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代清華法院

代清華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3-30 19:20:05

㈠ 北京互聯網法院是真實嗎

北京互聯網法院是真實存在的,早已依法設置並處理糾紛。

依據:如圖

㈡ 清華大學法學院的傑出校友

清華大學是培養傑出法律人才的沃土,是法律大家的搖籃。第二次世界大戰版後代表權中國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擔任法官的梅汝璈先生(1924級)和代表中國出任檢察官的向哲浚先生(1917級)都是從清華園走出去的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為共和國設計了國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是由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著名法學家、政治學家張奚若先生所構思建議的。著名法學家、1919級校友錢端升先生則是新中國憲法起草委員會顧問,為制定新中國憲法做出了重大貢獻。著名憲法學家、政治學家蕭公權先生(1920級)曾經在這里奠定了學術基礎。這個法學院還是著名法學家邵循恪(1926級)、王鐵崖(1929級)、樓邦彥(1930級)、龔祥瑞(1931級)等學習過的地方。
清華大學還為共和國培養了一位掌管國家最高立法事務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和數位副委員長,一位最高法院院長(鄭天翔)、一位最高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和一位司法部長(張福森)。

㈢ 清華總裁研修班是不是騙局

呵呵,這種研修班本身就這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般都是國企的老闆上,國家全部報銷,

㈣ 教授涉貪污罪被訴是真的嗎

2017年11月份,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付林被羈押期間,其妻子曲女士收到清華大學發給丈夫的《聘用合同延期協議書》以及相關合同,由於協議書需要付林本人簽字,曲女士目前已向法院申請將協議書轉交給正在看守所的付林。

付林領軍的回收「廢熱」進行供熱技術曾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7年5月,其因涉嫌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公訴至海淀法院,目前案件尚未開庭。日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穎心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對付林按在職教師對待,隨時等他續簽合同。而對於案件何時開庭以及付林是否在看守所可以接到相關協議等問題,截至昨晚,海淀法院未就此案作出回應。

教授被羈押 家屬收到「聘書」

付林的辯護律師周澤認為,清華大學的《聘用合同延期協議書》,涉及付林的合法權利,而且不涉及案件保密之類的問題,作為辯護人,可以帶給付林簽字。但看守所要求讓法院帶去給付林簽,法院則表示讓清華大學與法院聯系,目前這件事應該還在處理過程中,「從司法為民的理念出發,法院應該支持、配合清華大學的工作」。

■ 案情

付林被控兩宗罪 律師稱將做無罪辯護

2017年5月,海淀檢察院以涉嫌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對付林提起公訴。

據指控,付林於2008年至2010年間,利用擔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負責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利用電廠循環水余熱的供熱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課題的職務便利,在課題研究實踐過程中,通過指使他人簽訂《技術服務合同》,要求課題試驗單位購買樣機設備等手段,將由清華大學使用北京市財政科研撥款327萬元委託加工的七台課題試驗樣機中的五台,以其個人控制的北京環能瑞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能瑞通公司)名義,出售給課題試驗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富龍熱力公司(以下簡稱赤峰富龍公司),使環能瑞通公司獲利380萬元。

案發前,環能瑞通公司以樣機設備回收為名,向清華大學退還105萬余元,造成科研經費損失220萬元。

此外,付林於2011年至2014年間,利用擔任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現更名為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規劃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能源所)所長的職務便利,在能源所與山西雙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山西雙良再生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公司)簽訂、履行建設工程設計合同過程中,指令雙良公司將應付能源所的600萬元支付到其妻子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華清泰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清泰盟公司),其中439萬元被華清泰盟公司用於經營。案發前已全部歸還。

付林辯護律師周澤告訴新京報記者,將在開庭前繼續為付林申請取保候審,在開庭後對該案進行無罪辯護。

周澤表示,關於貪污罪的指控,檢察院錯誤地將清華大學應該撥付給課題參與單位用於樣機試制、試驗的課題經費當成了清華大學應該保有的資金,並錯誤地將清華大學撥付課題經費給課題參與單位試制的試驗用樣機,當成了清華大學的固定資產;在挪用公款罪的指控方面,檢察機關錯誤地將雙良公司根據三方協議應付給華清泰盟公司的錢款,誤認為是雙良公司根據其與清華能源所的一份作廢合同應付清華能源所的合同款。

