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235條理解
⑴ 租賃合同裡面提到需要乙方還原到相近狀態,這句話什麼意思
這是一條充滿彈性的規定,對此,簽約方必須慎重考慮與對待,否則,很容易被套路所陷。我們通常能把握的原則,應做如下理解並寫明確:
「如果合同期滿終止,此時裝飾裝修物因承租人拆除而損壞,則承租人應當將毀損部分恢復至符合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依據為《合同法》第235條。如果合同解除,承租人因拆除裝飾裝修物而毀損房屋需要恢復原狀的,則應當恢復至裝飾裝修物之前,雖然在合同解除之前承租人可能也已經使用房屋了,也會產生一定的自然損耗,但鑒於合同解除的情況比較復雜,解除時間不易把握,因此將房屋恢復至裝飾裝修之前比較合理。畢竟有些承租人並非在簽訂租賃合同伊始就對房屋予以裝修,有可能使用一段時間後進行的,如果此情況也要求恢復至簽訂租賃合同之時,也有失公允。」
⑵ 自己裝修的店鋪可以拆除嗎
承租人在租賃期間對房屋進行裝修的,是為了自己經營使用上的便利,根據其租賃期限實施的,其裝修的價值應當分攤到租賃期限內,故在租賃合同期滿的情況,承租人無權要求房東賠償裝修費。當然,對於可以拆除的裝修部分,承租人可以拆除,如果裝修部分的價值較大的,也可以要求房東適當補償。租房裝修後是否能拆走,需看承租人與房東簽訂的租房協議中的相關條款,若租房協議中寫明了裝飾部分歸承租人所有,那麼承租人有權將其裝修的部分拆除,但拆除顫蘆仿過程中不得破壞房屋的原有結構。但若租房合同中無相關說明,房東有權阻止承租人拆除其裝修的部分。 在不破壞原有的房屋結構和房屋裝修的前提下,房客可以在租房期滿後,拆走其對該房附加的價值,也就是房客有權拆走其對該房附加的設施、裝飾物、裝飾品。
租期到期退房是,房客應恢復租房時的原樣。對於房客的原因導致的該房的結構、樣式受到的破壞,房客有義務給予修復。
拓展資料:租嘩侍房提前退租怎麼處理
1、如果合同中有對租房後中途退房有明確規定的。合同中明確規定,則按合同中有關規定執行。比如:在租賃期內,乙方需提前退租的,應提前一個月通知對方,並按月租金的100%支付違約金,甲方應退還相應租金。
2、如果合同中沒有規定的,可以和房東互相協商來解決租房後中途退房退還剩餘租金的問題。經雙方達成一致,則按約定的執行。
3、如果房東不執意不退還剩餘租金的,可以和房東講述一下自己的一些情況,讓房東理解自己提前退房的原因,或許會退一點。
法律依據:《合同法》第235條規定:「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按照茄纖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顯然,因合同到期的,承租人應當返還門面房。
⑶ 什麼是承租人
承租人是指根據租賃合同取得租賃物佔有、使用、收益權利,並負有向合同另一方當事人支付租金義務的租賃合同當事人。
承租人的權利義務
承租人的權利
1.維修請求權
對於承租人而言.租賃物的正常使用或者功能用途正常.是實現其對於租賃物使用權、收益權的關鍵。因此,一旦租賃物出現使用障礙或者功能瑕疵,承租人的首要權利,便是租賃物維修請求權。這個權利,在我國《合同法》第221條中,有明確規定,即承租人在租賃物需要維修時,可以要求出租人在合理期限內維修。如果出租人未履行維修義務的,則承租人可以自行維修,維修費用南出租人負擔。因維修租賃物影響承租人使用的,應當相應減少租金或者延長租期。可見這個權利的內容有:
(1)租賃物維修請求權;
(2)自行維修權以及維修費請求權;
(3)租金減少請求權或者租期延長請求權等。
2.租賃物改善權
租賃物的現狀,構成租賃財產的全部利益客體。如果要改變租賃物的現狀,一方面涉及租賃物的添附或者形狀改變,有時可能對租賃物自身的安全或者用途,構成重大隱患,因此,租賃物的改善權屬於租賃物所有權的延伸,由所有權人即出租人享有和行使;另一方面,租賃物改善又涉及租賃物的改善費用等問題,因此,能否改善、如何改善以及改善後,改善費用的承擔等問題。都是租賃合同必須解決的內容問題。我國《合同法》第223條規定了租賃物改善的規則,即:第一,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強調租賃物的改善,是雙方意思表示而非單方意思表示。第二,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的,屬於違約行為。對此,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等,要求承租人承擔違約責任。
3.轉租賃權
所謂轉租賃權,是承租人在租賃合同有效期間,根據合同約定即出租人的同意或者認諾,對租賃物再次出租從而收取租金的民事權利。這種權利是承租人的收益權的表現,但是,是帶有明顯的條件性的權利,屬於承租權的擴展層面。由於這種權利事關重大,所以轉租權在我國《合同法》中,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我國《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才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與第三人訂立轉租賃合同後,產生的法律後果是:
