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向治朝法官

向治朝法官

發布時間: 2025-05-14 06:07:48

① 宋代官職

宋國的幹部從正一品到從九品,分為18個級別(本朝好像是25級)

l 正一品有如下官員:太師,太傅,太保,丞相,少師,少傅,少保,親王。

l 從一品主要是樞密使和郡王,還有太子太保等。

l 正二品的官有太尉和參知政事(就相當於宰相)

l 從二品是御史大夫,六部尚書和金吾衛上將軍以及節度使。

l 正三品是翰林學士,散騎常侍等

l 從三品有御史中丞,開封尹,上將軍,護軍,正議大夫、通奉大夫

l 通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卿,宗正卿,秘書監,諸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開國伯,上輕車都尉,為正四品。

l 太中大夫,保和殿、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侍制,左、右諫議大夫,權六曹侍郎七寺卿,國子祭酒,少府、將作監,諸衛將軍、輕車都尉,為從四品。

l 中大夫,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忠、中侍大夫,開國子,上騎都尉,為正五品。

l 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內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太子左、右庶子,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翊衛、親衛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開國男,騎都尉,為從五品。

l 朝議、奉直大夫,集英殿修撰,七寺少卿,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尚書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軍器監,都水使者,太子少詹事、左右諭德,入內內侍省、內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政、昭宣使,拱衛、左武、右武大夫,入內內侍省、內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承旨,驍騎尉,為正六品。

l 朝請、朝散、朝奉大夫,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文殿、秘閣修撰,開封少尹,尚書諸司郎中,開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台令,飛騎尉,為從六品。

l 朝請、朝散、朝奉郎,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尚書諸司員外郎,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開封府司錄參軍事,樞密副承旨,樞密院諸房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醫,太子侍讀、侍講,兩赤縣令,雲騎尉,為正七品。

l 承議郎,左、右正言,符寶郎,監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秘書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內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醫官,合門宣贊舍人,太子中舍人、舍人、諸率府率,親王府翊善、贊讀、直講,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醫痊,武騎尉,為從七品。

l 奉議、通直郎,七寺丞,秘書郎,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直秘閣,著作佐郎,國子監丞,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訓武、修武郎,內常侍,開封府諸曹參軍事、軍巡使、判官,京府判官,亦畿縣令,兩赤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令,太史局五官正,中書、門下省錄事,尚書省都事,為正八品。

l 宣教、宣議郎,御史台檢法官、主簿,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寺、監主簿,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合門祗候,樞密院逐房副承旨,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太子諸率府副率,親王府記室,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監判官,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京府、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軍事推官,諸州簽判,節鎮、上中下州錄事參軍,京府諸曹參軍事、軍巡判官,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三京赤縣、畿縣丞,諸州上中下縣令、丞,兩赤縣主簿,尉,諸府諸曹,節鎮、上州諸司參軍事,節度副使、行軍司馬,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台郎、保章正,翰林醫愈、醫證、醫診、醫候,三省樞密院主事,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為從八品。

l 承事、承奉郎,殿頭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國子太學正、錄,武學諭,律學正,太醫局丞,忠訓、忠翊、成忠、保義郎,挈壺正,京畿縣主簿、尉,三京赤縣主簿、尉,諸州別駕、長史、司馬,樞密院守闕書令史,為正九品。

l 承務郎,高班,黃門內品,承節、承信、迪功郎,中、下州諸司參軍,諸州上中下縣主簿、尉,城砦、馬監主簿,諸州司士、文學、助教,翰林醫學,為從九品。

² 地方官制的特點

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上是兩級制,即府、州、軍、監為一級,縣為一級。

宋朝的地方官均以中央官吏派出任「知XX事」,高級官吏則稱「判XX事」。以州為標准單位,多稱「知X州軍州事」。知州照例兼廂軍正印職。除知州外,每州設「通判」一人,其地位類似隋朝通守。州一級發出文件,必須通判簽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牽掣一下知州的權力。

縣一級的官吏,主要有知縣、縣丞、主簿和縣尉。知縣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擔任,也是一種差遣。