關於付林是否可以在被羈押期間簽署協議,以及該案何時開庭兩個問題,新京報記者向海淀法院發送了采訪函,截至昨晚,法院未作回應。

■ 鏈接

曾發明廢熱回收技術解決「氣荒」

從一份2014年6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中,新京報記者發現,並非院士身份的付林,與其他多名院士聯名完成了《關於全面推廣工業廢(余)熱採暖,大幅緩解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問題的建議》(簡稱《建議》)。其中指出,「目前解決供熱污染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煤改氣』,但因冬季氣源普遍短缺和價格昂貴,使得天然氣和供熱很難推廣,並且天然氣同樣大量排放氮氧化物形成PM2.5」。該《建議》同時提出,利用工業廢熱是一種更加經濟和可行的供熱途徑。

「我國工業廢熱資源潛力巨大。火力發電燃煤只有40%左右變為電,其餘全部變為廢熱排放掉了……」付林的師弟兼同事、清華同衡規劃院下屬能源所總工程師張世鋼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付林領軍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明了「基於吸收式換熱的集中供熱技術」,可使熱電廠等熱源的產熱效率提高40%,熱網輸送能力提高50%以上。

㈤ 曾經和愛因斯坦「合照」的清華女學霸劉思麟,現如今過得怎麼樣

一說到清華北大的才子佳人,我們都很羨慕。他們擁有著高智商,所讀的學府也是中國的頂尖大學。尤其是在這些頂尖大學當中的美女和帥哥,他們可以說是受到了上天的眷顧。

他們一出生,不僅擁有美貌還擁有智慧。在清華大學當中,有這樣一個長相甜美漂亮的女學霸,她的名字叫做劉思麟,還曾經和愛因斯坦合照,後來她又去到了故宮當中修文物。

美女學霸,劉思麟的成長故事

劉思麟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家中比較富裕。她的父母是高知識分子。所以從小,父母就很注重對劉思麟的家庭教育,嚴格督促孩子的學業。

人們還把她的這個作品,放在了各個國家的網站當中。劉思麟也因此一夜成名,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女孩子的存在。劉思麟還說,當初她將自己的照片與100個名人的肖像合在一起的時候,她還擔心自己會不會侵犯那些名人的肖像權。

不過後來她想了一下,如果自己真的侵犯了別人的肖像權,會有相關的人到法院去告她,那她豈不是更加出名?雖然這只是一句調侃的話,但不得不說真的,劉思麟是一個敢想敢做的女孩子。

自從《無處不在》這一個作品火了以後,就有很多的人找上門來,想要與劉思麟合作。希望她也能夠給自己的照片P圖,因為她的P圖技術實在很高超。


甚至有很多的影視公司,想要請她去做專業的攝影人、P圖師。但劉思麟都拒絕了,因為劉思麟說,自己最大的心願還是能夠留在故宮博物館當中修文物,她覺得這是她體現人生價值的意義所在。

人們都說,藝術的創作需要靈感,更需要大膽的設想。只要我們擁有足夠大的膽子,同樣可以設想出比《無處不在》更加優秀的作品,也能讓藝術之光,在任何一個地方閃爍。如果你也能夠設計出像《無處不在》一樣的作品,你說不定也可以一夜成名。

