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拖開庭日期
A. 法官開庭遲到的規定
法律分析:法院開庭的時候可以遲到,需要區分情形分別予以處理。原告開庭時間遲到會有的後果有一般會按撤訴來進行處理,但如果沒有超過三十分鍾說明其理由,只要合理、合法一般是會繼續審判;但超過的時候比較久,那麼法院就會另行處理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三十二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B. 法院說好開庭推遲一般是什麼原因
具體情況包括:必須到庭的當事人未到庭;臨時迴避申請;需要獲取新證據、通知新證人等。但是,延期開庭只是對於開庭審理的延期,其他訴訟活動仍然照常進行,不受影響。並且延期開庭決定作出的同時,一般也會確定下次開庭的時間。
一、案件開庭後最遲多久出判決結果?
1、案件開庭後最遲會在六個月之內出具判決結果。
2、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六個月;
3、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三個月。
4、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三個月。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三十日。
二、開庭不聘請律師需要注意的事項
1、需要按照法院通知的時間和地點准時達到指定的法庭
記住,切勿遲到!很多地方的法官對於到這件事情是深惡痛絕的,很有可能在超過傳票規定的時間後直接以原告撤訴或被告缺席來處理,所以,萬一你沒法在指定的時間趕到,一定要給法官打電話,告知法官你正在來的路上。
2、開庭時必須遵守開庭紀律
例如:把手機關機或者調成靜音,不得用手機錄音錄像,未經法官允許不得隨意發話,不得隨意在法庭行走等。總而言之,法官的開庭槌敲下之後,就得在法官的主持下進行庭審工作,一切聽法官的就行了。
3、注意庭審技巧。
作為沒有聘請律師的當事人,如果案情簡單,其實可以自己應付法庭庭審。關鍵的關鍵是聽從法官指引。法官要求你陳述時,你就陳述,沒有要求你陳述時,你大可不必發言,即使對方當事人的陳述惹惱了你,你也沒有必要針鋒相對,因為在法庭上與對方當事人爭辯毫無意義,法官不僅不會記錄下來,而且十分煩躁。
三、開庭前後的注意事項
1、庭前准備工作,檢查訴訟參加人出庭情況,核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核實訴訟材料的收悉情況。
2、宣布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的具體內容以的有關規定為准。全體人員應當關閉手機和傳呼機的鈴響。
3、法官入庭和報告庭審前准備情況。
4、核對確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經各方當事人確認無異後,即宣布:經法庭當庭核對確認,出庭的訴訟參加人符合法律規定,准予參加本案的庭審活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C. 法院故意拖延開庭時間怎麼辦
若發現法院故意拖延開庭時間,首先可向法院監察室或檢察院提出反映,請求監督。然而,若時間未超法定期限,直接定性故意拖延較為困難,因法官在一定程序內具有工作安排的自由度。
面對法院拖延開庭,當事人需保持冷靜,採取合理措施。一是尋求法院內部監督,向監察室反映情況,請求介入。二是可聯系檢察院,告知案件情況,請求外部監督。三是與律師溝通,尋求專業建議,可能需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當法院確實存在故意拖延行為,反映至監督機關後,後者將介入調查。調查結果將決定是否採取相應措施,如調整工作安排、追究責任等。當事人應持續跟進監督進程,確保問題得到解決。
面對法院的拖延,需採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若反映至監督機關無果,可向更高級別法院或上級檢察院尋求幫助,直至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重要的是,保持溝通渠道暢通,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制定應對策略。
在法院故意拖延開庭時間的情況下,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是關鍵。及時反映問題至監督機關,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持續跟進監督進程,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有效手段。面對法律難題,保持冷靜,積極應對,依法維護自身權益至關重要。
D. 法官一直拖著不開庭怎麼辦
法律分析:可以和法官溝通或委託律師與法官溝通不開庭的原因,因為法院審理案件時,當你提交訴狀後會有七天的審查起訴期限,然後正式立案後3天內給對方送達起訴書,然後還會給對方15天的答辯期限,最後才是擇日開庭。如果在了解後發現確有違規,可向院長或上級人民法院和檢察院反饋相關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第二百一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三)被告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建議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
第二百一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簡易程序:(一)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有重大社會影響的;(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認罪或者對適用簡易程序有異議的;(四)其他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
E. 法官可以隨時更改開庭時間嗎
法律分析:不可以,一般情況下,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是很嚴格的。除非發生一些特定事由,如延期或者中止。但即使是發生特定事由,在卷宗里也有詳細記載。如果事情確實是法院更改開庭時間,可以持立案通知書及繳費單據,向該法院監督部門或者院長信箱反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F. 法院故意拖延開庭時間怎麼辦
如要法院在法定的時間內不能審結案件,可以向法院監察室或者檢察院內反映,請求他們進容行監督。如果沒有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限,就難以認定是故意拖延,因為主辦法官在一定程序上有自由安排工作的許可權。
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G. 法官不按時開庭
法律分析:法官是有權利根據實際情況,延遲開庭時間的,沒有後果自負,要是法院延遲毫無理由,可以向檢察院反映情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