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法院院長
1. 常務副區長和區法院院長誰官大
常務副區長和區法院院長,行使許可權不同,區常務副區長管轄全區常務范圍。區法院院長在區法院是最高領導,區縣法院院長為副縣級,由縣人大任免。在區法院,院長是最高領導。
2. 凓水法院院長接侍日是哪天
所謂的院長接待日,只是一種便民方式而已,沒有具體的時間規定。當事人如果有涉法案件涉及信訪的,只要是在正常的工作日都可以辦理。因為各級法院都應該設有專門的信訪機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信訪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1、執行信訪案件,指信訪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訴信訪,請求督促執行或者糾正執行錯誤的案件。執行信訪案件分為執行實施類信訪案件、執行審查類信訪案件兩類。
2、各級人民法院執行部門應當設立執行信訪專門機構;執行信訪案件的接待處理、交辦督辦以及信訪終結的復查、報請、決定及備案等各項工作,由各級人民法院執行部門統一歸口管理。
3、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健全執行信訪案件辦理機制,暢通執行申訴信訪渠道,切實公開信訪辦理流程與處理結果,確保相關訴求依法、及時、公開得到處理:
(1)設立執行申訴來訪接待窗口,公布執行申訴來信郵寄地址,並配備專人接待來訪與處理來信;
(2)收到申訴信訪材料後,應當通過網路系統、內部函文等方式,及時向下級人民法院交辦;
(3)以書面通知或其他適當方式,向信訪當事人告知案件處理過程及結果。
4、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執行信訪互聯網申訴、遠程視頻接訪等網路系統,引導信訪當事人通過網路反映問題,減少傳統來人來信方式信訪。
5、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和落實執行信訪案件交辦督辦制度:
(1)上級人民法院交辦執行信訪案件後,通過掛牌督辦、巡迴督導、領導包案等有效工作方式進一步督促辦理;
(2)設立執行信訪案件台賬,以執行信訪案件總數、已化解信訪案件數量等作為基數,以案訪比、化解率等作為指標,定期對轄區法院進行通報;
(3)將轄區法院執行信訪工作情況納入績效考評,並提請同級黨委政法委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范圍;
(4)下級人民法院未落實督辦意見或者信訪化解工作長期滯後,上級人民法院可以約談下級人民法院分管副院長或者執行局長,進行告誡談話,提出整改要求。
3. 市人民法院院長是怎樣任命的和免去的
按照中國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 第三章 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 版第三十權三條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二十三歲的公民,可以被選舉為人民法院院長,或者被任命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但是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人民法院的審判人員必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第三十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第三十五條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 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由它選出的人民法院院長。
4. 溧水法院最近判刑張友能案判了多少年
交通肇事罪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理論,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所以,我們仍用犯罪構成的四要件說來闡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徵。目錄構成要件(二)客觀要件本罪客觀方面表現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四)本罪在主觀方面是過失
認定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與其他罪名的界限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發生重大事故
其他特別惡劣情節
區別
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與其他過失犯罪的區別
注意:
圖書.交通肇事罪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目錄
法律適用
司法解釋
序言
文摘
構成要件(二)客觀要件本罪客觀方面表現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四)本罪在主觀方面是過失
認定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與其他罪名的界限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
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發生重大事故
其他特別惡劣情節
區別
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與其他過失犯罪的區別
注意:
圖書.交通肇事罪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目錄
法律適用
司法解釋
序言
文摘
展開編輯本段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安全。交通肇事
交通運輸,是指與一定的交通工具與交通設備相聯系的鐵路、公路、水上及空中交通運輸,這類交通運輸的特點是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緊相連,一旦發生事故,就會危害到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公私財產的廣泛破壞,所以,其行為本質上是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二)客觀要件本罪客觀方面表現
