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上的勞動者條件
A. 勞動法里的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指的是什麼
法律分析:所謂的「勞動保護」就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的勞動安全保護和勞動衛生保護等兩個基本內容。而「勞動條件」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必需的物質設備條件,如有一定空間和陽光的廠房、通風和除塵裝置、安全和調溫設備以及衛生設施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二條 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 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 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 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 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七條 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第五十八條 國家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實行特殊勞動保護。未成年工是指年滿十六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勞動者。
第五十九條 禁止安排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六十一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活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 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四條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B. 勞動法中的勞動者如何界定
勞動法中的勞動者是指在勞動關系中,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力,並按照約定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關於勞動者的界定,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詳細說明:
法定勞動能力和資格:勞動者必須具備法定的勞動能力和資格,這通常意味著勞動者應當是年滿16周歲、具有勞動能力的自然人。這一規定確保了勞動者在身體和心理上都能勝任工作。
與用人單位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勞動者必須與用人單位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這是界定勞動者身份的關鍵。勞動關系的確立通常涉及勞動合同的簽訂,雙方明確工作內容、勞動報酬等條款。
具備相應的技能、知識和素質:為了勝任所從事的工作,勞動者還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能、知識和素質。這有助於確保勞動者能夠高效、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務。
特定行業和職業的要求:在某些特定行業或職業中,勞動者可能需要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特殊技能。這些要求旨在確保勞動者具備從事該行業或職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非全職、臨時性工作的判定:對於非全職、臨時性的工作,勞動者的界定可能需要根據工作性質和時間來判斷。例如,兼職工作者或臨時工雖然工作時間和方式可能與全職員工不同,但只要他們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力並獲取了報酬,同樣應被視為勞動者。
綜上所述,勞動法中的勞動者界定是一個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的過程,旨在確保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