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段立法

段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2-24 00:52:08

❶ 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如下:

第三專條屬: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❷ 十八大報告對人大工作提岀了什麼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專門講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問題:「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別是一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代表比例,降低黨政領導幹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設立代表聯絡機構,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加依法履職能力。」這段話涉及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人大建設三個方面的問題,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改進人大工作,加強人大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人大制度:執政黨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大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關於人大制度,黨的十八大報告主要講了兩句話,說它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這是其中的一句。其理由如下: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而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就是人民代表大會。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設計這樣一個制度,就是要讓這個制度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具體說來,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的國家,是人民執掌權力的國家,這是國體;人民怎樣執掌國家權力、實現當家做主呢?就要建立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讓它能夠通過特定的制度體系,集中體現人民的意願,並把它轉化為國家意志,而這就是政體;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體現這樣的國體和政體的制度體系,就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在這里,人民依法選舉自己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國家政權體系,行使國家權力。我們的整個國家體系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核心組織起來的,人民代表大會接受人民的委託,行使立法、決定、任免、監督等國家權力。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第一職能。
(二)黨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
黨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這是黨的十八大關於人大制度講的另一句話。為什麼要這樣說呢?首先,讓人民當家做主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根本目的。在黨的領導下,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所為何來?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實現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其次,共產黨執政以後,它的任務、使命、工作的核心,歸根結底也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黨的工作的核心是支持和領導人民當家作主」,[1]這是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說過的一句話。黨的十八大報告講「黨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正是秉承鄧小平上述思想而來的,強調的是保證人民當家做主,這才是執政黨的根本任務。當然,黨怎樣才能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呢?也只能是運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因為它本身就是共產黨執政的制度載體和操作平台。其實,這也就是當初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初衷。
二、人大工作:加強立法工作,加強監督工作,特別是要加強預算監督
關於人大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重點講了以下幾層意思:
(一)加強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
目前,我國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如何立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除了繁重的立法和修法任務之外,這個階段立法的主要特徵是改變過去政府立法、部門立法、管理立法的狀況,轉向人大立法、統籌立法、約束立法的新階段。就是說,人大要發揮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要建立統籌兼顧的立法機制,要在約束政府行為、保障公民權益方面加大力度。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近年來在這方面有些經驗可以參考。主要是調整建立了新的立法格局,即在立法中發揮黨委領導作用的前提下,發揮人大的主導作用,發揮政府的基礎作用,發揮部門的協調作用,發揮專家學者的支撐作用,發揮代表和市民的主體作用。這幾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在立法方面的基本做法:一是發揮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二是確立以「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為核心的立法方針;三是通過改進和完善立法的方式方法,促進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的緊密結合。
(二)加強對「一府兩院」的監督
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主要是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事監督。
1.在當前情況下,人大對政府的監督主要體現在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上。法律監督主要是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和執法檢查,工作監督主要是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法律監督中的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目前各地都在探索,還沒有十分成熟的經驗。執法檢查是地方人大首先做起的,全國人大予以認可並仿效推廣,各地都在做。工作監督目前主要是聽取和審議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在這方面應該說有規則、有方法、也有成效,但也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存在深入不夠、力度不夠的問題,甚至存在「水過地皮濕」的現象,需要改進。至於人事監督,在監督法出台、對人大任命的幹部進行述職評議停止以後,基本上就沒有開展了。
