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民間借貸糾紛
① 民間借貸糾紛法院起訴是不是要一次還清
民間借貸糾紛法院起訴是要一次還清。民間借貸糾紛起訴來法院後,經法院認定民間借貸關系成立,且借款沒有歸還的,法院一般會判決在限期內一次性付清。但如果經過雙方協商並且債權人同意分期償還的,也可以分期償還。
法律分析
僅民間借貸不還,不涉及其他非法集資、詐騙等的,屬於民事糾紛,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不需要坐牢。 對於欠錢不還的,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對方償還欠款。若雙方借條/合同有約定管轄地,則按約定執行;若沒有約定,則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我國法律保護正常的民間借貸,對於不執行法院判決書償還債務的,債權人可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1、民間借貸糾紛起訴來法院後,經法院認定民間借貸關系成立,且借款沒有歸還的,法院一般會判決在限期內一次性付清。2、當然,如果經雙方協商,出借人同意的,可以分期償還;如果借款人舉證證明其確沒有能力一次性付清的,法院也可能判決分期償還。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而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條 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據本法第五百一十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
第六百七十六條 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② 民間借貸告到法院,一般會怎樣判決
民間借貸告到法院一般會怎樣判決
當民間借貸案件告到法院時,法院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審理和判決。一般來說,法院會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和事實,判斷借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借款人是否違約以及應承擔的還款責任等。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約定履行還款義務,法院可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以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權益。
在判決結果方面,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決。如果借款人確實存在違約行為,法院可能會判決借款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包括支付逾期利息、違約金等。如果借款人拒不履行還款義務,出借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並對借款人的財產進行拍賣、變賣等方式來償還債務。
綜上所述:
民間借貸案件告到法院後,法院將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審理和判決。法院會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和事實判斷借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借款人是否違約以及應承擔的還款責任等。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約定履行還款義務,法院可以採取強制執行措施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在判決結果方面,法院會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決。如果借款人確實存在違約行為,法院可能會判決借款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如果借款人拒不履行還款義務,出借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並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條規定:「借款合同採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規定:「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
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本規定所稱的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第二條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系存在的證據。
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第三條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第四條保證人為借款人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出借人僅起訴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證人為共同被告;出借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為共同被告。
保證人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證,出借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借款人為共同被告;出借人僅起訴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證人為共同被告。第五條人民法院立案後,發現民間借貸行為本身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並將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檢察機關。
公安或者檢察機關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偵查後撤銷案件,或者檢察機關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經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認定不構成非法集資犯罪,當事人又以同一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第六條人民法院立案後,發現與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雖有關聯但不是同一事實的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的線索、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並將涉嫌非法集資等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檢察機關。第七條民間借貸的基本案件事實必須以刑事案件審理結果為依據,而該刑事案件尚未審結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訴訟。第八條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決認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訴請求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第九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於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路貸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第十條除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自合同成立時生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一條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為生產、經營需要訂立的民間借貸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外,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十二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本單位內部通過借款形式向職工籌集資金,用於本單位生產、經營,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主張民間借貸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十三條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民間借貸合同並不當然無效。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本規定第十四條之規定,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的效力。
擔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貸行為涉嫌犯罪或者已經生效的判決認定構成犯罪為由,主張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民間借貸合同與擔保合同的效力、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依法確定擔保人的民事責任。第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