府州軍監以上的大區稱「路」。路一級的機構和職官,有監司和帥司。監司包括:「漕司(即轉運司,長官稱轉運使),負責一路的財賦和監察;憲司(即提點刑獄司,長官稱提點刑獄公事),負責一路刑獄;倉司(即提舉常平司,長官稱提舉常平公事)負責一路的倉儲。憲司和倉司也有監察責任,因而路一級可視為監察區。帥司,即安撫司(經略安撫司),長官為安撫使。安撫使照例兼任禁軍軍區的馬步軍都總管等軍事職官,同時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因此,安撫使下設有管軍的幕職官和管地方事務的曹掾官。安撫使兼禁軍首領又兼地方長官,許可權較寬。為防止安撫使權力過重造成危害,因而安撫使要受路一級監司的監察,同時要受到下屬的「走馬承受」的監視,「走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匯報安撫使的情況。由於路一級的軍、政、財、監四權分散,無統轄各權的職官,因而宋朝地方行政區劃和官員始終沒有正式形成三級制。

宋朝的節度使、觀察使,名存而實廢,兩使下的幕職官、曹掾官與唐代不同,僅是閑差

② 清朝都有什麼官級都相當於現在什麼部門

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准,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

但是,要另外加上皇帝、太上皇的一個特殊品級,即超超品。而親王、郡王、貝子、貝勒,還有被賜封公侯伯爵位的功臣,以及公主額附(駙馬)的級別都是超品,高於正一品,屬於榮譽頭銜,俸祿較高。還有一類,即不入流,是從九品以下的官府雇傭人員。所以,全部算起來的話,共有二十一級。

我國現在最新的《公務員法》規定,我國公務人員,共分為12個職級,19個待遇級別。職務級別根據所擔任職務來確定,如部、省、縣長等來界定。

比如,現代的縣處級正職(正縣長、正處長)就是7級職務,跟清代的正七品縣令級別正好對應。

最高職位的對應關系我們就不類比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數較少,比較清晰。

而清朝的不入流人員,類似於現在的公務輔助人員。雖屬於公務人員,可以穿公務制服,但屬於編外。

但是,清朝有一個核心機構,就是軍機處。清朝軍機處大臣的品級是不定的。如果是親王擔任,那就是超品,如果是尚書擔任,那就是從一品。職責,類似於現代的中央常委,掌管全國一切事務的最終決策。

撿出清代的主要官職說明一下,以職責劃分。

正一品,包括「三太」,即太師、太傅、太保,還包括各殿閣大學士、大將軍。類似於現在的人大、國務院、政協、軍委的最高長官,都是1職級正國級。這在古代全是殿閣大學士、大將軍,加太師、太傅、太保銜。

從一品,「三少」,即少師、少傅、少保,外加「太子三太」,以及尚書(古代六部部長,現代被分為了兩級,即2職級副國級,和3職級正省部級)、都御史(類似現代最高檢檢察長,屬於2職級副國級,刑部尚書是最高法大法官)。

正二品,「太子三少」,總督(封疆大吏,負責一省或多省的地方軍、政、法實權主官,現代沒有對應的,軍事上有點大軍區總司令的意味,如果對應一省,就是3職級正省部級)、內務府總管(統管大內,很牛的)。

從二品,侍郎(六部副部長,職權相當於現在的4職級副省部級),巡撫(負責一個省的行政、司法和軍事,類似於集中了省長、省法、省檢、省軍區的職權,職權大於3職級正省部級,又小於2職級副國級),布政使(各省主官,歸總督、巡撫管,類似4職級副省部級,主管民政、稅務的副省長)。

正三品,按察使(類似各省法院院長,4職級副省部級),大理寺卿(地位略低於刑部,主管案件復核,職責類似於現在的最高法庭長,有可能是4職級副省部級,或者5職級正廳局級),學政(相當於現代主管教育副省長或者省教育廳廳長,4職級副省部級或者5職級正廳局級)。

從三品,鹽運史(現在也是專營,但是沒有鹽運史的職權大)。

正四品,大理寺少卿(類似於現在最高法的副庭長,5職級正廳局級或者6職級副廳局級),鴻臚寺卿(相當於外交部禮賓司司長,5職級正廳局級),道員(如布政使道員,類似於省屬廳局的廳局長,相當於5職級正廳局級)。