在交通運輸活動中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由此可見,本罪的客觀方面是由以下4個相互不可分割的因素組成的:1、必須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在交通運輸中實施了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承擔處罰的法律基礎。所謂交通運輸法規,是指保證交通運輸正常進行和交通運輸安全的規章制度,包括水上、海上、空中、公路、鐵路等各個交通運輸系統的安全規則、章程以及從事交通運輸工作必須遵守的紀律、制度等。如《城市交通規則》、《機動車管理辦法》、《內河避碰規則》、《航海避碰規則》、《渡口守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等。違反上述規則就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在實踐中,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行為主要表現為違反勞動紀律或操作規程,玩忽職守或擅離職守、違章指揮、違章作業,或者違章行駛等。例如,公路違章的有:無證駕駛、強行超車、超速行駛、酒後開車;航運違章的有:船隻強行橫越,不按避讓規章避讓,超速搶檔,在有礙航行處錨泊或停靠;航空違章的有:違反空中交通管理擅自起飛,偏離飛行航線,無故不與地面聯絡,等等。上述違章行為的種種表現形式,可以歸納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基本形式,不論哪種形式,只要是違章,就具備構成本罪的條件。2、必須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後果。這是構成交通肇事交通肇事罪
罪的必要條件之一。行為人雖然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但未造成上述法定嚴重後果的,不構成本罪。3、嚴重後果必須由違章行為引起,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雖然行為人有違章行為,造成嚴重後果,而且在時間上存在先行後續關系,則不構成本罪。4、違反規章制度,致人重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必須發生在從始發車站、碼頭、機場准備載人裝貨至終點車站、碼頭、機場旅客離去、貨物卸完的整個交通運輸活動過程中。從空間上說,必須發生在鐵路、公路、城鎮道路、和空中航道上;從時間上說,必須發生在正在進行的交通運輸活動中。如果不是發生在上述空間、時間中,而是在工廠、礦山、林場、建築工地、企業事業單位、院落內作業,或者進行其他非交通運輸活動,如檢修、沖洗車輛等,一般不構成本罪。檢察院1992年3月23日《關於在廠(礦)區機動車造成傷亡事故的犯罪案件如何定性處理問題的批復》中指出:在廠(礦)區機動車作業期間發生的傷亡事故案件,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內,因違反交通運輸規章制度,發生重大事故,應按刑法第113條規定處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應按刑法第114條規定處理;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發生的,應當定重大責任事故罪。由此可見,對於這類案件的認定,關鍵是要查明它是否發生在屬於公共交通管理的鐵路、公路上。利用大型的、現代化的交通運輸工具從事交通運輸活動,違反規章制度,致人重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應定交通肇事罪,這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對於利用非機動車,如自行車、三輪車、馬車等,從事交通運輸活動,違章肇事,使人重傷、亡,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存在不同的看法。第一種意見認為:交通肇事罪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即能夠同時造成不特定的多人傷亡或者公私財產的廣泛損害,而駕駛非機動車從事交通運輸活動,違章肇事,一般只能給特定的個別人造成傷亡或者數量有限的財產損失,不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因此,不應定交通肇事罪,而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其犯罪的性質,造成他人亡的,定過失致人亡罪;造成重傷的,定過失重傷罪。第二種意見見認為,它雖一般只能造成特定的個別人的傷亡或者有限的損失,但不能因此而否認其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質,況且許多城鎮交通事故都直接或間接與非機動車違章行車有關。因此,上述人員違章肇事,應當以交通肇事罪論處。如果因其撞人而按致人亡罪論處,因其撞傷人而按過失重傷罪論處,是不合理的。目前司法實踐中,一般按第二種意見定罪判刑,即以交通肇事罪論處。補充:刑八修正案出台以後,交通肇事罪又派生出危險駕駛罪,該罪不以發生嚴重危害後果為前提,只要有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客觀危險存在即可構成危險駕駛罪。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
即凡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主體不能理解為在上述交通運輸部門工作的交通肇事罪
一切人員,也不能理解為僅指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駕車人員,而應理解為一切直接從事交通運輸業務和保證交通運輸的人員以及非交通運輸人員。交通運輸人員具體地說,包括以下4種從事交通運輸的人員:(1)交通運輸工具的駕駛人員,如火車、汽車、電車司機等;(2)交通設備的操縱人員,如扳道員、巡道員、道口看守員等;(3)交通運輸活動的直接領導、指揮人員,如船長、機長、領航員、調度員等;(4)交通運輸安全的管理人員,如交通監理員、交通警察等。他們擔負的職責同交通運輸有直接關系,一旦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都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規章制度,如非司機違章開車,在交通運輸中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也構成本罪的主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指出,「在偷開汽車中因過失撞、撞傷他人或者撞壞了車輛,又構成其他罪的,應按交通肇事罪[1]與他罪並罰」這一解釋說明,非交通運輸人員構成交通肇事罪,並不以肇事行為發生在交通運輸過程中為要件。(四)主觀要件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這種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心理態度而言。行為人在違反規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後駕車、強行超車、超速行駛等,但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可能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應當預見而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雖已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造成了嚴重後果。補充--認定范圍必須為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如果在學校.社區.等不屬於交通部門管理地方肇事傷人致人亡定過失傷人過失致人亡出於故意則是故意傷人或殺人罪