㈥ 清華博士的維權戰勝利了嗎

政治學博士後、哲學博士王賈薄律師致清華大學王進文碩士的公開信王碩士進文同學:你好!首先,請原諒我在你綁架了清華、綁架了博士、綁架了法律、綁架了民意、綁架了網路而維私權酣戰之時冒昧打擾。之所以沒有像你在致濰坊市長的公開信開頭那樣使用「尊敬的」敬語,是因為就學歷而言,你是碩士,我是博士;就閱歷言,我比你早10年入學吉林大學,吾之師弟顯忠、師妹張姝曾是你老師,我乃你師叔也,且你在清華讀碩士時,我曾以專家身份講學清華,與你似有師生之分;從年齡看,我已年近四旬,屬於你的叔伯輩,長幼尊卑宜有分別;就法學知識言,我是執業十餘年的律師,而你雖研習法律十餘年至今仍未通過國家司法考試,法學知識難說精湛。因此在無法對你的道德學識作出客觀公正准確的評價之前,出於文俗和禮節,我覺得「你好」二字是比較禮貌、貼切的。稱你為同學,亦非你的文盲崇拜者(前信中稱你同等學力,你的追星族認為吾跟你一樣寫別字,看看崇拜你的都是什麼文化層次)所理解的同學,是老師對學生的禮貌稱謂。你在寫給濰坊市長以及山東省長乃至國務院總理的公開信開頭,有句話帶有明顯語病,連小學生都能看出,即「我也服務於政府工作部門過」,規范漢語應為「我也曾服務於政府工作部門」或「我也在政府部門工作(或服務)過」,出此低級錯誤似與你自稱的「博士」學歷不符。且你僅在法制出版社是一職員,此乃事業單位,非政府部門。雖然你對村民、親友多次吹噓自己在國務院工作,是處級幹部,說總理去清華選了三名學生其中就有你,最高法院肖揚院長也要你而你不想去,雖然你母親李玉敏多次對村幹部說「小文是處級幹部,你們要常找他請教問題、匯報工作」,可這畢竟是捕風捉影之事,是你的幻覺和臆想。從下文「也在接受博士階段的教育」,與信的題目《法學博士……》相矛盾,你今年9月才考取博士研究生,還有兩年才能畢業,而你卻以博士自居甚為不妥,你能否獲得博士學位,要看你在今後能否完成學業、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德智體諸方面表現是否符合學位條例及清華大學博士學位授予相關規定,如果你被除名或通不過答辯,就獲不了博士學位,你之言行可有違學位條例規定。接下,「『我們就是沒有素質!』事實上他們的表現也無愧於這句話,我覺得與您溝通會比較融洽。」此語缺乏過渡,前言與後語沒有必然聯系,既然你在開頭即說對市長毫不了解,而在此又覺得與其溝通會比較融洽,有自相矛盾之處。「我與您素不相識,從無瓜葛,就像我與國家主席雖屬校友,但關系如同你我」。此語有向市長、省長、總理等人炫耀與國家主席校友關系之嫌,不知你字後之意欲何為,能否告知,「有以教我」?你如果炫耀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是鄰國公民關系且名中有一字同,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同是地球村村民,興許能引起國際轟動,比綁架國家主席的影響更大。畢竟中國國家主席也得依法行事,不可能因與你是校友關系,就違背國法黨規拿市長、省長、總理是問!雖然你對村民說什麼「我岳父是中將,女朋友是農業部副廳級幹部;我家的房子是狀元樓,風水寶地,以後會成為名勝古跡!」可你也只是普通一民。你也坦承「我離家十年,求學京華,並非您治下的百姓」,雖然「父母與村裡的人生活在您所負責的行政區域之內」,但從行政管理及行政訴訟關系的角度,你不具備行政行為主體、訴訟主體資格,作為北京市民,為何用網路大字報發難濰坊市長?「我以及委託我的村民並非是在向您乞求,而是在要求——要求您運用選民授予您的權力去為他們的權利服務。」,請問哪些村民委託你了?全村527戶526戶已經拆遷,你接受誰的委託了?你是律師嗎?開展法律服務業務,沒有律師執業資格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格,是違反律師法及相關規定的。