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陪審工作總結
⑴ 法庭上的陪審員有什麼作用
法庭上的陪審員作用還是很多的,首先陪審員起到的是一個監督作用。就比如說如果陪審員在法庭中發現審判程序出現問題的話,或者有任何地方存在不正確的地方,培訓員可以提出異議。其次陪審員有審判的作用,陪審員的作用不僅僅是坐在這邊觀看這場法庭,他也同樣具有審判的作用,陪審員的意見對於審判的結果影響還是非常大的。最後陪審員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調解的作用。審判過程中需要聽取陪審員的意見的,因為聽取陪審員的意見,才能夠讓這一次審判結果更加貼近民意,聽取民眾的心聲。
其次培訓員的作用就是調解的作用。有時候一個民事案件,你想讓他真正貼近民意,貼合民眾的心聲就必須要有陪審員的存在,因為陪審員往往是來自各個職業四面八方的人,他們的意見會讓這一次審判變得更加公正,更加接地氣。
最後一點陪審員的作用就是審判的作用,陪審員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
⑵ 申報人民法官陪審員時的現實表現怎麼寫
人民陪審員一般是由人民法院聘請或單位推薦的,不是誰想做人民陪審員就能當地的。
公民專擔任人民陪審員,屬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二十三周歲;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身體健康。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對於執行該規定確有困難的地方及年齡較大、威信較高的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文化條件經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適當放寬。
⑶ 法院在開庭時,人民陪審員需要做什麼
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期間,是他所參加審判案件的合議庭組成人員,與合議庭成員有同等權利。人民陪審員享有下列權利:
1、閱看所審理案件的全部卷宗材料和參與調查核實案情。
2、參加案件的庭審。庭審中,可向當事人、證人、鑒定人詢問,核對所有事實和證據。
3、參與合議庭評議案件。評議時,提出自己對認定案件事實和處理的意見,並在評議筆錄及判決書上署名,對判決書共同負責。
(3)法院陪審工作總結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審判下列第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
1、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
2、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
3、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時,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所佔人數比例應當不少於三分之一。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年滿二十三周歲;
3、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4、身體健康。
5、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和執業律師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⑷ 人民法院陪審員要什麼條件
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年滿二十八周歲、遵紀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以及具有正常履行職責這幾項條件。在法院的審判工作中,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與法官一樣可以對案件進行審理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六條下列人員不能擔任人民陪審員:(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二)律師、公證員、仲裁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三)其他因職務原因不適宜擔任人民陪審員的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第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一)受過刑事處罰的;(二)被開除公職的;(三)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四)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五)因受懲戒被免除人民陪審員職務的;(六)其他有嚴重違法違紀行為,可能影響司法公信的。
⑸ 陪審員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陪審員的職責包括:審閱所陪審案件的材料;參加案件調查;參加合議庭開庭審理案件或案件的調解;參加案件評議。
人民陪審員是各級人民法院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指導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門負責。政工部門設立非常設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人民陪審員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管理部門。
拓展資料:
