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散文

道德經散文

發布時間: 2021-11-26 08:45:53

① 與《道德經》一起,使簡潔和深刻成為散文風格的首要標準的是哪本書

是簡潔和深刻,成為散文風格的是a標准。

② 道德經是什麼題材的散文

這是老子的著作,根據題材劃分,它屬於哲學散文,有關的解釋如下: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③ 《道德經》解讀的文章

近數日來,看到關於《道德經》的一些文章。也揀來看了一些,說起來倒還真是有不少收獲,感謝這幾位朋友的帖子,感謝他們的勞動。而也有不少的文章使我不禁在心裡陰暗地想:這人的目的和動機不純潔啊。。。。。。我沒有打擊誰的意思,自己有多少料,還是有數的。只是把心裡邊的話,一吐為快罷了。

於是記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個故事:有一位中醫,在他年輕的時候,得到一個任務,校訂兩本古代葯方集。他選擇了其中一本——且稱為甲本吧——後來行醫的日子裡,他窮盡一生的時間來校對這本錯漏百出的葯方集,而當他在生命中最後的時刻終於將這葯方集甲本校訂完之際,人們在一座古墓里發掘出一本葯方集,與他校訂出來的幾乎完全一致。故事到此,我認為應該結束了,後面的幾段話,便沒有留心——那無非是講故事的人的一些感慨罷。哦,講故事的人還提了一個假設:假如他當初選擇校訂的,是另一本呢?由這個假設來看,這個故事定位了一個悲傷的調子。

看完這個故事,當時想了些什麼,現在是完全記不清了,總是些傷感之類的,應該很為他抱不平的。假如,他當初選擇了校訂另一本,那麼,在古墓出土了那本沒有錯誤的甲本葯方集之後,這兩本葯方集都將以正確的葯物來為人們服務,這是一種幸運。

現在回想起來,卻大有餘味:他用一生的時間證明了:1、葯方集是有用的;2、他自己的水平和能力;3、還需要有這個三么?也許還有更多吧——他沒有因為校訂這葯方集而誤了行醫,在他行醫的過程中,他不斷的檢驗這葯方集中的葯方,這有著很多錯誤的葯方集救了很多病人。。。。。。他是個可敬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新出土的葯方集證明了他的價值,他是幸運的。

以上只是一個故事,一個關於幸運的悲傷的故事。

行文至此,這個故事應該是完全可以結束了,而我要說的才剛剛開始。

《道德經》流傳兩千餘年,在這兩千多年中,沒有哪一本書與它一樣,數千個版本,且各個版本都是不盡相同的。自從漢末道教興起之後,這本書與它的作者老子都被奉上神台,也越加撲朔迷離起來。

老子究竟在這五千言里說了些什麼?

有人說,老子講的是哲學;有人說老子講的是治國之道;有人說老子講的是權謀;有人說老子講的是兵法;有人說老子講的是養生。。。。。。解讀《道德經》的人,有平民,有官員,還有皇帝;有儒家,有道家,還有佛門弟子。。。。。。從流傳的典籍來看,在先秦的時候就有人開始進行解讀了。 看上去都說得挺在理的,細想想,卻多數讓我更加疑惑了。

人們對於《道德經》一次次的解讀,想要得到些什麼?是了解老子的思想,還是借老子的這本書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看過幾個版本的《道德經》,也看過前人解讀大軍中一些影響較大的人的觀點,更多的是在各地的書店裡看今人的解讀。我訝於這些解讀的豐富多彩,這些解讀讓《道德經》更加廣為人知,也更增加了若干扯皮——無數的人想在這短短五千字中發現些什麼,他們的確發現了;更多的人想要借這五千字的解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也做到了。無論是持哪種觀點的人,他們的解讀文章的字數遠遠超過五千字,尤其是今人的解讀文章,都有厚厚的一大本——所有的解讀文章加在一起,這字數應該是在五千後面添一個萬字才能勉強夠用吧。

然而,這所有的解讀,是否真的是從《道德經》中得出來的?我不敢妄下結論,但從《道德經》幾個版本(王弼本、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甲乙二本、郭店楚墓竹簡本)相比較來看,我所能確定的是,《道德經》不講養生。

至於權謀,兵法,我想,是個人都多少會有點這方面的聰明吧,若是一本書里有幾個字有幾句話講到殺人,那就是講殺人的書么?顯然這樣的邏輯是不成立的。假如成立,那有相當多的書和文章都要頂上教唆犯的罪名了。

