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不避法治
⑴ 超執行緊急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的,依法處以多少罰款,記幾分
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消防法》規定,消防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不得穿插超越。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中具體規定為: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根據規定,不避讓執行任務車輛、超越執行任務的特種車輛,依法處200元罰款,記3分。
⑵ 在法律中,緊急避險是什麼意思
在法律中,緊急避險是指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利益,面對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侵害損失較小利益一方的利益的行為。通俗上的意義就是在兩個利益相關群體之間進行衡量哪一方比較小,就選擇適當違背小利益集團而保證總體的利益。其實筆者認為,緊急避險大多情況下,是指在交通事故當中,因為前方發生了危險,而緊急改變自己的行駛軌跡,達到避險的目的的行為。
緊急避險雖然是出於一種衡量,但是責任人主觀上是並不想這種損害行為發生的,如果有的人打著緊急避險的旗號,而故意造成一些事故的發生,那麼這是一定會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誰也不能打著,維護大利益集體的利益的旗號,而刻意發生損害小利益集體的行為。這種有目的的損害行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楚,這個緊急避險什麼是緊急,避又是什麼危險。
⑶ 你怎麼看待,在應急法制狀態下,公民個體權利需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生命重於一切,所以在應急情況下,確實有從權處理這樣一說,比如說緊急避險或者正當防衛,只要在對價,或者合理區間內,那都是完全要被理解的,所以公民個人的需要在這一方面毫無疑問是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的。
⑷ 緊急狀態下不可克減公民權利的內容
(一)公民的生命健康權
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權利的基礎。如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都得不到國家的維護,我們可以斷定這個國家絕對不是一個法治國家。即便這個國家在憲法和法律給予規定可以隨意剝奪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根據現代法治國家的題中之意,一個國家制定的法律違反基本人權,任意踐踏公民的生命和健康,這樣的法律是惡法,公民可以對此種法律給予抵制。要不然的話,這種法律所造成的社會動盪和損害要遠遠大於一般緊急狀態下國家所受到的損害。早在希特勒時期頒布過這樣的一些法律,這些法律對猶太人給予極大的貶低,甚至法律明文規定可以直接對猶太人給予剝奪生命,給猶太人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大量的猶太人死於希特勒的屠刀之下,造成了震驚世界的種族滅絕的悲劇。為了防止這種悲劇的重演,我們一定把尊重人的生命健康權放在最根本的地位。所以,在緊急狀態法里首先應該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並把此項權利作為公民不得克減的權利范圍之內,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權神聖不可侵犯,除非是依據善良之法律的規定,依照法定程序給予剝奪。
(二)平等權
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時,我國又在憲法第3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一條是對我國憲法第33條第2款所規定平等權的補充。外國的法律一般同樣給予明確的規定,正如前文所涉的俄羅斯聯邦緊急狀態法第
28條第2款特別規定:緊急狀態不應引起對個別人或居民群體的歧視,特別是對性別、種族、民族、語言、出版、宗教態度、信仰、社會團體屬性及其他情況的歧視。該國法典明文規定了公民的平等權是不得克減的。其實,早在美國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中就明確了人人生而平等,它既是資本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武器,也是形成資本主義的基本的價值觀的根基,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平等權寫入憲法,所以,平等權也是基本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在緊急狀態下,這種權利也是不能克減的。
(三)人格尊嚴權
我國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這是總結文革慘痛的歷史教訓,並參照國外憲政主義的經驗所作出的一項
規定,具有重大的意義。[8]
文革的歷史悲劇在中國不能重演。在國外,一般學者把人格尊嚴看作是人
權的最基本原則之一,它是不可以任意被剝奪的,也是不可以轉讓的。人格尊嚴是人享有的、區別於其他物種的一種權利。人的人格尊嚴一旦喪失,人的其他權利也就無從而談。所以,人格尊嚴也應該納入到不得克減權利的范圍之內。
(四)司法救濟權
盡管在緊急狀態下,法院在發揮權力救濟功能方面將會受到限制,在英美法系國家,法院的司法審查權行使同樣受到極大的制約,但是,行政緊急權力的行使難免形成對公民權利的侵害,在完備的危機管理法制體系中,救濟制度仍然不可或缺,因為司法救濟具有終極性,如果公民的此項權利被剝奪,那麼,政府在行使行政緊急權力的時候,就有可能為所欲為,給公民的其他權利造成災難性的打擊,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也是為我們所極力反對的。1955年的法國緊急狀態法規定:部長會議宣布某一個或者幾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後,內政部長、省長可以採取措施對公民權利進行限制,但是,公民仍然可以通過復議和訴訟的途徑獲得救濟。法院可以撤銷行政當局作出的行政緊急措施,或者通過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裁決的方式,使緊急措施失去效力。