從四品,知府(相當於現代的市級正職,5職級正廳局級,但是有副省級市,那就相應的提高職級為4職級副省部級)。

正從五六品,對應副市級,及市屬各局,大多對應6職級副廳局級,或者7職級正縣處。當然副省級市的副市級屬5職級正廳局級。

正七品,知縣,相當於縣長,7職級正縣處級。

從七品到從九品,縣丞、知事、縣主簿及其他人員,基本上對應8職級副縣處、9職級正鄉科級、10職級副鄉科,及11、12職級的科員、辦事員等。

從上面的對應關系來看,清代的四品官員,基本上就是現在的正廳局級幹部,特殊情況可能是副省部級,或者副廳局級幹部。

(2)向治朝法官擴展閱讀:

清朝退休制度:

據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規定,各部院屬官凡年五十五歲以上者,堂官(指的是尚書、侍郎級別的)需詳細甄別,最多不過七十歲。七十歲以後,便要勒令退休。七十致仕,特別對一些職位較高的官員,只是個大體界限,很多場合與本人的精力和皇帝或是上級官員的態度有重要關系。

清代官員致仕,一般由本人自行陳請,三品以上官可向皇帝直接上奏摺,四品以下京官由所在部院堂官上奏。外官則通過督撫,經吏部求批。

官員致仕以後,便算開缺,需要立即請旨補官。但也有例外,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以「大學士職司贊襄」,有的又以「宣力有年」對於致仕的官員為其保留一個月的官職,表示「國家眷念舊臣,加恩輔弼」之意。

從待遇上看,致仕可分為「著令休致」即同意退休;以原官休致,也就是退休後保留原來品級的榮譽頭銜。至於原官俸祿,也有具體規定。

通常情況下,凡大學士、尚書這一級官員,若以原官致仕,回鄉後可給予全俸的優待;若因京察自陳原品退休的,給予半俸;部議致仕人員不給俸祿。但不管全俸、半俸或是不給俸,都不是絕對的,只要皇帝開恩,半俸也可改成全俸。

有的官員致仕以後,皇帝為了酬勞他任上的功勞酌予加銜、晉秩的恩寵。雍正十一年(1733年)七月,大學士陳元龍「以年老具疏乞休」。

雍正因陳元龍勞苦功高,又念他是康熙老臣,命「加太子太傅銜,以原官致仕」。這是加銜的例子。雍正元年初,雍正給老病乞休的吏部左侍郎李旭升加以尚書銜,則是屬於晉秩的例子。

官員在請求致仕時,也有遇到另外情況的,就是皇帝認為有意怠慢,而給予處分的。乾隆五年(1740年),工部尚書魏廷珍以「老病乞休」,乾隆認為他到任以來,沒有顯著政績,也無任何建樹為由,下令將他革職回籍。

被皇帝勒令退休的情況時有發生,勒令具有處罰的意思,年齡和身體條件不是主要因素,它和自陳休致在性質上有本質區別。

比如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新皇帝雍正發現翰林院和詹事府等秘書機構中,存在「結黨營私」和「互為援引」的事。於是便令大學士張鵬翮、尚書田從典、徐元夢等有關官員,會同甄別,並將查處人員「解退回籍」。這些被解退的官員,就是屬於勒休,當然也就不能享受掛職、俸祿等待遇了。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官員因犯過失受到彈劾,皇帝為了保全他的面子,令其休致以代處罰。這樣的例子也不少,乾隆時期,朝廷考試翰林院和詹事府編修、檢討以上,侍講、侍讀學士以下官,其中一部分成績不好,皇帝便著令休致,也含有以休致代罰的意思。

致仕的官員得到皇帝批准後,也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在離職前必須將任內各項事務交代清楚。地方正印官還得清查錢糧倉庫等項。完成交接工作,是休致前必須做好的工作。

當然了,官員致仕以後,也有因為皇帝需要而重新啟用的,此類例子在康熙、乾隆朝都有實例。總之就是皇帝不需要,官員就可以退休,皇帝需要,退休的官員也得重新回朝再次效力。

