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徵信立法模式

徵信立法模式

發布時間: 2021-11-25 19:53:51

㈠ 中國的徵信制度真的合理沒漏洞嗎

「黑卡」產業鏈猖獗所暴露出來的,是徵信體系仍存在不少漏洞;其中潛在的信用風險,則需徵信和監管的雙管齊下。
現有徵信體系,大致可分為行政管理徵信、商業徵信以及金融徵信,但三大體系呈現相對割裂狀態。
因徐玉玉事件而牽扯出的手機實名制問題,最終以「一刀切」方式強力落地。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黑卡」銷售的絕跡。據《新京報》12月8日報道,雖然30元一張的170/171號段電話卡已經消失,但150元至200元一張的已「實名」手機卡仍在銷售。由身份證賣家、實名卡賣家、養卡人、套現者等多個群體構成的黑色產業鏈依舊在運行。
事實上,「黑卡」產業鏈不僅限於手機領域,還可以通過外賣優惠套利、薅電商促銷的「羊毛」、購買SP爆卡獲利。從線下到線上,「黑卡」產業鏈猖獗所暴露出來的,是徵信體系仍存在不少漏洞。
現有徵信體系,大致可分為行政管理徵信、商業徵信以及金融徵信,但三大體系呈現相對割裂狀態。
傳統商業徵信是碎片化、零碎化的,分散在千萬個商家之中;金融體系雖然相對完備,但也分別掌握在不同的金融服務平台上,沒有形成資源共享;而行政管理徵信同樣存在類似問題,政府主導的社會徵信體系處於起步階段,還在逐步整合各個行政部門的內部徵信資源,與商業徵信、金融徵信之間也沒有打通。
加之移動互聯網向各個行業的擴展,進一步造成「虛擬化信用」的巨大產業,如果監管和徵信沒有跟進,必然會形成灰黑地帶。
「黑卡」產業鏈正是利用了人性弱點,通過利益誘導、現有信用管理體系漏洞和「黑」科技而催生的灰色生態。長期以來,部分商家在商業信用上失守底線,隨意泄露甚至販賣客戶個人身份證信息,電信運營網點對行業規則信用的重視程度不夠,以所謂「代辦」而讓騙子有機可乘。
更令人擔憂的是,面對網路的跨領域性,以區域為主的行政監管模式明顯滯後,如此一來,監管和徵信的雙重缺失,致使「黑卡」產業鏈得以迅速擴散。
因此,要應對「黑卡」產業鏈潛在的信用風險,徵信和監管需雙管齊下。以立法監管為例,國務院雖然頒布了《徵信管理條例》,但只規范了以徵信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部分信用行為;而信用體系建設涉及范圍廣泛,亟須建立完整的法律體系與之相適應。
相比之下,美國則有《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電子資金轉賬法》、《隱私權法》等法律,將徵信產品的加工、生產、銷售、使用過程都納入監管范疇,更能保證徵信體系的規范運行。
此外,完備的徵信監管才能推動各行業在徵信規則上的嚴格遵守。
在政府徵信監管體系中,司法、公安、金融、電信各個部門如何形成協同管理機制,避免多頭執法帶來的管理盲區?而在政府徵信監管外,目前不少互聯網平台已開始自建商業和金融徵信網路,打擊「黑卡」等黑灰產業鏈,上述市場化的徵信機構又應如何發展?
筆者以為,一方面,政府部門一方面要秉持開放態度,鼓勵互聯網平台運用技術等資源,整合優化更多商業和金融信用,甚至與政府徵信部門共享;另一方面,則要強化日常管理,建立適應互聯網發展的在線徵信監管,界定其責任邊界,避免公眾信用陷入無保護狀態。
歸根結底,「黑卡」產業鏈現象是徵信監管與反監管之爭,需要立法與執法雙向完善、線上與線下聯動、政府監管與市場化自律同步,為公民個體信用權益,以及社會信用構建保護網路,如此也能推動國內徵信業的成熟壯大,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又一引擎。

㈡ 什麼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針對徵信活動進行立法的國家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針對徵信活動進行立法的國家。

㈢ 哪個國家採用專門立法模式形成徵信法律

英國是專門機關立法模式。

㈣ 企業徵信是從哪一年立法的

第631號國務院令——國務院《徵信業管理條例》2013年1月21日頒布,並於3月15日正式實施
一、明確規定版徵信機構權法律任務二、賦予徵信機構法律支持

二、標志著中國信用經濟時代到來
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編辦《關於在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發改財金【2013】920號)

《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

《通知》明確規定:
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准入,資質審核等行政管理事項中要依法要求相關市場主體提供由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出具的信用記錄或信用報告。

