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1-11-25 13:29:10

A. 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區別

在依據方面,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也是內行為手段的根本指南,出理容法律問題要以現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而人之思維則憑借個人,尤其是掌權者,領導個人的魅力,德行和才智,來培養治國平天下,在方式方面,法律的思維,是一般性的,普遍性的平等對待方式調節社會關系,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而人為的,模式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個人的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價值上,法治思維強調集中社會大眾的意志來進行決斷,是一種多數人之智的民主思維,而人治思維是少數人,說了。算的專斷思維在標准上法制思維與認知思維的分水嶺在於。有沒有法律或者是法律的多寡和好壞最高的權威是個人還是法律法治思維以法律為最高權威而人治思維的領導人個人的意志為最高權威當法律思維與個人思維發生矛盾時強調個人服從法律權威。

B. 法制思維和人制思維的區別

一、培養法治思維,必須拋棄人治思維。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
1、在依據上,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處理法律問題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於法或權大於法,它主張憑借個人尤其是掌權者、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德性和才智來治國平天下。如,古希臘柏拉圖提出的「哲學王」之治,我國古代推崇的「聖君」、「賢人」之治以及後世的「英雄」、「強人」、「能人」之治等,主要強調的都是依靠個人的能力和德行治國理政。
2、在方式上,法治思維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對待方式調節社會關系,解決矛盾糾紛,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而人治思維漠視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個人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隨、朝令夕改,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在價值上,法治思維強調集中社會大眾的意志來進行決策和判斷,是一種「多數人之治」的思維,避免陷入無政府主義或以民主之名搞亂社會;而人治思維是個人說了算的專斷思維,雖然有時也強調集思廣益進行治理或作出決定,但主要表現為少數個人的集權專斷。
4、在標准上,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分水嶺不在於有沒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與好壞,而在於最高的權威究竟是法律還是個人。法治思維以法律為最高權威,強調「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人治思維則奉領導者個人的意志為最高權威,當法律的權威與個人的權威發生矛盾時,強調服從個人而非服從法律的權威。
二、一般來講,法治思維包括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人權保障、正當程序等內容。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具體表現為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優先適用性和不可違抗性。
1、權力制約。權力制約是指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受到法律的規制和約束,也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法律是約束權力最大的「籠子」,具有制約公權力的重要功能。權力制約分為權力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四項要求。
2、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指社會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合理、公平分配和佔有。一般來講,公平正義主要包括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救濟公平。
3、人權保障。人權的法律保障包括憲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護和司法保障。憲法保障是人權保障的前提和基礎。立法保障是人權保障的重要條件。行政保護是人權保障的關鍵環節。司法保障是人權保障的最後防線。
4、正當程序。程序的正當,表現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參與性、公開性、時限性等方面。

C. 論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區別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集中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依據上。

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處理法律問題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而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於法或權大於法,它主張憑借個人尤其是掌權者、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德性和才智來治國平天下。

如,古希臘柏拉圖提出的「哲學王」之治,我國古代推崇的「聖君」、「賢人」之治以及後世的「英雄」、「強人」、「能人」之治等,主要強調的都是依靠個人的能力和德行治國理政。

二、是在方式上。

法治思維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對待方式調節社會關系,解決矛盾糾紛,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

而人治思維漠視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個人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隨、朝令夕改,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三、是在價值上。

法治思維強調集中社會大眾的意志來進行決策和判斷,是一種「多數人之治」的思維,避免陷入無政府主義或以民主之名搞亂社會。

而人治思維是個人說了算的專斷思維,雖然有時也強調集思廣益進行治理或作出決定,但主要表現為少數個人的集權專斷。

四、是在標准上。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分水嶺不在於有沒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與好壞,而在於最高的權威究竟是法律還是個人。

法治思維以法律為最高權威,強調「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人治思維則奉領導者個人的意志為最高權威,當法律的權威與個人的權威發生矛盾時,強調服從個人而非服從法律的權威。

(3)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

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

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

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

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

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D.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體現在哪些方面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

1、本質不同

法治思維本質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

人治思維是將公共事務管理的良善與否寄託於個別賢人,遇賢則良,遇不賢則廢,結果是「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擺脫不了歷史「周期律」的控制,不可能有持續的良善之治。

