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新京報送法院

新京報送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3-11 10:27:46

1. 同一個被告侵權,被告侵權原告多個著作權的,是按照同一個案件處理,也收取50元嗎

<p>  問題提示:在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權利人就其享有的多部作品(如音樂作品、文字作品等)著作權向一個被告在一起案件中提出訴訟,對此類訴訟法院在程序上應如何處理?</p><p>  【要點提示】</p><p>  此類訴訟就是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主張兩個以上的符合人民法院受訴條件的獨立的訴,其本質是訴訟標的的合並。雖然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基於方便當事人訴訟和方便法院審理的考慮,存在將此類案件作為一起案件立案審理的情形,但這並不意味著無條件地承認訴的合並審理。對於合並審理會使訴訟法律關系復雜化,造成當事人起訴、應訴困難,導致訴訟不經濟的案件,人民法院不應合並審理,並向當事人充分、明確地釋明。</p><p>  【案例索引】</p><p>  一審: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杭民三初字第331號(2010年3月29日)</p><p>  二審: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0)浙知終字第106號(2010年7月2日)</p><p>  【案情】</p><p>  原告:新京報社</p><p>  被告:浙江在線網路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在線)</p><p>  原告新京報社訴稱:2007年7月,新京報社通過公證取證,浙江在線旗下的浙江在線網站未經其授權擅自轉載新京報社享有著作權的文字作品7706篇、圖片作品2477幅,侵害其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修改權和獲得報酬權,遂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請求判令浙江在線停止轉載文章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支付稿酬及其他合理費用共計2086625元。該案後因管轄移送至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p><p>  被告浙江在線辯稱:(1)對新京報社作為7000餘篇作品的著作權人主體資格有異議,其官方網站上的編輯、記者人數為330人,但本案所涉的作者人數為520人,存在明顯出入。新京報社要證明所有作品均是職務作品證據不足。(2)新京報社將凡是與「浙江在線」、「新京報」幾個字有關的內容均向法院主張不合理,所涉的7706篇文章並非全部來源於浙江在線,很多與其無關,對其被告主體資格存疑;(3)所涉作品中部分作品的字數、內容與新京報社的主張存在出入。</p><p>  本案的基本案情是:新京報社於2007年7月通過公證取證的方式,對浙江在線旗下的浙江在線網站在其網站上的文字作品和圖片作品進行證據保全,認為浙江在線未經其授權擅自轉載新京報社享有著作權的文字作品7706篇、圖片作品2477幅,侵害其著作權。新京報社於2008年1月11日以浙江在線為被告起訴至北京一中院。北京一中院立案後,由於浙江在線提出管轄權異議,北京一中院裁定本案移送至杭州中院管轄,</p><p>  【審判】</p><p>  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本案涉及被控侵權作品7000餘篇,作者500餘人,新京報社基於不同的爭議事實向浙江在線提出訴訟請求,形成多個訴訟標的,構成多個獨立的訴,根據案件性質不宜合並審理。該院還書面通知新京報社按每篇文章一個案件或以同一作者所著的文章為一個案件分案起訴,但新京報社表示拒絕。對此,該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四十條之規定,於2010年3月29日裁定:駁回新京報社的起訴。</p><p>  裁定送達後,新京報社不服原審裁定,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本案中新京報社以浙江在線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的著作權為由,按照相應的稿酬標准在一個案件中提出了相應的訴訟請求,所指向的訴訟客體為獨立存在的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新京報社基於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爭議事實相類似,而在同一個案件中提出共同主張實為民事訴訟程序中訴的客體合並,即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主張兩個以上訴訟標的。此類訴訟其實質上包含著若干個獨立的訴訟標的,並構成若干個獨立的訴。在審判實踐中,人民法院存在將此類案件作為民事關聯糾紛案件合並審理的情形,即對民事訴訟中若干個具聲獨立的訴,各訴之間又具有一定的關聯的案件合並在一個程序中進行審理。但此種合並審理的目的在於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辦案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並防止在同一問題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且通常情況下,此類案件的合並審理應充分徵求各方當事人的意見。但本案中,浙江在線以合並審理無法查明涉案事實為由明確表示不同意合並審理。同時,本案在審理中還存在以下情形:</p><p>  1.從浙江在線提出的抗辯看,其抗辯理由為:(1)對新京報社作為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主體資格有異議,其官方網站上的編輯、記者人數為330人,但本案所涉的作者人數為520人,存在出入。新京報社要證明所有作品均是職務作品證據尚有待甄別。(2)新京報社對與「浙江在線」、「新京報」相關聯的所有內容均提出侵權主張,大部分與其無關。