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再審新證據的司法解釋

再審新證據的司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5-05-26 10:45:19

⑴ 再審事由中的新證據包括哪些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的規定,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才符合再審的條件。

因此,「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是再審中新證據的認定標准。如果再審申請人提供的新證據只是證明原判決、裁定存在一般瑕疵的,則不應當認定為新的證據。

新的民訴法司法解釋對於再審中的新證據作出了細化規定,即「再審申請人提供的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基本事實或者裁判結果錯誤」。

條文中的基本事實是指對原判決、裁定的結果有實質性影響、用以確定當事人主體資格、案件性質、具有權利義務和民事責任等主要內容所依據的事實。再審中新證據的認定具體有以下幾種:

(1)新發現的證據。該證據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存在,因客觀原因於庭審結束後才發現。

(2)新取得的證據。該證據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

(3)新形成的證據。該證據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

(4)未質證的證據。該證據在原審中已經提交,由於原審法院的原因,未組織質證且未作裁判根據的。

(1)再審新證據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作出的。申訴雖然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有錯誤,要求人民法院進行審查處理的一種請求,但是申訴並不是必然引起人民法院對案件重新進行審判。

人民法院只有對各種申訴材料進行認真審查以後,發現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才能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進行重新審判。

一、有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有錯誤。也就是說,申訴人提供了人民法院在審判時沒有掌握的事實材料,這些證據足以證明原判決、裁定對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實、重大情節在認定上發生了錯誤。

一個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實包括犯罪事實是否客觀發生過,犯罪行為是否系被告人所為,犯罪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如何,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年齡、能力,犯罪前後的表現等;一個案件的重大情節包括被告人作案的動機、目的、手段、後果等情節。

一個案件的主要犯罪事實或重大情節在認定上發生錯誤,就可能影響對整個案件的判斷,這就需要對案件重新進行審理。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等情況。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或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間存在矛盾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適用法律確有錯誤包括: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在引用法律出現錯誤。引用法律錯誤即判決、裁定所引用的法律包括條款、有關司法解釋時出現錯引;

定性定罪錯誤,就是判決、裁定混淆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以及一罪與數罪的界限;判刑錯誤就是判處的刑罰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輕、重限度,如輕罪重判、不應該適用附加刑的適用了附加刑或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未從輕減輕處罰,甚至應當從輕的作了從重處罰等情況。

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等行為。人民法院的法官是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執法人員,法官在審判案件時,應當清正廉明,忠於職守,秉公辦案,如果法官在辦理案件時,存在利用職權貪污贓款、收受當事人的賄賂,或者出於私情故意曲解法律,

公然違背事實和法律規定等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所作出的判決、裁定不僅違反了審判原則,而且也可能是不公正的,理應予以糾正。但是,申訴人如果僅憑懷疑、分析或推理就認為法官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這是不能作為提出重新審判的理由。

⑵ 再審新證據的認定標准

法律分析:(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二)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三)原審庭審結束後原作出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結論的證據。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主要證據,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當視為新的證據。實質要件,即新證據證明的對象應當是申請人已在原審程序中已提出的案件事實,與原審主要訴爭事實存在關聯,且證明力度須達到「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程度,若證明力不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證據,雖然是「新」證據,但仍不能引發啟動再審審理程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第六十六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八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XXX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第六十九條 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條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第七十一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⑶ 民事再審程序中「新的證據」如何認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 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這是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法定事由。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對民事再審程序中新證據的認定,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那麼,如何認定「新的證據」呢?張哥根據法律及司法解釋,認為應當從形式要件、實質要件兩個方面來考察,認定。
一、形式要件,即從時培枯間上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四條規定:《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2008年 《審監程序解釋》第十條規定:申請再審人提交下列證據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新的證據」:(一)原審庭審結束前已客觀存在庭審結束後新發現的證據;(二)原審配渣洞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證據;(三)原審庭審結束後原作出鑒定結論、勘驗筆錄者重新鑒定、勘驗,推翻原結論的證據。
當事人在原審中提供的主要證據,原審未予質證、認證,但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當視為新的證據。
2015年《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三款規定了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證據也應是新證據的一種。
二、實質要件,即新證據證明的對象應當是申請人已在原審程序中已提出的案件事實,與原審主要訴爭事實存在關聯,且證明力度須達到「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程度,若證明力不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證據,雖然是「新」證據,但仍不能引發啟動再審審理程序。
《民事訴訟法解釋》(2015年)第三百八十七條規定,再審申請人提供的新證據能夠證明原審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或者裁判結果錯誤的,該證據才可以被認為是「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該條規定對「新證據」的證明力明確了標准。
筆者認為,雖然民事訴訟再審程序中,對「新的證據」的相關規定尚存在一些模糊之處,但畢竟是法律的規定,必須遵守。再審程序梁梁作為處置既判力正確性的救濟機制,必須對再審「新的證據」做出更為嚴格的規定,才能真正起到保證民事再審程序運轉的合法性及合理性。
熱點內容
企業實際控制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8 02:10:29 瀏覽:26
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圖畫 發布:2025-05-28 02:04:12 瀏覽:32
大眾輿論關注司法審判 發布:2025-05-28 01:39:12 瀏覽:174
行政法的案件 發布:2025-05-28 01:34:23 瀏覽:941
司法仲裁區別 發布:2025-05-28 01:26:03 瀏覽:902
首屆法學系 發布:2025-05-28 01:19:28 瀏覽:403
一般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發布:2025-05-28 01:18:43 瀏覽:146
繼承司法判決 發布:2025-05-28 01:06:04 瀏覽:374
致人輕薇傷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8 00:59:22 瀏覽:905
自己刑法 發布:2025-05-28 00:53:19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