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行回轉
1. 執行回轉法律規定是什麼
執行回轉,是指執行完畢後,據已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規定,在執行中或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人民法院或其他有關機關撤銷或變更的,原執行機構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的規定,依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按照新的生效法律文書,作出執行回轉的裁定,責令原申請執行人返還已取得的財產及其孳息。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第二百三十四條人民法院製作的調解書的執行,適用本編的規定。
第二百三十五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2. 民事訴訟中的執行回轉是什麼意思
執行回轉是指民事案件執行完畢後,由於法定原因使已經被執行的財產的一部或全部返還給被執行人,恢復至執行程序開始前的狀況。執行回轉的原因有: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執行完畢後,該法律文書被有關機關依法撤銷。執行回轉應由人民法院作出執行回轉的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財產。
3. 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執行回轉應符合什麼
執行回轉是指申請執行人依據生效裁判申請執行並執行完畢後,生效判決被再審改判,被執行人不應履行金錢債務或減少履行金錢債務。這時,原被執行人就向執行法院申請執行回轉,將執行給申請執行人的款項,全部或部分執行回來。執行回轉的條件是生效判決被再審改判、已經執行、原被執行人申請執行回轉。
4. 執行回轉是什麼
法律分析:執行回轉,是指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5. 法院做出的執行回轉的裁定是什麼意思
執行回轉又稱再執行,是指在案件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版被法院權或其他有關機關撤銷或者變更的,執行機關對已被執行的財產重新採取執行措施,恢復到執行程序開始時的狀況的一種救濟制度。執行回轉制度是針對執行發生的錯誤而採取的一種補救措施,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33條和《執行規定》第109條對此作了規定。
6. 執行回轉法院責任如何承擔
執行回轉法院責任的承擔,《民事訴訟法》第233條規定:「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75條規定:「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執行完畢後,該法律文書被有關機關依法撤銷的,經當事人申請,適用《民事訴訟法》第 233條的規定。」
執行錯誤賠償的法律規定則是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條關於「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賠償請求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執行費由被執行人負擔。
1、若是提出鑒定、評估、檢驗等支出的費用,由提出申請的一方承擔。
2、若是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在執行期間達成的,執行費用為雙方協商之後共同承擔,協商不成的,由法院在判決。
1、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依法收取申請執行費。執行案件在受理時,執行法院一律不向申請執行人預收申請執行費。
2、執行法院按照申請執行人申請執行的標的額,依照《人民法院收費辦法》規定的標准,計算出全案的申請執行費數額,並從首期已經執行的款項中收取,收取的申請執行費數額計算入應執行的標的金額中,與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一並執行。
"司法實踐中,有的人民法院用執行回轉的辦法解決執行錯誤所造成的後果,即以執行回轉代替執行錯誤賠償。這種做法,不僅混淆了執行回轉與執行錯誤賠償的界線,而且嚴重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產生這個問題原因,要麼沒有弄清二者的含義和區別;要麼就是規避法律。因此,很有必要加以澄清。執行回轉法院責任是什麼樣子的
執行回轉與執行錯誤賠償雖然均屬於權利救濟的范疇,都是對執行行為所造成受損權益的恢復。但是,二者不是同一概念。其產生的原因、法律的適用和責任的承擔則有著明顯的區別。
首先,執行回轉與執行錯誤賠償的概念及產生的原因不同。執行回轉,是指在執行程序終結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取得利益的一方將所得利益返還給被執行人,使執行標的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適用執行回轉的情形概括起來基本上有兩種,即:
(一)人民法院製作的、裁定書、調解書執行完畢後,發現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銷;
(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如仲裁機關裁決書、公證機關賦予效力的債權法律文書等被撤銷的。而執行錯誤賠償,是執行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法院沒有按照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支付令、仲裁裁決、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以及、處理決定等執行,導致了執行上的錯誤而產生的賠償。執行錯誤賠償,由於是沒有按照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去執行,所以執行錯誤賠償的情形僅限於:
(一)執行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民事制裁決定等法律文書;
(二)違反法律規定先予執行的;
(三)違法執行案外人財產且無法執行回轉的;
(四)明顯超過生效法律文書確認的數額、范圍無法執行回轉的;
(五)在執行過程中,對查封、扣押的財產不履行監管職責,嚴重不負責任,造成財產毀損、滅失的;
(六)在執行過程中,變賣財物未經合法評估機構估價,或者應當拍賣而末拍賣,強行將財物變賣他人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這里,執行回轉產生的原因,是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即原生效法律文書錯誤,被依法撤銷而引起執行回轉。而執行錯誤產生的原因,則是沒有按照生效法律文書去執行。