陪審員:作為審理案件的陪審,輔助法庭工作。在我國,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二)年滿二十三周歲;(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身體健康。擔任人民陪審員,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和被開除公職的,不得擔任陪審員。人民陪審員在辦案過程中和審判員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一致的。但是人民陪審員不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任命也要經過地方人大常務會議通過,學歷要求大專以上,參加審判活動期間工資由人民法院拿。人民陪審員有的也參加案件的執行工作,人民陪審員有時也單獨調解簡易案件。
各級人民法院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指導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管理工作包括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和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
人民陪審員人事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政工部門負責。政工部門設立非常設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人民陪審員的人事管理工作。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管理部門。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人民陪審員
⑹ 結合人民陪審員的職責談一談如何實現司法公正
您好,湖南天星教育團隊為您解答
一、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首先,人民陪審員制度有利於提高審判工作的透明度,進一步落實公開審判的原則要求。司法公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形式 。實現司法公開,不僅僅是允許人民群眾旁聽案件審判,還包括來自於公眾的人民陪審員直接參與審判的全過程,在審判活動中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當公眾明白和理解司法公正的真正含義時,人們才會相信法律,司法公正的結果才能被公眾真正接受 。在司法權威尚未很好樹立、司法審判頻遭質疑的現實背景下,人民陪審員制度所固有的「陽光審判」內涵對我們無疑有著特殊的意義。普通人需要通過公開、透明的審判活動,了解法官的思維方式,了解法官對案件事實、證據的判斷標准,了解法官的行為准則以及訴訟程序的運作方式。其次,人民陪審員制度對司法權威起著重要的維護作用。司法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法院工作不可能讓每個當事人滿意,法院作出的裁判也不可能都受到全體或大多數民眾的歡迎,法院作出「不得人心」的裁判是在所難免的。這個「不得人心」的裁判如果是由法官單獨作出的,由於法官職業的特定性,很容易成為公眾「批評」的靶子。而如果由民眾選舉產生、代表民眾利益的陪審員介入審判作出同樣的裁判,法官則不致遭受公眾過多的抱怨和譴責。因此陪審員可以消除或中和一些對於裁決的批評意見。 再次,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民眾對司法監督的重要環節,有利於防止司法腐敗、確保司法公正,使法院的審案、辦案等一系列工作在人民陪審員的參與、監督下進行,提高了法院執法的廣泛性和透明性。最後,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宣傳,提高全民法律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條有效途徑,人民陪審員可以協助法院宣傳黨的法律法規,以其特殊的身份指導、教育人民群眾學法用法,完善法院的法制宣傳工作,形成一個人人學法、懂法、用法的良好局面。二、當前人民陪審員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陪而不審」現象突出,陪審功能難以實現。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判,有相當一部分只重在參與,把參與的程度停留在「陪」的層面上,沒有從實質上去「審」。這種「陪而不審」現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陪審」是只「陪」不審。在庭審過程中,多數陪審員只是坐在審判台上,庭審完全由審判長進行,他們僅僅是一種陪的角色;二是「合而不議」。在合議案件時,雖然法律賦予了陪審員與職業法官平等的表決權,但由於陪審員介入案件時間較晚,對案情事先不了解,對法律專業知識又不熟悉,使其不敢貿然發言。加之其對職業法官存在依賴心理,在表決時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提出自己的觀點。 (二)陪審員不能按法院的要求及時參加陪審。法院通知陪審員參加陪審,陪審員以種種理由搪塞,造成審判工作被動。出現這種情況有如下幾種原因:1、陪審員有本職工作無法脫身。目前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條件,通行的做法是23周歲以上55周歲以下的人員,這部分人年富力強,在本職工作上正是出成績的時候,基本是單位的業務骨幹,參加陪審與本職工作發生沖突,放棄本職而到法院頻繁的參加陪審,分身乏術。2、陪審員單位領導不理解。有個別的單位領導,出於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對本單位的人民陪審員參加陪審,認為是影響本職工作;有的乾脆認為是不務正業,對陪審員參加陪審加以阻攔、限制。3、陪審員參與意識不強。陪審員對陪審制度的意義作用了解不夠,在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陪審員職權不明確,不能與法官形成制約關系。按照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人民陪審員在法院執行職務期間,與法官享有同等的權利。