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在疫情防控中作用
㈠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國奉圭臬抄,治依良法。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即便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也絕不允許突破法治底線。「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蘊含著黨領導廣大人民應對歷次重大挑戰的實踐智慧,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勁的時候,就越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顯著優勢,以統籌各方力量,兼顧不同利益,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㈡ 談談你對人民群眾在本次疫情防控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人民群眾是這次疫情防控主力軍。醫生護士警察都屬於人民群眾啊,人民群眾團結一致,聽從指揮,共同抗「疫」才取得了成功。
㈢ 什麼是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首先要遵循的三項原則是:科學化、法治化和人性化。
原則1:堅持科學化防控,強調防控要講究理性和專業主義,讓專業的人員和知識在防控中發揮更大作用。
疫情防控科學是由公共衛生科學、流行病科學、治理科學、心理科學等多種科學組成,要讓防控政策有科學性,就需要發揮多科學的作用。例如小區層面的消毒通道就不要建立了,應該重點把工作放在貫徹和落實本地小區管理的工作中,做好「最後一公里」防控。各個地方可以根據實際盡快成立公共衛生決策咨詢委員會,讓防控建立在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
原則2:堅持法治化防控,強調防控要按照法律規則和精神來進行,使得防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防控政策一定要貫徹國家法律和法規,如《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及本地的規章制度,使得整個疫情防控在法治限度來運行。上級政府也需要進行法律審查,對於一些不符合國家法律精神的措施要進行「依法審查」,如有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不允許車主下車,一些小區不允許租戶或者醫護工作者返回,這些都需要及時糾正。
原則3:堅持人性化防控,強調防控要體現對人民生命和身體健康的真正關懷,從關心人和將心比心出發,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防控既要講科學和法治,也要講情感和溫度,要在防控中體現人類的大愛,避免以鄰為壑。例如,一家三口打麻將被處理,男主人遭連扇耳光,這些既違法,又沒有體現人性關懷。疫情防控應該激發人類的利他主義,真正實現「同舟共濟」,而不是自私自利。
㈣ 黨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什麼
1、各級黨委和政府嚴格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從人員物資調配、交通運輸管理、社會秩序維護、人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滿足到對每一個基層組織、每個城市小區和鄉村網路化防疫管理。
2、在動員部署上發揮作用。及時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周密安排疫情排查等各項工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3、在疫情排查中發揮作用。將措施落實到戶、到人,是疫情阻擊戰的重點。因此,基層黨組織要號召廣大黨員和群眾,對機關、企業、農村、社區、學校、商場、車站、碼頭、機場等人員聚居地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黨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性
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黨的領導的一次大考,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堅持黨的領導,越要認清共產黨員責任使命,展現共產黨員的擔當作為。
千千萬萬個基層組織發揮出應有作用,才能更好地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工作優勢,把黨員幹部和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才能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從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㈤ 黨和國家為什麼強調疫情防控要堅持依法進行
黨和國家之所以強調疫情防控,要堅持依法進行,因為我們國家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因為黨領導立法,行政機關堅持依法行政。
㈥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是如何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的
從黨中央角度,體現黨領導一切的政治力量,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總攬全局,協內調各方。
廣泛宣傳動員,制容定大政方針,進行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
各級黨組織,樹立四個意識,兩個維護,真正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從基層黨組織角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爭做抗疫的主力軍。
(6)法治在疫情防控中作用擴展閱讀:
①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打造「美麗中國」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
②中國共產黨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美麗中國」的方針政策。
③中國共產黨能夠凝聚各方力量、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打造「美麗中國」而奮斗。
④中國共產黨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打造美麗中國。
㈦ 結合國家為防控新冠疫情所採取的措施,簡述宏觀調控法和市場規製法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在市場經復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制當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需要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1、把握事物客觀存在的規律性 將唯物論學以致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好疫情防控。世界是客觀的、物質的。
2、國家重視,萬眾一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
3、疫情戰役之中,各黨員幹部展現的是說一不二的執行力。當疫情發生後,各級黨員幹部職工放棄假期即刻返崗。
(7)法治在疫情防控中作用擴展閱讀:
具體措施
1、加強人員社會管控,嚴防輸入和擴散風險。
2、實行人員分類管理。根據居民近期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狀況、病例密切接觸史等判斷其傳播疾病風險,將居民劃分為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人員,採取針對性的管控措施。
3、高風險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醫學觀察機構或居家實施嚴格的隔離治療或醫學觀察,相關機構和社區對其進行嚴格管控。中風險人員嚴格落實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要求,自覺接受社區管理。
㈧ 概括實現疫情防控法治化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各個行業領域法律法規的科學制定和不斷及時的完善, 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程度。執法力度的加強,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
㈨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疫情期間如何體現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原則,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學立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體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機構設置和組織編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加快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機構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法定化,改進機構編制管理方式。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完善機構和編制方面的黨內法規。協調發揮好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在規范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中的作用,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要完善黨政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方面的規定,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和編制,充分發揮法律引領、推動、保障機構改革的作用,保障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順利、平穩、有序開展。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現組織法定,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奠定製度基礎。
深化改革,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在行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要做到職責明確;在履行職能和行使權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整合辦事機構,精幹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簡化辦事手續環節,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解決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發揮法治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進法治的關系。實現改革與法治相向而行、同步雙贏,要求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要求,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與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相關的法律法規,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該制定的制定,為機構改革掃清法律障礙,為改革後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提供製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設定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事項,應當及時啟動法律修改和廢止程序,確保在法治的框架內推動改革。只有將改革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動改革,以剛性的制度管許可權權,才能增強改革的合法性與權威性,順利完成改革任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修改憲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用一節五條的篇幅規定國家監察機關的產生、性質、組成、體制、許可權和程序等重大問題,並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就是為了確保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於憲有源、於法有據,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進改革,充分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