③ 好像有一首打油詩,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一日調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有什麼涵義

民國年間,軍閥韓復渠出任山東省主席,此人不學無術,大字認識不了一羅筐,鬧出數不清的笑話,可是他卻渾然不覺,喜歡百姓稱他為「韓青天」,並以此而自鳴得意。下面是他的詩作:
1、詠泰山
遠看泰山黑乎乎
上頭細來下頭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類似的還有:
2、詠閃電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煙
如果不是要抽煙
為何又是一火燫
3、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韓復渠,河北霸縣人,系民國時期的一個風雲人物,曾任山東省主席七年之久,成為蔣介石統治時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省主席。他任山東省主席時,軍政、財經、司法一把抓,儼然是個割據一省的「土皇帝」,成為一代梟雄。

一、叛馮投蔣

韓復渠最初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入伍,投入到馮玉祥門下,並成為馮玉祥的一員得力干將。隨著馮玉祥勢力的不斷強大,韓復渠的職位也不斷上升,到一九二○年,韓復渠已當上了旅長。且當時馮玉祥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大量培養軍事人才,還保送韓復渠到北京陸軍大學旁聽。到了一九二八年時,韓復渠已成為馮玉祥轄下的第三方面軍總指揮了,與此同時他還被任命為馮玉祥勢力范圍中的河南省省主席,可見馮玉祥對韓復渠的看重了。

一九二九年,馮玉祥與蔣介石因為國民革命軍「編遣」問題矛盾激發,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戰爭一觸即發。在當時的蔣桂戰爭一結束,蔣馮戰爭就開始醞釀,馮玉祥集中兵力,令部下通電討蔣。此時,蔣介石獲悉馮玉祥靡下的韓復渠、石友三兩人對馮玉祥心存不滿。原來,馮玉祥一向治軍很嚴,對於犯了錯誤的部下毫不留情,都要嚴厲處罰,象韓復渠這樣的高級將領也不能例外,有時犯了小錯,也要受到「罰立正、戰門崗」的處分,使韓復渠感到面子上很難看,於是對馮玉祥日漸不滿。蔣介石得知這個消息後,便乘機派人收買韓復渠、石友三二人,當即送給他們二人軍費各一百萬元,並許諾韓復渠的河南省主席職務不變,同時在以後的每個月將給他們二人軍費六十萬元。韓復渠接受了蔣介石的條件,立即投向了蔣介石,一瞬間,討蔣的主力便變成了蔣介石的生力軍,馮玉祥逼迫無奈,只好通電下野,末戰先敗。

二、「韓青天德政」面面觀

一九三0年,蔣介石調韓復渠到山東省任主席。到了山東後,韓復渠被人們戲稱為「韓青天」。因為他經常坐在省政府大堂上審問盜竊犯、毒犯、賭徒等各種刑事案件,對司法越俎越庖,而且他審案並不根據法律,全憑個人喜怒,任意胡為。他審案時,兩旁站立著執法隊軍法官等,他點名讓犯人站在堂口,定睛看一、二分鍾,給犯人相面,觀氣色,不多開口。他用右手向下一擄,再把手向右邊一伸擺,執法隊兵士就把這個犯人拉到右邊站著,用准備好的行刑汽車拉去槍斃。如果他右手向上一擄,再把手向左邊伸擺,執法隊就把這個犯人拉到左邊站著,這是被認為無罪,准備釋放的。不管有多少犯人,他都這樣相面、觀氣色、擄手示意完事。

有一次,山東省政府參議沙月波僱用的一個叫小道的聽差,當時才十五歲,沙參議派他去省政府給秘書長張紹堂送信,當時正值這位「韓青天」坐堂審問一批盜犯。小道一時好奇,站到大堂右邊看。執法隊竟把這個看審案子的小聽並差也居然推上行刑汽車。這個孩子嚇得大聲喊叫:「我是送信的!」韓復渠聽見就問什麼事?執法兵說:「報告主席,他說他是送信的。」韓立即回答說:「送信的也該槍斃!」原來「韓青天」錯誤地認為是他是給土匪送信的。孩子嚇得再也說不出話來,就這樣被糊里糊塗地被拉出去槍斃了。事後,沙月波等到吃午飯時,還不見小道回來,就向省政府秘書長張紹堂詢問,正值這個時候,軍法處核對死者名單,卻多了一具屍首,經查明之下,證明是誤將小道殺了。沙月波獲悉後,連忙帶同小道的母親哭到了省政府找韓復渠,說執法隊誤將小道推上汽車槍斃了。「韓青天」笑了一笑說:「現在他是小道,如不殺掉他,將來就是大盜!我也不叫沙參議為難,給他娘五百塊錢過日子吧。」事情竟然就這樣了結了。