自稱委託人,而沒有被委託人,似有綁架民意之嫌。「我無意於也無能力去做農運主席或工運領袖」,學弟此言似乎太高抬自己了,事實上你只代表你一家私利,怎麼能將此維私權行為與老一輩革命家領導工農群眾進行革命運動相比呢?比喻欠妥且乏自知之明,革命前輩出生入死發動工農運動,是為天下勞苦大眾得解放,而你是為了維護自家私權!「投身維權運動是非常崇高的事業」,此話過於絕對,要看你維的是什麼權。如果你像革命前輩那樣維護的是人民公權,那確實是崇高的;可你維的是你一家之私權,就難說是崇高了。「以這種方式向我表明了什麼是濰坊式的斯文掃地」,你一家能否代表整個濰坊市?而將個人之境遇冠以濰坊式,有以偏概全之嫌,如果你冠以「中國式」是否更能起到綁架民意、製造轟動效應的效果?「竟然還有鞭炮聲大作,某一群體正在慶祝勝利」,據媒體及諸多村民反映,所說的「某一群體」是全村527戶村民中的526戶!少數服從多數,群眾意見必須尊重,這是黨和政府一貫的政策。「從村民給我的電話中我可以聽出恐懼」,這個村民應該是你父親吧?怎麼不直接稱「家父」呢?當時就你一家還沒有簽訂拆遷協議,其他村民還沒有閑極無聊到給你這無關之人打電話的地步。「11月2日晚上,我家的玻璃全部被砸碎,無人負責。當然,我身在北京,沒有親眼見到,所聞可能異辭」,你字里行間全是「沒有親眼見到」「所聞」「聽說」,作為學法之人,要務求證據確鑿,言之有據。「比起前不久復旦大學我的那位失去親人的博士來說」,你作為在讀博士生應該懂得復旦那位也跟你一樣,不是博士而是博士生,學歷是碩士或學士。「自知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不會造次」,作為學法之人如此說可有不實之處,因為地方政府拆遷行為依據的《土地管理法》和《房屋拆遷條例》以及省市相關法規性文件,你怎麼說沒有法律依據呢?「如果這一切是不明身份的人乾的,基於目前的行政責任及分工,那麼您守土有責」,地方治安應由公安部門負責,市長不可能事無巨細。「畢竟我的選票決定不了什麼」,進文同學又犯了錯誤,信開頭就說不是濰坊市長治下的百姓,你哪來的選舉權?又投的什麼票?「那麼濰坊市的治安與人居環境,與匪區何異?」請問你把禮儀之邦民風善良的濰坊說成匪區,1200餘萬濰坊人民答應嗎?「我及我的家人到目前為止,沒有見到拆遷協議書,沒有見到強制拆遷通知書,沒有見到開發商,沒有見到任何書面文件,沒有見到任何蓋有高於村級別的印章的書面公告。」此言太不實事求是,作為學法之人應懂得,拆遷協議一般由村集體代表村民與開發商及相關部門簽訂,不可能一一與村民簽訂,拆遷公告、通知在市政府網站上早已發布多時,你視而不見,就認為沒有,似乎與你的人品德行及自稱的博士學歷不符。「據聞,此間賬目之混亂多達億元。」你通篇充斥著「據說」「據聞」「聽說」,文風、作風太不嚴謹,學法之人應言之鑿鑿,而不是什麼「據說」「據聞」。「距離引起全國公憤的宜黃強拆自FEN不足一月」,此時你在做什麼呢?據有人親眼目睹,你正與一女(非那位「農業部副廳」)於自清亭前纏綿悱惻,為何沒有義憤填膺、揭網而起?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此乃國人傳統價值理念,你雖自稱為「法學博士」,亦不能過高要求於你。「2010年年內,濰坊的法官索賄丟過丑,濰坊有過殺童事件轟傳全國」,此事與你家被拆遷有何必然聯系?余愚鈍不解,望學生示其中奧妙於師長!「一概闕如」,你似有賣弄學問之嫌,作為今人,行文話語卻用此生僻古語,似彰顯不出你之學問,反而讓人感覺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倫不類如吞蒼蠅。「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律,這些都是應該主動公示公開的,是可以討論、討價還價的,是需要面對面談判的。」