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官王桂榮
1. 2·12武漢博士生捐精猝死案的庭審過程
沒錢請律師 自帶6包證據
2012年6月19日時許,鄭金龍背著一大包開庭用的名種書證材料,重約15公斤,站在鄂州洪山區法院門前,
為了搜集證據,他數十次往返老河口、武漢和鄂州,已搜集了6大包證據。背上的包里有120多份證據,是當天開庭用的,他的身邊的兩個農民鄉親,身邊放還著5個大包。特意從鄂州請來,幫他保管餘下的5包證據。兩名鄉親每天100元報酬。
鄭金龍表示自己請不起。律師要按標的400多萬提9%就是36萬,另外還有其它費用。等不到開庭就要花上60多萬,而鄭金龍一個月退休金才1000多元,但是對於走進法庭,他表示證據充足,有信心為兒子的死討個說法。
邊念起訴書邊流淚
開庭後,旁聽席上,只有鄭剛的幾位親戚。
被告席上坐著兩人,一位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律顧問、專職律師,一位是校方代表。60多歲的鄭金龍初中畢業。當法官請原告報出姓名、住址等信息時,鄭金龍拿出身份證在面前晃了晃,卻不知要如實回答。
一份錯句病句連篇、僅有2000多字的起訴狀,鄭金龍卻講了一個小時。400多萬的索賠金額,起訴書寫成4000多萬。在鄭金龍念起訴書時,法官問他是不是把賠償金額改了,他這才發現多寫了一個零。
滿頭大汗仍未找齊證據法官非常有耐心
法官要求鄭金龍舉證時,首先要求他提交證據目錄。他卻在桌上一堆材料中,找了十多分鍾。鄭金龍標明共有100多種證據。法院要求鄭金龍一一找出來,交給被告方質證。
鄭金龍從10點20分開始,鄭金龍翻來覆去地找證據,他邊找邊哭。法官發現實在一時難以找全,只得休庭,讓他有時間找全,再繼續開庭。鄭一頁頁地翻著,邊找邊拍頭。每找到一份證據後再找另一份證據,他又得把桌上的材料翻一遍。桌上越翻越亂。
到了11時40分,證據只找到幾份。審判員與原告和被告協商後,宣布擇日重新開庭,再次提醒鄭金龍把證據找齊。同時,還提醒下次開庭時,一定要找一個懂法律的人幫他。
一條命不如一頭牛
鄭剛的舅媽王桂榮也出現在旁聽席上。她表示鄭剛身高1米78,重約80多公斤,是在讀博士,學校多次動員他去捐精。2011年正月初四,鄭剛還到她家拜年,沒想到幾天後就死了。鄭剛妻子吳某也在華中科技大學讀博士,兩人沒有生育兒女。
2. 如何看待華中科技大學在讀醫學博士捐精猝死事件
鄭剛,祖籍鄂州,系華中科技大學在讀醫學博士,響應學校號召捐精。2011年2月12日,鄭剛走進隸屬華中科技大學的湖北省人類精子庫捐精,「在取精室意外發生猝死」。事發後,校方「出於人道主義」支付各種費用8.8萬元,並減免鄭剛妻子吳某在讀研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2萬元。
昨日,對這一處理結果不滿的鄭剛父親鄭金龍狀告華中科技大學,向該校索賠各種費用共計400多萬元。武漢市洪山區法院公開審理了此案。
沒錢請律師 自帶6包證據
昨日上午8時許,記者在洪山區法院門前見到鄭金龍時,只見他背著一大包東西。沉重的包壓得他有點駝背。包里全部是開庭用的名種書證材料,重約15公斤。
盼開庭這一天,他盼了一年多。為了搜集證據,他數十次往返老河口、武漢和鄂州,餓了啃一口饅頭,渴了喝一口自來水。他說,他已搜集了6大包證據。背上的包里有120多份證據,是當天開庭用的。
他的身邊還有兩個農民模樣的人,身邊放著5個大包。他說這兩個人是他的鄉親,他特意從鄂州請來,幫他保管餘下的5包證據。兩名鄉親每天100元報酬,管吃管住。
記者有點好奇,這么大的官司為何不請律師?他嘆息道,請不起。他算了一筆賬,律師要按標的400多萬提9%就是36萬,另外還有其它費用。「等不到開庭就要花上60多萬,而我一個月退休金才1000多元,怎麼請得起?」
不過,走進法庭前,他還是信心滿滿。他說,他證據充足,有信心為兒子的死討個說法。
邊念起訴書邊流淚
開庭後,旁聽席上,只有鄭剛的幾位親戚。
被告席上坐著兩人,一位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法律顧問、專職律師,一位是校方代表。60多歲的鄭金龍初中畢業。當法官請原告報出姓名、住址等信息時,鄭金龍拿出身份證在面前晃了晃,卻不知要如實回答。