韓常常出外巡視各地,美其名曰「視察民間疾苦」,其實是到處濫殺一陣,草菅人命。有一次,「韓青天」到了臨沂縣,又照例升堂查案,那天審訊的是一件兩姓相互仇殺的案子。有唐姓一家在一九二五年時被王姓殺死六口之多;一九三0年,唐姓復仇,把王姓殺死七口人。原來魯南人民強悍,在打官司花不起錢時,因此多採取直接行動,互相仇殺,並不報官。誰知這位「韓青天」在一九三五年秋天巡視到那裡,當時聞悉臨沂的這起仇殺事件,大為震怒,隨即下令傳來王、唐兩家,他只簡單地一問,便問姓唐的全家還有多少人?唐姓說:「家有十一口人,老的已八十四歲,小的才十二歲。」韓毫不思索地說道:「把唐姓全家十一口人全部抓起來,一律槍斃!」當時臨沂縣長對提醒韓復渠:「王姓也殺了人。」他卻說:「民國十四年我沒有來山東作主席,當時的事我不管;民國十九年我作了山東省主席,唐姓敢於亂殺人,那不成!你不要多說話!」嚇得縣長再不敢聲響了。當時顧問張聯升在旁勸說:「請主席把八十四的老頭子放了吧。」韓卻表示:「留著他也會哭死的,還是一齊殺掉了好。」於是唐姓一家老小十一口人全被殺光。

三、 抗日戰場的「飛腿將軍」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里出了兩個震驚全國的「飛腿將軍」,一個是劉峙,另一個就是韓復渠。

「八一三」事變後,韓復渠被委為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在山東方面對日作戰,並擔任防守日軍不得越渡黃河的責任。十月日軍侵入山東,蔣介石命令韓復渠撥兩個師歸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指揮,起初頗為得手。當時韓復渠部展玉堂率領第八十一師在馮玉祥的指揮下,自禹城反擊日軍,連克復德州、桑園等地,正要乘勝追擊時,卻接到韓復渠的電令,要求他們停止進攻,在十小時內撤回禹城。韓復渠的命令令所有官兵都莫明其妙。原來,韓復渠在接受了守黃河的任務後,要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配發三十門重炮在黃河南岸,李宗仁滿口答應,然而當蔣介石得知後,心中卻不以為然,竟將已到位的重炮旅調走了。韓復渠知道後,憤怒得破口大罵蔣介石,說蔣介石這樣做,不是抗日,而是想犧牲他韓復渠的實力,消滅他的軍隊,於是,他韓復渠也只好保存實力了。因此,他便要求他的所有部隊撤退。當這些隊伍撤走後,日軍大批增援反攻,並渡過黃河,與韓復渠部谷良民的第二十二師發生激戰。韓復渠聞知後,以沒有大炮擋不住為由命令谷良民率第二十二師撤退。同時,韓復渠又命令他的其它部隊向泰安、兗州方面相機撤退。蔣介石知道後,給韓復渠發了一個萬分火急的電報,命令韓不得撤退,但韓復渠已退到了泰安,蔣又命令他必須固守泰安,可韓復渠卻置若罔聞,又退到了兗州,繼而退到濟寧,最後退到了曹縣,這才停了下來,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飛腿將軍」。隨著韓復渠的逃跑,日軍沒有得到什麼抵抗就把山東侵佔了,大面積國土隨著「飛腿將軍」的腳步聲淪喪了。

