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婚齡的立法依據
㈠ 中國最新婚姻法規定的法定結婚年齡
法定結婚年齡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六條規定版的男方結婚年齡不得早於權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
《婚姻法》第6條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為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現行《婚姻法》規定,民族自治區可以根據本民族實際情況,對法定婚齡作變通規定。 婚姻法規定的婚齡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也允許對婚齡作出例外規定。比如考慮我國多民族的特點,婚姻法第五十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目前,我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對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齡作了變通規定。比如新疆、內蒙古、西藏等自治區和一些自治州、自治縣,均以男二十周歲,女十八周歲作為本地區的最低婚齡。但這些變通規定僅適用於少數民族,不適用生活在該地區的漢族。
中國香港法定結婚年齡是16周歲。
中國台灣法定結婚年齡為20周歲。父母同意下男18周歲,女16周歲。
㈡ 法定婚齡如何確定
法律快車網法律板塊收錄了2010最新規信息,為你提供了包括、領結婚證、結婚證辦理、結婚證領取時間、結婚證領取條件、結婚證領取趣聞、結婚證費用、網路結婚證等相關信息咨詢,並有法律快車網專業婚姻律師提供結婚證法規權威解讀,本文詳盡為你闡述法定婚齡的確定
法律快車網網友:請問,多少歲可以領結婚證?我們現在虛歲是22歲,但是實歲就是20。這邊都是用虛歲來講的,父母都催著我們結婚,所以我就想問問情況。
法律快車網律師:法定婚齡的確定
1、法定婚齡要考慮兩方面,
其一,自然因素,即人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成熟情況。
其二,社會因素,即政治、經濟及人口發展情況。
2、我國對法定婚齡的規定主要為:195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1980年修改婚姻法時,法定婚齡為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現時規定與1980年作出的規定相同都是規定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3、我國婚姻法關於婚齡的規定,不是必婚年齡,也不是最佳婚齡,而是結婚的最低年齡,是劃分違法婚姻與合法婚姻的年齡界限,只有達到了法定婚齡才能結婚,否則就是違法。
4、婚姻法規定的婚齡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也允許對婚齡作出例外規定。婚姻法第五十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目前,我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對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齡作了變通規定。比如西藏、新疆、內蒙古等自治區和一些自治州、自治縣,均以男二十周歲,女十八周歲作為本地區的最低婚齡。但要注意的理,這些變通規定僅適用於少數民族,不適用生活在該地區的漢族。
5、結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適合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盡管我國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能力,但並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為婚姻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享有結婚的權利。
特別提示:欲咨詢更多婚姻法規問題,歡迎訪問法律快車網法律頻道,婚姻法專欄
㈢ 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
【法律分析】
1、法定結婚年齡是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2、公民享有婚姻自由權,法律賦予每一個公民結婚的權利能力,但基於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結婚應當符合雙方自願的條件外,還應達到一定的年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條 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第一千零四十八條 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應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予以登記,發給結婚證。完成結婚登記,即確立婚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
第一千零五十條 登記結婚後,按照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第一千零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三)未到法定婚齡。
㈣ 國家規定的法定結婚年齡
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回法定婚齡的確定,一答方面要考慮自然因素,即人的身體發育和智力成熟情況,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因素。
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要求,結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適合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所以,盡管我國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能力,但並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為婚姻法律關系的主體,只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享有結婚的權利。
(4)法定婚齡的立法依據擴展閱讀:
婚姻法規定的婚齡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法律也允許對婚齡作出例外規定。比如考慮我國多民族的特點,婚姻法第五十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
我國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機關對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齡作了變通規定。比如寧夏、新疆、內蒙古、西藏等自治區和一些自治州、自治縣,均以男二十周歲,女十八周歲作為本地區的最低婚齡。但這些變通規定僅適用於少數民族,不適用生活在該地區的漢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法定結婚年齡
㈤ 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的確定依據
法定婚齡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自然因素,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因素,因此,各國關於法定婚齡的規定有所不同:丹麥、波蘭、美國一些州規定為男二十一歲,女十八歲;瑞士、越南規定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德國、新加坡規定男女均為十八歲;俄羅斯規定為十八歲;日本、羅馬尼亞、巴基斯坦規定為男十八歲,女十六歲;菲律賓規定為男十六歲,女十四歲。我國封建時代有早婚的習俗,唐朝男十五、女十三歲婚嫁;宋明清時期男十六、女十四可以嫁娶;我國台灣「民法典」規定:「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1980年修改婚姻法時,一方面考慮適當提高法定婚齡有利於廣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學習,以及計劃生育工作;同時也注意到法定婚齡過高,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要求,也脫離群眾、脫離農村實際。也有的同志建議降低法定婚齡。考慮到1980年確定的婚齡執行情況基本是可行的,因此沒有作出修改。
㈥ 法律規定結婚年齡是多少
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為我國法定結婚年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自古以來締結結婚都是男方女方的一件大事,到底什麼年齡才算達到「當婚」、「當嫁」的程度呢?婚姻不僅是「兩情相悅」即可,更是意味著婚後的夫妻雙方獨立成家,擔當起家庭重任和社會責任,家「和」才能萬事「興」。基於婚姻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帶來的要求,男方、女方結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能具備適合的生理條件和心理條件,也才能履行夫妻義務,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盡管我國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結婚的權利,但並非所有公民都可以無條件地成為民法典律關系的主體。根據我國法律的相關規定,在結婚年齡上,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可知結婚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是男方、女方必須達到法定的結婚年齡。只有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人,才享有結婚的權利。
《民法典》確定的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的法定結婚年齡,既考慮了男女雙方的身心發育,又考慮了國家控制人口的需要,符合廣大群眾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同時我國關於婚齡的規定,不是必婚的年齡;也不是最佳的婚齡,而是男女雙方結婚的最低年齡,只有達到了法定婚齡才能結婚,否則就是違法。法定婚齡是男女雙方結婚必須達到的年齡,具有強制性,非經立法程序,任何國家機構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但基於民族、宗教、風俗習慣的原因,根據我國法律對此進行了變通,即民族自治地區可以根據本民族的實際情況,對法定婚齡做變通的規定。
㈦ 未達到法定婚齡有什麼法律法規
未達到法定婚齡結婚的法律責任是無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的,過錯方要進行賠償。未達到法定婚齡結婚的婚姻無效,無效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
(三)未到法定婚齡。
第一千零五十四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婚姻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關於父母子女的規定。
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