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
Ⅰ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關於級別管轄,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
法律主觀:
一、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民事訴訟管轄又稱「民事審判管轄」。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基於管轄權而產生,是對民事案件審判權的一種「恆定」,法院對於沒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無權審理。各國法律規定管轄不盡一致,一般按三種不同的標准劃分:(1)以法律規定和法院裁定為標准,分為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法定管轄又可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裁定管轄又分為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2)以強制規定和任意規定為標淮,分為專屬管轄和協議管轄。(3)以訴訟關系為標准,分為共同管轄和合並管轄。管轄一經確定,法院取得對案件的審判權,當事人不能去其他法院起訴或應訴。二、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權的法律規定?(1)離婚案件的特殊規定國內結婚定居國外:國內婚姻締結地或一方國內最後居所,《民訴意見》第l3條國外結婚定居國外: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民訴意見》第l4條一方在國內:國內法院永遠有管轄權,《民訴意見》第l5條雙方在國外未定居:原告或被告原住所地,《民訴意見》第l6條(2)訴前財產保全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31條:訴前財產全,由當事人向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認為其它有管權的人民法院不能採取訴前財產保全措施。我們的意見認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均可採取訴前財產保措施。(3)級別管轄我國民事訴訟法是根據案件的性質、繁簡程度和案件影響的大小來確定級別管轄的。把性質重大、案情復雜、影響范圍大的案件確定給級別高的法院管轄。在審判實務中,爭議標的金額的大小也是確定級別管轄的重要依據。各地人民法院確定的級別管轄的爭議標的數額標准不同。(4)地域管轄一般規定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例外: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如下: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對被勞動教養的人提起的訴訟。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內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5)合同糾紛案件的管轄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協議管轄在不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的前提下,可以選擇被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管轄。合同沒有實際履行且雙方當事人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主合同和擔保合同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應當根據主合同確定案件管轄。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因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6)侵權引發訴訟的管轄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侵害名譽權案件,由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侵權行為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管轄權根據管轄的種類有所變化,我國法律法規皆有明文規定,除了明示作用還具有預防作用以及校正作用,與此同時在建設一個高度秩序、高度穩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會中也起決定性作用。
Ⅱ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508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五百零八條規定,當被執行人為個人或其他組織,且執行程序開始後,若其財產不足以清償所有債權,其他已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有權申請參與分配。享有優先權或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參與分配申請需提交詳細的申請書,包含參與分配的事實、理由及執行依據,並應在執行程序開始後且被執行人財產執行終結前提出。分配執行時,費用扣除後首先清償優先債權,普通債權則按比例受償。若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債權人可隨時請求法院執行。多個債權人對同一財產申請分配時,法院會製作分配方案,異議人有15天提出反對意見或訴訟。如符合破產法規定,執行可能中止,將案件移至被執行人住所地法院處理。
在破產申請和執行程序中,法院會根據相關法律條款進行財產處理,包括解除保全、終結執行、恢復執行或按照財產查封、扣押、凍結的順序分配剩餘債權。債權人繼續執行的權利不受時效限制,而對不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法院有權採取處罰措施並通報相關機構。若經過調查無可供執行財產,執行程序可能中止,但申請人可以隨時申請再次執行,不受時效限制。
Ⅲ 1.依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下列關於管轄問題的哪一項表述是錯誤的 A.適用督促程序的
問題不全,只能相對講解一下,關於管轄權的問題。
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可見,協議管轄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案件,包括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2)當事人協議選擇管轄法院的范圍,包括可以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當事人選擇了與合同沒有實際聯系地點的人民法院,該協議無效。合同簽訂地是指合同雙方在書面合同上簽字和蓋章的地點。例如,廣東某廠與黑龍江某廠在北京簽訂購銷合同,北京為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地是指標的物存放的地點。例如,上海某廠與大同某廠簽訂的購銷合同,合同約定履行地為大同火車站,貨物由上海裝船運至秦皇島港時發生糾紛,因貨物在秦皇島港,秦皇島港為標的物所在地。
(3)必須以書面協議選擇管轄,包括書面協議可以採取合同書的形式,包括書面合同中的協議管轄條款,也可以採取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當事人雙方協議選擇管轄法院意思表示的形式。或者是訴訟前雙方當事人達成的管轄協議,口頭協議無效。
(4)當事人必須進行確定的、單一的選擇。當事人必須在上述五個法院中選擇其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選擇管轄的協議不明確或者選擇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人民法院中的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選擇管轄的協議無效,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確定管轄。
(5)協議管轄不得違反民事訴訟法關於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