2.對法院和檢察院的監督主要是以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的方式進行的。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兩院專項工作報告的情況,與聽取和審議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差不多。由於監督法出台後個案監督停下來了,而類案監督又難以實施,其他方式的司法監督,也都在新的探索之中,缺乏成熟的經驗。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008年結合聽取和審議檢察院的專項工作報告,做出了一個《關於加強人民檢察院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工作的決議》,其意圖在於用這個決議激活司法體系內部依照法律進行個案監督的機制,使其加大力度運轉起來,發揮司法監督的作用。2012年年底統計,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大都做了類似決議或決定。
(三)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
管住財政、管住預算是任何一個國家議會的首要職責。但是,在我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系中,一直沒有把預算問題提到應有的地位上來認識,因此在實踐中沒有用足夠的精力來做好預算審批和監督工作。
除了認識上和工作上的不到位之外,還有預算審查和監督在口徑上的不到位;即只是把一部分預算的內容交給了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審查和監督,而沒有全口徑地列入。按照全口徑應該列入預算的科目,在目前的一般預算科目之外,還應該包括國有資本經營、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障資金等三大類預算項目,廣義來說,還應該包括國家債務預算。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全口徑預算監督的問題提出來了。在2013年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社會保險基金首次納入財政預算報告。這是一個涉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五大保險的全國人民的「養命錢」,是一個預算收入為3.28萬億、預算支出為2.79萬億的巨額款項。
當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這個問題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工作層面,對整個人大制度的加強和完善都具有重大的促進意義,把人民代表大會應該管而過去沒有管、應該管好而過去沒有管好的事情管起來、管好它。這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口徑預算監督更為重大的意義所在。
三、人大建設:加強人大建設,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
關於人大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主要講了兩層意思,一是關於代表結構機構制度問題,一是關於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問題。
(一)優化代表結構,健全代表機構,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發揮代表主體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主體。所以,代表問題歷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這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充分的體現。
1.優化代表結構。在《代表法》作了新一輪修改的基礎上,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級人大代表的結構比例都比過去有了很大的優化。一是在代表總數大體不變的情況下,原來城市人口比例較高的地方代表名額下降,原來城市人口比例較低的地方代表名額上升。二是全國人大中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的代表上升,黨政領導幹部的代表下降。三是農民工代表從上屆的3人增加到31人。
2.健全代表機構。目前,地方人大代表機構都是健全的,並不存在這個問題。這主要是針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說的。因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代表聯絡局,在目前還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內設機構,還沒有升格為與辦公廳或各個專門委員會平級的正式機關。
3.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我國的人大代表制度實行的是兼職制,按理說兼職代表本身就生活、工作在群眾之中,不存在一個專門聯系群眾的問題。但仍然有一個代表要不要聯系群眾的問題,和聯系群眾緊密不緊密的問題。應該說,在這方面不少區縣都積累了經驗,比如,代表公示、代表述職、代表定期接待或走訪選民、在選區設立代表工作機構等。
4.發揮代表主體作用。這有兩層意思,一是從代表作為個人角度說的。代表是一種職務,代表必須履行自己的代表職務,代表要優先履行自己的代表職務。二是從代表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的角度說的。那就是代表能不能履職、能不能履好職,它關繫到人民代表大會運轉的好壞優劣,關繫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興衰成敗。因為人民代表大會的所有職責的行使,都是經由代表履職才能實現的,沒有廣大代表這個主體,就沒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所以說代表履職問題,並不簡單地是代表個人表現的好壞的問題,而是關繫到制度性、全局性的問題。
(二)優化委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這是黨的十三大報告後,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再一次將委員專職化問題提到重要議程,這是在健全國家權力機關組織制度、加強人大制度建設方面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
1.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的知識和年齡結構。在年齡結構方面,總的原則應該是適當降低任職年齡,增加年富力強的人員,從整體上保證能夠連任兩屆的組成人員由現在的不到三分之一增加到一半左右。在學歷知識結構方面,總的原則應該是逐步提高學歷層次和文化水平,克服原來不重視學歷知識結構的傾向。在專業知識結構方面,總的原則應該是逐步增加專業人員的比例。這里說的專業知識結構,應該既包括科班出身學有所長的研究人員,也包括多年從事專業工作經驗豐富的實際工作者。
2.提高專職委員的比例。對於什麼是專職委員,有兩種理解。廣義理解認為,只要是專門從事人大工作的駐會的委員,都可以叫專職委員。狹義理解則僅指除了常委會委員外,無任何其他職務的駐會委員。設立專職委員有什麼依據呢?從文獻上說,早在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就提出,「要加強全國人大特別是它的常委會的組織建設,在逐步實現委員比較年輕化的同時,逐步實現委員的專職化。」從法律上說,憲法和地方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人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第七和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工作要點也提出,要逐步實現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專職化。