作為學法之人應懂得政府制定法律法規是抽象行政行為,有關部門依法執行行政行為,都不是可以討論、討價還價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國家擁有土地所有權,有徵收土地的權利,拆遷條例賦予政府以行政強拆權利,違法抗拒拆遷徵收者要追究法律責任。「我個人研習法律十年,且決心以法律為業,我無法說服自己接受這樣的拆遷決定。」前文剛剛提到未見到任何通知、文件,現在又說自己無法接受這樣的拆遷決定,那你是從哪裡看到、知道的拆遷決定?下文出現的「據說」又有待你調查核實,否則可有誹謗之嫌。「請恕我無法對這番話予以舉證」,剛才還說誰主張誰舉證,結果半步不出就違背此法則,而對沒有證據和證人證實的傳言,你就公然作為論據,甚為不當。「我們不想看到風箏會會場上的圍堵,令友邦驚詫;不想看到政府公大樓門前的圍攻,令行人駐足;不想看到高樓林立的城市但卻有成百成千成萬腳無立錐頂無片瓦的村民——他們沒有社保,沒有養老金,不是市民,而只是無地的農民。」你似乎要以此種方式煽動你家人對抗政府了,這可有違治安管理處罰法及拆遷條例之嫌。學法之人不相信法律,不遵守法律,不通過法律,而是崇尚、醞釀、策劃使用暴力,似乎與你所受教育相悖,可以說你接受法學教育十餘年是徹底失敗了。「不知者或責有可逭」,此逭字你實有賣弄之嫌,在此運用實詞不達義,文不對題,勸你改為「責無旁貸」,你可能在寫信前剛查字典學會此字,即活學活用,精神可嘉,但不提倡。「參與者應明刑律典」,多有語病,甚不通順,你想表達什麼意思?是說參與者應按照公開的刑律進行懲治,還是參與者應明確刑法等其他法律?吾作為文學碩士竟看不懂你這法學碩士的自造詞語,他人可想而知,實為一種悲哀。建議你向江蘇省一位用文言文書寫高考作文的中學生學習,如果用文言文寫就此信,估計更會振聾發聵,一收奇效。「和光同塵」此成語用在此處,實與隨波逐流、同流合污語義大相徑庭,似顯不出你之學問。「如果拆遷是公平的,就不會有村民採取這種方式維權」,學弟只「據聞」一面,而沒有「聽說」另一面,一些刁民為多佔拆遷集體的一套房子而鬧假離婚,製造槍支彈葯與政府對抗,或星夜建房造牆多貪多佔,或成釘子戶抗拒拆遷,你以偏概全,非此即彼,這種絕對思維要不得。在全國那麼多暴力拆遷事件發生之時,如內蒙的子彈拆遷通知、自FEN抗爭、跳樓拒拆,此時,你在干什麼呢?有沒有出於一名法律人的良知,上書有關部門?有沒有在新聞媒體發過憤慨之言?據聞此間你正與人在紫光大廈觥籌交錯,在東門外某餐館對飲(非你的「中將」准岳父)。你既然有「作為知識分子,整個世界只要有一人不自由,自己便不是自由的。」胸懷天下之心,卻為何此時成了旁觀者、局外人?所以有清華人稱你為「清華敗類」,濰坊人稱你為「濰坊恥辱」,雖言之過激,亦不無道理。「口惠而實不至則有損國家名器」,請你給師叔解釋一下什麼是國家名器?古代漢語中指國家的鼎柱器具,現代漢語則無此詞。「伴隨著推土機與村民眼淚的震耳鞭炮聲」,你此時在京如何見過村民眼淚?想像的還是據說據聞的?526戶村民放鞭炮,眼淚何來?是喜極而悲,還是在你信中「被流淚」?「村民們選擇了上訪,選擇了訴訟,選擇了法律途徑,代表了對我們這個國家、政府和法律的信賴,這也是我作為一個法律研習者與工作者聊以自慰的地方」,連村民都能選擇了法律途徑,自稱法學博士的人怎麼不選擇法律途徑呢?「汽車炸彈與催淚瓦斯……伏屍兩具,血流五步」,你如此煽動暴力,在此和平與發展年代,似乎有不和諧之嫌,有違法犯罪之傾向。我黨的政治保衛工作甚為嚴密,你根本就沒有荊軻刺秦的丁點機會。「目前中國存在的問題,並不是您能解決的,但在您的轄區內發生的問題,卻是您能處理妥當的。」信的開頭就明言「可以理解為給山東省長甚至更高行政首長(總理)的信」,而這個您字就不僅僅是濰坊市長,而是山東省長、國務院總理了,如果省長、總理也解決不了,你大字報反映的問題又如何解決?