2、方式不同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人治思維則漠視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統治者個人的意志或者感情進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隨、朝令夕改,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3、依據不同

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處理法律問題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於法或權大於法,它主張憑借個人尤其是掌權者、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德性和才智來治國平天下。

4、要求不同

法治思維無論是決策、執行,還是解決矛盾、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要不斷審視行政行為的目的、許可權、內容、手段、程序是否合法,自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人治思維則是個人說了算的專斷思維,雖然有時也強調集思廣益進行治理或作出決定,但主要表現為少數個人的集權專斷,沒有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加以限制。

(4)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認知判斷層面,即運用法治概念原則對社會生活中各種問題的理解和初步判斷層面。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判斷社會上的一些行為或現象是否合法。

第二,邏輯推理的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分析判斷問題,綜合推理,得出結論和解決問題的層次。法律職業的思維大多處於這一層次。這種思維方式的主要特點是個案的法律解決。

第三,綜合決策層面,即在上述法律認知和判斷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綜合衡量,並做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法治思維在這一層面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第四,制度層面的建設,即在前三個層面思考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抽象,從而通過法制建設或改革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法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高級領導幹部應有的。

E.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分水嶺在於是否有完備的法律體系,這句話對嗎

錯誤。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分水嶺在於最高的權威是法律還是個人

(5)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擴展閱讀:

一、法治思維的含義

1、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精神為指導,是一種正當性思維。

2、法治思維以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一種規范性思維。

3、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和法律方法為依託分析、處理、解決糾紛,是一種可靠的邏輯思維。

4、法治思維是一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

二、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

1、在依據上,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處理問題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於法或權大於法,主張憑借個人尤其是領導的才智治國理政。

2、在方式上,法治思維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方式調節社會關系;人治思維漠視法律、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個人意志情感進行治理。

3、在價值上,法治思維強調集中社會大眾的意志進行決策,是一種「多數人之治」的民主思維;人治思維是少數人說了算的專斷思維。

4、在標准上,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分水嶺不在於有沒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與好壞,而在於最高權威究竟是法律還是個人。法治思維以法律為最高權威,人治思維以領導者個人的意志為最高權威。

F.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有什麼區別

法治就是依照制定的法律規范人的行為
人治就是依照領導者的好惡規范人的行為
兩者各有優缺點
法治的優點多些,政策穩定
人治的缺點多些,政策多變

G. 論述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

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的區別:

區別一:在思想上

法治思維是指人們以崇尚法律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人治思維是指人們以信奉人之治為核心形成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

區別二:在依據上

法治思維認為國家的法律是治國理政的基本依據,處理法律問題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人治思維的本質是人高於法或權大於法,它主張憑借個人尤其是掌權者、領導人的個人魅力、德性和才智來治國平天下。

區別三:在方式上

法治思維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對待方式調節社會關系,解決矛盾糾紛,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具有穩定性和一貫性。而人治思維漠視規則的普遍適用性,按照個人意志和感情進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隨、朝令夕改,具有極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7)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是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是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是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是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H. 什麼是法治思維,與人治思維有什麼區別

1、定義
法治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條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傾向。
2、基本特徵(基本內容)
1、講法律,以法律為准繩。
2、講證據,以事實為根據。
3、講程序,以程序為軌道。
4、講法理,以法理為後盾。

I. 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分水嶺是什麼

法治思維和人治思維的分水嶺最高的權威究竟是法律還是個人。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兩個女人 發布:2025-05-26 05:13:06 瀏覽:456
法官翻唱 發布:2025-05-26 05:00:58 瀏覽:5
皮城執法官技能加點s5 發布:2025-05-26 04:54:00 瀏覽:321
岳陽律師協會 發布:2025-05-26 04:53:05 瀏覽:455
按勞動法沒滿半年有陪償嗎 發布:2025-05-26 04:50:50 瀏覽:634
法治檢察院 發布:2025-05-26 04:46:41 瀏覽:962
企業道德缺失 發布:2025-05-26 04:26:47 瀏覽:753
2015經濟法考試 發布:2025-05-26 04:04:00 瀏覽:145
成立合資公司的法律條款 發布:2025-05-26 04:03:55 瀏覽:28
深圳市勞動合同法2018全文 發布:2025-05-26 04:03:52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