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打狗
1. 吳邁的人物事跡
吳邁生於1885年,江西余江縣人。15歲考中秀才,16歲開始研究各國律法,後在南京上海正式掛牌做律師。吳邁生性耿直,嫉惡如仇,群而不黨,一心為國。被中外報紙稱為火鏢律師和吳大炮。他最有名的事跡,當屬在法庭上怒打陪審官,怒斥蔣介石,怒罵市長吳鐵城等。怒打陪審官的起因是這樣的:1918年9月12日,3個喝得醉薰薰的英國水兵雇了三輛黃包車兜風取樂。其中有一個老年的車夫,因為一時力衰沒有跟上另外兩輛,就被覺得掃興的英國佬打的吐血,倒在地上起不來。圍觀者無不義憤填膺。幾個小青年忍不住痛打了這幾個仗勢欺人的英國兵,結果被聞訊而來的印度巡捕抓獲。
吳邁聽到後,立即趕赴出事現場調查取證,並於次日不請自來到法庭。這時,為了取悅外國人,中國陪審官草草問了兩句後就判決「中國被告無理毆打英國水兵,構成傷害罪,判拘禁一年,罰款200銀元」。滿場嘩然。
吳邁拍案而起:「英國水兵毒打中國車夫在前,首選構成傷害罪,應先予罰款二百元,並追究刑事責任」!
不及英國評審發言,那個鮮廉寡恥的中國陪審官立即說:「車夫出勤不力,英國水兵是在失去自製的情況下打了車夫,不應考慮其責任!」
見此情此景,吳邁怒火中燒,他突然上前,「啪,啪」,出其不意地給了這個陪審官兩耳光,並說:「打人構成侵犯人身罪,但打狗沒有犯罪之理。我吳邁見了那些類似走狗的人,就要痛打他兩個50回!」
吳邁曾任過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軍政治部少將主任。一次他在漢口坐車執行公務時須穿過英租界,一個印度巡捕大聲呵斥,要他脫下將服,不帶衛兵,不坐汽車,隻身便服步行過去。吳邁大怒,當即返回軍部,甩下將服,揚長而去。從此,他奔波大江上下,以維護國權、維護中國公民權為己任。
吳邁身為律師,當然知道法律權威。但他卻捺不住怒火,在法庭上動手打人,實屬孟浪魯莽之舉。幸好有廣大民眾在其後挺身而出,力護吳邁,使英國法官擔憂激起民變,為安撫民心,不得不做了讓步仲裁。
由此可見吳邁性格之強。
他甚至面對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者蔣介石,亦毫無懼色。有一次,蔣介石在南京總統府召開國民黨中常會擴大會議,旨在討論與日本侵略者謀求妥協的政策。吳邁專門從上海趕回南京,利用特邀出入證進入會場。大會伊始,他未經許可就站起發言道:「蔣主席,你領導的國民黨革命政府,為什麼不革命?今天所謂的三民主義,已經徒有虛名!首先就民族主義來說,日寇侵入我濟南,肆意濫殺無辜,政府僅在日歷上加印『國聇』、『慘案』就不了了之。如果再不奮起抵抗,我中華民族就是滅亡了!再說你們的民權主義實則是一句空話,人民毫無權力。倒是今天在坐的諸公奪盡了民權。三說民生主義,更叫人痛心疾首。目前河南人民正在啃樹皮吃草根度日,民不聊生,你們如此高喊實行三民主義,豈不是掛羊頭賣豬肉?」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蔣介石就已經怒不可遏,拂袖而起。全場一片騷動。但吳邁始終神色自若,反詰一位質問他有何資格在這發言的國民黨官員道:「愛國難道還要具有什麼資格嗎?好,我就擺一擺資格。一,我是國民黨員,黨員不是可以指出黨內同志的錯誤的嗎?二,我是國家公民,公民不是可以監督政府嗎?三,我是國家主人翁之一,主人翁難道不能訓斥公僕嗎?你們不要以為大權在握就可以為所欲為,須知民意不可欺,眾怒更難犯!」
這番話把蔣介石氣得面色鐵青,雙手顫抖,宣布立即休會。首都衛戍區司令谷正倫立即將吳邁扣押到司令部挽留所。
