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涉訴信訪工作

法院涉訴信訪工作

發布時間: 2022-03-26 23:41:42

① 人民法院涉訴信訪案件終結辦法 全文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但凡進入法庭可以肯定有-方突破了道德的底線,進入了法律程序。但內是如今的司法容腐敗臭名昭著,人人皆知,但凡執法者能基本執法,不求公平公正,只求不要碗底朝天。執法者只認金錢不執法必然導致受害人不服上訪的事情發生。

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是辦理什麼的

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是一個辦公場所,法院將存檔窗口,存檔費用窗口,退款費版用窗口權,執法存檔窗口,法律咨詢窗口和其他辦公窗口組合在一起,以方便當事人。

它為訴訟和審判業務提供服務,包括審查和歸檔各種案件,在起訴前保全財產,提起訴訟,退還訴訟費用和案件,由當事方收集和轉讓案件材料以及答復咨詢。

(2)法院涉訴信訪工作擴展閱讀

訴訟服務中心是人民法院向社會樹立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重要平台。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新司法為民模式,豐富訴訟服務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訴訟服務,讓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有更多獲得感。

要把訴訟服務中心建設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結合起來,著力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發揮出整體合力。要把訴訟服務中心建設與「分調裁」機制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審判效率,促進司法公正。

姜偉強調,當前人民法院工作的首要任務是全面做好黨的十九大期間涉訴信訪工作,努力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③ 如何推進法治信訪建設

一、培養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在信訪理念上凸顯精準
一是加強社會宣傳和自我教育。要進一步強化信訪法治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利用廣、電、報、刊及各方面的宣傳陣地,大力宣傳《信訪條例》等信訪法律法規及引導信訪群眾依法維護權益。信訪部門要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媒體等宣傳平台,堅持實行報刊廣電並舉,網上網下互動,平面立體同步,內宣外宣共鳴,充分利用接待場所、報刊、網路等平台,對群眾重點宣傳依法逐級走訪、訴訪分離、陽光信訪等改革舉措。司法行政、法制等部門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教育作為長期基礎性工作,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各類程序法、實體法的宣傳,引導群眾依法、理性、有序表達訴求,使公眾逐漸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護法」轉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在整個社會培育法治文化、樹立法治信仰。
二是積極培育信訪法治文化。加強信訪法治文化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信訪文化融合發展,努力培育以「忠誠、為民、法治、奉獻、擔當、自信」為核心的信訪工作價值理念。要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三是推廣律師進村、進社區制度。鼓勵律師等社會力量作為第三方介入矛盾調處、代理訴訟、維護權益,減少群眾信訪成本,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進一步深化律師參與信訪接待制度,發揮好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矛盾調處的作用。
二、堅持依法定位和釐清邊界,在信訪受理上實現精準
一是找准信訪工作定位。信訪工作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守土有責;職責外的事,堅持「誰家的孩子誰抱走」。要進一步壓實有權處理單位責任,切實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就地得到解決。
二是落實法定途徑優先。按照法定途徑優先原則,進一步明確信訪與訴訟、行政復議、仲裁等法定途徑的受理界限,研究制定具體詳細、相互銜接、操作性強的運行規則,健全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對涉法涉訴信訪事項,一律交政法機關按法律規定進行處理;實行依法終結,對已經窮盡法律程序、裁定為終結決定的,一律依法進行終結,堅決維護法律權威。
三是強化法律引導。在信訪接待窗口增設法律咨詢服務,做好法規政策的宣傳解釋工作,引導信訪人優先選擇法定途徑解決問題。建立疑難復雜信訪事項的預審與溝通機制,法院、法制辦、信訪等部門以例會形式,定期對案件分流、辦理、協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及時對工作進行調整優化,確保「分流由法定、救濟有渠道」。
三、夯實規范辦理和依法解決問題,在辦理上突出精準
一是堅持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依法依規解決到位,不欠法律賬、政策賬,決不花錢買穩定。努力提升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信訪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二是強化初信初訪辦理。按照國家信訪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初信初訪辦理工作的辦法》的要求,明確信訪工作機構和有權辦理機關的首辦責任,規范初信初訪辦理流程,切實提高信訪首辦環節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努力減少群眾重復訪和越級訪。
三是強化信訪事項規范辦理。扎實規范信訪業務基礎工作,在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答復、送達、錄入等環節下功夫,以「三嚴三實」的要求規范信訪業務基礎,確保程序規范、依法依規、檔案齊全。
四是積極探索把「陽光信訪」納入網格化工作平台。發揮好網格員收集信息、排查矛盾、疏導情緒、化解矛盾的作用,把網格打造成基層信訪工作的基礎平台。
五是依法化解信訪積案。在處理信訪積案問題上,特別是情況復雜的涉法涉訴案件,在堅持法律判決的前提下,盡力解決信訪人合理訴求,實現息訴罷訪。
六是依法按政策解決群體訪案件。在處理涉及人數較多的群體訪案件時,堅守法律政策底線,決不為了解決個人或少數人的問題而突破法律政策規定、亂開口子,也不迫於信訪維穩壓力而無原則地遷就不合法的訴求。
四、落實依法終結和暢通出口,在退出機制上體現精準
一是實現訪訴無縫對接。訪訴分離必須處理好訪訴分離制度與暢通信訪渠道的關系,做到「訴訪事項有分離,權利救濟無死角」。一方面,要暢通訴訟等法定渠道和平台,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機關要進一步提高司法和執法水平,使法定渠道更快捷、更順暢、更公正,推動矛盾和問題的順利解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在具體案件的甄別上,標准要統一,訪訴要銜接。標准要統一是指司法機關、行政復議機關和信訪部門之間對訴與訪的判斷標准要統一,不能各行其事。訪訴要銜接,即各國家機關和信訪部門在處理可能屬於涉法涉訴事項的信訪請求時,要做到無縫對接,避免「踢皮球」。
二是完善終結退出機制。要依法依規受理、辦理信訪事項,不斷提高信訪辦理質量,進一步加強復查復核工作。對訴求已解決到位,但信訪人仍不息訪息訴的,要進一步加大聽證工作力度,公開公正公平進行處理,處理結果及時公布,接受社會輿論監督,積極推動信訪事項依法終結工作,使之從信訪工作程序中有序退出,解決進口不設限,出口不暢通的問題,避免信訪事項堆積沉澱。(轉自湖北省信訪網站)

