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交叉學科
① 法學通常與哪些學科產生交叉聯系
經濟學,如經濟糾紛需要法學解決;管理學、管理分歧及制度也需要法學。醫學,醫學糾紛。
② 為什麼說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或者交叉性學科)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是一門綜合性學科的
③ 本科學法律金融交叉學科好么
挺好的主意。但是學習法律的好像都不是太喜歡數字和數理邏輯的。這個是基礎課的時候造成的缺陷。但願你有一個好的理科基礎。
④ 中國法學學科劃分為哪六大門類,什麼
一 理論法學
二 法律史學
三 應用法學
四 外國法學、比較法學
五 國際法學
六 邊緣法學
法理學導論課上講的。。。
⑤ 法學包括哪些學科:法律是嗎
理論來法學
法理學自
法哲學
法律邏輯學
法律社會學
立法學
法律心理學
法律教育學
法律史學
法制史
法律思想史
法律解釋學
比較法學
外國法學
部門法學:六法全書
憲法學
行政法學
民事法學
民法學
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
環境法學
婚姻法學
知識產權法學
金融法學
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
行政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法學
刑法學
司法鑒定學
刑事偵察學
軍事法學
安全法學
國際法學
國際公法學
國際私法學
國際經濟法學
國際刑法學
國際環境法學
國際知識產權法學
國內法學
訴訟程序法學
邊緣學科
法律信息學
法經濟學
科技法學
法醫學
司法精神病學
法律統計學
犯罪偵查學
證據學
刑事證據學
民事證據學
行政證據學
法律系統工程學
交叉學科
網路法學
新聞法學
交叉法學科專題
⑥ 法學專業的課程
主要課程:抄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
(6)法學交叉學科擴展閱讀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⑦ 法學學科分類
按照中國學科分類抄國襲家標准,法學學科分類為:
理論法學
法理學
法律哲學
法律邏輯學
法律社會學
立法學
法律心理學
法律教育學
法律史學
法制史
法律思想史
法律解釋學
比較法學
外國法學
部門法學憲法學
行政法學
民事法學
民法學
經濟法學
勞動法學
環境法學
婚姻法學
知識產權法學
金融法學
訴訟法學
民事訴訟法學
行政訴訟法學
刑事訴訟法學
刑事法學
刑法學
司法鑒定學
刑事偵察學
軍事法學
安全法學
國際法學
國際公法學
國際私法學
國際經濟法學
國際刑法學
國際環境法學
國際知識產權法學
國內法學
訴訟程序法學
邊緣學科
法律信息學
法經濟學
科技法學
法醫學
司法精神病學
法律統計學
犯罪偵查學
證據學
刑事證據學
民事證據學
行政證據學
法律系統工程學
交叉學科
網路法學
新聞法學
交叉法學科專題
⑧ 與法律交叉的邊緣學科都有什麼
法律交叉的邊緣學科,最典型的有法律社會學、法律經濟學、法律心理學、法醫學專等.
邊緣學科是與兩種或兩種以屬上不同領域的知識體系有密切聯系,並藉助它們的成果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科學門類。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
⑨ 交叉學科和交叉領域興起的一種標志是什麼
原編者按: 最近幾年,關於跨學科和交叉學科,在高等教育領域以及其他學科領域,幾乎人人耳熟能詳。但時至今日,究竟什麼是跨學科?什麼是交叉學科?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意義究竟何在?許多人往往是一知半解,或人雲亦雲,對此並無深刻認識和理解。而正是由於人們對這些相關的概念或問題不甚了了,由此,導致交叉學科越喊越凶,實際操作卻寸步難行;跨學科的人越來越多,但多數僅僅是「誇誇而已」,「瀟灑跨一回」或「瀟灑來回跨」者居多,真正研究出名堂者寥寥。由此,對跨學科和交叉學科進行深刻的省思,正本清源,十分必要。文章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見解獨到,相信對於增強跨學科與交叉學科的認識和理解,促進跨學科研究,加強交叉學科建設和發展,大有裨益。(責任編輯盧彩晨博士)
引言
交叉學科或者跨學科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學術界時髦的詞彙,有人甚至認為二十一世紀是「交叉科學時代」。[1]但是如果我們深究人們所做的交叉學科研究,差別很大。人們常常說的交叉學科(Interdisciplinary)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伍得沃斯(R.S.Woodworth)於1926年首創的一個專門術語,指稱超過一個學科範圍的研究活動。《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將Interdisciplinary解釋為「涉及不同的知識或研究領域」,譯為「多學科的;跨學科的」,是形容詞,所以經常後面跟一個名詞,比如,跨學科研究,跨學科合作,跨學科理論。那麼,多學科、跨學科與交叉學科是不是同樣性質的研究呢?