「應當故意打不準——不把人家打死,這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你的所謂「一厘米主權」高論,學長實不敢苟同。軍人與警察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只要其服務的政治主體還沒有倒台,他執行的命令就是合法的,故意打不準是違法的。你之意圖是鼓動中國的軍警專政力量,要學德國警察故意違背黨和政府法令,縱容像你家人這樣的對抗政府行為?有違憲法及刑法相關規定之嫌。「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你把當今中國政府比作路易十四時的法國暴政,沒有可比性,似有不妥。「法律人非常敬重的江平先生對面當下法治的大環境,能做的只是吶喊」,你作為法律人,在全國各地那麼多因強制拆遷而造成的流血事件之時,卻沒能吶喊出一聲,只有在自身利益受損之時,才拍案而起,綁架民意,偽造頭銜,進行維護自家私權的殊死戰斗,引得眾多不明真相之網友起而應之,輿論矛頭直指黨和政府,成功地達到了維護你自己私利的根本目的。誠如眾多網友所言,你綁架網路、民意之舉不過是為從政府那裡多要點補償款,從你虛構的138萬元電話一事,可以看出你的要價不過如此,網友要求你公布此電話號碼,他們去查,可你提供不出。濰坊房價與北京房價沒有可比性,138萬在濰坊可買4套100平房子,但你在北京卻買不到像樣房子。於是,聽你小學同學在網上反映你向政府索要300萬,欲在北京買房,遭到了政府的嚴辭拒絕,如對你破此例,那已經拆遷的526戶村民也會不答應的,他們在街道幹部的帶頭下在你考上研究生後為你捐款萬余元,可沒想到你到頭來為了一己私利,就置他們的利益於不顧,讓他們回遷無期,還胡說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給你的獎學金。人之無恥,但沒想到你能到此地步!難怪村民和幹部說你忘恩負義。甚至你的二舅李玉順、村支書表哥李建華都因你為個人私利竟然胡說不認識他們,而氣得說「王進文如果再進北三里,就打斷你的腿!」所以,你現今是騎虎難下如坐針氈,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雖然你騙家鄉政府派去的工作人員說你把老屋已賣給總政同學了,並故意把自擬的協議中「接收人」寫成「接受人」,企圖誘導工作人員簽字以變成具有法律效力的賠償協議,但均被工作人員揭穿、識破,連清華法學院領導也批評你出爾反爾、編造謊言。板橋先生的「衙齋卧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道出了濰坊自古以來的官民和諧之傳統,在歷史上濰坊就少有農民起義,唯唐朝唐賽兒女流揭桿而起,共產黨領導人民反抗腐敗的國民政府,抗擊萬惡的日寇侵略者。在全國那麼多的暴力拆遷事件中,山東省算是比較好的,幾乎沒有類似事件發生。可在你筆下卻成了血流成河、村民暴動的壯舉,如果讓你來書寫地方誌,可真糟糕,史貴求實,後人會罵死你的。「磨坊只系傳聞,我沒有親見。」「北京三味書屋親見」,你要明白德國不同於中國,其公民素質要比你及你家人高出數倍,所以其中產階層處於絕對強勢。你家老屋也無法與三味書屋相比,你父親一農民工更與魯迅先生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你家的「房子當初建的很堅固,完全可以繼續使用五十年」,亦沒有成為文物古跡之必要,不能與德國磨坊相比,畢竟濰坊官員不是封建國王,他們可以進。「以法定方式正式提交的信息公開申請五個月以來,雖有市發改委等個別部門做肯定之回復,但其餘石沉大海」,發改委等部門已作答復,你還需要什麼信息?濰坊某些官員的態度「大大影響了您在我心目中預定的形象」,與濰坊市長有何直接關系?