一份錯句病句連篇、僅有2000多字的起訴狀,鄭金龍卻講了一個小時。400多萬的索賠金額,起訴書寫成4000多萬。在鄭金龍念起訴書時,法官問他是不是把賠償金額改了,他這才發現多寫了一個零。
鄭剛,1977年出生,曾是鄭家的驕傲。從三峽大學畢業後,在老河口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7年,被晉升為「心腦外科主治醫師」。2008年,鄭剛自費到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外科學碩士,2010年3月15日碩士畢業,然後繼續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在校期間,從全校兩萬研究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該校20名「優秀研究生標兵」中的一員。他還曾獲得「優秀學生共產黨員」稱號,並多次在比賽中獲獎。
鄭金龍在讀起訴書時,不時放下起訴書,拿起桌上的一大包證據,講述兒子的不幸和一家人的痛苦,講著講著,眼淚就嘩嘩流了出來。他用手把眼淚一抹,又繼續講了起來。
第五次捐精時出意外
父親要求屍檢遭拒
對於他拋開起訴書雜七雜八講一氣的做法,連旁聽席上的親戚聽了都直搖頭。法官卻耐心地聽著,一個小時內,只兩次輕聲提醒要講與起訴有關的事實。
2011年元旦,隸屬華中科技大學的湖北省人類精子庫在試運行期間,在校園內拉起橫幅招募在校「高智商優質基因」學子捐精子。鄭剛響應號召捐精。2011年2月12日上午11時,當他走進湖北省人類精子庫第5次捐精時,身體出現異常,在送醫途中死亡。從走進省人類精子庫到死亡,前後只有一個多小時。
兒子去世後,鄭金龍曾多次要求屍檢,但是均遭拒絕。
對於鄭金龍索賠400多萬的訴訟請求,被告方代理律師只有簡短的兩句話,一是鄭剛系自願捐精,與校方毫無關系;二是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滿頭大汗仍未找齊證據
法官很有耐心
法官要求鄭金龍舉證時,首先要求他提交證據目錄。他卻在桌上一堆材料中,找了十多分鍾。盡管法庭有空調,他卻滿頭是汗。證據目錄終於找到了,標明共有100多種證據。法院要求鄭金龍一一找出來,交給被告方質證。
從10點20分開始,鄭金龍翻來覆去地找證據,他邊找邊哭。法官發現實在一時難以找全,只得休庭,讓他有時間找全,再繼續開庭。記者看到,鄭一頁頁地翻著,邊找邊拍頭。每找到一份證據後再找另一份證據,他又得把桌上的材料翻一遍。桌上越翻越亂。一名陪審員看不過去,走下審判席,告訴他如何編號如何找,還提醒把「亂七八糟,毫不相干」的東西放在一邊。
到了11時40分,證據還只找到幾份。審判員與原告和被告協商後,宣布擇日重新開庭,再次提醒鄭金龍把證據找齊。同時,還提醒下次開庭時,一定要找一個懂法律的人幫他。
「一條命不如一頭牛?」
王桂榮是鄭剛的舅媽,也出現在旁聽席上。她不停地嘆息道,這么優秀的人就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她說,鄭剛身高1米78,重約80多公斤,人高馬大,又是在讀博士,「學校多次動員他去捐精」。2011年正月初四,鄭剛還到她家拜年,沒想到幾天後就死了。
鄭剛妻子吳某也在華中科技大學讀博士,兩人沒有生育兒女。
「鄭剛出事後,校方與鄭妻談了4個小時,然後讓鄭剛的父親簽字同意火化。在吳某同意火化後,校方稱如果鄭父不簽字同樣可以火化。無奈,鄭父只得簽字同意火化。」王桂榮說。這一說法得到鄭金龍的證實。
蓋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公章的協議書,是校方與鄭剛父母及鄭妻吳某簽的,日期是鄭剛死亡的第二天。
協議書稱,「鄭剛系自願捐精,在取精室意外發生猝死」,校方「出於人道主義」支付各種費用8.8萬元,同時減免吳某在讀研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2萬元。
王桂榮說,協議第五條還約定校方考慮解決吳某的工作問題。
鄭金龍說,農村一頭黃牛也要賣個10萬。一個博士命只值8.8萬元?還不如一頭牛?