而被拘當晚吳邁託人親致蔣介石的一封信更是絕妙無倫。蔣介石還以為吳邁負荊請罪,拆開一看,卻是:「……國民政府頒布之法律,明文規定在押的候訊人犯,須在24小時內移送法院審理。今邁在羈早已逾限,留案不轉,實屬違法行為。在堂堂首都重地尚有如此非法事情發生,然則基層鄉縣政府又將如何?以主席之尊,尚且踐踏國法,則下級官史更可為所欲為了。對於本大律師吳邁,尚敢侵犯人權,那麼升斗小民哪裡還有人身安全?所謂《六法全書》,除供塞醬油瓶口外還有何用?」
當然,吳邁聲名在外,當其被捕的消息傳出後,南京上海兩地立即舉行群眾遊行,抗議非法拘捕愛國大律師,要求無罪釋放吳邁。蔣介石懾於民眾威力與社會壓力,只好同意。
敢於當眾指責數落總統,在中國千年歷史上,確實舍他無誰!吳邁把生死置之度外,如一句古話卻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只是,他的剛強已不僅僅是針對具體小事。他追求和考慮的,是民族風骨,國家尊嚴!這也是其個人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此外,還有怒闖市長府,罵了還不解恨,又怒打市長吳鐵城的故事。淞瀘會戰後,日本利用南京政府求和心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吳邁聞此後,組織愛國學生和群眾五百餘人,直奔上海市府聲討吳鐵城。
吳鐵城事先得到消息,逃到了英租界工商局躲藏。吳邁隨後追到,對阻擋他的印度巡捕說:「……日本帝國妄圖滅亡中國,正如當年英國欲滅亡印度一樣狠毒。今日,上海市民為了抗日救國,向吳市長表達民意,和當年貴國聖雄甘地先生反英復國的義舉一樣。現在你們替英國效勞,為我國民族敗類當保鏢,日後你們退役回國,有何面目見聖雄甘地?」
聽了吳邁熱血激揚的演說,印度巡警很感動,自動調轉馬頭撤離。吳鐵城向英租界求援失敗,不得不答應第二天在市長府接見吳邁。
見面時,吳鐵城期期艾艾地推卸責任道:「這是中央命令,本人難以違抗!」
吳邁當即怒斥道:「倘若中央命你施美人計,派夫人前去慰問日本白川大將,我斷言閣下必將犯顏抗爭,以全家聲。然而,近年來東北千千萬萬的姐妹被日軍肆意凌辱,慘不堪言,閣下知之而無動於衷。兩相對比豈不是重家恥、輕國恥的漢奸賣國賊的慣常行為嗎?」
吳鐵城啞口無言。吳邁越說越氣,曰:「漢奸人人可殺,今天我與你同死報國!」說罷,拿起桌上的茶杯和市長辦公室的痰盂,向吳鐵城頭上砸去。可惜只中左肩。嚇得吳鐵城連叫救命。警察沖進來,強行抓走了吳邁。
當然,如前面一樣,吳邁背後有廣大民眾的支持。他行的是光明正大之事,走得的坦坦無私之途!第二天,上海各界救國團體聯合會就聯合上海各大學學生和市民到市政府示威,上海律師公會成立「援救吳邁律師團」,控告吳鐵城。南京政府害怕民情激憤,引發巨變,不得不下令釋放吳邁,罷職上海市警察局長吳芷賢。這就是名動一時的「三吳大鬧上海灘」。
1930年,吳邁借住廬山大林寺,撰寫《運動收回領事裁判權寫真》一書,詳細記載他與各國駐華使節激烈斗爭的過程。曽題詩石壁:「讀書大林寺,航空來自天。泉石固所好,國恥恨未湔。眾志乃成城,斯任須並肩。疥壁意雲何,願言共勉旃。」
1933年日寇侵佔華北,吳邁毀家紓難,除和夫人和平解除婚約,把長子送到張學良將軍麾下,自己則跑到馮玉祥那裡,要求加入首批抗日敢死隊。但馮玉祥不同意,他婉言勸吳邁出國,利用自己的聲望,到海外宣傳並組織愛國華僑支援國內抗日。吳邁同意了。
但是,1936年,聞聽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消息後,他立即從新加坡回國,代表李濟先生前往西安。但國內有人不希望也不喜歡他回來。行前,被暴徒殺害。