其作為被告主體資格存疑;(3)所涉作品中部分作品的字數、內容與新京報社的主張存有出入。上述抗辯理由法院在審理中勢必需要對相應作品的權利人、侵權人主體資格和作品字數、內容進行一一質證和比對。</p><p>  2.從證據情況看,涉案被控侵權作品清單長達857頁,共包括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數量龐大。且本案在管轄移送過程中,部分證據編號丟失、順序混亂,導致在原審審理中當事人甄別證據困難,訴訟活動難以正常進行。</p><p>  3.從本案的實際審理狀況和效果看:(1)在對作品權利人的身份確定上,例如,原審法院曾就前50篇作品進行公開開庭審理,僅新京報社提供有關作品權利人的質證意見中就對該50篇作品所涉的作者和編輯的勞動合同區分為四種類型:①文章作者的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著作權(除署名權外)歸屬於新京報社,涉及19篇文章。②文章系新京報社記者、編輯集體采編,無相應作者個人署名,其著作權屬於新京報社,涉及3篇文章。③文章作者的勞動合同中通過以下兩點約定了著作權歸屬新京報社:一是合同約定新京報社為作者提供福利待遇參照該社《人力資源管理辦法》,而該社《人力資源管理辦法》第39條規定「各系統員工利用報社的物質技術條件在勞動合同期間履行工作任務創作的技術成果或作品,均屬於職務成果,著作權屬於報社」;二是勞動合同最後約定「新京報社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因此,上述《人力資源管理辦法》第39條的規定對雙方構成約束,涉及25篇文章。④南方都市報社記者采寫的文章,涉及3篇文章。也就是說,僅就50篇作品的著作權人身份確定尚存諸多情形和爭議。浙江在線在二審庭審中明確表示除對第一種類型的著作權歸屬沒有異議外,其餘均有異議。對此法院仍需一一甄別。(2)從對侵權作品的比對看,有的作品是標題相同,但內容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有的是標題不同但內容相同,且雙方當事人就所涉作品的性質也有不同的認識,浙江在線認為有部分作品是對時事新聞的合法合理使用。由此需要對相應作品的性質、內容和字數等進行分別比對。(3)從侵權主體上看,新京報社提供的被控侵權作品上有的顯示是浙江在線,有的則顯示是浙江在線的關聯網站,實際侵權主體仍有待進一步確定。因此,上述存在的問題只有通過分案審查、全面比對才能得到解決。</p><p>  4,新京報社在一審中曾提出本案所涉作品無需一一比對,可以採取抽樣比對方式來證明侵權事實的主張。但基於知識產權具有區別於有形財產權的固有法律特性,採用抽樣比對的方法既無助於客觀事實的查清,也不符合審判規律,且難以保障相關當事人的合法訴訟權利,並不可取。</p><p>  新京報社依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主張其實體權利無可厚非,但主張本案並案起訴並無明確法律依據。本案合並審理既無法體現「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的兩便原則,也無法實現公正裁決的最終目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應充分考慮程序的公正和平衡,確保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以全面、平等地行使。新京報社作為權利人完全可以採用選擇其中一件作品或其中一個作者所涉的作品為訴訟標的等方式提起訴訟,以確定侵權事實和賠償標准,方便案件的審理和最終解決,且此種選擇並不會影響其訴訟權利的正常行使。</p><p>  綜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新京報社以浙江在線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的著作權為由,作為一起訴訟先行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原審法院接受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移送案件後受理本案,在對本案所涉糾紛進入審理程序時,經過多次證據交換和開庭,發現本案的合並審理確實存在阻礙案件審理和客觀事實查明的情形後,向新京報社作了充分釋明,要求其將案件按照一定的分類方式分案起訴。原審法院在新京報社拒絕的情況下,駁回新京報社的起訴並無不當。新京報社提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原裁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得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之規定,於2010年7月2日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p><p>  【評析】</p><p>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涉及訴的合並的案件,在民事訴訟的立法司法實踐中,訴的合並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實務問題。在這類案件的受理和審理中,應當充分認識訴的合並的性質,明晰其與共同訴訟的區別、把握合並審理的原則和目的,並積極探索此類案件審理的新思路。</p><p>  一、訴的客觀合並</p><p>  訴是由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兩個方面構成,主觀要素就是案件的當事人,客觀要素就是訴訟標的。如果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都是單一的,稱之為單一之訴;如果兩個要素中有其中之一是多數時,稱之為復合之訴。復合之訴又叫做合並之訴,其中主觀要素為多數的訴訟,在民事訴訟中為訴的主體的合並,或者訴的主觀合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共同訴訟」。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第5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第126條規定:「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上述三條所涉及的均系訴的主體的合並,也就是說,《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共同訴訟」並不直接涉及到訴訟標的的復數的問題,本案顯然不屬於前述法律明確規定的情形。