㈤ 徵信法律制度是指

徵信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徵信法律法規主要包括隱私權的保護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從隱私權的性質來看,隱私權是一項獨立的人格權,隱私權具有可克減性,徵信法律制度隱私權具有支配權的性質。②隱私權的獨立人格權的屬性說明了隱私權在民法保護中的重要地位,徵信法律制度理論必須與其相協調。
隱私權的可克減性在一些關於人權的國際或區域性條約、公約中有所體現,即在社會緊急狀態威脅到國家生存的情況下,可以對隱私權在一定期限內加以限制,乃至暫停。隱私權的可克減性表明國家公共權力在社會緊急狀況下的優先性。但是,徵信法律制度即使是在這樣的緊急狀態下,國家也應當依法行政。③隱私權的可克減性還表現在:當個人隱私與公共利益或公眾興趣發生沖突時,往往優先保護公共利益或公眾興趣;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和保護正當的輿論監督,實現「陽光政治」,公眾人物的隱私權保護受到相應的限制;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完成正當的法律程序,需要對隱私權予以必要的限制。徵信法律制度隱私權的可克減性為個人徵信提供了理論支持。隱私權的支配權的性質表明自然人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披露自己的隱私,也可以讓他人在一定程度上介人自己的私人生活.。隱私權的支配權的性質使個人徵信具有可操作性。徵信法律制度從隱私權的性質可以看出隱私權的保護並不是絕對的,在特定情況下如果隱私權與其他某些權利發生沖突時,對隱私權的保護要作出一定的克減,徵信法律制度也就是說對隱私權的保護是相對的。這就為徵信留下了理論空間。

㈥ 我國徵信立法採用哪種模式

市場抄經濟發達國家在信用建設方面起步較早,相關信用立法比較完善。在信用立法模式方面,世界上主要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主導模式和以歐洲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除此之外的其他模式基本上都是界乎於這兩種模式之間。

㈦ 徵信業的發展與監管內容,不同國家徵信業發展的模式以及使用的法律法規

我在為你說的徵信業的發展與監管內容不同,國家徵信業發展的模式以及使用的法律規范都是不同的。但是目的都是一個。

㈧ 徵信的法規

徵信法規是規范徵信活動主體權利義務關系的有關法律規范的總稱。從各國經驗看,完整的徵信法規體系一般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關於徵信業管理的法規,其調整對象是徵信機構和全社會的徵信活動,主要目的是依法規范徵信機構運行及其管理,促進徵信業健康發展,維護國家經濟信息安全和社會穩定;另一部分是關於政務、企業信息披露及個人隱私保護的法規,其調整對象是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主要目的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實現信息共享,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不受侵害。
與此相比,盡管央行推進徵信立法進程對促進中國徵信業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法律的缺失仍然是制約中國徵信系統發展的最大問題。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徵信領域的建設取得了快速進展,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已經順利建成,截至2007年底,企業徵信系統收錄的企業及其他組織數量已經達到1331萬家,與全國聯網運行初期相比增加116萬家,共開通查詢用戶11.8萬個,日均查詢量達8.1萬次;個人徵信系統收錄的自然人數已經達到5.9億人,與全國聯網運行初期相比增加3600萬人,共開通查詢用戶10.4萬個,日均查詢量單日最高查詢量已近80萬次。與此同時,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信息採集的范圍和信息服務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目前信息採集范圍已拓寬至企業參保信息、電信繳費信息、法院訴訟判決信息和執行信息、企業住房公積金繳費信息以及企業環保信息等等。
在此形勢下,中國徵信活動的不斷擴大和深入,使加強和推進中國徵信法規建設和制度建設的迫切性日益凸顯。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中國的法制建設逐步走向成熟,各種法律法規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應運而生,但徵信立法工作仍然滯後。主要表現為:盡管中國在《民法通則》、《合同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了誠信守法的法律原則,在《刑法》中規定了對詐騙等犯罪行為的處罰,但缺少與信用制度直接相關的立法,特別是《信貸徵信管理條例》還沒有出台;實際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門規章來運行,立法層次還不夠高;另外,對於現有的信用中介、評級公司等徵信企業無完備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約束,對其經營行為,也無促使其發展的制度框架,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制約了徵信活動的開展。

㈨ 徵信機構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是徵信立法的主要內容

對被徵信人隱私或商業秘密進行保護是徵信機構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是徵信立法的主要內容之一。徵信機構應建立嚴格的業務規章和內控制度,謹慎處理信用信息,保障被徵信人的信用信息安全。

在徵信過程中,徵信機構應明確徵信信息和個人隱私與企業商業秘密之間的界限,嚴格遵守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原則,才能保證徵信活動的順利開展。

(9)徵信立法模式擴展閱讀

徵信機構完成數據採集後,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和分析結果,加以綜合整理,最終形成信用報告。信用報告是徵信機構前期工作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徵信機構的業務水平,同時也是客戶了解被徵信人信用狀況、制定商業決策的重要參考。

因此,徵信機構在生成信用報告時,務必要貫徹客觀性、全面性、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的科學原則。

熱點內容
淺談非獨立法人的實驗室 發布:2025-05-25 23:58:26 瀏覽:172
八符格書法官網 發布:2025-05-25 23:57:44 瀏覽:529
克隆與倫理道德 發布:2025-05-25 23:50:40 瀏覽:763
任丘法院劉 發布:2025-05-25 23:50:27 瀏覽:262
行政法規哪裡可以修改 發布:2025-05-25 23:39:58 瀏覽:500
屏南法官 發布:2025-05-25 23:38:19 瀏覽:554
勞動法曠工處理辦法 發布:2025-05-25 23:28:21 瀏覽:157
有關中學生法律知識的意見 發布:2025-05-25 23:00:05 瀏覽:838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生育保險 發布:2025-05-25 23:00:04 瀏覽:488
射陽離婚律師 發布:2025-05-25 22:53:21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