(1)承租人與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
(2)在轉租賃合同中,第三人對租賃物造成損失的,由承租人承擔賠償損失的義務或者責任;
(3)承租人未經過出租人同意而違約轉租租賃物的,出租人可以承租人違約而解除合同。
4.承租收益權
這是承租人的又一項重要權利,指的是承租人對於租賃物產生的收益即法定孳息或者自然孳息,可以獲得並加以享有和行使的權利。這種權利,在租賃合同中,往往與出租人的收益權是矛盾的,所以,也是受到嚴格限制和控制的一項權利。我國《合同法》第225條規定,在租賃期間,租賃物佔有、使用所獲得的收益,歸承租人所有。不過,這種租賃物收益,應當是屬於所謂租賃物「內」收益,比如,租賃物房屋帶來的使用利益等,而租賃物房屋的轉租後的租金。則屬於租賃物「外」收益范疇。一般而言,租賃物的租金,應當屬於出租人租賃物收取,所以,當事人對於租金歸屬於承租人收取,應當另外有約定即允許轉租才會有這個意義上的收益權。
5.優先權
這是租賃合同區別於其他相關合同.比如買賣合同、贈與合同或者借用合同的重要特徵性權利。這個權利,在本質上,是屬於承租權物權化的產物,是世界范圍內的一種趨勢,所以,我國《合同法》在立法時,對於這一趨勢給予了確認。我國《合同法》第230條、第234條確認的優先權,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承租人優先購買權。即如果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租賃物出賣的事實以及出賣條件,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依法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二是利益人的優先承租權。即承租人在房屋租賃期間死亡的,與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即共同利益人,可以按照原租賃合同中約定的內容,繼續租賃該房屋的權利。這種權利,理論上又稱為租賃合同更新的權利。只是,現實生活中,許多情況下,利益人不知道這種權利的存在,因而無法享有和行使。當然,這個權利帶來的深層次問題是:我國《合同法》規定的是「可以」而非「應當」給予利益人優先承租的權利。
至於新買受人在進行了租賃物交付尤其是登記過戶之後,繼續出租該標的物,而承租人是否繼續可以或者應當享有優先承租權,在理論上是有爭議的。一種觀點認為,承租人當然享有承租優先權,新的租賃物所有人應當將租賃物交由承租人繼續租賃;另一種觀點認為,承租人是否享有優先承租權,取決於租賃合同的條件即出租條件是否調整。如果租賃條件已經調整,則只有在同等條件下有承租權,而不是當然的優先承租權。如果租賃條件未調整或者租賃合同已經到期,則需要新所有人與承租人以完成合同主體變更的方式來確定;還有一種觀點是,承租人的優先承租權取決於新所有人與承租人的協商,如果沒有協商或者開出租賃條件,則這個優先承租權是無從談起的。
(4)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的事由,致使租賃物部分或者全部毀損、滅失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
4.返還租賃物義務
這項義務與出租人的租賃物返還請求權,是相對應的。其具體內容是,承租人在租賃合同被解除後的租賃物返還義務,以及租賃合同終止即正常履行完畢後的租賃物返還義務。而且,這種返還義務的履行與承擔,是有一定條件要求的,即返還原物,我國《合同法》第235條規定的是:租賃期間屆滿,承租人應當返還租賃物。承租人返還的租賃物,應當符合按照約定或者租賃物的性質使用後的狀態,而不能是被損毀或者喪失租賃物功能的狀態。
參考文獻
劉有東主編.合同法精要與依據指引 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01.
張曉遠,趙小平主編.合同法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03.
⑷ 租賃合約上寫的把房間所有物品清理完畢,是指把能清理掉的東西搬走,還是把所有東西弄走
回答者:法易行 稱謂:法律專家 (2005-07-01 10:41:31) 如果在合同中約定租賃期滿後承租人既不續租又內拒不搬出,出租容人可以自行搬出承租人的物品騰出房間的條款,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是在雙方同意簽字的情況下,方可產生約束雙方的法律效力。 如果承租方不同意該條款,並且沒有在租賃合同上簽字的話,該條款就不產生法律效力,出租人就不可以自行搬出承租人的物品騰出房間。 ------------------------------------------------------ 法易行專家的回答是錯誤的. 租賃合同中,租賃期滿後,租賃合同已經終止.依據我國合同法第235條的規定,此時如果合同雙方不續約,承租方應當返還租賃物,即房屋.因此,問題中的條款有沒有,都不影響承租人自行搬出房間內的物品.此時如果出租人給予了承租人合同的時間後承租人還不藤出房間,承租人已經侵害了出租人的合法權益,已經屬於侵權行為,出租人有權自行搬出承租人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