捐精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鄭金龍稱,兒子健壯如牛,捐精前曾經過體檢。是不是在捐精過程中出現問題?否則怎麼可能死亡呢?
鄭剛的導師林教授曾老淚橫流地拉著鄭金龍的手講:你養了一個好兒子。當他聽說鄭剛出事,不管從什麼角度都不信。他說,他在國外工作多年,捐精在國外已有百年歷史,沒見過一例捐精而死人的報道;在中國,捐精機構22家,此前也無一人死亡;鄭剛身體很好,跟他三年,從來沒生過病。
鄭金龍的話,也得到了鄭剛在老河口市第一人民醫院同事的證實。一份蓋有「老河口市第一人民醫院」公章及9名前同事簽名的《證明》稱,鄭剛在該院工作期間,身體健康、無心臟病史。鄭剛春節回老河口時,該院為了表示感謝,還對鄭剛進行腦、心、肝、腎等免費體檢,結果都很正常。沒想到10天後,鄭剛就猝死在校內,他們認為不可思議。
3. 刑事法官面臨職業風險怎麼辦
河南一名年近五十的刑事女法官,其因在刑事審判中將非法證據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以玩忽職守罪被判刑。該判決書中認定被告人王桂榮的瀆職行為包括三個方面:
1、違反程序擅自准許檢察院撤訴;
2、始終沒有審查出案卷中存在矛盾的相關重要書證,沒有核實出卷宗中來源不合法的證據及證據復印件;
3、對辯護人提出的辯解沒有認真調查核實。
那麼刑事法官應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王桂榮。
一、重視程序價值:
判決書認定王桂榮在處理川匯區檢察院的撤訴申請時,違法撤訴。在檢察院遞交撤回起訴決定書後,王桂榮組織了合議庭合議,准許檢察院撤訴,之後王桂榮按照當時的審判環境和審判工作的慣例,作出了口頭裁定。這種情況反映出程序價值仍然沒有深入部分法官的內。「重實體、輕程序」觀念的殘留使得部分法官認為只要實體結果是公正、公平的,即使是違反法定程序也沒什麼影響。實際上程序公正也是「公正」應有之義,並且程序價值對司法公正的巨大影響在近年來各個冤假錯案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先不論判決書以王桂榮違法撤訴作為認定其玩忽職守的依據是否合理,如果刑事法官在審判工作中堅守程序公正,也就不會落人口實了。
二、重視證據採信規則與證據的合法性審查。
刑訴法修改後,相繼出台了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解釋,以指導刑事案件的證據採信以及合法性審查。王桂榮在審判於某詐騙案時可謂是幾經周折:組織合議庭四次合議,三次提交審委會討論,向上級法院請示。這樣曲折的歷程可以表明王對於案件的審判是比較審慎的,但是這樣的審慎更應該體現在證據採信和證據合法性審查的過程中。根據刑訴法第162條規定,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方可作出有罪判決。進一步而言,作為定案根據的每一個證據都必須具備客觀性、關聯性與合法性,且全案證據同案件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結果一致,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明體系。如果定案的證據在判決前存在疑點,來源不合法,矛盾沒有排除,應當根據無罪推定原則作出無罪判決。現今,民眾的權利意識不斷提高以及民主法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刑事法官只有堅持無罪推定才能避免陷入錯案追究的漩渦中。
三、摒棄書面主義。
現行司法環境下,法官於開庭審判之前早已通過閱讀全案移送的證據對案件的整體狀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能夠有利於法官對庭審過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控,提高司法效率。但弊端在於,部分法官受書面主義的影響,在閱讀了隨案移送的材料後,對案件事實、證據以及相關的法律適用問題早已有了主觀判斷。於是,案件進入審判階段後,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質證意見以及辯護意見的產生不信任感,使得意見被採納的難度進一步上升。如此一來,目前司法環境下,控辯雙方本就不平等的地位愈加明顯。王桂榮在審理於某某詐騙一案中基於對案件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忽視了被告人的辯解以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進一步導致了錯案的產生。故刑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應當摒棄書面主義,防止因輕信書面材料而致使冤假錯案的發生,進而避免刑事風險。
王桂榮的判決書在司法工作者中持續發酵,有刑事法官表示「有些不寒而慄」。的確,細讀該篇刑事判決書會發現很多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之處,但不論如何,這份判決書給了刑事法官警示:隨著社會大眾對冤假錯案的關注,刑事法官只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才能在獲得尊重的同時避免刑事風險的產生。
4. 如何看待刑庭庭長王桂榮被判玩忽職守罪
在中國法官真可憐。法官沒有地位,普通百姓就不可能享受到公正的待遇。
5. 如何看待刑庭庭長王桂榮被判玩忽職守罪
審者不判,判者不審,這體制確實應該改一改了!