④ 什麼是涉法涉訴信訪

涉法涉訴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

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是指信訪中有屬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

自2003年全國首次「集中處理涉法訪」案件以來,各地相關部門集中力量查辦了一大批涉法涉訴案件,解決了問題,化解了矛盾,息訴罷訪,相關責任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維護了公平與正義。

(4)法院涉訴信訪工作擴展閱讀:

工作會議: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在會上強調:

第一,堅持把解決問題放在首位。各級領導幹部要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接訪,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一個一個地分析原因,一個一個地採取措施,統籌解決群眾反映的法律問題、思想情緒問題、實際困難問題。

第二,堅持把問題解決在源頭。要建立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辦案考核評價體系,不僅要看解決了多少信訪問題,更要看預防了多少信訪,減少了多少矛盾。

要始終堅持調解優先的原則,建立完善司法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政復議、仲裁等的銜接機制;要倒查責任,強化"是誰製造問題、誰就要承擔責任、誰就要受到追究"的工作導向。

⑤ 如何做好涉法涉訴接訪工作

為切實加強信訪維穩工作,解決人民群眾的信訪問題,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努力創建平安前旗、和諧前旗,根據《信訪條例》和《科右前旗信訪問責暫行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前旗實際,特製訂本暫行辦法。

一、民意訴求表達的原則

便民原則,各級行政機關要為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提供便利條件。

依法原則,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政策的規定解決信訪人的訴求。

疏導教育原則,指做好說服、解釋和思想政治工作,疏導群眾情緒,對群眾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其知法、守法、依法信訪,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解疑釋惑、提高認識,理順情緒、凝聚民心,防止矛盾激化。