</p><p>  本案中新京報社以浙江在線侵害其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的著作權為由,在一個案件中提出了相應的訴訟請求,雖然新京報社根據所有作品的總字數計算稿酬提出主張,但並不能否認的是該訴所指向的訴訟客體仍為獨立存在的7706篇文字作品和2477幅圖片作品。新京報社在同一個案件中提出共同主張,實際上是基於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爭議事實相類似,此並案起訴屬於民事訴訟程序中訴的客觀要素(訴訟標的)為復數的訴的客體合並,也就是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在同一訴訟程序中,主張兩個以上的符合法院受訴條件的獨立的訴,其實質上是包含著若干個獨立的訴訟標的,並構成若干個獨立的訴。</p><p>  二、訴的客觀合並審理的原則和目的</p><p>  根據訴訟標的的實體法學說,幾個相互獨立的請求權本來應當構成多個訴訟標的分開向人民法院主張,人民法院也應該分別判決。但在審判實踐中,對於諸如此類具有事實和法律上的聯系的若干個侵權案件,雖然在《民事訴訟法》上沒有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基於減輕當事人訴訟負擔,避免相互關聯的訴重復審理而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增強民事訴訟功能的考慮,可以合並審理,即對民事訴訟中若干個具有獨立的訴,各訴之間又具有一定的關聯的案件合並在一個程序中進行審理。這在訴的客觀合並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但這種訴的合並審理並不是無條件的,當事人並案主張和人民法院合並審理的原則和目的是為了簡化訴訟程序,提高辦案效率,節省人力、物力、財力,便利人民群眾訴訟,便利人民法院辦案,並防止在同一問題上作出相互矛盾的判決,且通常情況下應徵得當事人同意。反之,如果合並審理會使訴訟法律關系復雜化,造成當事人起訴、應訴困難,導致訴訟不經濟,一方當事人又明確表示反對的,人民法院則應當要求當事人分案主張。本案的審理即為此種情形。由於本案所涉的證據數量龐大,當事人舉證、質證過程漫長,訴訟活動難以正常進行,且在確定權利人身份、侵權主體和侵權內容上雙方當事人均存在諸多分歧,要在一個案件中將所有侵權事實查明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人民法院先出於訴訟經濟的考慮,合並審理本案,但在審理中發現本案的合並審理確實阻礙了案件的審理和客觀事實的査明,為確保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以充分平等地行使,確保人民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判,要求新京報社將案件按照一定分類方式起訴的做法是正當的,也符合立法的相關精神。</p><p>  三、示範訴訟制度對本案的啟示</p><p>  雖然本案新京報社所提出的主張實質上是數個獨立的訴的合並,但新京報社所主張的浙江在線侵權行為具有單一性,爭點具有共同性,訴與訴之間具有事實和法律上的關聯。對此類案件適時引入示範訴訟制度,無疑是十分恰當的。</p><p>  雖然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制度中並沒有示範訴訟的規定,但一些法院在審理群體性糾紛案件時已經採用了這一在兩大法系中普遍存在的訴訟制度。「示範訴訟」(Test
case),是指從存在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且事實與證據相同、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亦相同的數個案件當中選出一個案件,經全體當事人同意,法庭作出相當於合並審理的裁定,對該案件首先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全體當事人均受該判決的約束。該制度的特別之處在於用傳統的「一對一」訴訟模式來解決「小額多數」型糾紛中具有共通性的事實或法律問題,從而避免對共同爭點進行重復性的事實審理。就示範訴訟的程序步驟而言,基本上分為兩步:首先,由當事人基於協議選定或者人民法院基於職權直接指定示範訴訟案件,由人民法院對所選定的示範訴訟案件事實進行審理,其他的案件則暫時停止進行;其次,在人民法院對所選定的案件事實審理之後,如果原告勝訴,被告則不再爭辯自己的責任,對於其他案件也進行相應的賠償。如果原告在示範訴訟中敗訴,則不能再對被告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p><p>  具體到本案,新京報社和浙江在線可以通過自願簽署訴訟契約約定或由法院依職權選定,從眾多作品中選擇將某類作品或某個作品作為示範訴訟的標的起訴,人民法院通過對該個案的審理,查明諸如新京報社是否為適格的著作權人、被控侵權主體是否是浙江在線、侵權事實是否存在、賠償標准如何確定等具有共通性的,影響到同類案件的事實或法律問題,一次性解決具有共同爭點的訴訟請求,並就該訴訟作出相應的判決,該判決對於後訴的其他同類案件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拘束力。示範訴訟完全具有超越個案的意義,可以作為雙方其他同類案件解決的標准,減少其他同類紛爭為訴訟所必需支出的勞力、時間和費用,或促成雙方當事人的庭外和解,從而擴大訴訟制度解決紛爭的能力。</p><p>  顯然,示範訴訟制度的理解和運用完全符合審理本案的兩級法院的初衷,也與我國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司法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即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藉助國家強制力柔性地解決社會糾紛。</p><p>  (一審合議庭成員:張政 王玲歐 林宏 二審合議庭成員:應向健 王亦非 何瓊</p><p>  編寫人: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王亦非 責任編輯:丁文嚴 審稿人:羅東川)</p>