2. 讀書歇後語 30條 急用 速度 好的加分
抱黃連敲門——苦到家了
抱雞婆長鬍子——窩里老
抱雞婆打擺子——窩里戰;又撲又顛
抱緊肚子裝飽漢——空虛
抱木頭跳江——不成(沉)
抱菩薩洗澡——淘神
抱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愛財捨命
抱在懷里的西瓜——沒跑;跑不了;十拿九穩
抱著燈心救火——惹火燒身;引火燒身
抱著擀麵杖當笙吹——碰此旁一竅不通
抱著孩子拜天地——雙喜臨門
抱著葫蘆不開瓢——死腦筋
抱著黃連做生意——苦心經營
抱著金磚挨餓——活該
抱著蠟燭取暖——無濟於事
抱著木棍推磨——死轉圈兒
抱著琵琶跳井——越談(彈)越深
抱著錢匣子睡覺——財迷心竅;財迷
抱著石頭跳深淵——死不回頭
抱著鐵耙子親嘴——自找釘子碰
抱著香爐打噴嚏——觸一鼻子灰;碰一鼻子灰
豹子吃馬鹿——好大的胃口
豹子進山——渾身是膽
鮑叔識管仲——知心
暴風雨中的航船——頂風破浪
暴雨前的閃電——大發雷霆
爆米花沏茶——泡湯了
爆竹店裡夫人——熱鬧;自作自受
爆竹脾氣——一點就著;扒虧點火就著
杯弓蛇影——自相驚擾
杯水車薪——無濟無事;不濟事
北京的蘿卜——心裡美
北門外開米店——外行
背鼎鍋上山——吃不住勁
背篼里頭搖鑼鼓——亂想(響)
背鼓進祠堂——一副挨打的相
背鼓追槌——自討打
背後藏茄子——有外心;生了外心
背後掛胡琴——拉不著
背後拉弓——暗箭傷人
背後作揖——反禮
背集擺攤子——外行
背靠背睡覺——體貼人
背門板上街——好大的牌子
背陽坡上的太陽——不久長;難長久
背油桶救人——惹火燒身;引火燒身
背著醋罐子討飯——窮酸
背著糞筐上銀行——臭錢
背著哈哈鏡走路——不怕後人見笑
背著黑鍋做人——直不起腰;伸不起腰
背著喇叭趕集——攬差事
背著瑣吶坐飛機——吹上天了
背著梯子罵街——發賊橫
被埋沒的陶俑——永無出頭之日;難出頭
被面上刺綉——綿上添花
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
被窩里伸出一隻腳——你算老幾
被窩里踢皮球——不見起
被窩里養老虎——留下禍根;留下後患
被窩里捉跳蚤——瞎抓
笨狗攆兔子——不沾邊;沾不上邊
笨姑娘納鞋底——坑坑窪窪
笨鴨子——上不了架
笨賊偷法官——自投羅網 崩了群的馬——四處逃散
逼上門的生意——沒有好貨
鼻尖上吊鐮刀——掛不住
鼻尖上抹黃連——眼前苦;苦在眼前
鼻孔喝水笑橡——夠嗆
鼻孔里長瘤子——氣不順
鼻樑上掛鑰匙——開口
鼻樑上推小車——走投(頭)無路
鼻涕流進喉嚨里——吃虧沾光沒外人
鼻涕往上流——反了
鼻頭上耍木偶——面上人
鼻眼裡鑽跳蚤——好進難出
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的
鼻子上安雷管——眼前就是禍;禍在眼前;急在眼前
鼻子上吊秤錘——搗嘴
鼻子下面掛電燈——聞名(明)
比干丞相——沒心
比賽場上的運動員——爭先恐後
比著被子伸腿——量力而行
閉著眼睛哼曲子——心裡有譜
閉著眼睛賣布——瞎扯
壁上的耕牛——離(犁)不得
壁上掛鬼星——鬼話(畫)
蝙蝠看太陽——顛倒黑白;傻了眼
鞭打快牛——忍辱負重
鞭打千里駒——快馬加鞭
鞭桿當笛吹——沒心眼
鞭桿做大粱——不是正經東西
鞭炮店失火——恭維自己
扁擔打跟頭——先一頭落地
扁擔倒了也認不出來——一字不識
扁擔窟窿插麥茬——對上眼了
扁擔挑水——掛兩頭
扁擔挑水走滑路——心掛兩頭
扁擔無釘——兩頭的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扁擔砸杠子——直打直
變戲法的本領——全憑手快