什麼是哲學?很慚愧,到現在這定義我都沒弄懂。第一沒上那麼多學,沒老師教過這個名詞的定義,第二自己也實在是捉摸不透這兩個字湊在一起究竟是表達了什麼意思。從人們用到這個詞的頻率來看,還挺高的,什麼處世哲學,什麼電影哲學,什麼讀書哲學,什麼經商哲學,什麼戰爭哲學。。。。。。由此揣測,哲學這個詞里,有道理這樣的意思,也有怎麼樣的意思。那麼,作為老子來講,寫一本書,做一篇文章,裡面透出點道理,透出點怎麼樣,也就透出哲學了。那麼說《道德經》講哲學,沒什麼可說三道四的罷。

那麼,老子的這本《道德經》是講治國的嗎?我的看法:是,但不全面。主要講的是如何管理天下。老子所講的天下,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天下,這個范圍是很不同的,老子講的天下,是周天子統治的地盤,在這個天下里,有數百上千的國,至於實際數目,對不住,還請大家去看歷史書。

這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但上面這些話有不少跑題了,現在扯回來,說正題。

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解讀《道德經》?

首先,態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必不可少的。個人認為,有兩種態度:其一,弄清楚《道德經》要告訴我們些什麼;其二,借《道德經》來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而第一種態度是正確的。

第二,字義。看書,有不認得的字和不明白意思的字和詞是正常的,尤其是《道德經》成書於兩千多年以前,而這兩千多年裡,漢字不斷地發展豐富著,大多數字的意思都是隨著年代的增加意思也有增加,而同一個字也是難免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意思。這字書的選擇,《說文解字》是必不可少的,其餘的什麼《古代漢語字典》《現代漢語之典》《辭海》啦等等都是可用的。那麼,《道德經》里的字都應該採用哪些意思呢?個人認為:應該首先考慮字的本義,解釋不通,才考慮引申義,且這引申義出現的時代不能晚於老子生活的時代——這是個難辦的事情,有的字無論用哪個意思也解釋不通。那麼,考慮這些個字是不是通假字,是不是借字——這又是難辦的事情,沒有相當的水平是無法作出判斷的,沒有相當高的水平是無法作出正確判斷的——很坦白地說,我只能看專家們的判斷來自己選擇是不是通假借字,其本字應該是什麼。尤其是楚簡本於我而言直接天書一般。

第三,句讀。眾所周知,標點是從外國引進使用的,沒多少年。古代中國人寫文章不怎麼用標點的,有的文章會有一些符號,來意思意思,但遠不如現代這套標點明了。因此,那一大堆不帶標點的字句,要靠個人根據個人理解來選擇停頓,而不同的斷句會出現不同的意思——這也是《道德經》引起這么多爭論的一個原因。個人讀《道德經》都是忽略其中的標點的,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斷句,當然,不是全部都要重新斷句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斷句引起歧義(個人觀點)的句子。並且,還有一些斷句並不能確定下來。這很有意思。

第四,版本。有句老話「近古多存真」。雖然不是絕對正確,但卻是一個可以指導的方向,也是一個極可能最為正確的方向。從《道德經》以外的別的文獻來看,越早的越接近真面目,直到原本。所謂的正本清源,也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第五,在《道德經》之內尋找答案,而不是之外。旁證始終是旁證,不是直接證明。

第六,盡量撇開別人的解讀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名家大家的觀點。這里所說的不是對字義的理解和爭論,而是對句段乃至於全文的觀點。

第七,也可以只針對一個版本,弄清楚這個版本的《道德經》都說了些什麼。上面這六點,也同樣適用於某一個版本的解讀。

第八,所謂的校堪、復原,都是瞎扯淡。連原來是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怎麼能確定校堪的標準是什麼?怎麼能知道所「復」的是不是「原」?在沒有出土年代更早的《道德經》完整版本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無用功,都是極不負責任的。

說了這么多,跟開頭的那個故事能沾上邊的,也就這個「第八」了。

故事裡的那位中醫的校訂葯方集,他之所以能夠做到成功,離不開他的努力,而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標准,而這個標準是可行的——葯方是不是能治病,就這么簡單。

而《道德經》呢?根本是兩碼事。我不清楚搞古文獻研究的都有些什麼樣的標准和准則來作為校堪和復原的依據。估計是根據出土文獻的年代來的。向年代早的文獻上靠攏應該是指導方向吧?那麼,到目前為止,能看到的年代最早的《道德經》文獻是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總計約不到三千字,整理者分為甲乙丙三個部分,這些竹簡內容有重合。竹簡文獻與年代晚一些的帛書甲乙本還有王弼注本,內容有相對應的,但從文字解讀來看,有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是說,應該重新進行理解,那麼,要做校堪復原的話,應該如何來做呢?這種令人頭疼的事情,是專業人員應該操心的,跟咱沒啥關系。

以哪個版本為底本?簡本?帛本?王本?河上公本?。。。。。。這是一些年代較早的版本,而我也不能說以後不會出土年代更早的版本,沒准誰家的箱子底下就藏著一本原本的《道德經》。。。。。。