四、韓復渠之死

其實,自從韓復渠投靠蔣介石後,兩人就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韓復渠投蔣後不到幾個月,韓就有了反蔣的預謀。韓任山東省主席時,他又一再打擊蔣介石在山東的親信,試圖將蔣的勢力排出齊魯大地,這就招致了蔣的痛恨,蔣也就進一步想殺韓以後快,在韓復渠為保存實力坐視國土淪陷事情發生後,蔣介石終於找到了殺韓的借口。

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蔣介石在河南省政府召開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並預先通知說為避免日本飛機擾亂,會議在夜晚舉行。韓復渠也被通知到會,到了開會的時候,韓復渠坐車到了河南省政府門口,即看見電燈旁貼著一張寫著「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的通知,並有軍警憲兵在指揮車輛,把車輛排列到旁邊的空地上,韓當時和很多與會的將領,一樣下車向里走。到了第二道門口,左旁屋門上貼著「隨員接待處」,於是韓帶去的三個衛士都被留在接待處。韓復渠同一些參加會議的將領,一路說說笑笑地來了「副官處」,看見貼有一張通知,上面寫著:「奉委座諭:今晚高級軍事會議,為慎重起見,所有到會將領,不可攜帶武器進入會議廳,應將隨身自衛武器,暫交副官長保管,給予臨時的收據,待會議完畢後憑收據取回。」看到不少將領紛紛將手槍從腰間掏出來交給副官處,韓也不疑有他,就將自己身上帶的兩支手槍,也掏出來交給副官處,然後跟著大家一齊進入會議廳。開會時,韓的左邊坐著劉峙。蔣介石親自主持會議,他開口便說:「我們抗日是全國一致的,這個重大的責任應該說是我們每一個將領義不容辭的責任,可是,竟有一個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的陣地,違抗命令,連續失陷數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巨大,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有人負擔!」韓復渠也是有膽量的,他聽了蔣介石的話,毫不客氣地頂上去說:「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韓的話還未說完,蔣介石聲色俱厲地截住韓的話說道:「現在我問的是山東,不是南京;南京丟失,自有人負責。」韓正想開口反駁,劉峙就拉著韓地手說「向方(韓的號),委座正在冒火的時候,你先到我辦公室室里休息一下吧!」於是他拉著韓從會議廳邊門走了出來。

劉峙握著韓的手走到院內,來到一輛早預備好的小車邊,劉峙說:「坐上吧,這是我的車子!」韓那裡知道這個汽車就是逮捕他的工具。他上了車,劉峙卻說:「我還要參加會議去。」說時就車門關上了,在這個時候,汽車前坐上有兩個人爬到後車箱里來,分左右坐在韓的兩旁,並出示預先寫好的逮捕令,對韓說道:「你已經被捕了。」韓起先還以為前坐上兩個人是劉峙的隨從副官,看見了逮捕令,至此才知道這兩個人是軍統特務,又向外邊一看,沿途布滿了憲兵崗哨。汽車飛快地開駛到了火車站月台上,由兩個特務拉著韓的雙手,並肩登上了預先備好的一列升火待發的專車,並有大批荷槍實彈的憲兵、特務等分布在車箱內,直達漢口車站。然後用專車將他押送到武昌,即把韓交「軍法執行總監部」管理押在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一座二層樓上。這時已到了一月十二日夜晚,

一直到一月十九日,國民黨才組織高等軍法會審,何應欽任審判長,鹿鍾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然而,在審訊中,韓只昂著頭微笑,一句也不答復,也不請求寬恕。法官再問,還是一言不發。這個審問,其實就等於宣判,因為在逮捕令上,已註明了韓罪狀和革除韓的二級上將及本兼一切軍政職務。因此,韓已拿定主意見,一句話也不回答,到了二十四日晚上七時左右,有一個特務走到韓的面前說:「何審判長請你談話,跟我就去!」韓當時還以為真的是何應欽找他談話,就隨著下樓。到樓梯半腰中一看,院子里滿布了持槍待放的哨兵,他方知道自己死將臨頭,當時便說:「我腳上的鞋小骨些擠腳,我回去換雙鞋再去。」他邊說邊回頭,就在他回頭上樓的腳剛邁了一步,站在樓梯邊的特務已開槍向韓頭上打去,韓一回頭,說了一句:「打我……」此時連續的槍已打倒了他,歪在樓梯血泊中。他頭部中兩彈,身上中五彈,計打七槍而死。一代梟雄就此完結。
930年,韓復榘被蔣介石封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兼山東省政府主席,至「七·七事變」韓復梁在魯七年,多次來濟寧視察工作。現將其在濟寧的軼聞趣事,輟選幾則:

