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條規
⑴ 法院工作人員紀律規定
1、必須遵守憲法,遵守法律、法規,在全部業務活動中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執行職務。 2、律師必須忠於職守,堅持原則,不畏權勢,敢於排除非法干預,維護國家法制與社會正義。 3、律師必須熱情勤勉、誠實信用、盡職盡責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積極履行為有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義務,努力滿足當事人的正當要求,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4、律師之間以及與其他法律服務工作者之間應當互相尊重,同業互助,公平競爭,共同提高執業水平。 5、律師在執業中必須廉潔自律,敬業勤業,嚴密審慎,講求效率,注重儀表,禮貌待人,自覺遵守律師執業規章和律師協會章程。 6、律師應當忠於律師事業,努力鑽研和掌握執業所應具備的法律知識和服務技能,注重陶冶品德和職業修養,自覺維護律師的名譽。 7、不得私自接受當事人的委託,承辦法律事務; 8、不得拒絕律師事務所指派為無能力交納費用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9、不得拒絕承辦人民法院為刑事被告人指定辯護人的案件; 10、不得接受與已代理的案件有相反利害關系的案件的當事人的委託; 11、不得接受與本人有利害關系的案件當事人的委託,已接受委託的,發現後應及時申請解除委託關系; 12、不得在同一案件中接受委託擔任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 13、不得採用挑詞架訟的方式去獲取或擴大業務; 14、不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報酬或者其他費用; 15、不得在律師事務所正常業務收費之外索要或者收受委託人或其利害關系人給予的額外報酬或者報酬性質的實物禮品。
一、我國人民法院對於案件進行開庭審理所應當遵循的流程包括:
1、開庭。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通知與告知相關人員;
2、法庭調查;
3、法庭辯論;
4、被告人最後陳述;
5、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
6、宣判。
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以下法庭紀律:
1、旁聽人員必須保持肅靜,不準鼓掌、喧嘩、吵鬧,不得有其他妨礙審判活動的行為;
2、旁聽人員不得隨便走動,不得進入審判區;
3、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得中途退庭,未經審判長同意,不得發言、提問,發言時應當起立,注意文明禮貌,不得攻擊、辱罵他人;
4、未經法庭許可,任何人不得在法庭錄音、攝影;
5、不準吸煙和隨地吐痰;
6、關閉尋呼機、行動電話和其他通訊設備。對違反法庭紀律的,法庭將給予口頭警告、訓誡,不聽勸告的,經審判長決定,可以沒收錄音、錄像、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給予罰款、拘留。對於哄鬧、沖擊法庭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九條 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下列紀律:
一、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
二、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
三、不得發言、提問;
四、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
第十條 新聞記者旁聽應遵守本規則。未經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許可,不得在庭審過程中錄音、錄像、攝影。
第十一條 對於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可以口頭警告、訓誡,也可以沒收錄音、錄像和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予以罰款、拘留。
⑵ 民事訴訟法170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規定為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當事人認為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民事訴訟流程是什麼
1、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民事起訴書,並且根據所告的人數提交副本;
2、人民法院收到起訴書或則口頭起訴,進行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天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天內裁定不予受理並通知當事人;
3、對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案件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4、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天內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告,同時,被告在收到起訴書之日起15天內提出答辯狀。被告提出答辯狀後,人民法院應當在5天內將答辯狀副本送達給原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民事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
(一)人身關系、財產確權案件;
(二)涉外案件;
(三)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案件;
(四)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的案件;
(五)當事人提出反訴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的案件。
第一百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案件,可以一次開庭審結並且當庭宣判。
第一百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兩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六十九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當事人認為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應當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一百七十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⑶ 法庭規則和法庭紀律
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必須聽從審判長或者獨任法官的統一指揮,遵守法庭秩序,發言、陳述和辯論須經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許可。參加旁聽人員必須遵守法庭紀律,維護法庭秩序;未經法庭許可。不準記錄、錄音、錄像和攝影;不準隨意走動,進入審判區;不準發言,提問,如對法庭審判活動有意見,可在休庭或閉庭後,書面向法庭提出;攜帶行動電話、尋呼機等通訊工具的,請關機;不準抽煙;不準鼓掌、喧嘩、吵鬧和實施其他妨害法庭審判活動的行為。對於違反法庭規則的人,根據情節輕重,預以警告、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罰款、拘留,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我國人民法院對於案件進行開庭審理所應當遵循的流程包括:
