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與道德勸
A. 從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大學生論文抄襲和學術造假現象
1、處罰機制的缺失
對於曝光的國內學術剽竊事件,在反思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的監督和處罰機制的缺失。要根絕類似的現象,社會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嚴厲的處罰體系,讓所有的人不敢「以身試法」。參加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代表表示,中國學術界和政府要及時行動起來,共同捍衛學術尊嚴,讓剽竊、造假行為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指出:「我建議政府採取嚴厲的措施,在打擊學術腐敗方面一定不能手軟。今天容忍一個偷竊,明天就有十個偷竊。」目前,我國對論文剽竊的處罰手段還沒有一個統一、客觀的基本標准。國內對待大學生抄襲和剽竊的處罰案例經常見之報刊。2005年12月,北京大學出台了《本科考試工作與學術規范條例》,對論文作弊的學生不再手下留情。北大決定本科生有下列情況之一,學校可以開除學籍:提交的論文、實驗報告、科研論文存在抄襲事實,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50%的;提交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抄襲事實,抄襲篇幅超過總篇幅30%的;由他人替自己撰寫論文和替他人撰寫論文的[10]。北京大學希望通過嚴厲的處罰杜絕剽竊行為。無獨有偶,2006年6月,暨南大學一名研究生因為兩次遞交的課程論文被認定為抄襲,被學校開除學籍。暨南大學認為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學校可以對學生行使管理和獎懲權。條款明確規定: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的處分: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後來,當地法院支持學校決定,駁回原告的上訴。除高校學生之外,高校和科技界對學者抄襲行為建立處罰制度設想也很多:例如,為了杜絕高校學術和科研腐敗,教育部2002年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6年5月,為了在我國科技工作者中形成良好的學風和職業道德,中國科協起草了《科學家行為准則》,科協主席周光召呼籲制訂科學道德公約和規范,建立科技人員誠信檔案。同月,教育部宣布將要成立學風建設委員會,負責制訂處罰學術不端行為的基本准則與實施細則,給有關單位參考。我國的相關法律也有類似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6條明確規定: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並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給予沒收非法所得、罰款等行政處罰:剽竊、抄襲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的。我們需要一個統一、客觀的第三方監控機制,對抄襲、剽竊的認定有基本的定性,當然我們要求量化指標,達到什麼程度可以認定。在這里,我國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功的經驗。例如,美國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對論文的剽竊區分得很詳細,列出剽竊的5個層次,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處罰。美國還在1989年初成立「科學求實辦公室」負責處理科學家的越軌行為。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部也專門成立「研究誠實辦公室」,負責處置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隨時公布違規者的姓名、單位、情節、處罰決定。一旦某個人「榜上有名」,其學術生涯基本宣告結束。
2、學術道德的缺失
學術沒有道德便失去了靈魂。作為學者和科學家,誠實是最起碼的基本素質。中國古人認為,誠是真實、表裡如一的品格,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說人文本質是「求善」,藝術的本質是「求美」,科學的本質便是「求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科研人員必須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學問,努力鑽研一個方向,潛心塑造精品論著,成為該方向的專家。學術造假之所以讓人痛心疾首,是因為學者和教師――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道德的最後底線。學術和學者腐敗了,就會動搖這個社會的道德基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認為學術腐敗的發生並不單純是制度問題,而是「整個社會誠信缺失,價值導向出了問題在教育界的反映」。 中國政法大學楊玉聖教授也強調「學術道德是一項基礎工程」,並以此呼籲學術者要保持「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北京大學校長許志宏院士也呼籲高校教師在科研中要以德修身,率先垂範,「用心血做學問,用生命寫文章」。中國政法大學徐顯明教授指出「學術的本質是發揚真理,學術一旦腐敗了,真理就失去存在的空間。大學一旦出現了學術腐敗,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就會喪失。」學術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脈,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形而上」,是不能工具化、實用化的。然而,今天的學術評價體制,把學術和學術研究當成一種工具,用以獲取學術之外的實際利益。由於一些人道德操守的淪喪,弄虛作假成為謀取個人利益最便利的「捷徑」,於是學術成了某些人的升降機和敲門磚。對於學術和學術研究,正確的觀點是「為學術而學術,為研究而研究」。
3、對策和思考
(1)建立客觀、科學的監督機制