商民怒告官

韓復榘以一介武夫成為封疆大吏,掌握山東全省軍政大權,可謂青雲直上。在當時社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親信隨從、至親好友也隨著他的高升而飛黃騰達。韓的馬弁(隨從警衛、侍從)李玉瓚被韓派來濟寧縣任警察局長。李走馬上任後,本著「千里為官只為財」,應大撈一—把的信條,對商號、群眾派夫派捐,橫征暴斂,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當時濟寧商民同業公會會長袁紹光帶頭,聯合濟寧知名人士、商民代表共13人簽名,撰寫呈文,歷述李玉瓚在濟寧的罪狀,上告到濟南韓復榘處,請求處理。不幾日韓派他的政法處長到濟寧,通知原、被告——齊去濟南,說韓主席將親自審理此案。原告整理好李玉瓚在濟寧派夫派捐、貪污受賄的證據材料,並把他公開張貼的派捐布告拍成照片帶上,一起去濟南打官司。在省府大堂,韓親自審案,省府大堂警衛森嚴,氣氛緊張,韓復榘坐在大堂後面的太師椅上。文書遞上狀紙,韓看後說:「帶袁紹先」,下面無回話,文書上去更正:「沒有袁紹先,是袁紹光」。韓大為不悅:「不管什『么袁紹光袁紹先的,將原告一齊帶—亡來」。眾人心中暗笑,堂堂省府主席竟把「光」字錯讀成「先」字。韓發問:「你們告李玉瓚,有什麼憑據?」大家把證據材料、照片等交上。韓看後陡然色變,大喊:「把李玉瓚帶上來1」質問李:「這些材料是否屬實?」李看到人證物證俱在,實難抵賴,只得低頭認罪。韓命

令:「拉下去槍斃!」軍警錯以為都拉下去,故一擁而上,兩人架一人,將原告、被告等十數人拉了就走。這時韓方覺說得過於籠統,就指著李玉瓚說:「把他一人拉下去」。軍警方撕掉李的胸章、警徽,將其拉了下去。這樣原告等14人才得以無事放開。審理結束,大家感到這是一次死裡逃生的告狀,雖然勝訴,猶心有餘悸。回到住處,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據事後聞知,韓雖然表面上做出「清官為民」、「大公無私」的樣子,但李玉瓚終究是他的親信,在李被拉下去之後,韓即暗中指使把李放走。

民女攔車告狀

1933年韓復榘來濟寧巡視,發現一青年女子攔車喊冤,狀告其弟殺害其母。這位自稱「韓青天」的大人物,責令縣長林開泰立即調卷,他要親自問案。

原來,被告叫程吉人,是南門外偏東蓮亭附近的民眾教育館辦事員。程家住在西門大街路南、濟寧縣政府對過。程父有一妻一妾,其妻生程壽人、程吉人兄弟二人,其妾生有一女即攔車告狀人,是被告的同父異母姐。由於兩房互相嫉妒,動輒惡語相加,終至矛盾激化,程吉人受其生母指使用磨快的菜刀連砍其庶母十三刀,將其活活殺死。因縣長及山東省高等法院第一分院僅判處程有期徒刑,所以其姐不服而上告。

韓重審後,認為原判太輕,殺人理當償命,遂命政警(俗稱衙役)將程吉人五花大綁,槍決在土山城根,此事一時震動魯西南。

逃亡濟寧

抗日戰爭爆發後,當北路侵華日軍進攻濟南時,韓復柒卻公開說:「我們有這些部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帶著民生銀行,到哪裡都有花的,也有吃的」。並認為:「只要有了槍有了錢到哪裡都可以做土皇帝」。正是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在日軍進攻面前,韓復榘不是率兵積極抗日,而是保存實力,棄地逃跑。1937年12月22日,日軍有1000多人從周林以北黃河渡口和濟

