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法官流失
㈠ 最高法是如何回應法院人員急劇流失的
據報道,針對網傳法庭人員急劇流失等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管理部部長陳海光7月3日在北京表示,全國法官的辭職數這幾年是低位運行,法院隊伍整體是穩定的。
專家分析表示,,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理念深入人心,未來法官隊伍會繼續保持持續穩定,會有更多優秀法律人才投身審判事業,選擇到人民法院工作。
㈡ 經常聽到法官改行當律師,為何法院留不住人
經常聽到法官改行當律師,為何法院留不住人?因為律師當法官一般是法院發出邀請,答應律師可以直接當副庭長副院長之類職務的。律師當法官,因為有前面所說的利誘,所以律師大多數不願意。而法官當律師,都是法官辭職之後在家裡等三年,然後去律師所,先當一年的實習律師,之後申請執業證當執業律師,並且終生不能在自己原轄區執業的。所以法官當律師都是自願的,不為利誘,因而更多的法官當律師。
經常聽到法官改行當律師,為何法院留不住人?工作收入就不談了,公務員取消了很多福利,連平常喝酒吃飯也要小心翼翼,不能影響國家形象。這幾年,很多法官跳槽做了律師,律師去做法官的,也有,但很少。大部分都是那種,法院向資深律師拋橄欖枝,承諾高級別的崗位和豐厚的待遇,也是為了彌補法官不斷流失的空缺。
㈢ 如何理解現在網民對於南京法官的吐槽
網路世界容易太容易被帶節奏。
彭宇案已無從考證,過去太久了,有些人喜歡拿視頻說事,首先視頻僅僅是重要證據之一,這段視頻既沒有聲音也離得過遠,無法完整還原當時情況,僅就叢某對老外倒地後已無還手之力,依然實行致命攻擊。
攻擊後沒有實施應有的送醫救治,公然騎車離開,就已經很惡劣,不知道網友在給這人洗什麼,尤其是這種有犯罪前科的危險分子,而由此上升到對一個地方的司法系統甚至對一個地方的無端指責詆毀更是不應該,司法公正不是屁股公正,更不是輿論公正。
彭宇案,法官那句話,並非是孤立的說出來的,動動大腦就明白的事兒,媒體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帶節奏又不是一天兩天了,開啟全民碰瓷時代的不是南京法官,是黑心媒體。
總結如下:
當時這起轟動全國的民事訴訟案一審判決後引起極大爭議,有人對主審法官王浩的判決表現出了極度不滿。
2008年3月15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首度披露該案雙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至於叢某案,不可否認,案件本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你看看網路狂歡,有多少是針對案件本身的?大多是宣洩民族情緒以及地域黑。我怎麼看?網路暴民而已,一個個說叢某是英雄,無非就是和圍觀跳樓者是同一批人,反正慫恿之後,板子打不到他們身上。
㈣ 江蘇一企業家實名舉報法官後獲刑,此案件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在整個事件中,有很多關鍵信息,比如企業家是否涉及到尋釁滋事、法院是否存在枉法裁判、客觀在網上舉報是否違法等。
江蘇有一名企業家,在網路上實名舉報了一位法官,結果被相關法院舉報到公安局,自己直接被拘留。在經過法院判決後,企業家存在尋釁滋事行為,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
這個案件非常簡單,起因是和企業家相關的一起案件被法官判決後,自己覺得不合理。就在網上舉報對方存在枉法裁判,還慫恿人去頂帖、點贊。這種行為本身是不可取的,會對他人名譽造成影響,於是就構成了尋釁滋事。
如果在網上舉報,只要相關內容屬實,不存在刻意抹黑侮辱等行為,本身是不犯法的。不過自己舉報的內容,必須有證據,沒有證據也調查不出結果,那肯定就屬於污衊行為了。網友們質疑的地方,應該是企業家有沒有必要為了抹黑,而毀了自己的前途和事業。這個只能用證據說話,沒證據企業家肯定是犯法的。
㈤ 法官被害,現代社會的各個崗位的危險系數是不是越來越大
2月17日下午,江蘇沭陽縣法院法官周龍步行上班至法院大門附近時,遭男子開車撞倒和持刀連續刺戳,致其當場失血性休克。
近年來,國家層面在制度法規層面給予法官的保護,也在強化。不論是「兩辦」2016年7月出台的《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規定》,還是最高法出台的《人民法院落實〈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的實施辦法》等,都在強調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職的權利。
但這些文件仍側重於對工作時間、工作區域的安全保護,而下班之後才是法官安全風險最大的時段,近期多名法官遇襲,也都發生在下班之後或者上下班的途中。由於危險在絕大多數時候處於潛伏和不確定狀態,派人對法官進行全天候貼身保護,很難做到。
但防微杜漸,嚴懲侮辱、誹謗、威脅、跟蹤、騷擾法官的行為,發現一起懲處一起;也盡量將訴訟未了的糾紛導入法治路徑,實現更獨立的依法裁決,而非讓法官作為風險的末梢承受者。
保護法官的人身安全,關乎司法權威與法治尊嚴。法官作為法治正義的捍衛者,不應成為訴訟風險主要承擔者。而保障其履職安全,也該有更多切實舉措。
㈥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法院法官挪用執行款,消極執行,假執行,給當事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法院有義務賠償嗎
法律在監獄外保外就醫在監獄里說,只有嚴重的疾病。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亡的刑罰種類。駐唯一的控制。
㈦ 南京彭宇案的主審法官,後來是如何處理的
案情回顧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台等83路車。人來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鑒定後構成8級傷殘,醫葯費花了不少。老太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一、是否相撞;二、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和解撤訴