變戲法的打鑼——虛張聲勢
變戲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裱糊匠上天——胡(糊)雲
裱畫店夫人——自己丟出話(畫)來
鱉蛋上抹香油——圓滑;又圓又滑
癟肚臭蟲——要叮人
癟粒兒的麥穗——頭揚得高
癟嘴吹蕭——走漏風聲
殯儀館里的棺材——裝人
冰精蒸荔枝——甜透了
冰庫里點蠟——洞(凍)房花燭
冰凌當拐杖——靠不住;不可靠
冰凌調豆腐——難辦(拌)
冰山上畫畫——好景不長
冰上走路——小心在意
冰塘葫蘆——一串一串的
冰糖調黃瓜——乾脆;乾乾脆脆
冰天雪地發牢騷——冷言冷語
並列第一名——不相上下
病鬼開葯店——自產自銷
病好打郎中——恩將仇報
病人遭雷打——天災人禍
病重不吃葯——等死
撥好的鬧鍾——不到時候不打點
撥開竹葉見梅花——分清白
玻璃掉在鏡子上——明打明
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玻璃缸里的金魚——掀不起大浪;翻不了大浪;無山路,沒有出路
玻璃缸內關蒼蠅——亂竄
玻璃觀音——神明
玻璃瓶裝寶物——一眼看透;一眼看穿
玻璃瓶裝金魚——一眼看透
玻璃瓶子裝開水——三分鍾的熱勁
玻璃菩薩——神明
玻璃球上拴麻線——難纏
玻璃上放花盆——明擺著
玻璃娃娃——明白人
玻璃心肝水晶人——明白人
剝皮的青藤——一絲不掛
剝皮的樹——不長
脖頸上拴頭驢——不是正庄(樁)
脖子上掛雷管——太懸乎
脖子上圍裹腳布——臭了一圈子
薄刀切豆腐——兩面光
薄皮氣球——不攻自破
薄紙糊窗欞——一戳就穿
跛腳穿花鞋——邊走邊瞧
跛子趕老婆——越趕越遠
跛子劃船——以歪就歪
跛子騎瞎馬——各有所長
跛子走路——左右搖擺;搖擺不定;一步步來
不吃羊肉羊膻臭——自背臭名
不出雞的雞子兒——壞蛋
不出芽的穀子——壞種;孬種;不是好種
不大不小的老鼠——最刁
不餓帶干糧——有備無患
不熟的杏子——酸極了
不聽曲子聽評書——說的比唱的好聽
布袋裡裝石榴皮——一個子也沒有
布上的棉線——千頭萬緒
才子和佳人——一對
才子配佳人——十全十美;恰好一對
財神爺敲門——福從天降;天大的好事
財神爺要飯——裝窮
財主劫路——為富不仁
裁縫打狗——有尺寸
裁縫師傅做衣服——有尺寸;千真(針)萬真(針)
裁縫做嫁衣——替別人歡喜
裁縫做衣服——要良(量)心(身)
裁衣不用剪子——胡扯
踩著鼻子上臉——欺人太甚;太欺負人
踩著高蹺過獨木橋——藝高人膽大
踩著肩膀撒尿——成心糟踏人
踩著井繩當是蛇——膽小鬼
踩著石頭過河——腳踏實地
踩著銀橋上金橋——越走越亮堂
歇後語的由來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最早出現「歇後」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後體」(一種「歇後」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後語。
歇後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古代的歇後語雖然很少見於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肯定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恆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齋所載宋時諺也。」這類歇後語,直到今天還繼續為人們所使用。