢?寵為下,寵什麼為下呢?這里的下,指天之道為上,人之道為下。事天者為上,事物者為下。積道之虛者,為上德。積物之有者,為人之下德。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天之道,虛靜無狀,無物可得,無物可失。人之道,則不然,有形者,可得可失。得之以為得,失之以為失,故榮辱若驚。

(3)什麼叫貴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會感到憂患,是因為我以物為事,以人道之有積為身,是以貴大患若身。為吾無身。如果我不以人道之有積為身,而以天道之不積為身,人與天和而為一,同於虛無,則我何身之有呢?故謂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無人道之身,故無積,無積故無可得可失。既無可得可失,我又有什麼好患得患失的呢?

(4)以人道為政者,為目不為腹,故以身殉物。為政以天道者,為腹不為目,不以身殉物,而以身合道,以道為貴。如此,才可以把天下寄予給他。

(5)不以身殉物,則能貴身。貴身者,貴其天德也。積天德者,方能府天下,是以天下才可以寄之於聖人天德之府。可寄天下者,因其不害人。

三、我之體悟——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讀過《人類簡史》的人可能都知道: 智人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的原因,不是因為直立行走,不是因為語言(這些其他人種也做到了),而是因為智人有講故事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可以讓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想像共同體 ,這正是人類大規模合作的前提。宗教也好,政治也好,國家也好,企業也好,都是一種想像共同體。這種故事力極大的推動了人類世界的發展,形成了人類世界的繁榮文化。

但正如老子所說的「有無相生」,人類的故事力發揮了其「好的一面」,即推但「惡的一面」也在無形之中生長。

而這個「惡」的一面,就包括人類經常分不清想像和現實。這種分不清楚,讓絕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活在頭腦中,而不是真真切切的當下。所以我們才會有老子這里說的「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辱」和「大患」不過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東西,可是我們對他們的重視就像對待自己的「身體」一樣。

可能你會問,那又怎麼樣?我覺得不會怎麼樣,故事力即想像力正是我們有利的工具,我們今天爭取到的成就哪一項不是有賴於它。

關鍵是老子說的後兩句「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以寄於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這明顯是對更高的人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你如果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當然要去追求這個更高的標准。我覺得這也一定程度的解釋了第二句——「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可是,我知道了更高標準是什麼,就能做到嗎?你也許會說,「能」——不就是每次出現「寵辱若驚」的時候,都告訴自己「不行,我得做到寵辱不驚。」——如果這樣就有效,那一本名言警句小冊子,就足以讓我們披荊斬棘,無往不利了!

我這樣說,不是想否定《道德經》,恰恰相反,我正是認為《道德經》說的是真理,才更想思考如何去實踐這些真理,而不是僅僅停留於「頭腦」。

本章暫且提出這個問題,待我日後悟到,再來言說!

熱點內容
經濟法蘇蘇第13講 發布:2025-05-17 11:55:15 瀏覽:268
刑事訴訟法羈押必要性審查法條 發布:2025-05-17 11:54:28 瀏覽:126
農行規章制度規定專題課 發布:2025-05-17 11:51:56 瀏覽:681
婚姻法男方出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5-17 11:42:26 瀏覽:577
設區的市制定的規章備案 發布:2025-05-17 11:37:07 瀏覽:182
社會與法雨過天晴天晴扮演者是誰 發布:2025-05-17 11:37:04 瀏覽:680
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 發布:2025-05-17 11:36:25 瀏覽:234
法律顧問工作記載 發布:2025-05-17 11:36:23 瀏覽:890
出台規章制度結合實際 發布:2025-05-17 11:32:15 瀏覽:900
法院司法管理 發布:2025-05-17 11:27:54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