2. 如何用法律思維看待呼格吉勒冤案

法律不可能徹底完善,法律只能依靠人證和物證來證明一個人有沒有罪,沒有證據法律是沒有辦法一直拖延到你找到證據才結案的!我認為想要不出現這種冤案,只能提升全民道德感!國家應該多提倡關於道德典範的人物事跡,自己電視、影視、綜藝節目、公開宣傳等等!

3. (新京報訊 昨日中午,海航集團旗下公司海航旅業對外通報稱,中國內地首艘豪華郵輪「海娜號」被韓國濟州

一個是沙鋼集團一個是海航集團啊

4. 「錯換人生28年」的當事人姚策的病情如何了

姚策的病情在惡化,雖然因為醫院的失誤,從而導致姚策的人生被換了,讓他和自己的親生母親在二十年後才得以相見,雖然將醫院告上了法庭,並且還提出了兩百多萬的賠償,但是醫院最後只表示最多賠償不到六十多萬。只不過因為姚策目前生病的關系,導致家庭負擔很沉重,甚至已經無法支付醫葯費了,所以當姚策知道自己的病情惡化之後,便寫下了絕筆信。

所以,姚策便感覺到了絕望,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而醫院方面雖然說會支持姚策,但是在法院判決之後,醫院的賠償款也並沒有及時到賬,所以也希望醫院方面可以早日啟動醫院公益基金進行幫扶。

5. 國家級媒體單位有哪些具體一點的。詳細點的。好分送上。

國家級媒體:就是由政府直接管轄,直接服務於國際及政府的官方媒體。我們常說的國家級媒體與中央媒體一般是重合的。可以認為,國家級別媒體就是中央媒體。

常見的中央新聞媒體有: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國際在線、中工網、環球網、今日頭條等。

6. 未成年殺人刑事案件(外逃二十多年,去年抓到時四十多歲了)可審請由中級法院審理嗎可審清公開審理嗎

這屬於公訴案件。
由哪一級法院來管轄來審理,有法律規定。
不是有被害人或者家屬申請的。
可以聘請律師,向檢察院提出你們的想法。

7. 教授涉貪污罪被訴是真的嗎

2017年11月份,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付林被羈押期間,其妻子曲女士收到清華大學發給丈夫的《聘用合同延期協議書》以及相關合同,由於協議書需要付林本人簽字,曲女士目前已向法院申請將協議書轉交給正在看守所的付林。

付林領軍的回收「廢熱」進行供熱技術曾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7年5月,其因涉嫌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公訴至海淀法院,目前案件尚未開庭。日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穎心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對付林按在職教師對待,隨時等他續簽合同。而對於案件何時開庭以及付林是否在看守所可以接到相關協議等問題,截至昨晚,海淀法院未就此案作出回應。

教授被羈押 家屬收到「聘書」

付林的辯護律師周澤認為,清華大學的《聘用合同延期協議書》,涉及付林的合法權利,而且不涉及案件保密之類的問題,作為辯護人,可以帶給付林簽字。但看守所要求讓法院帶去給付林簽,法院則表示讓清華大學與法院聯系,目前這件事應該還在處理過程中,「從司法為民的理念出發,法院應該支持、配合清華大學的工作」。

■ 案情

付林被控兩宗罪 律師稱將做無罪辯護

2017年5月,海淀檢察院以涉嫌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對付林提起公訴。

據指控,付林於2008年至2010年間,利用擔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負責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利用電廠循環水余熱的供熱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課題的職務便利,在課題研究實踐過程中,通過指使他人簽訂《技術服務合同》,要求課題試驗單位購買樣機設備等手段,將由清華大學使用北京市財政科研撥款327萬元委託加工的七台課題試驗樣機中的五台,以其個人控制的北京環能瑞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能瑞通公司)名義,出售給課題試驗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富龍熱力公司(以下簡稱赤峰富龍公司),使環能瑞通公司獲利380萬元。

