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法治三十年
① 實施協調發展原則的制度措施是什麼
協調發展原則,是指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實施協調發展原則的制度措施:
1、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一體化決策。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明確地將「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作為立法目的,並將規劃和一切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納入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
2、通過「三同時」制度保障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
「三同時」制度旨在與環評制度相銜接,通過建設項目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來落實環評報告書中所提出的防治污染的措施。「
三同時」制度重在防範從事具體經濟活動的排污行為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更進一步將「協調發展」落在了實處。
3、通過循環經濟制度將經濟發展建立在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
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對廢物進行再使用或者將廢物作為原料進行利用與再生利用的經濟發展方式。
4、通過實施清潔生產制度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清潔生產是指不斷採取改進設計、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改善管理、綜合利用等措施,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5、通過清潔能源制度解決環境對經濟的制約。
6、通過綠色GDP核算等經濟政策促進和保障協調發展原則的實現。
(1)環保法治三十年擴展閱讀:
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
一、要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綠色低碳產業能很好地實現兩者的協調,必須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生態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
二、要盡可能增加有經濟效益的環保投資。環保投資大致分為兩種,公益性環保投資和非公益性環保投資。前者能帶來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不一定帶來經濟效益,鑒於人類需求的多樣性,這類環保投資是十分必要的。要盡可能增加這類環保投資的數量。
三、要強化環保法治,提高環保標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短期內,強化環保法治、提高環保標准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損害一些經濟效益,但長期來看,則會促進環保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和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四、要將環境保護類指標納入各類產業園區考核范圍。投資者和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投資地和消費地的生態環境,園區環境保護工作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招商引資的效果。強化園區的環境保護類指標考核,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五、要引導各級政府、園區和企業正視矛盾,面向未來,痛下決心推動產業和產品轉型升級。在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背景下,在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新形勢下,
指望通過「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來獲取經濟效益是行不通的,唯有適應大勢,比競爭對手率先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率先實現轉型升級,才能贏得未來的良性發展空間。
②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民間環保組織
破罩行 Beijing Human and Animals Environmental Ecation Centre 北京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Green Cross 法治環保在線 Environment & Law on Line(ELL) 中國香根草網路 China Vetiver Network 綠色北京 Green Beijing 渾善達克沙地治理協會 Hunsandake Desert Reclamation Association 北京市海淀林業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動物救助分會 Animal Rescue Beijing(ARB) 北京富平學校環境與發展研究所 Fuping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undation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 綠網 Green Web Alliance 北京市朝陽區綠家園環境科學研究中心 Green Earth Volunteers 新疆自然保育 Xinjiang Conservation Fund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綠色之星廢電池志願者服務隊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Greenh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GEPC) 石油與環境網路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Network 清水同盟 Clean Water Alliances (China) 國仁綠色聯盟 Ground Green Union 大海環保公社 Ocean Protection Commune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Beijing Raptor Rescue Center 曾經草原網站 ECHOING STEPPE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會 CNature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 CNature 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 Innovation Center for 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South-Nort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熱愛家園 Grassroots Community 上海綠洲野生動物保護交流中心 Shanghai Green Oasis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enter 上海野鳥會 Shanghai Wild Bird Society 天津綠色之友 Friends of Green in Tianjin 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 The Green Volunteer League of Chongqing 中國香根草網路 China Vetiver Network 大足縣生態農業種植合作協會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重慶市萬州社區文化促進會 Chongqing Community Association for Culture Promotion 重慶市萬州綠色三峽志願者協會 Wanzhou Volunteers』 Association for Green Three Gorges, Chongqing 重慶濟溪環境咨詢中心 The Gsean Environmental Advisory Center of ChongQing 江蘇綠色之友(南京大地文化發展交流中心) Friends Of Green Environment 綠石環境行動網路 Green Stone Environmental Action Network 青島市青年環境保護促進會 Qing Youth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QYAEP)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Entering the nature-J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ssociation 河南省長垣縣綠色未來環境保護協會 Green Fu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in Changy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國仁綠色聯盟 Ground Green Union 綠色珠江(東莞市東城身行環保工作室) Green Zhujiang 綠點??