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平等權、人格尊嚴權、司法救濟權,是公民不得克減權利的重要內容。國家在制定緊急狀態法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公民的這些權利不受行政機關的侵害。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列公民的權利,只是公民不得克減基本權利的內容的一部分,國家應當從保護基本人權的角度來規定公民不得克減的公民的基本權利。
⑸ 法治格言以格言警句,積極向上為形式和主調,兼顧反面警醒,不超過50字,緊扣主題,立意新穎,語言精練
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休尼特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
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古希臘】柏拉圖
任何人無義務控告自己。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聖的權利。——【法】盧梭
一件事不能判兩次罪
緊急時無法律(緊急避險)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貝卡利亞
沒有救濟就沒有權利。——法諺
要理解法律,特別是要理解法律的缺陷。——【英】邊沁
公正不是德性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惡的一個部分,而是整個邪惡。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美】(官)霍姆斯《普通法》
法律不保護權利上的睡眠者--法諺
契約是當事人間的法律
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為而獲益
法院不得對於未向其訴求的事項有所作為
當事人給法官事實,法官給當事人法律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古羅馬法諺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則把水源敗壞了。——【英】培根《論司法》
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
法律不強人所難
法律沒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權利
不知事實可以作為借口,但不知法卻不能開脫(罪責)。
任何人不因思想受處罰(Nemocogitationis poenam patitur ; Cogitationis poenamnemo patitur)。——羅馬法法諺
無犯意則無犯人(Non reu nisi mens sitrea)——英國法諺(即不能對不具有犯意的行為進行刑事處罰(如意外事件、精神錯亂、年幼無知等均不能歸責於行為人)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中】《四庫全書·政法類·法令之屬按語》
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嶺。——西方法諺程序先於權利。——英國法諺
法官不得因沒有法律拒絕裁判。
為了不使刑罰成為某人或某些人對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從本質上說,刑罰應該使公開的,及時的,必需的,在既定條件下盡量輕微的,同犯罪相對稱的並由法律規定的。——貝卡里亞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卡爾.馬克思
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佔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 ——馬克思
任何人在被證明有罪前,皆應被視為無辜。
任何人無義務控告自己。
存疑時有利於被告(in bio prereo)。
警察是法庭的僕人。——英美法諺(就主要是指警察必須根據法庭傳召出庭作證)
證明責任是訴訟的脊樑。
素樸的絕對的正義感,往往卻是證據法則最大的殺手。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林 肯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麥克萊
呆板的公平其實是最大的不公平。 ——托馬斯·福勒
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過一場冗長的官司。——德國諺語
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休尼特
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Justice delayer is justice denied)。 ——西方法諺
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 [美]愛德華·S·考文
一切違背人的自然感情的法律的命運,就同一座直接橫斷河流的堤壩一樣,或者被立即沖垮和淹沒,或者被自己造成的漩渦所侵蝕,並逐漸地潰滅。[意]貝卡里亞
好的法律應該提供的不只是程序正義。它應該既強有力又公平;應該有助於界定公眾利益並致力於達到實體正義。 [美]諾內特 塞爾茲尼克
在我看來,失手殺人其罪尚小,混淆美醜、善惡、正義與不正義,欺世惑眾,其罪大矣。[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
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凶惡背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為純潔無垢。[法]孟德斯鳩
人與人是不相同的,人們不能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視同仁、人人相等。[奧]路德維希·馮·米瑟斯
任何人不得通過損害他人的方式為自己獲利
行使自己權利以不損害他人權利為限
不得推定任何人遺棄自己的財物。
契約勝法律。The agreement of the parties overrides the law.
避免損害者較取得利益者為優先。
債務證書在債務人之手中時,推定該債務已清償。An evidence of debt found in possession of the debor is presumed to be paid.
法理乃法律之精神。The reason of the law is the soul of the law.
人民之安寧乃最高之法律。The safety of the people is the supreme law.