案發前,環能瑞通公司以樣機設備回收為名,向清華大學退還105萬余元,造成科研經費損失220萬元。

此外,付林於2011年至2014年間,利用擔任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現更名為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規劃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能源所)所長的職務便利,在能源所與山西雙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公司)簽訂、履行建設工程設計合同過程中,指令雙良公司將應付能源所的600萬元支付到其妻子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華清泰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清泰盟公司),其中439萬元被華清泰盟公司用於經營。案發前已全部歸還。

付林辯護律師周澤告訴新京報記者,將在開庭前繼續為付林申請取保候審,在開庭後對該案進行無罪辯護。

周澤表示,關於貪污罪的指控,檢察院錯誤地將清華大學應該撥付給課題參與單位用於樣機試制、試驗的課題經費當成了清華大學應該保有的資金,並錯誤地將清華大學撥付課題經費給課題參與單位試制的試驗用樣機,當成了清華大學的固定資產;在挪用公款罪的指控方面,檢察機關錯誤地將雙良公司根據三方協議應付給華清泰盟公司的錢款,誤認為是雙良公司根據其與清華能源所的一份作廢合同應付清華能源所的合同款。

關於付林是否可以在被羈押期間簽署協議,以及該案何時開庭兩個問題,新京報記者向海淀法院發送了采訪函,截至昨晚,法院未作回應。

■ 鏈接

曾發明廢熱回收技術解決「氣荒」

從一份2014年6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中,新京報記者發現,並非院士身份的付林,與其他多名院士聯名完成了《關於全面推廣工業廢(余)熱採暖,大幅緩解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問題的建議》(簡稱《建議》)。其中指出,「目前解決供熱污染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煤改氣』,但因冬季氣源普遍短缺和價格昂貴,使得天然氣和供熱很難推廣,並且天然氣同樣大量排放氮氧化物形成PM2.5」。該《建議》同時提出,利用工業廢熱是一種更加經濟和可行的供熱途徑。

「我國工業廢熱資源潛力巨大。火力發電燃煤只有40%左右變為電,其餘全部變為廢熱排放掉了……」付林的師弟兼同事、清華同衡規劃院下屬能源所總工程師張世鋼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付林領軍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明了「基於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技術」,可使熱電廠等熱源的產熱效率提高40%,熱網輸送能力提高50%以上。

8. 河北美院土地糾紛學生被要求「助威」

學生在排隊前往現場的路上。

因補償款和判決產生糾紛;數百學生圍觀保安與村民亂斗,校方稱系個別輔導員要求;當地介入調查

新京報訊 昨日上午,河北省美術學院因土地糾紛問題,與新樂市東楊家莊村部分村民發生沖突,導致部分村民和校方保衛處工作人員受傷送醫。多位河北美院學生反映,他們曾在事發前夜收到輔導員通知,要求學生前往現場「助威」,多段現場視頻中均出現了大量學生身影。

昨晚,河北美院校長甄忠義告訴新京報記者,事發時他也發現了大量校內學生到場吶喊口號圍觀的情況,但未參與其中。他表示,此舉系部分輔導員私自作出的要求,目前校方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並將作出嚴肅處理。

新京報記者從新樂市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目前,新樂市當地多個職能部門已介入調查此事。

學生稱事先不知情,「以為去種樹」

公開資料顯示,河北美術學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納入全國統招的普通全日制本科民營美術高校,始建於1986年,現有在校生1萬餘人。

「10日晚上八點多,班級群里突然收到通知稱,11日將停課一天,要求全校學生於早上7點多集合,並身穿運動服。」昨日下午,河北美院北校區學生張強(化名)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回憶,他們當時以為是學校組織植樹等活動,直到早晨8時被輔導員帶到現場時,才知道是為學校和村裡的土地糾紛沖突「助威」。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多段現場視頻顯示,在一片空地上,有近百人持滅火器和磚塊正在進行對抗,並不斷有人將炮仗點燃後扔向人群,現場炮仗聲不斷,還有多台挖掘機與推土機來回行駛。

張強稱,學生到達現場時已經有20多名保安正在和村民對峙,校長拿著對講機指揮保安、挖掘機和推土機等設備,「保安用辣椒水、滅火器攻擊村民,村民用磚頭、禮炮扔向保安,雙方均有損傷。」

美院學生李晴(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她也是接到學校通知要求學生集合,「老師讓我們不要靠近。」現場出現傷情後,有救護車抵達現場,此後學校大約在11時要求學生撤離,並通知下午正常上課,「學校方面一直沒做解釋。」

村民稱糾紛由來已久,多人受傷

昨日傍晚,新京報記者從東楊家莊村村民處了解到,村民因土地歸屬問題與校方發生沖突,雙方的矛盾由來已久,昨日的沖突過程中,共有5至6名村民受傷被送醫。

東楊家莊村一李姓村民介紹,11日上午8時許,河北美院方面施工方駕駛三輛鏟車、兩輛挖掘機,總共五六輛設備機器駛入這塊土地,並帶有數十名保安和施工人員,「他們拿著棍棒、磚頭打我們村民,我們村民用買來的花炮轟擊他們,阻止他們施工。」