二、信訪人范圍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三、信訪形式

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

四、健全民意訴求表達方式

(一)公布有關信息

第一條 向社會公開信訪機構的通訊地址、電子郵箱、投訴電話、信訪接待的時間、查詢信訪事項處理進展及結果的方式等相關事項。

第二條 在信訪接待場所或者網站公布與信訪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以及其他為信訪人提供便利的相關事項。

第三條 建立科右前旗信訪信息系統,與上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的信訪信息系統絲線互聯互通。信訪工作機構應當及時將信訪人的投訴請求輸入信訪信息系統,方便信訪人查詢。

(二)完善旗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工作制度

第一條 本辦法中旗級領導包括旗委各書記、各常委,人大各主任,政府各旗長,政協各主席,以及公、檢、法主要領導。

第二條 旗級領導接待工作在旗委、政府的領導下,由農牧民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組織實施。

第三條 農牧民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要把旗級接待領導的姓名、職務、工作分工、接待時間等及時通過媒體向全社會公布。

第四條 每個工作日安排一名旗級領導到農牧民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坐班接待來訪群眾,每位旗級領導全年接待來訪群眾不少於10個工作日。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律師參照旗級領導接待安排,與旗級領導一同接待來訪群眾。

各部門領導隨時協同旗級領導接待來訪群眾。

第五條 因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能接訪的,由四大班子辦公室負責通知本部門其他級領導代替履職。

第六條 接訪領導負責當天信訪案件的處理工作,由農牧民調處中心一同與領導接待工作人員,並將信訪問題和處理情況反饋給包鄉、包案領導。

第七條 對已經研究確定解決的信訪事項,包鄉、包案領導要親自督促落實,一包到底,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直至矛盾化解。

第八條 旗級包鄉領導及時跟蹤督辦,並協助包案領導做好群眾穩定工作,做到息訴罷訪。

第九條 涉及多個部門的群眾訴求事項,根據實際工作需要,接待領導可以組織多個部門聯合接待、多名領導共同接待等方式研究解決,也可以組織召開協調會議研究解決或呈報旗委、政府主要領導閱批處理。

第十條 農牧民調處中心對旗級領導接待群眾來訪工作情況,案件處理情況定期進行通報。

(三)建立蘇木鄉鎮辦事處(場)領導接訪制度

第一條本辦法中鄉級領導包括蘇木鄉鎮辦事處(場)的黨委、黨工委班子成員。

第二條 每個工作日安排一名鄉級領導坐班接待來訪群眾。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鄉級領導一同接待來訪群眾。

第三條 接訪領導負責當天信訪案件的處理工作,並將信訪問題和處理情況反饋給包嘎查村領導。

第四條 對已經研究確定解決的信訪事項,包嘎查村領導要親自督促落實,一包到底,確保問題及時解決,直至矛盾化解。

第五條 旗級包鄉領導及時跟蹤督辦,並協助包案領導做好群眾穩定工作,做到息訴罷訪。

(四)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信訪職能

第一條 政法機關要配齊配強執法監管部門工作力量,認真受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

第二條 人大機關、紀檢監察機關信訪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辦理人民來信來訪。

第三條 工會、婦聯、團委等群團組織、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在反映訴求、公開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重大矛盾糾紛的平息化解作用。

第四條 法律服務部門、法律援助機構發揮法律法規的解疑釋惑作用,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人民群眾走依法維權的路子,通過司法調解、行政仲裁和開庭審理等途徑來解決其合理訴求。

⑥ 哪些信訪問題屬於涉法涉訴

法律分析: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都屬於涉法涉訴的信訪問題;即信訪中有屬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

法律依據:《信訪條例》 第十四條 信訪人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不服下列組織、人員的職務行為,可以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信訪事項:(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投訴請求,信訪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⑦ 信訪和涉法涉訴的區別

(1)內容形式不同:

1、涉法涉訴是在黨中央「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思想下出現的新名詞。它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

2、信訪,是指公民個人或群體以書信、電子郵件、走訪、電話、傳真、簡訊等多種參與形式與國家的政黨、政府、社團、人大、司法、政協、社區、企事業單位負責信訪工作的機構或人員接觸,