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流傳得最廣的傳統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集中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 和才智。歇後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和比喻,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歇後語,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通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等。
歇後語的語言詼諧幽默,讀了
歇後語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得最的語言文化之一,它集詼諧幽默於一體,讀了之後往往能令人會心地一笑。歇後語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
歇後語是漢語獨有的文字游戲,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後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有時也稱作「俏皮話」。最初的歇後語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歇後語的表現形式並不相同,是對當時通用的成語、成句的省略。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稱之為「藏詞」。例如用「倚伏」代替「禍福」(出自《道德經》:「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種歇後語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後來的歇後語在結構上是「比喻——說明」式的俏皮話。使用的人往往只說出比喻部分,後面的解釋部分則讓對方自己領悟。
歇後語最大的特點是諧音和比喻,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等一些膾炙人口的歇後語。
歇後語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會意,通過會意後再進行概念擴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等。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
城牆上騎瞎馬——好險;冒險;危險
城頭上放風箏——出手高
城頭上跑馬——兜圈子;難轉溜;轉不過彎來
城頭上栽花——高中(種)
城外頭開錢庄——外行
吃烤山芋——又吹又拍;吹吹拍拍
吃虧全在大意——末日來臨
吃辣椒屙不下——兩頭受罪
吃狼奶長大的——凶惡極了
吹鼓手叫陣——賽吹
大缸里放針——粗中有細
發大水出喪——天災人禍
發大水放排——隨波逐流
發高燒的病人——神志不清
發酵粉子——能吹噓
發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壞水
發霉的沙黃豆——不香
發面的醇子——是個引子
發面饅頭送閨女——實心實意
發射出去的火箭——扶搖直上
發射衛星上天——一鳴驚人