「學生其實並不知情,我們更沒有用花炮去炸學生。」李姓村民稱,自己當時就在現場,學生站的位置離現場有四五十米遠,全程只是喊口號助威。

「有聽到學生在喊保衛學校,學校是我家之類的口號。」另一要求匿名的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雙方土地糾紛由來已久,唯獨這次拉上了學生。

校方稱系個別輔導員私自指使

河北美院書法學院黨組書記劉輝告訴新京報記者,事發前,校長甄忠義的私家車疑因土地糾紛遭村民破壞,11日有個別輔導員和老師未經過校方同意,私自指使學生去現場欲幫校長處理糾紛,「當時在場的學生超過200人。」

昨日晚間,河北美術學院校長甄忠義就此事回應稱,雙方有糾紛的土地位於學院南校區北側,共有20多畝。2009年,學校為申請本科,以每畝30多萬的價格買下這部分土地,並已付款,計劃用於籌建動漫主題公園,「這塊土地打算建玉蘭園,也是主題公園的一部分,已經被河北省列入30個重點規劃建設的文化產業項目。」

甄忠義稱,這塊地由於村民阻撓,一直無法正常開工,事發時他也在沖突現場,確實發現有大量學生站在馬路旁邊圍觀,並吶喊口號。此後他要求學生回去上課。

甄忠義表示,校方並未要求學生參與土地糾紛,該事件造成學校保衛處多名工作人員負傷,但未有學生傷亡。目前校方正就此事進行調查,發現涉事輔導員「肯定要進行處理」。

■ 追訪

學校拍得糾紛地塊村民稱未獲補償款

因土地糾紛爭執不下,河北美院曾將數名東楊家莊村村民告上法庭。新京報記者獲得多份由河北省新樂市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判決書顯示,法院認定,河北美院前身石家莊東方美術職業學院通過招拍掛的方式,以出讓形式取得土地一塊,面積為128124.3平方米,其中即包括東楊家莊村這一糾紛地塊。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四份法院民事判決書中均認定,河北美院按照法律程序,由國家依法徵收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有效,村民要求的補償費用系與村委會糾紛,不應成為對抗河北美院土地使用權的理由。要求村民在判決生效5日內清理訴爭土地上的磚牆附著物,返還土地給河北美院。

新京報記者發現,四份判決書落款為2016年4月5日,按照判決書上15日為期的上訴時期,目前該判決尚未生效。

石家莊新樂市官方稱,該糾紛地塊在2009年被收歸為國有土地,收歸國有後,補償款已經一次性撥付給村集體。新樂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目前當地已就此事召開協調會,多部門已介入調查此事。

昨晚,東楊家莊村李姓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村民並未從村委會得到這筆補償款項,而法院判決尚未生效,這也是雙方糾紛的主要原因。而校長甄忠義則表示,「判決生效不生效,土地都是我的,」不存在這一問題。

■ 追問

判決未生效校方奪地合法嗎

「判決結果不具有確定力,二審或被推翻」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范辰律師認為,該判決由新樂市人民法院於2016年4月5日作出,該判決為一審判決,如果一方不服,可以在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截至目前該判決並未生效,「將土地返還原告」的判決結果不具有確定力,存在著二審階段被推翻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下,當事方河北美院動員和組織學生去奪取土地並不恰當,有可能侵犯另一方的合法權益。

北京市聖運律師事務所主任王優銀律師稱,即便法院判決生效,村民確實敗訴,敗訴方不執行法院判決,學校也應該申請法院依法強制執行,而不能組織保安和學生強行「佔地」。對於參與沖突的各方,根據參與程度可能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違法甚至犯罪。學校領導非法組織學生參與強占農民土地,也應當依法追究黨紀國法的責任。

校方是否有權要求學生圍觀

「學校堅決不能組織學生參與民事糾紛」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4-1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9. 債務人沒錢還債,債權人怎麼追討債務求大家幫忙給解答一下

債務人沒錢還債,債權人想要追討債務的話,可以採取法律訴訟的方式,對方欠錢不還直接向法院起訴,然後再強制執行債務人的財產,用來償還債務。

欠錢不還,去法院起訴。

一、欠錢不還法院起訴流程有幾個步驟

欠錢不還法院起訴流程有5個步驟。普通程序6個月內審結。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債權人請求債務方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起訴大概的程序如下:

1、寫好起訴書;

2、攜帶證據和起訴書到法院立案並交訴訟費;

3、法院審查確定受理後就會開庭審理;

4、法院判決;

5、執行判決。

民事案件審理時間:簡易程序3個月內審結。

二、欠錢不還怎麼起訴?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債權人請求債務方給付金錢、有價證券,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債權人與債務人沒有其他債務糾紛;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

債務人在收到人民法院發出的支付令後十五日內沒有清償債務,或沒有向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三、欠錢不還可以報警嗎?