(四)本罪在主觀方面是過失編輯本段認定
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其關鍵要查清行為人是否有主觀罪過,是否實施了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與重大交通事故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等。倘若沒有違法行為或者雖有違法行為但沒有因果關系,如事故發生純屬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風暴、洪水等造成,則就不應以本罪論處。當然,事故發生並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種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這里就更應該認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為對交通事故發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確實與行為人的違規行為具有因果關系,則才可能以本罪論處,否則,就不應以該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責任。例如,行為人高速超車後突然發現前方幾十米處有人穿越馬路,便打方向盤試圖避開行人,但出於車速過快,致使車沖入人行道而將他人壓成重傷。此時,行人穿越馬路作為介入因素僅是發生本案的條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則是違章超速行車,因此應當認定行為與結果具有因果關系從而可以構成本罪。
與其他罪名的界限
本罪與重大飛行事故罪、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的界限本罪與重大飛行事故罪、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同屬重大交通肇事的犯罪。客體均為交通運輸安全,主交通肇事罪
觀上也都出於過失,客觀上也是都是以違反保障交通運輸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並造成嚴重後果為要件。其區別主要是:(1)主體不同。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而後二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分別為航空人員與鐵路職工,其他自然人一般主體不能構成這兩種罪。(2)發生的場合不同。本罪主要發生在公路、水路交通運輸過程中(不排除一般主體在交通運輸領域外可以構成交通肇事罪);而後二罪,分別發生在航空運輸與鐵路運輸活動中。(3)違反的具體注意義務不同。根據運輸領域不同(公路、水上),本罪行為人違反的可以是特定的注意義務,也可以使一般的注意義務;而後兩罪違反的,只限於特定的注意義務。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即,所謂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為人在交通運輸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並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1)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4)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5)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6)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7)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8)嚴重超載駕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編輯本段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對交通肇事罪規定了三個不同的刑級(量刑檔次):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發生重大事故
1.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處所謂「發生重大事故」,根據《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交通肇事罪
上的。《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5)嚴重超載駕駛的;(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其他特別惡劣情節
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2)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的。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區別
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
(一)、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亡)與故意殺人罪的區別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區別要點: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亡)僅有消極的不救助行為;而故意殺人或傷害罪行為。(1)有積極行為,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①隱藏或者②遺棄;(2)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因為遺棄、隱藏,使被害人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注意,對這種情形在不能證實具有直接故意的情況下,如果事實上沒有發生「亡或殘疾」結果的,不應按照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未遂罪處罰。
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
(二)、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區別要點是,如果故意使用駕車撞人的方法,在公共場所故意撞撞傷多人的,應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另外,故意使用駕車的方式殺害、傷害特定人的,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與其他過失犯罪的區別