然而,陪審員在審判中究竟應該具有哪些職權和責任,法律沒有做出非常明確的規定。這就使陪審員的具體運作沒有具體的法律依據,也使其地位沒有了保障。在實際中,法官往往在庭審時安排陪審員宣讀一些程序性文字材料,如有關案件當事人權利的規定等,甚至有的陪審員在整個庭審活動中一句話都沒有,就算陪審員參與審判活動了,在作出判決時,雖然陪審員有著與職業法官平等的表決權,但是在發表意見時,陪審員自己不自信,對自己的意見不敢堅持從而自然地產生一種屈從的心態,在表決時總是遵從職業法官的意志。這樣,陪審的作用無從發揮,產生了陪而不審的現象,陪審員在法庭沒有了獨立的表決權,就是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也就不能與法官形成制約關系。這也是近年審判中陪審制度弱化的原因之一。三、如何盡可能地發揮人民陪審員的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好人民陪審員對於法院訴訟活動的支持與配合作用。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訴訟調解中,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的工作經驗和聯系基層的工作優勢,利用他們的民眾代表身份參與案件的調解工作,不但提高案件的調解率和撤訴率,還拓寬了化解民間糾紛的途徑,使糾紛得到根本的解決。特別是以下案件,筆者認為有必要邀請人民陪審員參與調解:當事人連年涉訴上訪的案件;在當地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相鄰糾紛案件,並有可能引發上訪的案件;較為復雜、對抗性較強的離婚糾紛;當事人對法院審判執行工作不理解、有強烈抵觸情緒的案件。二是在協助解釋法院裁判結果方面,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會遇見當事人對受案法院實體性、程序性裁判不服或訴訟措施不滿的現象,由於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及裁判形成全過程,由其將法院進行的訴訟程序及結果向當事人和社會予以公開和解釋說明,幫助當事人、公眾識別法院是否做到了依法運用職權和履行職責,以提高雙方當事人以及公眾對法院裁判結果的認可度;通過人民陪審員的解釋工作還可以減少當事人因涉案上訪和申訴,裁判文書的內容也更容易得到履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化解「執行難」問題。盡量聽取人民陪審員的意見和建議,以促進案件審理的公正性。民事訴訟法第40條、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8條、刑事訴訟法第147條都有明確規定:「人民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享有同等的權利」。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往往更加註重於法律的適用,追求法律效果往往大於追求社會效果。而人民陪審員是經過一定組織程序層層選拔任用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法律認知水平和較為優秀的道德素養,能夠代表一部分群眾的心理願望。因此,我們在審理中,應當積極聽取人民陪審員的意見,採納他們正確的建議,一方面調動陪審員參與審理的積極性,使人民陪審員成為有職有權有責的「准法官」 ;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案件審理的公正性,達到審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統一,把矛盾隱患消化在基層,減少申訴上訪。發揮人民陪審員的普法教育宣傳功能。公民的法律知識,特別是法律意識,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單純的組織公民學習法律知識比較抽象和枯燥,而作為陪審員親自參加審判活動,直接了解具體案件的審判裁決過程,這種學習方法比較生動和易於接受,對於公民法律知識的增加和法律意識的提高都是極有益的。而且,人民陪審員來自群眾,讓他們在群眾中進行法制宣傳,向社會傳播法律知識,可以促進法治精神向社會的滲透。邀請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調解,提高案件調解率。我們認為對以下案件有必要邀請人民陪審員參與調解:當事人連年涉訴上訪的案件;在當地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相鄰糾紛案件,並有可能引發上訪的案件;較為復雜、對抗性較強的離婚糾紛;當事人對法院審判執行工作不理解、有強烈抵觸情緒的案件。由於人民陪審員來自社會各個階層, 對當地的情況比較熟悉,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協助做好當事人思想工作,能夠防止矛盾激化,有效地促進案件的及時處理。 發揮人民陪審員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作用。人民陪審員與人大代表一樣,都具有在人民群眾和國家機關之間進行聯系和溝通的橋梁作用。一方面,人民法院需要了解群眾的心聲。充分利用人民陪審員熟悉社會生活、廣泛聯系人民群眾的優勢,積極邀請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調解、執行、接訪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法院的工作需要公開,也需要理解和支持,以便消除人民群眾對法院的隔閡和誤解,達到支持法院,進而實現法院審判的權威性。通過陪審員在人民群眾中的大力宣傳,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法律的信心,培育了人民群眾對法律的信仰。
⑺ 人民陪審員在工作中和法院有沖突怎麼辦
人民陪審員在執行陪審任務時,與審判員具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合議庭在評判案件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