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先後
① 同一法院不同法庭先後立案後由哪個法庭審理
法院每個派出法庭都有自己主管的片區,被告所在地在他那個片區他才能立案,你先內要確定被告在這兩容個都已經立案的哪個法庭管轄的片區,然後到哪個法庭立案。當然,這都是基層法院才有的情況,按法律規定只要被告所在地是在基層法院管轄的范圍內基層法院就能審理,即每個法庭都能受理。但是基層法院內部又會有分工的,如果出現上述狀況建議咨詢法庭立案人員情況,他們自己協商確定由哪個法庭立案辦理即可。
② 我被起訴了,法院已經立案,下一步怎麼個流程
被起訴了,法院已經立案,下一步法庭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並發送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2)法院立案先後擴展閱讀:
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有權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等規定的訴訟權利,同時必須遵守訴訟秩序,履行訴訟義務。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參加訴訟的,應當提交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資格證明以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書或者負責人身份證明書。自然人參加訴訟的,應當提交身份證明。
需要委託代理人代為訴訟的,應當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載明委託事項和許可權。
③ 法院立案後還有那些程序
立案==繳費==案子移至業務庭==負責人分發到具體承辦人==承辦人送達副本/舉證通知書等==送達開庭傳票==開庭審理==判決==判決生效==自動履行判決/申請強制執行
④ 關於公安局的立案通知書與法院的判決先後
關於公安局的立案通知書與法院的判決先後,不影響本人負連帶責任向B賠付。
本人替A擔保向B借款,後來A消失,B起訴本人並勝訴,法院判定本人要負連帶責任向B賠付若干元,法院的做法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和第十二條等依法判決的。
在B起訴本人的前不久,本人懷疑A詐騙,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經立案,但是此時本人不可以持立案通知書到法院請求撤銷對本人財產的凍結。因為借款合同目前判斷是有效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無效條款規定,沒有合同無效的證據,因此A即使詐騙行為成立,也不能對抗第三方。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六條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第十二條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⑤ 同一法院不同法庭先後立案後由哪個法庭審理
法院每復個派出法庭都有自己主管的製片區,被告所在地在他那個片區他才能立案,你先要確定被告在這兩個都已經立案的哪個法庭管轄的片區,然後到哪個法庭立案。當然,這都是基層法院才有的情況,按法律規定只要被告所在地是在基層法院管轄的范圍內基層法院就能審理,即每個法庭都能受理。但是基層法院內部又會有分工的,如果出現上述狀況建議咨詢法庭立案人員情況,他們自己協商確定由哪個法庭立案辦理即可。
⑥ 同一個案件,同一法院可不可以先後兩次立案審
可以的,如果出現重復立案的情況,一般由最先立案的偵查機關繼續偵查,另一方內將案件容移送最先立案的偵查機關;如雙方對管轄有異議,不願意採用前述方式,那麼由雙方的共同主管機關決定。主管機關可以決定由哪個機關繼續偵查或者指定其他偵查機關管轄。
⑦ 法院立案流程,成功後面要做些什麼
立案以後等待開庭就可以了,開庭沒來人的,法院可以拘傳或者缺席判決的,公告送達對案子沒有影響的;法院是已經立案了的,不立案不會向被告送達公告的,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7)法院立案先後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開庭後庭辯的流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
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第一百四十二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⑧ 同一個案件,同一法院可不可以先後兩次立案審理
你好,這是訴訟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則。 第一,當事人不得就已經向法院起訴的案件重新起訴;內 第二容,一案在判決生效之後,產生既判力,當事人不得就雙方爭議的法律關系,再行起訴。 從法院角度講,就是不得再受理。 所謂「一事」是指同一當事人,就同一法律關系,而為同一的訴訟請求。因為這個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當然就不得再起訴,法院也不應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當事人糾纏不清,造成訟累。當然,一審撤訴的,可以再行提起訴訟。
⑨ 法院立案流程
一、當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訴狀,法院應當一律接收,並在規定的期限內依法處理。
二、去法院立案程序有以下內容:
1、實行當場登記立案。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一律接收訴狀,當場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決定是否立案。
2、實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補正。起訴、自訴和申請材料不符合形式要件的,應當及時釋明,以書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應當補正的材料和期限。在指定期限內經補正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登記立案。
3、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的處理。對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自訴和申請,應當依法裁決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並載明理由。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或者申請復議。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復、不出具法律文書。
4、嚴格執行立案標准。禁止在法律規定之外設定受理條件,全面清理和廢止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立案「土政策」。
拓展資料:
立案登記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
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訴狀時,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起訴,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做出決定是否立案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