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的逐步實現委員專職化以後,全國和地方人大常委會都進行過探索。北京市海淀區人大常委會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和區委的支持下,在2002年11月的第十二屆五次人代會補選了兩名人大常委會委員作為專職委員,十三屆時設了5名專職委員,十四屆增加到7名,現在的十五屆是5名。從實踐看,效果還是不錯的:一是從整體上改善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結構,增加了專職人員的比例,常委會整體力量得到了加強,工作質量相應提升。二是從個體上增加了部分專一從事人大常委會工作的全職人員,使他們擺脫了兼職從事人大常委會工作那種疲於應付的局面,能夠專心致志地從事人大工作。三是人大常委會得到了各個領域行家裡手的補充,使得常委會對相應領域的情況更加熟悉。
3.對設立專職委員、提高專職委員比例的思考。關於在人大常委會設立專職委員一事,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最為核心的一個論點,是「逐步實現委員的專職化」,講的是常委會委員要通過不斷提高專職委員比例的方式或途徑,逐步使其走向全部專職化這個目標。而十八大報告主要是講「提高專職委員的比例」,並沒有講到實現專職化這個目標。但是,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有一個新的視點,那就是它講的提高專職委員比例,不單單是指向常委會組成人員的,而且也包括了專委會組成人員。這種差異,給我們提出了問題。其一是提高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比例的限度在哪裡?人大常委會要不要以專職化為目標?其二是提高人大專門委員會專職委員的限度在哪裡?專門委員會要不要以專職化為目標?這里講的專職化也可以稱為駐會化。
我國人大代表實行的是兼職制度,他們既是代表又有自己的職業。代表大會通常是一年一次,每次幾天,加上閉會期間的履職,普通代表一年也就20天左右。這種代表兼職性和會期的短暫性,使得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在運行上是很簡便的。但是,人民代表大會的這種運行方式上的簡便性,與法律賦予它的人民通過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繁重性,又是一個很大的矛盾。這種矛盾,使得人民代表大會在目前的情況下很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解決這個矛盾的第一步,是在地方設立人大常委會。地方人大常委會的建立使得有一部分專職人員從事人大的工作,從而緩解了這個矛盾,但是並沒有徹底解決這個矛盾。現在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也已經30多年了,雖然駐會委員已經佔到三分之一以上,但仍然是以兼職為主的;這樣,地方人大常委會也是不能經常性地開會議事的。也就是說,盡管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建立起來了,但由於常委會組成人員仍舊兼職的過多,依然沒有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對此,黨的十三大報告已經做了回答:即逐步實現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專職化。但是,1987年提出這個問題以後,雖然有局部的實驗,總體進展卻不大。現在,十八大終於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總之,這個問題對於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應該加快探索和實施的步伐。
關於人大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專職化問題,也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在十八大以前,關於委員專職化問題的討論,基本上是局限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這個層面的,大家的視野還沒有涉及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是否有個專職化問題。由於十八大提出的「提高專職委員比例」,是將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一並列舉的,所以在當下的討論中,專委會組成人員專職化問題,也就理所當然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按照我們在前面論述問題的邏輯,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專職化,顯然也是有利於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的,更是有利於專門委員會履職的。
當然,就我們的實際情況而言,在常委會和專委會組成人員專職化方面應該分步實施,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應該是:第一步,逐步提高常委會專職委員的比例,爭取先從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再提高到三分之二;第二步,實現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專職化;第三步,逐步提高專委會組成人員的專職化的比例。當然,這個工作需要先進行局部試驗,在局部試驗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進行頂層設計,然後再分步推進。
四、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前景展望
人民代表大會職責的繁重性和它的運行方式的簡便性之間的不適應,構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部的一個矛盾,而且是一個基本的矛盾。這個矛盾既造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運轉上的困難,又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而且這個矛盾不是短時期可以解決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這個矛盾的解決,需要經歷幾個關鍵性的步驟才能實現。其一,地方人大常委會制度的確立,這個事情在1979年基本上解決了。但是留下了一個尾巴,那就是鄉鎮一級人大制度究竟如何建設,還沒有定型。其二,設立和增加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的專門委員會從八二憲法以後是逐屆增加的,一直增加到現在的9個;地方人大的專門委員會大致是從立法法頒布之後先從成立法制委員會開始,而後逐步建立健全起來的,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完全設立起來,就是說這個過程還沒有完結。隨著人大各項職能的強化和細化,各級專門委員會的數量還應該進一步有所增加,這是完善人大制度的客觀需要。其三,常委會組成人員逐步走向專職化。黨的十八大重提提高專職委員比例的問題。其實就是逐步實現委員的專職化,而且應該制定工作日程表。其四,人大的機構設置還應該進一步調整。如把現在屬於政府序列的審計、編制等機構劃歸人大序列,新增加一些有利於把人大工作進一步做實的機構等等。
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走到以上設想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民代表大會責任的繁重性及其運轉方式的簡便性之間的不匹配這個矛盾就解決得差不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了。