3、以反映情況,表達自身意見,請求解決問題,有關信訪工作機構或人員採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處理的一種制度。

(2)原則不同:

1、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是中央確定的重要改革事項,是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2、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

(7)法院涉訴信訪工作擴展閱讀: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是中央確定的重要改革事項,是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自2003年全國首次「集中處理涉法訪」案件以來,各地相關部門集中力量查辦了一大批涉法涉訴案件,解決了問題,化解了矛盾,息訴罷訪,相關責任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維護了公平與正義。

雖然如此,仍有一些遺留問題尚待解決,個別上訪老戶提出的要求無法滿足,無理纏訪客觀存在,新的矛盾而激發的此類案件在所難免。

⑧ 信訪解決不合,還能通過法院訴訟嗎

1、不能的。
2、起訴的案件表示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了,就不能通過信訪途徑解決了。
3、這種情況下,通過信訪解決就是會涉嫌干預司法的。
4、風險很大的。

⑨ 什麼叫涉法涉訴信訪

涉法涉抄訴是在黨中央「立黨為公襲、執政為民」的執政思想下出現的新名詞。它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

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採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信訪不存在涉訪問題,因為信訪形式本身就是通過信或訪,無所謂涉訪。所謂涉法涉訴信訪,是指信訪中有屬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即屬於涉法涉訴信訪。

⑩ 什麼是涉法涉訴信訪案件

涉法涉訴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

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是指信訪中有屬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

自2003年全國首次「集中處理涉法訪」案件以來,各地相關部門集中力量查辦了一大批涉法涉訴案件,解決了問題,化解了矛盾,息訴罷訪,相關責任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維護了公平與正義。

(10)法院涉訴信訪工作擴展閱讀:

根據2015年12月31日雅安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中央政法委關於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的意見》一文

為深入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6號)和相關法律法規,現就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

(一)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統一由政法機關依法按程序辦理。

各級政法機關要積極配合黨委、人大、政府等信訪部門做好涉法涉訴信訪與普通信訪分流工作,引導涉法涉訴信訪群眾依法按程序向政法機關反映問題。

對黨委、人大、政府的信訪部門按規定轉交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同級政法機關應當及時接收,依法處理。

(二)暢通和拓寬涉法涉訴信訪渠道。各級政法機關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信訪人的申訴控告權利,耐心聽取和了解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和訴求。

對不屬於本單位管轄的信訪事項,要詳細解釋相關法律規定,告知信訪人向有管轄權的部門或層級反映問題,或者將信訪材料轉交相關部門處理。

要進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積極推進網路信訪、視頻接訪,整合來信、來訪、電話、網路、視頻等訴求表達渠道,建立集控告、申訴、咨詢、查詢一體化的綜合受理平台,提高工作實效,把信訪群眾吸附在基層、在本地、在政法機關,努力減少進京訪、越級訪、非正常訪。

(三)准確區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的訴與訪。

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屬於政法機關管轄的信訪事項,可以通過司法程序或相關法定救濟途徑解決的,作為訴類事項辦理;對政法機關依法不能通過司法程序或其他法定救濟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以及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依照《信訪條例》處理的信訪事項,作為訪類事項辦理。

中央政法各單位要按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訴與訪的甄別標准和區分界限,細化受理范圍和條件。

熱點內容
勞動法與加班雙倍工資 發布:2025-05-09 01:26:34 瀏覽:853
合同法235條理解 發布:2025-05-09 01:23:25 瀏覽:165
法院法官姓名 發布:2025-05-09 01:18:30 瀏覽:209
胡曼法學 發布:2025-05-09 01:17:00 瀏覽:707
男人在老婆懷孕期間出軌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01:15:31 瀏覽:370
法國電影女法官懷孕 發布:2025-05-09 01:15:30 瀏覽:198
法院王海川 發布:2025-05-09 01:13:07 瀏覽:485
冷靜期婚姻法 發布:2025-05-09 01:12:30 瀏覽:548
初級會計的經濟法和注會的經濟法一樣嗎 發布:2025-05-09 01:11:43 瀏覽:591
液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09 01:06:06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