根據判決書中描述,王桂榮本人辯稱,自己當時作為於某某詐騙案件中的主審人和審判長嚴格履行了庭前審查,開庭前匯報院領導並提出讓審委會委員參加旁聽,組織合議庭進行了四次合議,三次提交審委會討論,並在罪與非罪問題上向市中院請示,市中院也作出構成詐騙罪的書面答復……判決的結果是因為業務能力有限,在證據上採用上自己當時不知道什麼是「三無」證據。
簡而言之,王桂榮認為案子已經請示了領導,判處有罪不是我說了算,現在出問題了,憑什麼怪到我頭上。
針對此,判決書也很有意思。其最終將王桂芳的此節辯護,簡單駁斥如下:王桂芳作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審理報告相繼匯報到院審委會和市中院,導致院審委會和市中院作出錯誤決定。這也成為了王桂芳構成玩忽職守罪的五大證據之一。
這判決書寫的好呀。好就好在:如果審委會和市中院只是根據王桂芳的匯報來決定案件是罪與非罪,那麼要審委會和市中院來決定這個案子罪否有何意義呢?再者說,如果審委會與市中院對於案件的決定性起的作用不大,王桂芳何必三番五次請示,並得到書面報告呢?再退一步講,於某某案最終是上訴的,那麼市中院在二審中維持原判,難道也只是簡單審核了王桂芳的情況匯報嗎?
王桂芳的抗爭是有道理的。但是這種道理的來源確是很荒誕的。中國司法體制中,存在著所謂的審委會,請示上級法院這種陋習,這讓承辦的法官放不開手腳,到後面,乾脆也不伸手腳了,反正有審委會和上級法院,疑難案件怎麼判,由他們說了算。這就導致審者不判,判者不審。但是,這種情況是有很大問題的。根據司法親歷的原則,只有審判者才是最了解這個案子的,你必須讓他做出裁判,他才能夠對自己的判決負責,而如此,他才能夠對整個案子,整個法律有敬畏的精神。
今年上海進行的司法改革就提到了「去行政化」和「案件終審負責制」,其最終目的就是改變院庭長簽批案件、審委會過度介入案件的現象,防止「審的人不判、判的人不審」,最終確保由裁判者負責,達到權責一致的效果。
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審者來判,那麼審判的法官會因為擔心錯案,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對於案件也有了敬畏感,使命感,對於無罪的案子不用擔心考核指標,改判壓力,敢於敲法槌,判無罪,那麼無罪的人不用蒙不白之冤,疑罪從無也將深入司法判決。那麼到時候再出現王桂榮案也不會有人叫冤了。
6. 河南師范大學現任領導名單
黨 委
張亞偉
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具體分管黨委辦公室。
焦留成
黨委副書記 協助書記主持黨委工作。
劉純獻
黨委副書記
分管組織工作,具體分管組織部、黨校、統戰部、老幹部和政保工作。
紀委書記 主持紀委全面工作。
王海旺
黨委副書記
分管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具體分管宣傳部、學生工作部、武裝部、團委和穩定辦公室。
行 政
焦留成
校 長
全面負責行政工作,具體分管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
王桂蘭
副校長
具體分管人事處、外事辦公室、監察處、審計處、離退休職工管理處、檔案館。
徐存拴
副校長
具體分管教務處、實驗室建設與設備管理處、電教中心。
王新生 副校長 具體分管後勤管理處、後勤服務集團、保衛處、基建處。
楊 林
副校長
具體分管科研處、研究生學院、圖書館、學報編輯部、學科建設辦公室、網路中心。
黑建敏
副校長
具體分管財務處、新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
孫先科
副校長
分管學生處、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招生辦公室、校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校藝術教育委員會、校體育委員會
工 會
王海旺 工會主席 全面負責工會工作。
調研員
楊素英 調研員
(正校級)
校長助理
朱華北 助 理 具體分管附中、校醫院、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室、勞動服務公司、附小、幼兒園。
吳益民 助 理
(兼研究生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