7. 法院執行回轉的程序
法律分析:具備執行回轉條件的,法院應作出執行回轉的裁定。執行回轉裁定可由當事人申請作出,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作出。關於執行錯誤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害賠償問題。如果對當事人的損害是由於法院的錯誤或者法院的不當執行造成的,當事人可依據國家賠償法要求執行法院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對當事人的損害是由於法律文書的錯誤造成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對執行回轉作了明確規定,執行回轉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1(一)執行程序已經進行完畢。這是產生執行回轉的形式要件。如果是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執行根據有錯誤,執行人員可以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也就不會產生執行回轉的問題。 (二)執行根據被依法撤銷。這是產生執行回轉的實質要件。執行程序的發生以有執行根據為前提,即是強制實現執行根據中所確定的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程序。正確的執行根據在執行完畢後,是不會產生執行回轉的,而一旦執行根據有錯誤,依法定程序被撤銷,執行根據中所確定的權利義務即失去了其合法根據。那麼,將錯誤的執行根據執行完畢,自然就會產生執行回轉的問題。 (三)根據新的生效法律文書執行。執行中,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人民法院應根據新的生效法律文書執行回轉。
8. 執行回轉申請向哪個法院提出
法律分析:執行回轉申請,應當向作出強制執行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三條 執行回轉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確有錯誤,被人民法院撤銷的;對已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責令取得財產的人返還;拒不返還的,強制執行。
9. 被強制執行怎樣能回轉
執行回轉是執行程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制度,對應的是審判監督程序,是對被申請執行人的救濟措施,然而,執行回轉措施的採取應該是謹慎的,應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筆者結合執行工作實踐,就執行回轉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適用這個程序,保護被執行人合法權益。
一、關於執行回轉的提起,規定可由當事人申請,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職權進行。依職權進行是新增加的規定。之所以規定可以依職權提起,是因為這種執行的錯誤後果是由作出原生效法律文書的機構裁判錯誤造成的,應當強調主動糾正因裁判錯誤而造成的執行不當。什麼情況下依職權進行,我認為與中止執行後恢復執行的情況差不多,移送執行的案件應當依職權執行回轉。因為在這種執行中人民法院是主動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的規定,其他法律文書被有關機關撤銷的,應適用當事人申請原則,而不應由人民法院依職權裁定執行回轉。
二、執行回轉時所製作的裁定,其內容應當嚴格按照新的生效法律文書的內容製作。在一般情況下,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案件,在撤銷
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同時,就作出了新的法律文書。新的生效法律文書內容可能完全否定原法律文書,也可能部分推翻原法律文書的內容,而部分維持原來的內容,所以執行回轉的范圍應限制在被新的法律文書撤銷或推翻的內容,而不是對所有已執行的財產一律執行回轉。此外,應明確執行回轉的裁定與執行程序中人民法院作出的其他裁定一樣,具有當然的執行力。
三、《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一百零九條規定責令返還財產的對象,與民事訴訟法的用語不一致,把民事訴訟法所說的「取得財產的人」明確解釋為「原申請執行人」。對此不應理解為其他任何取得財產的人。這主要是針對這樣一種情況:執行給申請執行人後,申請執行人又把該財產轉讓給了他人,或者執行中把財產拍賣變賣給了第三人,申請執行人只是取得了價款,或者申請執行人因欠他人債務而由其債權人直接從原被執行人處將該財產執行走了。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從申請執行人處受讓財產的人,或者執行程序中由拍賣變賣而取得財產的人,或者因對被執行人按到期債權執行的
其他債權人也是取得財產的人。但不能把申請執行人以外的人也作為執行回轉的對象。取得原被執行人財產的人,在法律意義上只能理解為原申請執行人,而不應是其他事實上取得已執行財產的人。執行回轉時不能從通過拍賣程序取得財產、通過從被執行人處受讓取得財產的人手中返還財產(當然如果其他人不擁有財產所有權,只是代替原申請執行人佔有該財產的除外)。因為其他人如果是從原申請執行人處買受取得,則從原被執行人處取得財產的人仍然是原申請執行人如果是經過拍賣變賣程序買受的,則買受人只能推定其完全是善意的,因為他不可能知道法院拍賣程序還有問題,原來的法律文書後來還會被推翻。這是為維護法院拍賣程序的權威性和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必須的選擇;案外人如果對原申請人有勝訴的法律文書,在執行中通過執行原申請人到期債權的方式,從原被執行人處執行得到標的物,在原申請人與原被執行人之間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情況下,也不能直接從案外人處直接執行回轉。因為案外人取得原被執行人的財產是基於原申請人與原被執行人有經
過法律文書確認的債權,原被執行人向案外人履行實質上是清償其對原申請人的債務,應當視為是原申請人取得了原被執行人的財產,執行回轉時只能向原申請人請求返還標的物。原申請人如果事實上能夠從案外人處贖回標的物(但法律上並無贖回的權利),則可以返還原物;如果不能贖回,則只能折價賠償。
四、《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一百零九條第二款所說的執行回轉重新立案,是新的規定。執行回轉的實質是再執行,與原來的執行相比較屬於新的執行,是在原來的執行程序之外又提起一個執行程序,是一個新的案件,因為原來的執行程序已經結束,所以應當重新立案。這與審判監督程序中的再審類似。再審案件要重新組成合議庭,視為一個新的案件。當然執行回轉不一定要由新的承辦人辦理。該款所謂「適用執行程序的有關規定」,就是指從立案到執行通知、採取執行措施以及執行程序的其他操作規程,都與一般執行案件一樣,遵守執行程序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