廣州 Guangzhou Green Point Environmental Portection Information Center 廈門綠拾字環保服務社 Xiamen Greencross Association 綠眼睛環保組織 Greeneyes China 屏南綠色之家 Pingnan Green Association 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 China Mangrove Conservation Network (CMCN) 福建省綠家園環境友好中心 FuJian Green Home Environment friendly center 海南省自然保護發展研究會 Nature Conservation & Development Research Association of Hainan Province 海南生態環境教育中心 Haina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cation Centre 海南觀鳥會 Hainan Bird Watching Society 瀚海沙 Han Hai Sha 茂縣九頂山野生動植物之友協會 Mao County Association of Friends of Wild Animal and Plants Protection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Shangri-la Alpine Botanical Garden 綠色江河 Green River 綠色駱駝 Green Camel GreenSOS(綠色學生組織網) Green Student Organization Society 甘孜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文化協會(綠色康巴協會) Green KHAM 中國志願者保護藏羚羊協會 China Volunteer Association on Pretection for Tibetan Antelope 大巴山生態與貧困問題研究會 The Daba Mountains Academy For Biology and Poverty Problems 石油與環境網路 Petroleum and Environment Network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Kunming EarthWatc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 Cheng Urban Rivers Association(CURA)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社區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Maoxian Promotion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 Center for Legal Assistance to Pollution Victims 淮河衛士 Huai river water liuing circumstance scientific researching centre 中國香根草網路 China Vetiver Network 霍山環境扶貧發展中心 Center for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CEDPA) 綠滿江淮 Green Anhui 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Affairs(IPE) 蕪湖生態中心 Wuhu Ecology Center 河北綠色知音 Green Friend Association 衡水市地球女兒環保志願者協會 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愛鳥協會 Pingshan Xipo Love Bird Association of Hebei 綠色家園環境保護中心 Greenhom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enter (GEPC) 國仁綠色聯盟 Ground Green Union 綠色和諧使者——橄欖綠環境文化傳播中心 Green Hotel Angel 滄州野生動物救護中心 CANGZHOU WILDLIFE RESCUE CENTER 雲南大學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雲南人與自然基金會) East Asia Institute of Visual Anthropology at Yunnan University 雲南思力生態替代技術中心 Pesticide Eco-Alternatives Center Yunnan China 雲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和推廣中心(綠色流域) Green Watershed 雲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Indigenous Knowledge 昆明野地環境發展研究所 Yunnan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香格里拉民間自然保護協會 Shangri-La Folk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ssociation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 Shangri-la Alpine Botanical Garden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Entering the nature-Ji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unteers Association 昭通黑頸鶴保護志願者協會 Zhaotong Volunteers Association to Protect Black-necked Cranes 雲南生態網路 Yunnan EcoNetwork 卡瓦格博文化社 昆明思得瑞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院 Kunming EarthWatch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昆明環保
③ 什麼叫法治環保
我從小一起長大的法律制度
二十一世紀,我們是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希望的祖國,藍天下的法律,我們將不會介紹了如何從一個鳥群的羽毛變成就緒老鷹飛了嗎?因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是與我們的聯系,所以我們必須了解和遵守法律,法律做任何事都要同行。只有我們懂法律,我們不會誤入歧途,如果對法律的無知,將踏上犯罪的道路,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我在一件事一側的地方我在:幾年前,人們只有七,八小男孩被誘使兩三歲的父親在山上的朋友,原來那兩個男人患上了葯,在無法治癒的情況下,他們想利用這個小男孩的優勢得到一筆錢的葯,所以小男孩,他們給家裡打電話,打電話回家拿錢贖回自己的兒子,但男孩的父母還沒有趕到,他們用繩子住一個無辜的生命扼殺。當男孩的父母和警方趕到現場時,孩子已經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我看見小男孩的手被夾在土壤深,並與所有的指甲血液向上翻起,繩子仍然緊張樂地在他的脖子上,看到這一幕殘酷的,他的母親暈倒了。因此,很多家長都嚇壞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已經這么有經驗。雖然兩人應該是法律的制裁,但他們是如此惡劣的行為,但隨後導致的錯誤又犯,警告我們這些誰是青年朋友們的素數,並告訴我們的不利影響的社會秩序長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法律意識,紀律,學習,理解,做社會的好公民。
學生:為了壯大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認真學法,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要被不不得不嘗試做利益驅動,讓我們學會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自己的規律,我們要交朋友,法律,打擊犯罪,讓法律的藍天下規則的健康成長,成為支柱21世紀的木材吧!
