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規章
A. 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下列法律法規中效力最高的是()。
【答案】:A
本題考查法理學。
法的效力位階是指不同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法律淵源體系中所處的效力位置和等級。《立法法》第八十八條規定:「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八十九條規定:「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法律,B項《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是公安部制定的部門規章,C項《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D項《海南省國有企業虧損責任追究辦法》是海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因此,A項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效力最高。
故正確答案為A。
B. 法律法規規章的效力等級
法律分析:我國法律層面一般有4個等級,法律(含憲法)、法規、行政規章(含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C. 法律的效力高於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我國法律層面一般有4個等級,法律(含憲法)、法規、行政規章(含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和規章。1、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2、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3、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都是有效的, 但它們之間有效力等級之分。目前,我國已制定了二百四十多部法律 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4、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在由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等組成的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D. 符合葯事法規效力等級的一般規則的是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部門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E. 我國各種法律淵源形式的效力等級是什麼
我國法律淵源的效力等級體系涉及多種法律文件,具體分類如下:
**憲法至高無上:**
1. 憲法擁有最高法律效力,超越所有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
**法律的位階:**
2. 法律地位高於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
**行政法規的次級位階:**
3. 行政法規效力高於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
**地方性法規與規章的位階:**
4. 省級地方性法規效力高於省級政府規章、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5. 省級政府規章效力高於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6. 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效力高於較大的市政府規章。
**經濟特區法規與自治條例:**
7. 省級經濟特區法規效力高於較大的市經濟特區法規。
8. 民族自治區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效力高於民族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民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效力高於民族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平級關系的規章與法規:**
9.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彼此間無高低之分。
10. 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彼此間無高低之分。
11. 省級政府規章與本行政區域內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之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彼此間無高低之分。
根據以上規定,我國法律的效力等級關系可概括如下:
憲法 —— 法律 —— 行政法規 —— 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 —— 省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政府規章、省級政府規章、經濟特區法規、民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 民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這一體系確保了法律體系的層次性和協調性,維護了法治的統一和尊嚴。
F. 行政法的效力層次
行政立法的效力指其法律效力,一經發布,即具有與法律相同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強制性。
1.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性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此外,法院判決時以法律和法規為依據,可參照行政規章。
2.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圍
時間范圍:行政立法通常自發布之日起生效,但行政立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失效時間為新法實施之日或專門行文廢止之日。
行政立法失效有四種情況:授權法規定的授權時效屆滿;新法廢除舊法;相應立法規定的社會事實已消滅或效果已完成;法規清理中宣布廢止相應立法。
空間范圍:與行政立法的層級性有關。行政立法的效力一般及於相應立法主體所管轄的行政區域,在行政區域外則適用沖突法規范。
對人的效力:行政立法的效力不僅及於本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且及於在本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組織。與行政立法的層級性有關,中央立法對我國領域內的所有人有效(特別規定除外),地方立法一般只對本轄區內的人有效。
3.對行政立法的監督
對行政立法的監督包括權力機關、上級行政機關、人民法院的監督。權力機關有權撤銷行政機關制定的與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和規章。上級行政機關有權撤銷或改變下級行政機關違法或不適當的規章。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發現行政立法違法,可向有權機關提出撤銷或改變的司法建議。
G.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怎麼排序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的優先順序順序應為:憲法高於法律高於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的效力等級是指在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各種法的淵源中,由於其制定主體、程序、時間、適用范圍等不同,各種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法的效力等級體系。法律效力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憲法效力最高,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次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H. 法律和行政法規誰的效力等級更高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八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