欠錢不還的情形,屬於民事糾紛,不屬於公安機關管轄范圍,不可以報警處理。但當事人對於債務糾紛可以協商解決,協商無法解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通過人民法院解決糾紛。

第三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10. 兼職換購外衣的400多名大學生為何會成被告

上大學以來,齊曉東看過很多與「校園貸」有關的新聞,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因還不上錢自殺的學生。他從沒想過,自己也會成為新聞的主角。

2018年7月6日早6點,他剛醒就在微博上看到了一篇報道:《借「校園貸」買高檔手機,400多名大學生成被告》。

齊曉東的父母每月給他1500元生活費,他不愛社交,在武漢生活足夠了。他順手把傳單放在室友桌上,室友看到卻動了心,鼓動了齊曉東陪他一起去。

南昌的尹音和3名室友,也是因為同學介紹才知道「704校花」的。尹音所在的學校每年學費近2萬,她每月的生活費五六千。女孩們不缺錢,也沒意識到這是校園貸。她們做兼職只是為了「好玩」,而且先收錢後還錢的模式「再怎麼樣都不會吃虧」。

2015年年底,齊曉東和室友去了柒零肆位於武漢街道口阜華大廈的辦事處。70多平米的辦公室里擠了將近20個工作人員,外牆上掛著一個「704校花」的logo,「不是很正規」。

「商品最多可以拿(價值)8000的,現金最高是4000」。齊曉東和室友均預支了3000元現金,要做300個工時的兼職,分12個月還清。算上資金方利率和服務費率,他們每人總共要還3450元。

他記得工作人員遞了兩張合同,一張是《704兼職換購平台協議》,一張是《柳州銀行借款合同》。齊曉東當時未成年,不能向銀行貸款,只簽了柒零肆的那張。

滕彬告訴記者,大多數學生貸款時已年滿18歲,與柒零肆、柳州銀行分別簽署了協議。學生們拿到的錢,實際是柳州銀行發放的個人消費性貸款,柒零肆只是居中平台。即便是與柒零肆簽訂的居中平台協議,也明確印有「個人消費貸款」的字樣。

一名學生與柳州銀行簽訂的合同顯示,學生授權柒零肆在柳州銀行為其開立還款代扣賬戶。學生先將還款金額交給柒零肆,再由柒零肆全部存入代扣賬戶,由柳州銀行批量扣收。

在《借款人告知書》中,柒零肆明示借款學生要向柳州銀行支付10%的年息、向柒零肆支付5%的服務費。3000元本金乘以15%的費率,正好是齊曉東合同里多出的450元。

協議中寫道,如果借款人能按時完成兼職並及時還款,這筆費用可以作為獎勵減免。否則,需要直接以現金形式償還。

簽協議時,齊曉東盯著看了十幾分鍾,細致到了每一條、每一款、每一個字。

其中一點引起了他的注意:借款人如有逾期,則每天自願支付貸款金額千分之五的逾期費。他迅速打了個算盤,日千分之五意味著每天要多還15塊,累積起來數目不小。

但他想著每月還300多塊錢不難,不會逾期,猶豫幾秒後還是在協議上簽了字。為保險起見,他把協議底單帶回宿舍,鎖進了抽屜。

齊曉東並不知道,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如果將柒零肆日千分之五的逾期費率折算一下,年費率已高達182.5%。

李歡簽字前沒時間看協議。他急匆匆趕到辦理現場時,車庫大小的房間內站滿了人。

排隊時,柒零肆的工作人員和校園貸中介在台上介紹:今天統一辦理「套現」(即預支現金),只要和一個iPhone 6S Plus的空手機盒拍照,就可以預支數千元,再通過兼職分期還款。

簽協議時,工作人員催個沒完。李歡來不及細看就寫下名字和身份證號,拿著空手機盒拍照,拿著身份證和協議拍照,領錢。一套程序走下來,不到5分鍾。

李歡至今不知道協議上的貸款金額是多少,也沒留下任何憑據。他只知道要在12個月還6000多元,雖然實際領走的只有2000多。「手機6000多,套現只拿4000多,中介再抽一些,到我手裡就這么點了。」