200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兩會新聞中心就「司法公正」問題接受中外記者的集體采訪時透露,南京彭宇案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並且申請撤回上訴,最後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且雙方當事人對案件處理結果都表示滿意。
㈧ 江蘇企業家實名舉報法官,一審獲刑1年,法院的判決公平嗎
江蘇南通的一名企業家因為不服一起施工合同糾紛案中法院的判定,他直接實名舉報了該起案件的法官。關於江蘇企業家實名舉報法官,一審獲刑1年,法院的判決公平嗎? 我認為法院的判決當然是公平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該企業家舉報法官之後已經被當地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他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公安機關控制。其次,當事人並不服從法院的判決,他認為自己沒有錯,會繼續上訴,該案件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廣泛關注。最後,這名男子因為不服從法院的判決就直接誹謗法官,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如今他不僅在合同糾紛案中敗訴,還要面臨尋釁滋事罪的處罰。
一:這名男子的舉報完全是誣告陷害,沒有事實的根據,公然誹謗國家公職人員。
該企業家舉報法官之後已經被當地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他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公安機關控制。
關於江蘇企業家實名舉報法官,一審獲刑1年,法院的判決公平嗎?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進行留言。如果你也認可本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㈨ 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現在還在從事法官工作嗎
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現在沒有再從事法官工作。調離法院後,王浩被安排在了離法院10公里之遙的鼓樓區挹江門街道辦。王浩到街道辦後被安排在了挹江門司法所。
司法所位於南京市鎮江路4號的斜對面,這里離街道辦的辦公場所還有3公里之遙,司法所在一個破舊的居民生活區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於連一些住在這里的居民都不知道還有個司法所存在。
江蘇省某法院一名法官在彭宇案事後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對法官王浩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
彭宇案的介紹: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引起極大爭議的民事訴訟案。老人徐壽蘭在南京市水西門廣場一公交站台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剛下車的小伙彭宇,彭宇則予以否認。
最後雙方當事人在二審期間達成了和解協議,案件以和解撤訴結案。和解撤訴之後,彭宇也表示,在2006年11月發生的意外中,徐壽蘭確實與其發生了碰撞。
彭宇與徐壽蘭達成的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㈩ 南京彭宇案的那個狗屁法官現在咋樣了
2007年1月4日,66歲的徐壽蘭向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彭宇將其撞倒在地致其受傷為由,索賠13.6萬余元。這起民事訴訟的一審經過了3次庭審,分別在2007年的4月、6月和7月。對於一場普通的民事訴訟而言,如此頻繁的開庭並不多見。
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認為本次事故的雙方徐壽蘭和彭宇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彭宇對受害人徐壽蘭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主審法官判決彭宇給付徐壽蘭損失的 40% ,共45876.6元。判決結束後,彭宇表示不服判決。
當時這起轟動全國的民事訴訟案一審判決後引起極大爭議,有人對主審法官王浩的判決表現出了極度不滿。
就在眾人期待彭宇上訴後能看到公正的終審判決時 ,2008年3月15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首度披露該案雙方已庭外和解。至此,為時1年多的彭宇案畫上了結案句號。
「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對法官王浩的影響和沖擊是巨大的。」江蘇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後向本報記者稱。
之前,記者聯系南京市鼓樓區法院談及彭宇案時,一名法官向記者稱,「(王浩)人調走了,我不清楚這事」。
9月25日,該法院一法官向記者證實,彭宇案的主審法官王浩確實是調走了,而調走之前王浩在該院的知識產權庭任職。
調離法院,王浩被安排在了離法院10公里之遙的鼓樓區挹江門街道辦。有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調走。事實上,調到街道辦的王浩並沒有坐在街道辦的辦公室里。街道辦的一名負責人稱,王浩到街道辦後被安排在了挹江門司法所。
司法所位於南京市鎮江路4號的斜對面,這里離街道辦的辦公場所還有3公里之遙,司法所在一個破舊的居民生活區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於連一些住在這里的居民都不知道還有個司法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