法官住班房——明知故犯;知法犯法
翻穿皮襖過草原——裝佯(羊)
翻過來的面袋子——空了;空的
翻了簍的螃蟹——到處橫行
翻著舊皇歷找好日子——倒退
樊梨花下西涼——馬到成功
蕃薯腦殼檀木心——不靈通
反轉葫蘆,倒轉蒲扇——出爾反爾
飯店裡賣服裝——有吃有穿
飯店門前賣瘟豬——不知趣
飯店牆上掛蒜瓣——零揪
飯罐子打斷耳——不能提了
飯鍋上的茄子——軟貨
飯盒裡盛稀飯——裝糊塗
飯勺子上的蒼蠅——混飯吃
飯桌上的盤子——沒把柄
范進中舉——喜出望外;喜瘋了
方不方,圓不圓——沒有規矩
方字比萬字——只差一點;差一點
房頂的窟窿——漏洞
房頂開門——六親不認
房頂落雪——不聲不響;無聲無息
房頂上扒窟窿——不是門
房頂上的冬瓜——兩邊滾
房頂上蓋房——漏(樓)
房頂上栽花——難交(澆)
房間里鬧鬼——怪物(屋)
房梁刻圖章——大材小用
房樑上掛雞子兒——懸蛋
房樑上掛辣椒——一串一串的
房梁做鋤把——大材小用
房上的草——刮來的種兒
房頭立雀——明擺著
房檐上玩把戲——不要命;玩命
房檐下的石頭——輪(淋)不著
房子著了搶東西——趁火打劫
仿造的商標——冒牌貨
紡紗廠的爛線團——頭緒太亂
放大鏡看報紙——顯而易見
放大鏡下的細菌——顯而易見
放大鏡照臭蟲——原(圓)形畢露
放風箏斷了線——沒指望了
放火燒山林——不顧根本
放了氣的皮球——軟蛋
放鳥兒出籠——各奔前程
放屁踩著葯捻子——趕到點子上了
放屁吹燈——各練一功
放屁打鼓——趕到點子上了
放屁捂屁股——小心過分;過分小心
放屁咬緊牙——暗裡使勁;使暗勁
放屁砸著腳後跟——倒霉透了;真倒霉
放下擔子聊天——歇後語
放咸魚落塘——死活不管
放鴨子上山——錯了地方
放羊的拾柴禾——捎帶
放羊娃打酸棗——捎帶活
飛奔的火車——一日千里
飛過的麻雀也要扯根毛——愛佔便宜
飛機打飛機——空對空
飛機的屁股——尾巴翹上了天
飛機放屁——一溜煙
飛機上擺手——高招
飛機上唱大戲——高調
飛機上打拳——高手
飛機上打仗——放空炮
飛機上的婚禮——空喜
飛機上的客人——高貴
飛機上吊郵筒——高興(信)
飛機上觀天——目空一切
飛機上過秤——高標准
飛機上開會——高談闊論
飛機上扔石頭——一落千丈
飛機上跳舞——空喜
飛機上裝大糞——臭氣熏天
飛機著火——倒栽蔥
飛了鴨子打了蛋——兩落空;兩頭空
肥狗咬主人——忘恩負義
肥腳螃蟹——大家(夾)
肥皂穿雲——輕松
肥皂泡當鏡子——成了泡影
肥豬戴盔甲——渾身不自在
肥豬跑進屠戶家——送上門的肉;找死
肥豬上屠場——挨刀的貨
墳地里拉弓——色(射)鬼
墳里埋砒霜——陰毒
墳頭打拳——嚇鬼
墳頭上耍大刀——嚇死人
墳頭上捅桿子——攪死人
墳頭種牡丹——死風流
粉板上寫字——不久長;難長久
粉搽到屁股上——不顧臉面;顧不得臉面
粉球滾芝麻——多少沾點
粉刷的烏鴉——白不久
糞巴牛叫門——臭到家
糞船過江——裝死(屎)
糞堆上插鮮花——臭美
糞堆上栽樁子——臭光棍
糞缸蓋上下棋——臭趣相投
糞缸里泡過的石頭——又臭又硬;臭硬
糞坑上吹喇叭——臭名遠揚
糞筐上的窟窿——死(屎)心眼
糞筐上的眼——死(屎)窟窿
糞里的蛆——沒骨頭
糞桶里洗蘿卜——反惹一身臭
豐收年景的糧囤子——冒尖
風不搖樹不動——事出有因
風車過馬路——沒轍
風吹燈草——心不定
風吹雞毛——忽上忽下
風吹落葉——一掃光
風吹馬尾——千絲萬縷
風吹麥苗——一邊倒
風吹牆頭草——兩邊倒
風吹雲朵——飄浮不定
風刮塵土——不費吹灰之力
風刮帽子扣麻雀——意外收獲
風口上點油燈——吹了
風馬牛——不相及
風門上的皮條——來回拽
風掃楊花——下落不明;不知下落
風匣改棺材——裝人
風箱換上鼓風機——一個比一個會吹
風揚石磙——胡說一氣;真能吹