簽完協議,借款的學生被拉到一個QQ群里。每天,柒零肆會在群里發三四次兼職需求。保安、服務員、發傳單,職位各不相同,工作時間也不固定。

那段時間里,齊曉東有空就在群里接活,第一份工作是某樓盤開盤的會場保安。他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濕冷入骨。自己早上5點就起床趕到現場,在室外從6點站到12點半,掙了65元。

漸漸地,群里發布的兼職信息越來越少。2016年4月起,柒零肆要求學生們統一使用「704校花」App。App會發布兼職需求,還可以直接還款。

如果做兼職,每小時還10元工費;如果用現金,每小時要還13元。齊曉東不願意,「如果提供了兼職我不做,要我還可以。但是連兼職都提供不了,就是他們違約在先。」找不到兼職後,他不再還款。

2017年初,李歡發現App無法充值,還款無法操作。他找到南昌柒零肆分部後發現工作人員都不見了,車庫大小的辦公室空空如也。

之後,李歡頻繁收到QQ、簡訊的催收信息,通知他還要還8000多元。李歡跟他們理論,對方沒說兩句就開始噴臟話。催收的人還進了李歡的班級QQ群,公開說他欠錢。

多名學生認為,鄒路、李歡經歷的正是柒零肆的「套路」:故意不提醒還款或製造問題讓學生無法還款,以產生高額逾期費;之後再用公開欠款信息等方式催收。

學生們說,他們拿著手機盒、身份證和協議拍下的照片被P上了「欠錢不還」等字樣,以郵件形式發到學生本人、家長、同學手上,有的還上了貼吧等公共平台。

為了不被催收,部分學生前往派出所報案。但警方認為,學生與柒零肆的矛盾屬於經濟糾紛,不好管,並提醒他們「如果柒零肆惡意催收可以直接報警」。

沒多久,李歡的耐心就被磨盡了。他收到催收的消息就刪除,拉黑了所有跟柒零肆有關的人。「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要我還那麼多肯定是不可能的。」

5月15日下午,西鄉塘法院的送達公告被貼在了李歡在浙江的奶奶家門口。

看到這張薄薄的A4紙,奶奶蒙了一下後迅速撕下,趕到李歡家。

「我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李歡說,當時他還沒下班,看到公告上的「聯系人韋某彬」和電話就氣沖沖打了過去。電話那頭卻說「韋某彬調走了」。

冷靜下來後,李歡到西鄉塘法院官網查詢了自己的訴訟信息,上面顯示,他的案子本該在4月開庭,現在延期了。他不敢面對家人,故意在外面挨到十二點多才回家。一開燈,發現奶奶端坐在沙發上,滿臉愁容。

「如果說這玩意兒是假的,又確實是法院那邊寄來的。我找這個人,又說他調走了,讓我怎麼弄?」之後,李歡沒再聯系法院。

6月,鄒路准備貸款買房時發現自己的徵信出了問題,欠柳州銀行3000多元。為了省事,他問都沒問就把錢打給了銀行。

鄒路保存了所有還款記錄。支付寶轉賬、「704校花」App還款,加上打給柳州銀行的錢,加起來已經超過12000元。但6月初,他還是收到了西鄉塘法院的送達公告,「法院難道不調查嗎?」

滕彬對此解釋稱,由於沒有學生與法院聯系,法院只能依據柒零肆單方提供的證據審理案件。「如果學生確實還了款,還了多少,需要向法院提供證明材料。」

至於負責送達應訴通知書的工作人員韋某彬,近期確實調動了工作。

據滕彬介紹,2017年12月以來,西鄉塘法院陸續受理柒零肆與學生的借款合同糾紛400餘起。從柒零肆提供的證據來看,已立案的100多起案件中,大部分被告在「704校花」換購了手機,貸款本金約七八千元。

2018年3月起,西鄉塘法院向已立案的被告陸續送達了應訴材料,包括柒零肆提出的調解方案:只還本金並承擔訴訟費。但大部分被告拒收材料,少部分簽收的被告也未到庭。

熱點內容
長春民事律師 發布:2025-05-15 06:01:33 瀏覽:832
國家機管法治人物事跡 發布:2025-05-15 06:01:24 瀏覽:712
勞動法病假事假工資規定2015 發布:2025-05-15 05:51:03 瀏覽:468
規范化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5-15 05:39:52 瀏覽:75
民法典的特色 發布:2025-05-15 05:39:51 瀏覽:263
領先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15 05:38:22 瀏覽:550
公司職務法律部門 發布:2025-05-15 05:37:46 瀏覽:691
冒名簽訂合同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5 05:29:58 瀏覽:78
勞動法合同法基本內容 發布:2025-05-15 05:25:13 瀏覽:684
法官庭審套路 發布:2025-05-15 05:23:55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