④ 以新環境法的角度看柴靜的穹頂之下
柴靜《穹頂之下》的法治困境及未來(法治聲音|李晨)
作者「李晨」介紹: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與資源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律師協會環境資源專業研究委員會主任;上海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會長;低碳經濟師。
昨天,手機被柴靜的《穹頂之下,同呼吸共命運》刷屏,朋友們各種熱議,再次喚起大家內心深處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思考。相信「穹頂之下」的熱議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最終又會被「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一路上有你」、「搶紅包」等各種此起彼伏的刷屏所淹沒。民眾內心被激發、喚醒的環保意識,將被時間又一次無情的磨滅。
作為一個法律人,在感謝柴靜的同時,一個聲音在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法律作為保護公民健康權益的最後底線可以做些什麼?如何才能形成一個可持續的法治閉環,去長久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先來說說中國的環保法治現狀。環境污染問題並非中國獨有,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曾經歷過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階段。很遺憾,我們也在走著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當下環境污染越演越烈的現狀,可以說與我們的法治環境密不可分。早些年,我們的環境法治可以說是一個缺手、缺腳毫無威懾的怪物。大家都知道法律責任分為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過去,環境污染問題幾乎完全依賴於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即以罰款、限產、停業整頓等方式追究污染者的行政責任,其中又以罰款最為普遍。而我們的罰款額度相對於企業的治污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企業甘願受罰,這是一個很劃算的買賣。諷刺的是,罰款反而不情願的成為了污染行為的「保護傘」!當公眾的意識被喚起,當人們問道:「你們怎麼能違法排污?」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們繳納過罰款了」?
值得慶幸的是,另外兩個被長期忽視的法律責任正在被逐漸完善、落實。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對「污染環境罪」做了較大的修改;2013年6月,最高院和最高檢聯合發布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對《刑法》中已經有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做了進一步完善,擴大了污染物的范圍;降低了入罪的門檻,對普遍存在的取證難、鑒定難、認定難等問題做了有針對性的調整。同年,最高院、最高檢、公安部分別公布了典型案例,其中對企業環境污染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定罪處罰,給予諸多企業及相關管理人員敲響了警鍾。當公眾的意識被喚起,有人問道:「你們怎麼能違法排污?」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們再也不敢了。」
2014年,《環保法》在頒布了25年後進行了第一次修訂,就我個人而言,印象深刻的就兩點:加強信息公開、披露義務;開閘環境公益訴訟。2015年1月,最高院出台《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環境公益訴訟做了第一次較為完整的規制。至此,污染者所面臨的民事責任從立法上得到了極大的落實。試想,當公眾意識被喚醒,能夠更為容易的獲取環境污染信息,能夠通過公益組織就污染行為提起訴訟的時候,有人問道:「你們怎麼能違法排污?」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我賠不起了!」
當我看到最高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心裡非常激動!我認為:這是環境法治的未來方向!當公眾能夠真正參與監督、並且舉起法律的武器,此時,污染者的違法成本將大大提高,而國家的環境治理成本將大大降低!依據這部解釋,我看到了未來環境公益訴訟的如下發展趨勢,與大家分享。
(1)適格原告會越來越多,未來公眾監督的渠道會增多。
司法解釋明確了提起公益訴訟的社會組織的范圍:在設區的市級以上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及基金會等。最高院沒有在將這個範文進行嚴格限定,在幾種類型的組織後添加了「等」字,最高院的發言人也表示,這將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允許新的行政法規或地方性法規拓展這個范圍。這也是考慮到公益訴訟還處於開始階段,希望更多的環保組織可以進入到環境公益訴訟中來。