每個人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會產生一些感想和看法,這是不可避免的,不能成為指摘和攻擊的理由,正相反,這種感想和看法的交流會有助於別人。但自己訂一些標准且這些所謂的標准還沒有說清楚道分明就來搞什麼校堪復原之類的活計,是在製造新的版本,這叫添亂,不象話嘛。

④ 道德經有多少篇文章詳細的原文跟解釋有

老子的《道德經》分《道經》和《德經》,共計八十一章,其中:《道經》三十一章,而《德經》五十章。

現代版的《道德經》分為兩類,一類為:原文加註釋,一類為:原文加註釋加翻譯。如果你選擇後者,建議你閱讀貴州版的《老子全譯》

⑤ 跪求!老子<道德經>和<劉墉散文集>!

道德經注釋(譯文非常精彩,不容錯過!!!)
後面附:《道德經》通行八十一章本
http://lzdxyj.51.net/topics/page02.htm
(我注意到,也許作者有些忙中出錯,譯文有些章標題——第X章——出錯,但內容十分智慧,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十分感謝作者無私的分享!)
《道德經》原文http://lzdxyj.51.net/topics/page01.htm

⑥ 有關道德的散文詩歌

當真理成為謬論

當道德被人恥笑

當法律招人踐踏

當懷疑寫在每個人的臉上

當自私印在每個人的心裡

逢迎。虛假是每個人的格言這是一個混沌的世界

一切 一切

都是咬人的謊言

寂寞的夜晚

沒人等待光明

這難道就是

延續了五千年的文明

時勢造英雄

有誰會站出來擎一把火

照明所有的黑暗

點亮迷茫的人們

心中那早已熄滅的棉燈抖抖精神吧

讓真理重見光明

讓道德浮出水面

讓法侓執掌人間

讓懷疑和自私都見鬼去吧

網路轉載

⑦ 求關於老子和《道德經》的評論的文章,最好是有些新意的!

⑧ 老子李丹的《道德經》是論文散文亦或者屬於說明文難不成還是記敘文莊子是寓言故事小說還是散文

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寓言故事都是散文。

⑨ 關於老子《道德經》篇二·(美之為美)「已(矣)」

老子在這段話中運用了辯證法來說明世間萬物的發展狀態其實都是互相對立的。
一開始就以「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來說明一個事實---美與丑,善與惡是互相對立的。
如果從現代漢語的習慣來解釋這段話,就成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麼是美,那就是醜陋的;都知道什麼是善,那就是惡了。」雖然從對立的辯證法來講,表達的意思沒有多少改變,但是理解起來太困難了,也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既然知道什麼為美是醜陋的行為,那何必要去知道呢?倒不如大家都去尋找醜陋算了。
《老子的幫助》是王蒙先生以幾十年的人生歷練對《道德經》的理解,作品風格既是散文又是雜文, 他在書里對這段話的解釋就是如此,所以後面又用了很多觀點來糾正自己的這段闡釋。

為了更加說明這個世界的「辯證」、「矛盾」,老子又用了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後這些對立的形態(或事物)來加強自己的觀點。(音和聲在古代漢語里是有區別的,音表示悅耳的樂曲,聲表示不動聽的雜音。) 

毛主席1937年在抗大所講的《辯證法唯物論》里就有《矛盾論》和《實踐論》,是毛澤東哲學的代表著作。(可惜,早知道這兩篇著名的文章卻從沒看過,一定要找來感受偉人思想的宏大與深邃。)

僅僅從文章名字-實踐、矛盾上就可以看出,毛主席對於老莊哲學、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刻、運用是非常巧妙的。
《道德經》開篇《眾妙之門》就講了實踐的重要性,而此篇又講到矛盾對立,令人不由自主想到一個詞--萬法歸宗!!

熱點內容
淺談非獨立法人的實驗室 發布:2025-05-25 23:58:26 瀏覽:172
八符格書法官網 發布:2025-05-25 23:57:44 瀏覽:529
克隆與倫理道德 發布:2025-05-25 23:50:40 瀏覽:763
任丘法院劉 發布:2025-05-25 23:50:27 瀏覽:262
行政法規哪裡可以修改 發布:2025-05-25 23:39:58 瀏覽:500
屏南法官 發布:2025-05-25 23:38:19 瀏覽:554
勞動法曠工處理辦法 發布:2025-05-25 23:28:21 瀏覽:157
有關中學生法律知識的意見 發布:2025-05-25 23:00:05 瀏覽:838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生育保險 發布:2025-05-25 23:00:04 瀏覽:488
射陽離婚律師 發布:2025-05-25 22:53:21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