❸ 根據材料比較羅斯福新政兩個階段立法目的有什麼不同

第一階段立法的目的是從挽救經濟危機出發,整頓金融,調節工農業生產。第二階段是為了調整社會關系,確立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經濟。

❹ 我國現階段立法的指導思想為()

我已經知道答案了,選:
B、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
C、黨的基本路線

❺ 地方性法規對程序作了哪些規定

本溪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程序規定目錄

發布的時間
總則
立法程序
附則
編輯本段發布的時間
(2001年1月16日本溪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1年3月27日遼寧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准)
編輯本段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地方立法活動,健全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遵循憲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則,按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 第四條制定地方性法規應當符合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突出地方特色。 第五條制定地方牲法規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編輯本段立法程序
第六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列入會議議程。 第七條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十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由主席團決定是否列入會議議程。 專門委員會審議時,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八條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地方性法規案,在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可以先向常務委員會提出,經常務委員會會議依照本規定第三章的有關程序審議後,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會全體會議作說明。 第九條常務委員會決定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地方性法規案,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一個月前將法規草案發給代表。 第十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大會全體會議聽取提案人的說明後,由各代表團進行審議。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提案人應當派人聽取意見,回答詢問。 各代表團審議法規案時,根據代表團的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應當派人介紹情況。 第十一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可以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意見,並印發會議。 第十二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地方性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 第十三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必要時,主席團常務主席可以召開各代表團團長會議,就法規案中的重大問題聽取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主席團常務主席也可以就法規案中的重大的專門性問題,召集代表團推選的有關代表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的情況和意見向主席團報告。 第十四條列入市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席團同意,並向大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十五條地方性法規案在審議中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經主席團提出,由大會全體會議決定,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作出決定,並將決定情況向市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報告;也可以授權常務委員會根據代表的意見進一步審議,提出修改方案,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下次會議審議決定。 第十六條地方性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各代表團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提出法規草案稿,由主席團提請大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第十七條主任會議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報告,再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如果主任會議認為地方性法規案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可以建議提案人修改完善後再向常務委員會提出。 第十八條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五人以上聯名,可以向常務委員會提出地方性法規案,由主任會議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或者先交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提出是否列入會議議程的意見,再決定是否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不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應當向常務委員會會議報告或者向提案人說明。 專門委員會審議的時候,可以邀請提案人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十九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除特殊情況外,應當在會議舉行的七日前將地方性法規草案及有關資料發給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對地方性法規草案進行調查研究,准備審議意見。 第二十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一般應當經兩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後交付表決。部分修改的地方性法規案,可以經一次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即交付表決。 第二十一條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一次審議地方性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提案人的說明,進行初步審議。 常務委員會會議第二次審議地方性法規案,在全體會議上聽取法制委員會關於法規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對法規草案修改稿進行審議。 第二十二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議,提出審議意見,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可以邀請其他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三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對法規案進行統一審議,提出審議結果報告和法規草案修改稿,對重要的不同意見應當在審議結果報告中予以說明,對有關專門委員會的重要審議意見沒有採納的,應當向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反饋。 法制委員會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可以邀請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的成員列席會議,發表意見。 第二十四條專門委員會審議地方性法規案時,應當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根據需要,可以要求有關機關、組織派有關負責人說明情況。 第二十五條專門委員會之間對法規草案的重要問題意見不一致時,應當向主任會議報告。 第二十六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法制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將法規草案發送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將意見整理後送法制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二十七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重要,的地方性法規案,經主任會議決定,可以將法規、草案公布,徵求意見。各機關、組織和公民提出的意見送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 第二十八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應當收集整理常務委員會審議意見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見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分送法制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並根據需要,印發常務委員會會議。 第二十九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在交付表決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應當說明理由,經主任會議同意,並向常務委員會報告,對該法規案的審議即行終止。 第三十條法規案經常務委員會兩次會議審議後,仍有重大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由主任會議提出,經全體會議同意,可以暫不付表決,交法制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一步審議。 第三十一條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的地方性法規案,因各方面對制定法規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問題存在較大意見分歧擱置審議滿兩年的,或者因暫不付表決經過兩年沒有再次列入常務委員會會議議程審議的,由主任會議向常務委員會報告,該法規案終止審議。 第三十二條法規草案修改稿經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由法制委員會根據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進行修改。 第三十三條法規草案由主任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全體會議表決,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編輯本段附則
第三十六條提出法規案,應當同時提出法規草案文本及其說明,並提供必要的資料。法規草案的說明應當包括該法規的必要性和主要內容。 第三十七條地方性法規報經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 第三十八條在常務委員會公報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第三十九條地方性法規部分條文被修改或者廢止的,必須公布新的法規文本。 [1]第四十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溪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同時廢止。