跨學科與多學科的關系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跨學科」中的「跨」是動詞,是主體在「跨越」不同學科,跨學科研究是指主體跨越兩個或者多個學科的研究,「跨學科」是一種行為。對「交叉學科」可能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將「交叉」理解為動詞,那麼是指主體在研究時在不同學科之間交錯,與「跨學科」基本相同。另一種理解是將「交叉」理解為形容詞,這樣一來,「交叉學科」就是不同學科交叉所形成的新學科,這種新學科來自於被交叉的已有學科,但是又不同於已有學科。狹義意義上的交叉學科應該是後一種理解。我們對於某一交叉學科必須問的問題是,「叉」在哪裡?也就是說兩個或者多個學科的「交集」在哪裡?為了區別於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或許取名為 cross-discipline更好。
另外,多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研究也有不同,不同學科中的研究者從自身學科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看法,稱為「多學科研究」;同一個研究者了解或者精通幾個學科後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待,稱為「跨學科研究」。需要說明的是,Interdisciplinarity是Interdisciplinary的名詞化,指稱對跨學科現象的整體研究,是一個新學科,被譯為「跨學科學」,屬於「科學學」的一種。[2]
交叉學科形成的前提是跨學科研究,但是並非所有的跨學科研究都能夠形成新的交叉學科。打個比喻,「盲人摸象」中不同的盲人所摸到的就像不同的已有學科。多學科研究就是不同的盲人摸到不同的部位;跨學科研究就是一個新盲人為了了解大象,一會兒摸摸大象的鼻子,發現像長矛,一會兒摸摸大象的耳朵,發現像扇子,此時他處於跨學科研究階段。只有當他判斷出大象實際上就是帶柄的芭蕉扇,他才是做交叉學科,也就是從一個新的側面看待問題。他找到的「叉」就是長矛與扇子的結合點,這個「叉」將兩個學科融合在一起,但超越於兩個或多個學科中的任何一個,具有與已有不同學科看問題的新視角,否則就沒有建立獨立的交叉學科的必要。跨學科學則是我們研究盲人產生從新視角摸大象的行為規律。
我們現在對於交叉學科的定義實際上用的是「交叉學科」的第一種涵義,也就是「跨學科」,甚至於更加廣泛。例如,被廣泛引用的劉仲林教授的分類,把交叉學科按照交叉的層次由低到高分為比較學科、邊緣學科、軟學科、綜合學科、橫斷學科和超學科。這種分類幾乎將非傳統學科一網打盡,實際上已經超越了「跨」,而成為「混合學科」:只要不是原有一個學科的活動都屬於此類。嚴格意義上的交叉學科與該分類中的「邊緣學科」基本等同,但是「邊緣學科」這個詞強調在兩個或者多個學科的邊緣地帶交叉不妥,因為正像交集概念一樣,交叉也可以發生在核心地帶,而且「邊緣」具有貶義,不利於交叉學科的發展。
方法應用與交叉融合
在跨學科中的另一種泛化就是將一般方法的應用都作為交叉學科。不同學科所處的層次是不同的。盡管並非絕對,一般情況下的交叉學科是在同一層次上的兩個或者多個學科的交叉融合,是「橫向交叉」。不同層次的學科之間的「縱向交叉」一般並不形成交叉學科。例如邏輯學和數學都是最基礎的學科,只要涉及邏輯推理和量化關系研究時就需要應用,可以說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都必須涉及的。我們不能將數學的應用都說成「xx數學」,例如,「經濟數學」、「保險數學」、「法律數學」等等。我們也不能把邏輯方法的應用都說成「xx邏輯學」,例如,「經濟邏輯學」、「法律邏輯學」、「政治邏輯學」等等。並不是說這些名稱不能用,而是要明確這里只不過說的是某些數學方法或者邏輯方法經常用在這些領域,為了方便我們把它們聚集起來給一個名稱,方便學習和交流而已。例如,邏輯學在法律中的應用比較多,所以有「法律邏輯學」之說,這並不表明法律邏輯學就是交叉學科,而只是一種方便叫法而已。