(2)案件受理後應當發布公告,並允許符合條件的原告加入訴訟,未來公益訴訟會呈現抱團取暖的局面。
目前公益訴訟處於開始階段,對於環保組織,雖然法院大門已經打開,但其自身能力、專業性和資金還會存在困難,因此在訴訟對抗中,法院允許符合條件的環保組織的加入訴訟,提升人力、財力和專業能力,有利於現階段環境公益訴訟的開展。
(3)檢察院扮演推動角色,作為原告的支持者出現,未來環境公益訴訟會得到司法的支持。
檢察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在目前的一些公益訴訟案件中,檢察院也頻頻現身,例如,在江蘇泰興的「12.19」公益訴訟案件中,一審中,泰州市檢察院支持泰州市環保聯合會對常隆農化等6公司提起環境公益訴訟,二審時江蘇省檢察院又法庭發表支持意見。地方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已經成為原告的有力支持者。
(4)公益訴訟將為私益訴訟掃清障礙,未來會形成先公後私的訴訟格局。
環境公益訴訟是對污染環境、損害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提起的訴訟。在環境污染事件中,除環境受到破壞外,還有不少個人利益受到損失的情況,例如水域污染事件中的漁民。對於這些當事人,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利益要求賠償,必須要證明包括污染和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等在內的法律要素。由於力量懸殊,他們要法律維權本來是困難重重的,但現在公益訴訟的出現,將為他們掃清障礙。依據該《解釋》,在公益訴訟證明了污染和損害的因果關系等侵權責任要素後,他們可以直接適用,無需再另行證明。可以預見,未來個體受害者,將會在公益訴訟獲勝之後再行提起個人私益賠償之訴。
(5)訴訟型環保公益組織將會出現,未來公益訴訟會逐漸專業化和品牌化。
環境公益訴訟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可以預見未來環保組織的格局將發生變化。有部分環保組織會不斷提起公益訴訟,並從中積累經驗、資金、專業人才、專業技術等,從而成為環境公益訴訟中的品牌和標志。相應的,其他環保組織可能會在環保宣傳、培訓等其他領域更加突出。
(6)公益賠償款的執行和使用,需要信息公開透明,未來會形成專門針對公益訴訟的監督平台。
目前在公益訴訟勝訴後,所獲賠償款須進入環保組織的指定賬戶,用於專門的環境修復、治理等。現階段,這些款項在勝訴後,如何執行到位,以及執行到位後如何運用,還沒有具體的法律制度。公益訴訟中所得賠償往往款項較大,例如泰州公益訴訟案件中獲賠達1.6億元,這些款項的執行到位和實際使用,必須置於公眾監督之下,否則難免會誘生濫用或私占賠償款的腐敗以及和污染企業的內幕交易。未來,我們需要一個公開、透明的監督平台。
也許有人會問,李律師看來你對中國未來環境法治很有信心,我只能回答:我看到了希望!再回到本文的開始,柴靜的《穹》更多的是在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這非常非常重要!若公眾沒有這樣的環保意識,以上所有預見的未來均不會出現。若沒有公眾的環保意識,根本就不會有人投訴、反映環保問題,麻木地戴著口罩出行即可;若沒有公眾的環保意識,環保組織也不過是一個擺設而已,我們根本找不到願意起訴的原告;若沒有公眾的環保意識,檢察院的支持也僅是為了完成某個試點案例而已;若沒有公眾的環保意識,律師們也仍然在低頭忙於生計或者賺錢。這比什麼都可怕!環境保護的法治未來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點滴努力,在於每一個法律人參與其中所匯聚的法治力量,與各位共勉!
⑤ 一篇 法治環保,伴我成長 的作文,快快快!!!
法治環保,伴我成長
鹽山縣鹽山鎮韓橋中心小學五年級 馬芃泰
要想在一個良好、安定的社會環境下健康成長,總是需要一些規章制度來維護,在這樣的環境下,法律誕生了。
法律, 這是一個並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個神聖的稱呼,他是大公無私的,它是正義的化身,它是一架天平,決不會向另一邊傾斜;它肩負著維護和平的重任。正氣凜然的它,為社會驅逐邪惡,讓國家在安定中發展。我們擁有花樣年華,是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燦爛的未來,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安全」這一基礎上,都需要我們時刻警惕隱患。
操場上,那些互相追逐打鬧的同學,你的腳步是否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樓梯口,那些你擁我擠的同學,你的動作能否輕一點,再輕一點。因為你一個小小的疏忽,有時會釀成大禍,甚至令昔日親愛同學的生命之花過早地凋謝了。所以,你在做任何事之前,請先想想自己的親人,想想自己的朋友,更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帶來的後果,想像一下因為你,父母,朋友,將要承受怎樣的打擊?