如果有關系的話,就理當與其上級山東省長、國務院總理亦有關聯。你怎麼不追根溯源,直指源頭,而揪住一個既不是法律法規制定簽署者,又不是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主體的市長不放呢?依師叔之見,進文同學應直接上書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因為法律法規都是他們簽署後公布施行的,全國的大小行政官員都受他們管轄的。「作為一介布衣,恪盡公民責任,所做唯有發聲,唯有呼籲,使的人知道發生過的不公與不義;至於呼籲後的結果,或許更糟,或許好轉,或許難言;我所能做的只是盡我所學所能使之在盡可能多的媒體、網路及政府機關中知曉」,此話語病又犯,「在……中知曉」有明顯語病,應為「使之盡可能多地為媒體、網路及政府機關知曉。」你在吉大法學院時怎麼學的呀?雖然你是大專生,也不至於連如此簡單的漢語語法也不會運用。再有請教,你「恪盡公民責任,發聲,呼籲」是為了誰的利益?從你的字里行間和以往的所作所為,似乎只是維護你自家利益,此有自私自利之嫌,畢竟如你所言,中國社會目前是暴力、流血拆遷事件此起彼伏滋生蔓延,為何只為你自家呼籲、吶喊,而不顧及他人?古人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胸襟,何況是今天的「法學博士」。你「所陳諸項,並無誇張或涉嫌構謗」,可許多都是捕風捉影誇大其詞,或道聽途說或人雲亦雲,沒有一句是證據確鑿,此言行怎會無誇張或涉嫌構謗?「研習法律近十年,希望並不斷呼籲以非暴力方式化解社會戾氣,推進國家漸進式民主之發展,落實法治理念,並對國家前途抱有審慎之樂觀態度。但您治下之行為恰恰與我之努力與預期相反,我甚至懷疑,您所治下之濰坊是不是要以製造一場辛亥革命的方式紀念辛亥革命」,你莫非要學做中山先生?可惜你的品德素養與中山先生相去萬里,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是為了解放天下受苦百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而你煽動不明真相網友欲發動暴亂,是為了維護一家之私。依吾之見,如果廣大網友知曉真相,是不會被你無理性地綁架於對抗政府以維護你自家私權的戰車上的。屆時,「當以叛國之名受審」者就不是濰坊市長、山東省長和國務院總理,而是學弟你了。「我可以選擇出國,可以移民,可以用腳投票,可以楚材晉用,可以獲得高薪,也可以隨波逐流」,你既然這么多選擇,可為何非揪住區區私利而不放呢?你曾向你表哥吹噓你一月工資好幾萬,可為何為了比其他村民多得不應多的補償款而不擇手段?甚至威脅說要在美國、台灣等國內外媒體上發抗議信?恐怕是外國也不會收留學弟這種反政府情緒如此濃厚者吧?也不會收留一個法學知識、文學知識如此貧乏低下,卻自以為是的人吧?也不會收留一個吃著中國政府的飯,拿著中國政府的助學金,而痛罵中國政府的學生吧?如果你繼續妄為一意孤行,那麼你的雙手肯定是沒資格投票了,至於腳能否投票,也要看你的行為是否觸犯刑律。「我決不放棄自己的家人、房子和權利。」這一句話道出了你的心聲,你應該把這句最核心最根本的話放在公開信的開頭,或讓其成為標題。你信奉「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之信條,卻多次引述辛亥革命事例,「苟利自家生死以,不因禍福避趨之」,實在是愧對黃花崗72烈士的在天之靈。可別說你是吉大學士、清華碩士了,這兩所高校會因你而蒙羞!信尾用了古人的結束語,可格式不對,古人是豎書,即使今人仿古語,也應講究格式,文祺二字應在「即頌」下行後四字處。此致(即頌)祝安(文祺)政治學博士後、哲學博士王賈薄律師於2010年12月15日時清華學堂失火後修復數日上海大火妥善處置後數日新中國鎮反後60年鎮壓動亂後21年

