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談話通知

法院談話通知

發布時間: 2022-03-23 17:52:52

A. 法院通知談話一定要去嗎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當事人需要到庭接受詢問,如當事人拒絕到庭接受詢問的,且待證事實由欠缺其他證據的,人民法院會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條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要求當事人本人到庭,就案件有關事實接受詢問。在詢問當事人之前,可以要求其簽署保證書。

保證書應當載明據實陳述、如有虛假陳述願意接受處罰等內容。當事人應當在保證書上簽名或者捺印。

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拒絕到庭、拒絕接受詢問或者拒絕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

B. 申請強制執行後,被通知去法院執行局談話,一般是什麼情況

關閉三個月的執行情況。

但是看後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的履行能力,或沒內有可執行的財產,如果喲執容行能力可能有一兩個月之內的結果。如果沒有執行:可能是遙遙無期。

執行沒有時間限制,一般為:有受理申請後執行,法院依法發出執行通知債務人在10天內,要求債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履行裁決確定了執行通知的義務,在本書中,如果債務人超過上執行的通知中指明仍不能滿足時:法院開始強制執行措施,但執行必須完成多久的實施,法律上並沒有明確的定義。

C. 申請強制執行後被通知去法院執行局談話,一般是什麼情況

會執行關閉三個月的執行情況。 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的履行能力,或沒有可內執行的財容產。

執行沒有時間限制,一般為:有受理申請後執行,法院依法發出執行通知債務人在10天內,要求債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履行裁決確定了執行通知的義務。

D. 收到法院來的談話通知是什麼意思算立案了嗎

一般立案的話,法院寄的是《受理通知書》,會給你傳票等,通知談話書沒聽說過。
你最好打個電話給法院,問問清楚你的案子立進去了嗎,一般說出雙方當事人姓名就可以問。

E. 要去法院談話,法院開庭和法院談話的區別

法院談話是指主審法官對於一些適合開庭前調查清楚的問題進行詢問,開庭是指組成合議庭或者依法獨任審理對案件事實進行審問和調查。

F. 法院的談話流程是怎麼樣的

法院執行談話流程:1、詢問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2、若是被執行人在談話過程中存在隱瞞財產、轉移財產等違法行為導致法院的執行存在困難或者執行不能的,可能會讓被執行人受到刑事處罰;3、讓被執行人配合履行判決書判決的內容。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G. 開庭前接到法院通知說法官要問話,是什麼情況,是庭前調解嗎

有可能是進行庭前調解。分析如下:

1、法官問話,應當是進行庭前調解。另外,可以了解一下你們雙方的態度和事實情況,為開庭做准備。

2、調解時,你可以不接受調解,要求法官依法開庭審理,並作出判決。

3、如實回答法官的問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另外,判決是否勝訴,關鍵是看證據。與法官對你的印象關系不大。

(7)法院談話通知擴展閱讀:

1、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H. 法院通知下星期進行二審談話,請問談話是如何進行的要注意那些問題我是一審的勝訴方。謝謝!

一般就是問幾個問題,可以繼續准備更多的證據和細節,便於再審時有力舉證。法院判決對方不服上訴本身是一個正常的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收到判決書後七個工作日作為上訴時間,逾期法院不予受理。另外如果對方上訴,也不用擔心,既然法院已經宣判,自然就有相關的依據。
法律分析
對一審裁判結果不滿意,可以向上級法院提出上訴,請求上級法院再次審理案子。必須得有資格,也就是說必須是案件的當事人,享有上訴權。第二,必須對法律允許上訴的裁判提出上訴,只有一審法院做出的判決或裁定才能夠上訴,其中可以上訴的裁定只有三種:不予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的裁定;管轄異議的裁定。第三,必須在法定的時限內提出上訴。一審判決後,是否上訴,需要時間考慮和准備,但時間有限,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必須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如果在法定期限內,雙方當事人都沒有提出上訴,那麼,一審裁判即發生法律效力。只要有一方當事人在上訴期間提出上訴,一審裁判就不發生效力。需要提醒您的是:上訴可千萬別過了期限,這個期限自判決書或裁定書送達後的第二日起算。如果各方當事人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日期不同,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或裁定書的次日起算。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法定節假日的,以法定節假日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五百三十八條 不服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期,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住所的當事人,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的期限。當事人的上訴期均已屆滿沒有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I. 法院談話程序

法院談話進行調解可以在答辯期滿後裁判作出之前進行,在徵得當事人各方同意後,法院可以在答辯期滿前進行調解。庭審中的調解,通常情況下是在法庭辯論結束後進行。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2.《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1條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在徵得當事人雙方同意後,可以徑行調解。

J. 要去法院談話,法院開庭和法院談話的區別

都是法庭要調查案件情況,均需要認真對待。

熱點內容
怎樣完善立法 發布:2025-05-10 12:29:31 瀏覽:255
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5-10 12:24:04 瀏覽:621
銀行貸款連帶責任法律條款 發布:2025-05-10 12:01:27 瀏覽:901
誰是卧底法官圖片 發布:2025-05-10 12:01:27 瀏覽:417
交強險條例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10 11:51:57 瀏覽:342
彬縣司法所 發布:2025-05-10 11:38:36 瀏覽:298
天津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 發布:2025-05-10 11:38:01 瀏覽:309
濱州市司法局 發布:2025-05-10 11:10:29 瀏覽:783
怎樣和法官 發布:2025-05-10 11:07:42 瀏覽:58
大律師劇照 發布:2025-05-10 10:53:45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