風箏脫了線——扶搖直上;搖搖欲墜
風中鵝毛——無影無蹤
瘋狗的脾氣——一見人就咬;亂咬人
瘋狗跳牆頭——急紅了眼;逼的;逼出來的
瘋狗咬人——叼住不放
瘋狗咬月亮——狂妄(汪);不知天高地厚
瘋姑娘講笑話——嘻嘻哈哈
蜂糖蒸核桃仁——又甜又香
蜂窩里挖蛋——-想換蜇了
逢年過生日——雙喜臨門
縫衣針當錐子使——難通過;通不過
縫衣針對鑽頭——針鋒相對
鳳凰跌到雞窩里——落魄了
鳳凰麻雀換巢——貴賤顛倒
鳳凰身上插雞毛——多此一舉
鳳凰下雞——一輩不如一輩;一代不如一代
鳳仙花結籽——碰不得
鳳有鳳巢,鳥有鳥窩——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佛爺的眼珠兒——動不得
佛爺臉上刮金子——刻薄;細索求;淺薄
夫妻吵架家不和——不知誰是誰非;難斷是非
夫妻反目——事出有因;說來話長
夫妻倆打鐵——對手
夫妻倆看熱鬧——又說又笑
夫妻倆下飯館——對吃對喝
夫妻推磨——盡繞圈子;繞圈子
伏天的蟈蟈——叫得歡
伏天的爛魚——臭貨;骯臟貨
伏天的太陽——毒極了
扶不上樹的鴨子——賤骨頭
扶起籬笆就是牆——不牢靠
扶著醉漢過破橋——上晃下搖
服務員上茶——和盤托出
浮在水面上的草——無依無靠
斧砍三江水——不斷流
斧頭劈水——白費力氣
斧頭鑿木——一物降一物
釜底抽薪——奄奄一息(熄)
父子猜拳——爺倆好
父子觀虎鬥——大驚小怪
富貴人家的小姐——弱不禁風
腹中容不得一根毛——肚量小
旮旯里藏毒蛇——不露頭
嘎小子買燒雞——鬧了個大窩脖
蓋房請來箍桶匠——找錯了人
蓋了九床被子做美夢——想不透
蓋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乾草點燈——十有九空
乾池塘里的青蛙——盼下雨
乾打雷不下雨——虛張聲勢
乾地拾魚——白揀
乾旱的莊稼——熟得早
干河溝的魚——跑不了
干河灘里露牡丹——好景不長
幹活打瞌睡——迷迷糊糊
干辣椒——串起來了
干蘿卜纓熬湯——乏味;淡而無味
干墨魚擺陣仗——彌天大謊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圓
干手粘芝麻——不上手
干塘里的鯉魚——沒有幾天蹦頭;蹦達不了幾天
干塘里的泥鰍——滑不到哪裡去
干塘抓野魚——人人有份
干魚肚裡尋膽——少見;少有
甘露寺里的劉備——安然無恙
甘蔗拔節——一節也不通
甘蔗當煙囪——不通氣
甘蔗地里長草——荒唐(糖)
甘蔗地里栽蔥——比人家矮一截
甘蔗林里種香瓜——從頭甜到腳
甘蔗命——吃一節算一節
甘蔗皮編席子——甜蜜(密)
甘蔗支危房——不頂用;不頂事
肝臟的兄弟——窩囊廢(肺)
趕場帶相親——一舉兩得
趕場走進死胡同——行不通;走不通
趕場做買賣——隨行就市
趕車不拿鞭子——拍馬屁
趕車的過泥塘——軲轆進去了
趕狗入死巷——反咬一口
趕雞下河——硬往死里逼
趕腳的不問道——路子對頭
趕腳的騎驢——只圖眼前快活
趕龍王下海——巴不得
趕馬車的打響鞭——虛張聲勢
趕馬車人的草料袋——草包
趕廟會失孩子——活丟人
趕牛進雞舍——門路不對
趕牛下崖——往死路上逼
趕牛下崖——硬往死里逼
趕鴨子上坡——各顧各(咯咕咯)
趕鴨子上樹——辦不到;沒法辦
趕著綿羊上火焰山——硬往死里逼
趕著牛車拉大糞——送死(屎)
趕著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點仙氣
橄欖屁股——坐不穩;坐不住
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擀麵杖打飛機——高不可攀
擀麵杖分長短——大小各有用場
擀麵杖灌米湯——滴水不進
擀麵杖升雲天——誹謗(飛棒)
