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豆瓣

道德經豆瓣

發布時間: 2021-11-24 20:20:47

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意思就是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載之恩,所以其行為應該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蓋,因此大地應時時刻刻效法天的法則而運行。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語,是老子思想精華之所在。

然而,「道」又是天的依歸,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則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萬物之母,其性是無為的,其發展變化是自然而然的,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為,因此說「道法自然」。實際上「自然」是「道」的性,「道」本來就是自然無為的。

「道」與「法」的關系

老子之道是一種特殊之物,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人們無法確定其名,以「道」相稱。道不僅指「道路」「途經」等,還指代「方法」、「技藝」「常理」、「思想體系」等。而特殊之物主要是從具體之道層面而言。

法是對常理常識常情的一種規范化,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這種剛性規則得以實施。而作為規則或常理之道更多的是一種自然法層面的東西,或者道之規則為自然規律,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否則將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道之規則與常理是法形成的環境與基礎,法不過是以正式的形式規范化了的自然規律與常理,因此法與道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法來源於道,且反過來要順應道的運動。

㈡ 十大必讀書目推薦

一、《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是一個想像的世界,也是一個魔幻的世界。它深刻地告訴了你孤獨是怎麼一回事。你看的時候,會覺得它荒誕不經,甚至覺得它亂倫的有點齷齪。但是,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詮釋孤獨的書。

大家都能理解孤獨,簡書上也有很多關於孤獨的文章。但是,沒有人去探尋孤獨的永恆性。加西亞·馬爾克斯講述了一個家族一百年的孤獨史,這一百年裡所有的人都不得所愛,所有的人都過得痛苦不堪。直到最後,家族裡有一個愛的結晶出生,但卻長著一條豬尾巴,然後孩子被螞蟻吃掉,整個小鎮消失不見……

作者以這樣的形式,以這樣徹底地筆端去講述這樣一個故事,除了某種程度上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外,最核心的想要的表達的道理便是:這個世界上,唯有孤獨是永恆的。一旦孤獨消失,這個世界也就不復存在。

二、《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

假如,你想要了解什麼是美,一定要讀讀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這是一部極美的書籍,寥寥數萬字,無一句不美,無一段不雅。

這本書會讓你看到另一個關於詩詞的世界。與泰戈爾的《飛鳥集》不同,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會讓你看到中國詩詞的獨到美。我們經常說的「人生三境界」就是出自此書。如果,你對詩詞感興趣,對美學感興趣,那麼此書可列為必讀書目。

三、《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

在這本書里,你總能找到相似的自己。沒有什麼奇跡,沒有什麼一舉成名,沒有什麼一夜暴富。它講述的是最平凡的人和最平凡的現實。

這本書可以讓你沉澱下來,看清現實,會讓你以一顆最堅韌地心,去拼搏,去奮斗,去經受挫折,去經受苦難,去面對未來。

四、《曾國藩家書》作者:曾國藩

這本書都是書信形式的,描述的也都是有一些日常中的瑣事。但是,我們的生活,也不過是這些瑣事的總和。所以,這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真知灼見。

但最值得借鑒的是其中對為人處世的一些闡述。我相信看過此書後,會通透一些人情世故。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成長,提高你行為認知的書。

需要說明的是,此書一定要做筆記。因為真知灼見藏在瑣事里,需要你勾畫出來,好好消化。

五、《圍城》作者:錢鍾書

或許我們都能把書里的那句經典名句背出來,但是我敢說,只有當你真正結婚後,你才能體會出這本書的偉大和價值。也才能真正了解到錢鍾書夫婦對世事的洞察有多麼透徹。

這是一本能夠指導你以後戀愛和婚姻的書,所以,你一定要讀一讀。

六、《傲慢與偏見》作者

㈢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請發我郵箱里 謝謝 [email protected]

leah開頭的163郵箱,已發送。帶譯文的。

㈣ 我希望有人能給我介紹一些真正有深度的書來讀

叔本華有一段話:「不論何時凡為大多數讀者所歡迎的書,切勿貿然拿來讀。你要知道,凡為愚者所寫作的書是常會受大眾歡迎的,不如把寶貴的時間專讀偉人已有定評的名著,只有這些書才是開卷有益的。」
建議你重讀一些中外名著,多讀一遍就會有更加成熟的見解,從而加深你理解的深度。不然的話,我想再有深度的書,泛泛地讀,也不會收獲太多的東西。
近期的作品,推薦格非的《人面桃花》,以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見長!喜歡的話,還有續作《山河入夢》。 這是已經出版的「人面桃花」三部曲的前兩部,很能挑戰大家的閱讀能力!
另外,不妨多參閱一下諸如「豆瓣」之類的文化書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㈤ 如何完成任務的學問 豆瓣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的哲學含義豐富而復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大義是說:道,可以說,可以名,但義不是我們所說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為那不是永恆的道。大道產生於天地之先,是開辟天地之始;大道產生於萬物之前,是生育萬物之母。所以這個「道」,難以徹底講述出來,只可以直觀體驗。同時也說明,「道」不是口頭上的空談,而是實際的存在。
《莊子·繕性》:「道,理也。……道無不理」。《管子·君臣上》說:「別交正分之謂理,順理而不失之謂道」;「夫道者虛設,其人在則通,其人亡則塞者也,非茲是無以理人」。《韓非子·解老》以「道理」並提,認為「道,理之者也」,「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
《論語·述而》篇中說「志於道,據於德」,這個道是指道德原則;《管子·任法》篇中說「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這個「道」是政治原則;《周易大傳·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道又是指基本規律。此外春秋時期也還有「天道」的說法,《春秋左傳》即記載子產說過「天道遠,人道邇(近),非所及也」,「天道」即天之道,特指與天象有關的自然規律。老子之道的含義在保留道的多種多樣的同時。他更把道作為產生並決定世界萬物的最高實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除了自然之道外,老子之道有時又在社會人生之道、致知之道的意義上使用,即分析人生、獲取知識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之「道」,偏重於談宇宙本體及萬物起源的問題,他們多半談的是「自然之道」。而儒家之道,雖然偶爾也涉及天道,但中心內容則是談人道,也即是人之道。所以,雖同屬華夏大道,但是側重點不同,在哲學與美學中也具有不同的重要含意和特色美觀。
以上這些有關「道」的說法,可能分別代表道的不同的含義。但是,廣而言之,天下的「道」只有一個,所以老子說「獨立而不改。」俗語雲:「條條大路通北京。」即是說「道無不在」,無所不通。
參考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結婚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6 11:18:55 瀏覽:832
涉及法律知識的文學作品 發布:2025-05-26 11:09:35 瀏覽:461
醫院法律顧問服務方案 發布:2025-05-26 11:07:26 瀏覽:231
司法思想匯報 發布:2025-05-26 11:06:37 瀏覽:286
新婚姻法房產繼承人 發布:2025-05-26 11:00:03 瀏覽:7
再審新證據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6 10:45:19 瀏覽:934
美國的法學 發布:2025-05-26 10:45:13 瀏覽:90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發布:2025-05-26 10:36:00 瀏覽:882
佛山市中立法律服務社 發布:2025-05-26 10:32:27 瀏覽:533
10年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5-26 10:25:50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