1、開庭。開庭審理前,由書記員通知與告知相關人員;
2、法庭調查;
3、法庭辯論;
4、被告人最後陳述;
5、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
6、宣判。
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以下法庭紀律:
1、旁聽人員必須保持肅靜,不準鼓掌、喧嘩、吵鬧,不得有其他妨礙審判活動的行為;
2、旁聽人員不得隨便走動,不得進入審判區;
3、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得中途退庭,未經審判長同意,不得發言、提問,發言時應當起立,注意文明禮貌,不得攻擊、辱罵他人;
4、未經法庭許可,任何人不得在法庭錄音、攝影;
5、不準吸煙和隨地吐痰;
6、關閉尋呼機、行動電話和其他通訊設備。對違反法庭紀律的,法庭將給予口頭警告、訓誡,不聽勸告的,經審判長決定,可以沒收錄音、錄像、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給予罰款、拘留。對於哄鬧、沖擊法庭等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九條 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下列紀律:
一、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
二、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
三、不得發言、提問;
四、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
第十條 新聞記者旁聽應遵守本規則。未經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許可,不得在庭審過程中錄音、錄像、攝影。
第十一條 對於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審判長或者獨任審判員可以口頭警告、訓誡,也可以沒收錄音、錄像和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予以罰款、拘留。
⑷ 法庭紀律具體內容是什麼呀
書記員宣布的法庭紀律具體內容是: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鼓掌、喧嘩、吸煙、進食等。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4)法院條規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條,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一條,司法警察依照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令維持法庭秩序。出現危及法庭內人員人身安全或者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緊急情況時,司法警察可以直接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採取的扣押物品、強行帶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如果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秩序,審判長應當警告制止。對不聽制止的,可以強行帶出法庭;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批准。被處罰人對罰款、拘留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對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⑸ 民訴法132條規定
【法律分析】
民訴法132條規定: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所謂訴訟材料,是指原、被告雙方向受訴法院提交的起訴狀、答辯狀,以及他們各自提交的有關證據材料。必要的證據,是指對於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必不可少的證據材料。
審核訴訟材料,主要是指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對原告的起訴狀、被告的答辯狀以及他們提出的證據和其他訴訟材料進行審查和核實。包括:再次審查案件是否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發現該案件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范圍的,裁定駁回起訴,發現不屬於本法院管轄的,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了解原告的訴訟請求和被告對訴訟請求的反駁是否還需要一定的證明材料,如需要,通知當事人補正;審查被告是否提出了反訴,反訴是否符合條件,反訴的訴訟請求是什麼,有何事實和理由;查明有無必要對證據進行鑒定或者勘驗,是否需要人民法院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是否需要對可能滅失的證據採取保全措施;確定是否有必要按法定程序通知其他人參加訴訟。通過審核,可以使審判人員對案情有初步了解,掌握矛盾的焦點和爭議的實質,把握案件的中心環節,確定案件能否進人開庭審理階段。因此,審核訴訟材料是審判前准備工作中的必要步驟,它對於案件能否及時開庭審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二條 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第一百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派出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出示證件。
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校閱後,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⑹ 民事訴訟法第22條規定
第二節地域管轄
第二十二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三條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第二十四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五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六條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七條因公司設立、確認股東資格、分配利潤、解散等糾紛提起的訴訟,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九條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條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事故發生地或者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一條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損害事故請求損害賠償提起的訴訟,由碰撞發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達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二條因海難救助費用提起的訴訟,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達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三條因共同海損提起的訴訟,由船舶最先到達地、共同海損理算地或者航程終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五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