(三)、交通肇事罪與其他過失犯罪的區別要點是認定責任的依據是否「交通管理法規」。廠礦企業的專用機動車輛、施工車輛以及軍隊的軍用車輛等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因為違反交通規則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論處。如果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之外,非因違反交通規則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134條(重大責任事故)、第135條(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233條(過失致人亡)以及第436條(武器裝備肇事罪)等規定定罪處罰。
注意:
新《道路交通管理法》第77條規定:「車輛在道路以外通行時發生的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本法的有關規定辦理」,這一規定擴大了適用交通規則認定事故責任的范圍也就相應擴大了交通肇事罪的范圍。因此,不論車輛事故發生於何種場所,只要交通管理部門適用交通安全法認定事故責任,認為構成犯罪的,一律按照交通肇事罪認定處罰。如果不是或不能適用交通安全法認定事故車輛責任的,可以其他罪處罰。一般而言,適用有關生產安全規章認定責任的,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處罰;適用生活常理認定責任的,只能以過失致人亡罪、過失重傷罪定罪處罰。
編輯本段圖書.交通肇事罪
圖書信息
編者:祝銘山交通肇事罪
市場價:13.00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頁碼:184頁出版日期:2004年ISBN:7801823362條形碼:9787801823366版本:1版裝幀:平裝開本:大32
內容簡介
《交通肇事罪》分為2個部分。第一部分以案例為主如邵勤志交通肇事案、林雪博交通肇事後逃逸並指使陳興桿頂罪案。第二部分為以規章為主如中國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錄。《交通肇事罪》適合法律相關工作者閱讀。
作者簡介
祝銘山,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一級大法官,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推薦
案例典型、評析權威、法律全面。
目錄
1.邵勤志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行為人承擔交通事故全部責任的基礎是什麼?如何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屬於交通肇事後逃逸?2.林雪博交通肇事後逃逸並指使陳興桿頂罪案問題提示:交通肇事後來立即離開現場但逃避責任追究的,是否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的行為?3.李冬玄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如何認定「交通肇事後逃逸」?如何判斷是否「具有特別惡劣的情節」?4.吳書林交通肇事後逃逸案-問題提示:如何認定「交通肇事後逃逸」為了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以及「因逃逸致人亡」的情形?5.邵宏海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駕駛機動車未與前車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發生特大交通事故的,應當如何定性?6.徐軍為搶救病人違章行車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為搶救病人,違章造成交通事故的,應當如何定罪?7.陳齊珍等人用自製鐵軌車在鐵路上運送石料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行為人用自製鐵軌車在鐵路上運送石料撞人致的,應認定為過失致人亡罪還是交通肇事罪?8.張友駕車冒險通過漫水橋造成交通事故案問題提示:行為人駕車冒險通過漫水橋造成事故的,應如何定罪?9倪慶國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如何區分交通肇事後逃逸的行為和由交通肇事罪轉化為故意殺人罪的行為?10.梁應金、周守金等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肇事交通工具的單位主管人員能否構成交通肇事罪?11.陸某某、張某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公交車司機離開駕駛崗位與乘客斗毆引發交通事故的情形如何處理?12.朱曉志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交通肇事案件中,超過1979年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但根據新刑法又應當追訴的應如何處理?13.周立傑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行為人離開交通事故現場時並不確知其已肇事,能否認定為交通肇事後逃逸?14.劉海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僱主應否對其雇員非職務行為引起的交通肇事所造成的損害結果負連帶賠償責任?15陳孫銘交通肇事抗訴案問題提示:行為人園逃避檢查而高速駕駛摩托車沖關撞武警的,是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交通肇事罪?16.王燕明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肇事後逃逸,導致被害人又被其他車輛撞,如何定罪?17.任軍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交通肇事後逃逸,致人重傷而,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18.陶衛東被控交通肇事宣告無罪案問題提示:行為人有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但交通事故直接責任原因不明時應如何定罪?19.何瑞明等交通肇事、鐵路運營安全事故案.-問題提示:本應處於關閉狀態的道口欄桿擅自打開的,駕車通過道口的行為是否違反交通管理法規,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20.王賢君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發生交通事故後,車輛滑離肇事地點,被告人下車遙望現場,輕信未發生事故,遂駛離現場的,應否視為逃逸?21.時永祥等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乘車人促使肇事司機逃逸,擴大事故危害後果的,應該如何定罪?22.黃金波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如何認定違章停放和逃逸行為?復查決定書的效力如何?23鄭東紅交通肇事案問題提示:行為人構成交通肇事罪並造成經濟損失的,應如何確定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及賠償標准?
