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環保條例
㈠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第一章總則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旨在維護和提升生態環境與生活環境,以及防止污染和各類公害,確保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以支持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立法基礎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及其他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同時結合了自治區的實際情況。
該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所有單位和個人,強調各級政府的責任。自治區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政府需確保本區域環境質量達標,設定並完成任期和年度環保目標,並增加環保資金投入。
在制定發展規劃和政策時,各級政府需兼顧環境與發展,尤其是在資源開發、區域整治和城鄉建設改造等活動中,需進行綜合考慮,以實現環境友好型發展。政府鼓勵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和廢物資源化,以促進資源節約和建設節約型社會。
加強環保教育是實施條例的重要環節,各級政府應普及環境保護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同時,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區環保工作的統一監管,其他相關部門也按照各自的職責,對污染防治進行監督。
條例賦予每個單位和個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和防治污染的責任,同時保障他們舉報違法環保行為的權利,共同維護環境權益。
(1)廣西環保條例擴展閱讀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廣西實際,制定該條例。條例於1999年3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根據2004年6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關於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修正。
㈡ 廣西壯族自治區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第六章 開發利用
第四十八條 開發利用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的水、土地、森林、溶洞、山嶺、洲島、濕地、灘塗等自然資源,應當符合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第四十九條 建設項目應當符合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不符合規劃的,不得批准建設。
灕江幹流河道管理范圍兩側一百米以內不得新建、擴建建築物。其中在灕江風景名勝區的建設應當按照灕江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執行,河道管理范圍兩側可視范圍以內不得新建、擴建建築物。但農業灌溉設施、生態環境保護設施、航道設施以及新建、擴建港口設施除外。
第五十條 灕江幹流和桃花江、小東江、遇龍河等主要支流兩岸的建設項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提交有生態評價和對策內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二)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制定並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三)依法做好生態環境恢復工作。
第五十一條 灕江兩岸及風景區內規劃的建設項目,其布局、高度、體量、造型、風格、色調應當與周圍自然景觀和環境相協調。
第五十二條 經批准在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從事修路、水利和電力工程等作業的,應當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景物及周圍的林木、植物、水體、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壞。工程竣工後,應當及時清理施工場地,恢復植被和環境原貌。
第五十三條 因開發建設造成灕江流域生態環境破壞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按照許可權責令限期治理;開發建設單位逾期不治理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停止開發建設。
第五十四條 灕江流域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農業資源和農業環境狀況,合理安排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減少農業污染,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第五十五條 在灕江幹流、主要支流、源頭、水庫保護范圍內的水體,禁止網箱養殖以及可能造成水域污染的其他規模養殖;在灕江流域的其他水體內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限制規模,保護水域生態環境,防止造成水域污染。
在灕江流域禁止養殖未經批準的外來水生物種。
第五十六條 灕江流域發展旅遊業應當以生態環境承載力為前提,旅遊景點、線路、項目的確定,應當符合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灕江流域經營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應當採用節能、節水、節材和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技術、設備和設施。
灕江幹流楊堤至興坪河段沿岸應當限制並規范開發徒步游線路和項目。
第五十七條 灕江風景名勝區內的船舶、排筏、皮筏艇以及其他水上載人工具,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並實行總量控制。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引導、監督和服務,維護旅遊秩序,保障遊客安全。
第五十八條 進入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區域內的遊客,應當愛護旅遊環境和旅遊設施,遵守旅遊秩序和安全、衛生規定,不得隨意丟棄廢棄物污染環境。
第五十九條 灕江遊船等船舶應當採用環保燃料、節能環保型動力、環保餐具,並將廢棄物集中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
遊船碼頭應當建設回收船舶污染物並實施無害化處理的設施;對船舶污染物應當委託有資質的污染物接收單位處理。
第六十條 在灕江沿岸以及風景區進行攝影攝像、教學科研、參觀考察、攀岩登山等活動,應當遵守各項管理制度,愛護生態環境,禁止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