法是關於人世和神世的學問,關於正義與不正義的科學。---《法學階梯》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拉倫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基希曼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黑格爾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薩維尼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強森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哈耶克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伯爾曼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陳弘毅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費爾德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邊沁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滋賀秀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波斯納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布魯納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龐德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邊沁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拉德布魯赫
無論何人,如為他人制定法律,應將同一法律應用於自己身上。
——阿奎那
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亞里士多德
憲法是一個無窮盡的、一個國家的世代人都參與對話的流動的話語。
——勞倫·卻伯
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
法律是一種不斷完善的實踐,雖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絕不是一種荒唐的玩笑。
——德沃金
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埃利希
自由是一種必須有其自己的權威、紀律以及制約性的生活方式。
——李普曼
有理智的人在一般法律體系中生活比在無拘無束的孤獨中更為自由。
——斯賓諾莎
自由就是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事情的權利。
——西塞羅
由於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舉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舉止才能維護法律。
——馬基雅弗利
⑹ 跪求青少年法制順口溜
守法紀 愛生命 游戲室 不要進
錄象廳 不涉足 更別沾 黃賭毒
防溺水 不玩火回 危險事 不能做
交網友答 不痴迷 陌生人 要遠離
放學後 即回家 迷信事 不參加
好與壞 要分清 小公民 人人敬
⑺ 對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自助行為三者各自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本題考查私力救濟的種類和各自的特徵。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的自我保護措施只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兩種自衛行為,在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民事立法中,尚認可自助行為,所以A項錯誤。
只有自助行為是完全為了保護自己的請求權的實現而採取的措施,而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都可以是為保護他人財產或者人身,以及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而採取的措施,所以B項錯誤。
自助行為和正當防衛都具有針對性,都是針對不法侵害的行為人或者債務人的人身或者財產而實施,但是緊急避險一般只是對第三者或者緊急避險人造成損害,不會損害不法侵害者本人,會產生合法利益對合法利益的沖突,所以C項錯誤。
現代法治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權利受損失失衡時,由私力救濟向公力救濟轉換,在兩者的關繫上,都採納推崇公力救濟抑制私力救濟的態度,這有利於防止當事人因為採取個人行為很難把握准確的界限,從而有可能傷害到人們的財產權或者人身自由,阻止當事人間暴力沖突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所以D項正確。
⑻ 「法不阿貴」 ,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法令不偏袒權貴,墨繩不遷就彎曲。懲罰罪過不迴避大臣,獎賞功勞不漏掉平民。
這句話出自《韓非子·有度》
原文片段:
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動無非法。峻法,所以凌過游外私也;嚴刑,所以遂令懲下也。
威不貳錯,制不共門。威、制共,則眾邪彰矣;法不信,則君行危矣;刑不斷,則邪不勝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故繩直而枉木斷,准夷而高科削,權衡縣而重益輕,斗石設而多益少。
故以法治國,舉措而已矣。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辟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故矯上之失,詰下之邪,治亂決繆,絀羨齊非,一民之軌,莫如法。厲官威名,退淫殆,止詐偽,莫如刑。
譯文:
臣民入侵君主,就像地形時的道路,從附近,地形梯度,使君主失去方向,東和西改變,但他不知道。於是,第一國王設置了導向工具來判斷事物的方向。
因此明軍不讓他的朝臣在法律之外亂造主意,在法令的規定范圍內尋求利益,此舉並不違法。嚴格的法律被用來禁止犯罪和排除慾望,嚴格的刑法被用來執行法令和懲罰朝臣。
智慧是分不開的,權力是不能分享的。智慧的力量與他人分享,賣國賊會公開活躍,法令不堅定,君主的行為是危險的,懲罰不是決定性的,它不能打敗邪惡。
因此:工匠目視檢查是符合油墨線的,但必須首先以規則為標准,敏捷的高智商符合要求,必須以第一國王為基礎的佛法。
所以墨線直,木條會被切割直,探測器是平的,高的將被壓扁,稱具拎起,,就有必要減輕重補輕,量具設置,有必要減多補少。因此,法令治國,不過是制定下來進而推行下去罷了。法律不偏向於有權有勢的人,水繩不遷就彎曲。如果法律受到制裁,智者是逃不掉的,勇敢的人不敢戰斗。
懲罰罪不會迴避大臣,獎勵也不會忽略平民。因此,要糾正上述過錯,要追求以下的罪惡,治理混亂,判斷錯誤,削減多餘,糾正錯誤,統一人民的規范,沒有與法律的比較。要糾正官員,震懾人民,消除猥褻的懶惰,禁止欺詐和虛偽,沒有比執行更好的了。
(8)緊急不避法治擴展閱讀:
簡介
《韓非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韓非(約公元前280~233年),戰國時期韓國人,為韓國公子,與李斯同學於荀子,喜好刑名法術之學,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
全書由五十五篇獨立的論文集輯而成,裡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韓非,除個別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該文主旨。其學說的核心是以君主專制為基礎的法、術、勢結合思想,秉持進化論的歷史觀,主張極端的功利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主要是利害關系而仁愛教化輔之。
強調以法治國,以利用人,對秦漢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制度的建立產生了重大影響。該書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經整理之後又輯為各種寓言集,如《內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等即是。
⑼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樹立法治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相信法律、信奉法律,樹立崇尚法律、信仰法律的牢固觀念,增強對法律的信任感、認同感。對法律常懷敬畏之心,常思敬重之情。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
⑽ 應急管理「一案三制」具體是指什麼
「一案」是指制訂修訂應急預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應急的體制、機制和法制。
中國政府應急管理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2004----預案建設
第二階段:2005----體制建設
第三階段:2006----機制建設
第四階段:2007----法制建設
應急預案:是應急管理的重要基礎,是中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首要任務。
應急管理體制:國家建立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
應急管理機制:是指突發事件全過程中各種制度化、程序化的應急管理方法與措施。
應急管理法制:在深入總結群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訂各級各類應急預案,形成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並且最終上升為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基本上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0)緊急不避法治擴展閱讀
應急管理預案包括事故應急的4個邏輯步驟:預防、預備、響應、恢復。
四類四級
總體預案所稱的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總體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類:
1、自然災害
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2、事故災難
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3、公共衛生事件
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會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總體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四級,即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