㈦ 從不是五院四系之一的清華法學院畢業,就業前景會很慘淡嗎

不會,清華法碩也不差,畢竟牌子在,但畢竟比不上北大打牌,清華的法律是近十幾年才發展。

清華大學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幾乎是100%,因為目前廣大的合資企業,獨資企業,控股企業都需要大量的懂法的法律人才,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的律師行業,法治社會需要法律人才多,你又是清華名校畢業,所以就業不成問題,但要想進司法機關,還是需要努力考取的,應該也有一定的難度。

清華的法學考試技巧:

清華的法學考試特別重視知識面,而不會對問題進行特別深度的挖掘,因此在背誦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把復習的面鋪開,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幸心理。任何你放過的知識點都可能出現在考卷上。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清華考研所有的答題就非常重視舉例子,而且如果真的答不出來別的東西那就舉例子吧。

如果家境一般,考了一個不錯的大學,然後考進了法院檢察院,那麼其也是有了一個不錯的出路。或者進入了一個比較大的律所,或者找到了一個業務精湛對實習律師還不錯的老師,那麼也是一個不錯的出路。

清華大學法學院是培養傑出法律人才的沃土,是法律大家的搖籃。代表中國到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擔任法官的梅汝璈先生(1924級)和代表中國出任檢察官的濬先生(1917級)都是從清華園走出去的優秀畢業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清華大學法學院

㈧ 我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但是我是個失信黑名單了我兒子能順利上清華大學嗎

可以的,不影響。

系統相關工作操作規程。今後,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將被整合至被執行人的信用檔案中,並以信用報告的形式向金融機構等單位提供,供有關單位在貸款等業務審核中予以衡量考慮。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2013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82次會議通過)第一條規定中所指的「被執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六類人名單。


老賴是指失信被執行人,可以對失信被執行人採取的行為:

一是禁止部分高消費行為,包括禁止乘坐飛機、列車軟卧;

二是實施其他信用懲戒,包括限制在金融機構貸款或辦理信用卡;

三是失信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不得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

㈨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電話號碼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聯系電話:010-62697484

傳真:010-62697014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丹棱街12號

(9)代清華法院擴展閱讀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52年12月1日,法院本部審判辦公樓現坐落於北京市海淀區丹棱街12號。全院共有行政編人員514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行政編制的98%,其中博士15人,碩士259人。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現有40個部門和內設機構及2個事業單位,包括:

1、審判執行業務部門

刑一庭、刑二庭、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民一庭、民二庭、民三庭、民四庭、民五庭、民六庭、勞動爭議庭、行政庭、審判監督庭、立案庭、執行局(下設執行實施一部、執行實施二部、執行裁決庭、執行指揮辦公室)、信訪辦公室、研究室、審判管理辦公室、訴訟服務辦公室、法警大隊。

2、行政管理部門

政治處(下設幹部處、組宣處、教培處、綜合處)、監察室、辦公室、安保科、檔案科、財物裝備科、新聞宣傳辦公室。

3、派出法庭

東升人民法庭、復興路人民法庭、山後人民法庭、上地人民法庭、中關村人民法庭、四季青人民法庭、溫泉人民法庭。

4、事業單位

後勤管理服務中心、技術保障中心。

㈩ 她是清華畢業的四川女孩,當初因愛生恨害死丈夫,她結局如何

在現如今的社會上有很多人可能因為自身的原因或者是身邊家庭環境的原因,會導致這個人的思想情感和不同人相比有一些不正常。相信大家在網路上也看過不少那種因為自己思想的偏激或者不正常,而做出的一些傷害她人的事件,說實話,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當年在清華畢業的一個四川女孩兒,因愛生恨害死丈夫,她的結局後來怎麼樣呢?

四.現如今

隨後陳丹蕾便被判處了死刑,並且需要承擔賠償何磊父母44萬元的賠款。但是最後陳丹蕾卻被減免了罪行。而如今即將就要出獄的她,准備在社會上進行工作了,但是對於這樣一個偏激性格的人,我想還是比較危險的。

熱點內容
手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6 12:38:22 瀏覽:47
分手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6 12:32:32 瀏覽:439
行政法律法規佔比法律法規數量 發布:2025-05-06 12:24:20 瀏覽:60
行政訴訟法讀後感 發布:2025-05-06 12:22:56 瀏覽:726
道德講堂綜藝 發布:2025-05-06 12:22:53 瀏覽:413
華師大經濟法概論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5-06 12:22:52 瀏覽:103
行政法律的特點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06 12:22:20 瀏覽:554
女法官與賴 發布:2025-05-06 12:22:11 瀏覽:887
道德與願望 發布:2025-05-06 12:21:33 瀏覽:409
行政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規章 發布:2025-05-06 12:18:13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