❻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出哪幾部法典組成為什麼說它集羅馬法之大成如何評價它的歷史地位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新律》四部分組成。
《查士丁尼法典》是歷代羅馬皇帝所頒布的憲令,按年代順序編排,共編出10卷,凡未被列入的都一律作廢。《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搜集和節錄的是已知公認的法學家的著作,共編出50卷,凡未被選入的法理陳述都被宣布為無效,以後永遠不許在法律上引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是一本羅馬私法教科書,由皇帝欽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新律》是法學家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編完後陸續頒布的168條新敕令匯編成集。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羅馬法的精華和集錦,它總結和匯集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對羅馬法的廣泛傳播起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詳細的法律規范,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它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以羅馬法為基礎的。

❼ 為什麼說它集羅馬法大成如何評價它的歷史地位

你說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吧。
此大全是羅馬法的精華和集錦回,它總結和匯集了羅馬答法和羅馬法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對羅馬法的廣泛傳播。
評價:①《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稱查士丁尼法典,它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詳細的法律規范,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③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以羅馬法為基礎.播起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查士丁尼法典》這一重要法律文獻雖然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編纂的,但在編纂過程中曾根據當時情況作了加工,所以一般說來它能夠反映出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羅馬法,即「古典時代」的全貌.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❽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制定的原則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它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法的制定過程中的具體化。我國現階段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科學性和民主性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立法首先應體現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❾ 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法律制定的原則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它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法的制定過程中的具體化。我國現階段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科學性和民主性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立法首先應體現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二)民主性原則 在法律制定過程中,貫徹民主原則具有非常方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本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自願、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了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1)只有在一個民主的法律體制內,才能為全體公民提供一個平等地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權利機制,保證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實現其平等權利。(2)民主可以為公民提供自願和意志的機會,自願地從事在法律規定和允許的范圍內作為和不作為的事項,免受外力的強迫去干自己所不願乾的事情。(3)一個體現民主原則的立法體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主發展等自主權,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這一點對於處於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期的我國各類市場主體顯得格外重要,充分實現的自主性也是市場經濟的要義之一。(4)民主機制本身便意味著將為公民行使自由權利提供保證。沒有民主,便沒有自由,沒有民主機制的確認和保障,一切自由權利便會落空,與民主相對應的專制只能扼殺和窒息自由。(5)對於法治,民主就顯得更為重要。法治作為一種社會形態,一種治國方略,一種價值選擇,其本身就是民主的產物,沒有民主,就談不下法治,只能導致專制。當然,民主的實現也離不開法治,民主作為一種國家政治形式,為法治奠定基礎,而法治則是民主的實現形態,是民主的結晶。 二、穩定性、連續性和適時性相結合原則 法律的穩定性是法律的生命之源,法律惟其穩定才有效力。但是社會是不斷變化的,為協調法律的穩定性與社會發展的變動性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在制定法律時,必須堅持穩定性與適時性相統一的原則。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是指法律一經制定和頒布,必須保持其嚴肅性和權威性,決不能隨意修改、中斷、廢棄;在修改、補充或制定新的法律時應注意保持與原來的法律的承繼關系。 適時性原則,就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制定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制定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 三、合憲性和法制統一原則 (一)合憲性原則 合憲性原則是指法律制定必須符合憲法的精神和規定,包括立法主體的全憲性、內容的合憲性和程序的合憲性等。 立法主體的合憲性,是指在所有法律的制定過程中,法律制定主體都必須有憲法賦予的權力,或經過特別授權,其制定的內容必須是屬於該職權范圍,不能越權制定法律。凡沒有法定職權或經授權制定法律的行為,均屬於無效行為。 內容的合憲性,是指經過法律制定產生出來的法律內容要符合憲法原則、憲法精神和憲法具體規定,不得有同憲法原則、憲法精神、憲法規定相違背、相沖突、相抵觸的內容。 程序的合憲性,是指所有法律制定過程都要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二)法制統一原則 法制統一原則要求立法機關所創設的法律應內部和諧統一,做到整個法律體系內各層級法律法規都能一致。 希望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申訴復查規定 發布:2024-05-05 23:52:36 瀏覽:159
小區保安打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45:55 瀏覽:314
行政立法的特殊原則有哪三個 發布:2024-05-05 20:25:44 瀏覽:815
假冒專利罪應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5 20:13:56 瀏覽:703
觀看法律知識講壇有感 發布:2024-05-05 19:38:52 瀏覽:695
法學要學數學嗎 發布:2024-05-05 18:54:41 瀏覽:855
徐珊琴律師 發布:2024-05-05 17:44:57 瀏覽:380
什麼樣的調解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5-05 15:03:16 瀏覽:185
贊成難民法 發布:2024-05-05 14:46:28 瀏覽:740
公司違反勞動法怎麼寫辭職書 發布:2024-05-05 13:30:10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