法律適用
法律·法規·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節錄)(2002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節錄)(2003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錄(1986年4月12日)公安部關於修訂道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標準的通知(1991年12月2日)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關於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1992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孫軍工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在廠(礦)區內機動車造成傷亡事故的犯罪案件如何定性處理問題的批復(1992年3月23日)……
序言
「例以輔律,非以破律」,案例對審判工作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始終被我國各級法院所重視。《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每期都載有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或者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的案例,要求各級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加以參考;從2000年開始,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公開裁判文書;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自1992年開始,編輯出版《人民法院案例選》。我們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努力,推出本套叢書。在編輯的過程中,我們試圖使叢書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案例典型、真實。所選案例多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最高人民法院及其業務庭通過其他形式公布的案例。每一個案例都盡可能具有典型性。為了方便使用,我們歸納了每個案例的要旨,並作為「問題提示」列於案例之前。案例均保持真實性。涉及未成年人、個人隱私等內容的案件,隱去了部分真實姓名。
文摘
行為人承擔交通事故全部責任的基礎是什麼?如何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屬於交通肇事後逃逸?2001年7月6日,河南省遂平縣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邵勤志犯交通肇事罪,且系交通肇事後逃逸,向遂平縣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在訴訟過程中,被害人張光祖之子張志民向該院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判令被告人邵勤志賠償其醫療費、生活費、護理費、喪葬費、亡補償費、鑒定費、輸血費、親屬誤工費、交通費、精神損失費等共計98456.85元。被告人邵勤志辯稱自己的行為不是肇事後逃逸。其辯護人辯稱,造成本案事故發生的原因是收衛生費的車輛司機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追擠被告人車輛所致,邵勤志的行為屬於緊急避險,不應承擔本案交通事故的責任,其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罪。另外,邵勤志在出事故後也沒有棄車逃跑不屬於肇事後逃逸
5. 法院院長官大嗎
法官法第十一條 法官職務的任免,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任免許可權和程序內辦理。
最高人民容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主任會議的提名決定任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
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的任免辦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
6. 縣法院院長由哪裡任命
法律分析: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7. 法院院長是常委嗎
不在,在我國法院比政府低半級。比如市中級法院院長是副廳,而不是正廳。政法委書記一般是市委常委,而法院歸政法委管
8. 法院院長是什麼級別
要看是什麼級別的法院了
最高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是副國家級,跟副總理相同
縣法院不是副處級單位,院長享受副處級待遇,副院長副科級
望採納
9. 一個法院到底有幾個院長,和副院長哦
院長一個,副院長若干,這是法官法的規定。
10. 最高人民法院的歷任院長分別是誰
1、沈鈞儒(1949年10月—1954年9月)
浙江嘉興人,字秉甫,號衡山。清末進士。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
2、董必武(1954年9月—1959年4月)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3、謝覺哉(1959年4月—1965年1月)
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4、楊秀峰 (1965年1月—1975年1月)
楊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於直隸省(河北)遷安縣楊團堡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教育家、法學家,我國公安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全國解放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5、江華 (1975年1月—1975年3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6、江華 (1975年3月—1983年6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7、鄭天翔(1983年6月—1988年4月)
鄭天翔(1914.09.09~2013.10.10),男,曾用名鄭庭祥,內蒙古自治區(原綏遠省)涼城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8、任建新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9、任建新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0、肖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1、肖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2、王勝俊 (2008年3月—2013年3月)
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3、周強 (2013年3月—2018年3月)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14、周強 (2018年3月—今)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