陽河過了黃河。蔣介石得知韓復榘有撤退的跡象後,給韓復榘發了十萬火急的電報,命令他不得放棄濟南。但就在蔣介石發電報之時,韓復榘已經逃到了泰安。隨即日軍佔領了濟南。12月 28日,韓復榘得知濟南失守和日軍乘勝追往泰安的消息後,仍繼續逃跑。蔣介石又發急電,要韓「死守泰安」,但韓已經逃到了濟寧,龜藏在濟寧潘家大樓。不僅如此,韓復榘還給從南京遷到武漢的國民黨統帥部發了「南京已失,何守泰安」的電報。

這次事件以後,蔣介石與韓復榘的矛盾進一步公開化。1936年1月11日,蔣介石策劃了一個誘捕韓復榘的騙局,就是所謂的河南開封「北方抗日將領會議」,將其騙至開封。會議以後,控制了韓復榘,將其直接押至漢口國民黨「軍法執行總監部」,並組織了審訊,判處死刑。 1月24日晚,在關押小樓的樓梯上,將其亂槍打死,時年48歲。顯赫一時的軍閥土皇帝韓復渠就此嗚呼。屍體後來埋葬於豫南雞公山。

④ 歌頌人民法官的詩歌

法官,一份普通的抄職業

他們為了襲柴米油鹽而努力工作

法官,也是神聖的事業

他們為了公平、公正法治而鞠躬盡瘁

網路配圖

法官,在國徽的注視下

用一柄金色的法槌

敲響正義響鍾

法官,是當今的忒彌斯

左手高舉天平

度量世間不公之事

右手持誅邪劍

誅殺世間邪惡之徒

網路配圖

法官,肩負著法律賦予的使命

為了弘揚法治

與家人聚少離多

為了堅守使命

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網路配圖

我們的吳興國法官

我們的高德文法官

還有很多很多

為了法治事業而獻出生命的法官們

你們的生命逝去了

但是,還有很多後輩晚生、青年才俊

正朝著你們用生命堅守的事業而前行

網路配圖

你們放心吧

我們也是青年法官中的一員

你們放心吧

我們也會用生命去堅守這份使命

你們放心吧

我們將秉持公平正義之心

網路配圖

常懷弘揚法治之志

讓不公之事盪然無存

讓作惡之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讓我們的法治之路更加寬敞

⑤ 捅向法官的刀議論文

上午10時左右,湖北省十堰市中級法院6樓605室,在拿到判決書後,胡慶剛用一柄隨身攜帶的水果刀,捅向了案件的女審判員劉坦。

⑥ 湖南女法官周春梅遇害案一審宣判,被告人最終的到了什麼處罰

殺害湖南女法官的兇手向慧,被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了死刑。兇手向慧與女法官周春梅本來是同鄉同學,殺害女法官的原因,竟然是怪罪這個同鄉同學沒有給她託人情打招呼!

寫在最後:

這個判決結果與網友的預期是一致的,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兇手殺害的雖是一個人,但這個人是一名維護法律尊嚴和人間正義的法官。兩人之間並沒有個人恩怨,殺人動機僅僅是被害人沒有違背原則為她託人情打招呼,將自己敗訴的原因歸咎於毫不相乾的人。兇手的行為是對司法權威的暴力挑釁,理應受到法律的嚴懲!

熱點內容
女娶男嫁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09:01:53 瀏覽:963
公司部門章的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08:05:42 瀏覽:428
媒體人職業道德 發布:2025-05-14 07:54:30 瀏覽:254
萬國理論法學 發布:2025-05-14 07:52:20 瀏覽:744
法律顧問對公司的幫助 發布:2025-05-14 07:52:19 瀏覽:769
7司法考試 發布:2025-05-14 07:43:02 瀏覽:193
物業管理辦法規范性文件 發布:2025-05-14 07:30:05 瀏覽:62
刑法136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14 07:27:02 瀏覽:453
一建法規真題解析 發布:2025-05-14 07:23:18 瀏覽:48
法官痛斥毒販 發布:2025-05-14 07:21:16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