僅僅靠道德的力量去維持學術的純潔性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在國內建立一個統一的、客觀的、科學的學術規范機構,專職調查和處理學術領域的違規行為。美國的類似機構我們可以借鑒:1989年,美國建立「科學求實辦公室」,從科學研究的不同環節加以防範,例如,從選題、研究、論文發表、成果公布等階段監管。美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部設立有「研究誠實辦公室」,調查和處理由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的造假行為,最近幾年接連曝光了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的不誠實行為、南卡羅納醫科大學博士的論文捏造數據行為、哈佛大學醫學院教師的研究報告造假行為、密蘇里大學教授研究成果的變造行為,令這些越軌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有的人從此失去了學術生命。可以設想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科學道德監督機構,專門接受舉報、調查、處置,由這樣一個機構做出客觀、中肯的報告,依照規定處置。在處置過程中接受人們的申訴,公布越軌情節,展示具體證據,讓人們口服心服。同時公布違規者姓名和情節,通過處理給更多的人以警示。讓所有的學術界人士明白一個道理:不具備誠實品格的人不配搞科研和學術研究。
(2)加大相關立法和處罰力度
要杜絕科技造假行為,必須通過立法去制止。目前,國內很多學者呼籲採取有效的立法手段預防和防止類似現象的發生。我國目前還沒有懲治剽竊他人成果的法律,有關部門應該著手考慮如何制訂一部有效的行政法規或著作權法規的具體細則,在學術和科技領域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治局面。此外,加大目前規則的處罰力度,讓人知道應該「有所不為」。美國現有的處罰措施是相當嚴厲的: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的「誠實辦公室」一旦發現學者涉嫌造假,隨時公布其姓名,並與越軌者簽署「自願排除協議」。在未來3―5年內不得參與任何由政府資助的所有項目,同時向被侵權者公開道歉和賠償。美國的一些雜志處罰的力度也相當厲害,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規定:未註明出處地全文復制一篇論文,將導致在該文章記錄中註明違規,並吊銷違規者在(IEEE)刊物上發表權利達五年;未註明出處的大量復制(達一半篇幅的),處罰同上;未註明出處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圖的,可能在該文章記錄中列入違規,必須向原作者道歉以避免吊銷發表權利3年。
B. 剽竊與道德
說的對極了!剽竊越多,道德越下降,道德高了,剽竊就少了,凈化了文藝環境。
C. 因抄襲和道德問題,《晴雅集》、《沐浴之王》停止排片,對此你怎麼看
我認為這是最正確的操作,因為《晴雅集》和《沐浴之王》本身就是抄襲來的電影,如果繼續排片上映,等於承認抄襲合法。將它們停止排片,讓背後的人自己承擔損失,這才是維權的正確做法。
一、證實抄襲違反版權法
在幾年前,其實有很多抄襲劇在市場上蔓延。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比如《花千骨》,這些電視劇的劇本其實本身就是抄襲小說,本身的版權問題都沒有折騰好,就被拍片出來賺錢。
這當然也有當時的版權法還不完善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背後的資本想要藉助抄襲這兩個字的巨大流量賺錢。
他們偏偏不找原創小說,不寫原創劇本,就要找有抄襲污點的小說來拍攝,這本身就是想要藉助“抄襲”這兩個字,讓自己一開始就獲得“抄襲流量”。
很顯然,他們成功了。
但是隨著這幾年版權法的完善,這套已經行不通了,這一次《晴雅集》和《沐浴之王》停止排片就直接證實了:不管是抄襲劇還是抄襲電影,只要涉嫌抄襲,就是違反了版權法,是不能夠再上映賺錢的。
D. 你們如何看待抄襲這件事情
要看是那種抄襲了,比如:抄襲作品這些我也很討厭.這是別人的辛苦勞動的成果,但像我們這些考試抄襲得我認為,只要我抄得到就是我得本事了,我考好了大家都高興,所以啊抄襲又有好的一面哦
E. 造成抄襲亂象是法律缺失還是道德淪陷
都是吧
法律不足,高級抄難以判定;
網民低齡化嚴重,網文抄襲之後有為了利益選擇無視的網站的庇護,有腦殘粉的無腦支持,自然越來越猖狂,付出百分之一的努力卻能收獲千萬倍的利益,有道德底線不高的人見了,很快忘記初心淪陷此道,抄襲者越來越多,都要麻木了……
不過還好,現在高層已經開始關注,知識產權法要准備改革,我相信還是會好的
F. 抄襲與道德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不同的吧,像我考試不管能不能通過,我都是選擇不抄的,因為我覺得把別人的答案抄來,是竊取別人的果實和汗水,是很不道德的。
而且,我覺得上帝他有在看著 我做什麼,我想如果我犯錯了,總有一天他是會懲罰我的。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做人的原則的,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我相信總有一天會看到光明的。
希望我的看法對你會有幫助,但願你能堅持你做人的原則
G. 抄襲現象層出不窮是法律的問題還是道德的問題
首先這是道德問題,這點是肯定的。是否是法律問題這個是不需要討論的,唯一的標准就是是否有法律對這種行為做出規定,有規定那就是法律問題,沒規定的話不管結果多麼惡劣都不能演算法律問題。
H. 學術道德與學術抄襲的思考
需要,抄襲是違背道德規則,且玷污學術智慧的行為,我覺得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和制裁
I. 職業道德的核心是什麼 不要抄襲,A:愛崗 B:敬業 C:奉獻
職業道德的核心是愛崗敬業。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個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這兩點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員工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必備的素質。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9)抄襲與道德勸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J. 論文抄襲與考試作弊的道德法律評析
道德上沒有誠信,法律上不守規矩。 一個本質上罪惡的並不值得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