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當事人與法院

當事人與法院

發布時間: 2025-05-17 18:11:44

1. 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與法院認定的不一致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作為焦點問題進行審理。當事人根據法庭審理情況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並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一、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有哪幾種?
1、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產生的前提。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存在,就不可能產生法律關系。
2、法律關系不同於法律規范調整或保護的社會關系本身。社會關系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其中有些領域是法律所調整的(如政治關系、經濟關系、行政管理關系等),也有些是不屬於法律調整或法律不宜調整的(如友誼關系、愛情關系、政黨社團的內部關系),還有些是法律所保護的對象,這些被保護的社會關系不屬於法律關系本身(如刑法所保護的關系不等於刑事法律關系)。即使那些受法律法規調整的社會關系,也並不能完全視為法律關系。例如,民事關系(財產關系和身份關系)也只有經過民法的調整(即立法、執法和守法的運行機制)之後,才具有了法律的性質,成為一類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
3、法律關系是法律規范的實現形式,是法律規范的內容(行為模式及其後果)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具體的貫徹。換言之,人們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並由此而發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聯系,這既是一種法律關系,也是法律規范的實現狀態。在此意義上,法律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合法(符合法律規范的)關系。
二、法律關系的特徵是什麼?
1、法律關系是以法律規范為前提的社會關系
2、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3、法律關系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保障手段的社會關系
三、法律關系的主體是什麼?
1、公民(自然人)。這里的公民既指中國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國境內或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2、機構和組織(法人)。這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各種國家機關(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等);二是各種企事業組織和在中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是各政黨和社會團體。這些機構和組織主體,在法學上可以籠統的成為「法人」。其中既包括公法人(參與憲法關系、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的各機關、組織),也包括私法人(參與民事或商事法律關系的機關、組織)。中國的國家機關和組織,可以是公法人、也可以是私法人,依其所參與的法律關系的性質而定。
3、國家。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主體。例如,國家作為主權者是國際公法關系的主體,可以成為外貿關系中的債權人或債務人。在國內法上,國家作為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比較特殊,既不同於一般公民,也不同於法人。國家可以直接以自己的名義參與國內的法律關系(如發行國庫券),但在多數情況下則由國家機關或授權的組織作為代表參加法律關系。
4、外國人和外國社會組織。外國人、無國籍人和外國社會組織,以我國有關法律以及我國與有關國家簽證的條約為依據,也可以成為我國某些法律關系的主體。
5、合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五十三條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應當將法律關系性質或者民事行為效力作為焦點問題進行審理。但法律關系性質對裁判理由及結果沒有影響,或者有關問題已經當事人充分辯論的除外。

2. 簡述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處分權與法院審判權的關系 謝謝網友!!!!!!!

處分權與審判權,即訴權與審判權構成了民事訴訟程序的核心,二者之間相互制約。一方面法院裁判不能超出當事人的請求范圍,體現了處分權對審判權行使范圍的限制;另一方面當事人行使處分權須遵循依法處分的要求,人民法院代表國家對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行為進行監督,體現了審判權對處分權的約束作用。
法律分析
最簡單地說,審判權是國家權力,處分權是私權,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法院進行訴訟調解時,在遵循自願、合法原則的前提下,調解協議的內容可以不受當事人訴訟請求范圍的限制,這體現了當事人合意解決糾紛時對自己民事實體權利的意思自治權。辯論權和處分權都是當事人的專屬權利,但是二者的適用范圍不同。辯論原則僅適用於訴訟程序,不適用於執行程序和非訟程序;而處分原則既適用於訴訟程序,也可能適用於非訟程序和執行程序。當事人處分的內容是自己享有的民事實體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即實體性處分與程序性處分。對民事權利的處分一般通過處分訴訟權利來實現,例如訴訟中自認、認諾、放棄主張、接受調解等;但處分程序權利不一定涉及對實體權利的處分,例如當事人放棄委託訴訟代理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三條 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第一百四十五條 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七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上訴人申請撤回上訴的,是否准許,由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

3. 民事訴訟法哪一條規定法院判決不能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雖然沒有直接規定法院判決不能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但規定超出訴訟回請求作出判決是答錯誤的,可以以此為由申請再審。就是說明法院判決不能超出訴訟請求。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期末考試辨析題 發布:2025-05-17 22:35:41 瀏覽:32
法治的主題手抄報內容 發布:2025-05-17 22:34:06 瀏覽:816
加裝電梯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17 22:27:42 瀏覽:224
中國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17 22:24:35 瀏覽:753
佛法學催敲 發布:2025-05-17 22:17:30 瀏覽:546
工商局行政法 發布:2025-05-17 22:09:58 瀏覽:381
簽合同的乙方代表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17 22:09:58 瀏覽:367
婚姻法對女性沒有保護 發布:2025-05-17 22:02:09 瀏覽:544
李永光律師 發布:2025-05-17 21:47:17 瀏覽:848
葯事管理與法規的定義 發布:2025-05-17 21:41:20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