擀麵杖鑽石關——紋絲不動
剛備鞍的馬駒——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剛扯帆就遇頂頭風——出師不利
剛出殼的小雞——翅膀不硬
剛出爐的純鋼——寧折不彎
剛出爐的鐵——心底純正
剛出山的太陽——紅光滿面
剛出生的娃娃——沒見過世面
剛出水的蝦子——活蹦亂跳
剛出土的黃連——苦苗苗
剛逮住的鯉魚——亂蹦亂跳
剛飛的鳥兒——不知高低
剛揭蓋的蒸籠——熱氣騰騰
剛結婚的黃花女——羞羞答答
剛進廟的和尚念佛經——現學現唱
剛落地的雨水——渾濁不清
剛買來的馬——難合群;不合群
剛扭的苦瓜——苦極了
剛上蒸籠的饅頭——面生
剛摘的黃瓜——一時鮮
缸里點燈——照里不照外
缸里盛酒——不在乎(壺)
缸中倒豆——不藏不掖
鋼板上釘釘——硬過硬
鋼刀落肚——割心腸
鋼絲穿豆腐——沒法提;提不得;別提了
鋼絲繩穿針——難通過;通不過
鋼針屁股上的眼——只認衣衫不認人
鋼珠落玉盤——當當響;響當當
高飛的鳥兒遇老鷹——凶多吉少
高個子跌跤——差(叉)得遠
高個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高級合金鋼——過得硬;夠硬
高舉拳頭輕輕放——手下留情
高梁稈兒拴騾子——拉倒
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高梁稈做磨棍——有勁使不上
高梁稈做梯子——上不去
高粱地里打陽傘——難頂難撐
高粱地里栽蔥——矮一截子
高粱地里種玉米——秋後見高低
高粱稈上結茄子——不可思議
高粱稈挑水——擔當不起
高粱稈推磨子——玩不轉
高粱稈做眼鏡——空架子
高粱撒在麥子地——雜種
高俅當太尉——一步登天
高山頂上搭檯子——高高在上
高山頂上放風箏——起點高
高山砌屋——圖風流
高山上的青松——根子硬;四季常青
高山上的雪蓮——一塵不染
高山上滾石頭——永不回頭
高山頭種辣椒——紅到頂了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長
高射炮打坦克——水平太低
高射炮的眼睛——向上看
高速公路——通行無阻;暢通無阻
高興得四腳爬地——得意忘形
高音喇叭掉井裡——哇啦不上來了
稿子寫到邊——不夠格
戈壁灘上的黃沙——無窮無盡
戈壁灘上的石頭——明擺著
戈壁灘上找泉水——難極了
疙瘩餅子送閨女——實心實意
哥倆並坐——親密無間
哥倆坐班房——難兄難弟
胳膊彎里打涼扇——兩袖清風
胳膊窩里夾皮球——氣脹人
胳膊肘——朝里彎;往裡拐
胳膊肘里灌醋——酸溜溜的
胳肢窩里夾耗子——冒充打獵人
鴿子光揀高門樓飛——忘本
割韭菜,剝黃麻——一碼是一碼
割韭菜不用鐮刀——胡扯
割了貓尾巴拌貓食——自己吃自己
割麥不用鐮刀——連根拔
割麥刮大風——一團糟
割下鼻子換面吃——不要臉
擱淺的船——進退兩難
歌倆上京城——同奔前程
革鞋無樣——邊打邊像
蛤蟆吃黃蜂——倒挨一錐
蛤蟆打飽嗝——氣脹的
蛤蟆帶籠頭——好大的臉皮
蛤蟆戴帽子——充矮胖子
蛤蟆盪鞦韆——擺不起來
蛤蟆的眼睛——突出
蛤蟆的嘴——唱不出好歌
蛤蟆頂桌子——自不量力;不自量
蛤蟆掛鈴鐺——吵鬧不休
蛤蟆過河——一鼓作氣
蛤蟆蝌子害頭痛——渾身是病
蛤蟆爬上櫻桃樹——想吃高味
蛤蟆曬肚——仰面朝天
蛤蟆生氣——干鼓肚
蛤蟆跳到牛背上——自以為大
蛤蟆跳井——不懂(撲通)
蛤蟆跳台階——又蹲屁股又傷臉
蛤蟆吞西瓜——難下口
蛤蟆想吞天——好大的口氣
蛤蟆追兔子——差得遠;差遠了
蛤蟆嘴底下落蒼蠅——白送一口肉;送來的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