以筆者所從事的法律經濟學來說,法律的經濟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Law)與法律經濟學(Law-Economics,或者譯為「法律與經濟學」)的區別就很大。如果僅僅將經濟學作為一種理性選擇的方法,那麼在社會科學中就處於一種基礎地位,可以將經濟學方法用於所有社會科學,有「經濟學帝國主義」之說,例如, 「社會經濟學」、「政治經濟學」、「法律經濟學」、「人類經濟學」、「婚姻經濟學」、甚至於「愛情經濟學」等等。在某一社會科學中僅僅應用經濟學方法並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交叉學科,因為所有社會科學的研究都需要利用經濟學方法,因為社會問題都涉及人的理性選擇。所以,實際上,相應的這些名稱也許叫做「社會的經濟分析」、「政治的經濟分析」、「法律的經濟分析」更好一些。只有當經濟學與某個學科處於平等地位,通過基本原理融合以後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概念體系和基本方法以後才能稱為交叉學科。法律經濟學是一個交叉學科,因為法律經濟學已經突破了僅僅將經濟學方法應用到法律分析中,而是討論法律與經濟的關系。不同的法律制度或者法律規則產生不同的經濟後果,我們應該根據法律目標來選擇相應的法律制度或者規則,法律目標的可實現性成為核心問題。如此,法律經濟學包含實證法律經濟學、規范法律經濟學和實效法律經濟學。如果說實證法律經濟學只是用經濟學方法來分析法律制度,規范法律經濟學是對法律目標的研究,類似於福利經濟學,那麼,實效法律經濟學將實證與規范結合起來,試圖通過實證研究實現法律規范價值,突破了經濟學和法學所討論的問題,既不是傳統經濟學也不是傳統法學,而成為一門獨立的新學科。
跨學科的價值
《三國演義》開篇雲:「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學科的進化似乎也有這種規律,但是理由卻不相同。學科本來是為了研究問題而出現的。問題關涉的對象有自然、社會和人自身,我們的問題有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一般來說,學科所做的涉及五個方面的問題:描述、解釋、預測、控制和創造。自然、社會和人是一個整體,我們都希望對大自然、整個社會和人自身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最初的學科比較概括與綜合,研究者都是網路全書式的學者,類似於遠距離看一頭大象。如此所看到的自然、社會和人自身都是比較模糊的。為了進一步深化認識,學科慢慢細化,人的精力有限,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不可能存在,只有某個領域的專家,甚至於只知道某個非常小領域的專家,類似於人們近距離看大象。我們要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的,我們需要遠看,知道大象的鼻子怎樣?耳朵怎樣?尾巴怎樣?等等,最主要的是形成大象的整體畫面。但是,我們遠看僅僅能夠看到大象的模糊圖象。如果需要深入研究大象,我們必須仔細研究大象的鼻子、耳朵、尾巴等等,此時就需要細「摸」大象。當我們細摸大象時,不可避免走到另一個極端,研究鼻子的僅僅知道鼻子,忘記了大象的耳朵及其其他部位,以為摸到的就是其全部。「盲人摸象」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是個貶義詞。而實際上,學科的分化就是「盲人摸象」,而且要想做好學問還必須「盲人摸象」,因為分科才有學,否則,你所看到的常人也能看到。盲人的視力不行,但是其觸覺特別靈敏和心算能力特別強,「盲人摸象」比「盲人看象」進步多了,因為它強調我們應該用優勢專業方法來看待問題。我國從古代到近代以來,學科一直沒有進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停留在整體看問題,沒有專業化,沒有「盲人摸象」精神。但是,「盲人摸象」帶來的問題是,人們只知道自然、社會或者人自身的某一個切面,而且每個學科的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是全部。寓言故事《盲人摸象》,六位盲人分別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分別宣稱大象是一堵牆,一支矛,一條蛇,一棵樹,一個扇子和一根繩子。他們爭論不休,卻永遠無法達成一致的意見。如果某個盲人試圖從其他盲人角度摸大象,那麼該盲人就類似於研究者跨學科了。如果該盲人原來摸到的是鼻子,然後試圖摸耳朵,發現鼻子和耳朵之間的部位既不像鼻子也不像耳朵,他就會仔細摸這一部分,形成他的認識,比如說像豬頭,那麼他就類似於開創了一門新的交叉學科。一位學者所了解的領域越細,他越有可能成為專家,同時他可能越像「盲人」一樣「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相反,一位學者所跨越的領域越多,他可能對問題的認識越全面,但同時也就可能對每個領域的了解都不是很細致,越有成為常人的可能。當然,我們從近距離看以後再次遠距離看大象比原來僅僅遠距離看所看到的要真實得多。
⑩ 什麼叫法學交叉學科
一看就是不帶國際法,其他都是法學和其他學科的交叉...我就這樣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