現在我們雖然年齡還小,但也聽說很多違法亂紀的事件:去年在鹽山縣城的大街上,一名騎自行車的婦女被兩個騎摩托車的男子搶走錢包、騎摩托車強耳環、夜間盜伐農民的樹木、到農戶家偷東西。這些事件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們這種惡劣的行為,對社會治安造成了嚴重不良的影響。他們犯下的錯誤,警示了我們這些正處於青春年華的小朋友們,並且告訴我們從小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更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義務,又要依法行使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遇到危險不驚慌失措,機智勇敢冷靜地面對。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祖國的未來由我們去建造,我們更應該知法懂法,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家人朋友,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更為了社會的安定和諧,遵法守法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說到環保,我們能為它做些什麼呢?如使用布袋,盡量乘坐公共汽車、盡量讓父母少開車、提倡步行,騎自行車、隨手關燈,節約用電、拒絕過分包裝、參與環保宣傳。等等。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家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環保成為最平常的事:讓我們一起遵紀守法,讓法治成為最平常的事。這樣定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讓我們在這美好的環境下,一起快樂的成長。
人生路上,法治環保伴我成長。
鹽山縣鹽山鎮韓橋中心小學五年級 馬芃泰
指導教師:李翠紅
⑥ 改革開放30年揚州的變化
一、經濟狀況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我們在中共揚州市委的領導下,依靠和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個率先」和「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的目標,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在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達1100億元,同比增長1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000元。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3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3億元,增長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3億元,增長30.1%。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牢固確立「工業強則揚州強」的觀念,「雙創」和「三重」工作深入開展。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92億元,增長31.4%;實現增加值500億元、銷售1806億元、利稅155億元,分別增長21.3%、32.3%和51%。虧損企業數、虧損總額全面下降。八大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7.8%。規模以上和億元以上企業數分別比上年增加207個和91個。全年完成工業投入361億元,增長43.3%。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5個,比上年增加44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408億元,增長39.6%。創成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3家、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49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國家免檢產品12個。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總產值550億元、增加值120億元,分別增長25.5%和24.8%。榮獲「魯班獎」6個。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增長。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實現農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5.1%。糧食豐產豐收,總產達245萬噸。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9.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65萬畝、「三品」品牌92個。「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揚州鵝、高郵鴨、邵伯雞獲國家級品種認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建成全面小康村120個。新、改建農村公路680多公里,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100%。南水北調三陽河潼河寶應站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和灌區改造工程相繼建成,戰勝了里下河地區嚴重雨澇災害。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力度加大,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農業科研、綜合開發、糧食流通、農機、氣象等工作又有新進展。
服務業加快發展。強化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機制創新,服務業發展躍上新平台。實現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增長16%。揚州石化、公鐵水、港口等重點物流園區規劃通過評審,石化物流園區碼頭、倉儲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5014萬噸,增長8.2%。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增長15%。傳統特色商貿業持續發展,6家企業獲「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揚州師傅」品牌建設得到加強。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展順利。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134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2億元,分別增長18.4%和25.9%。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開發投資83.4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85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4.1%和10.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33億元和84億元。中介、會展和社區服務業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
2.沿江沿河加快開發,對外開放取得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強勢推進。沿江高等級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揚州二電廠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並網發電,水電氣熱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編制了沿河開發總體規劃。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貫通,先導段建成通車。各開發園區、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加快。「八區二園」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和外貿出口分別佔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級開發區3個。揚州出口加工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行。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成功舉辦2006「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赴歐美、日韓、東南亞和港台、京深滬杭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動,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項目源。圍繞項目落地和投產達效,加強配套服務、跟蹤督查,提高招商項目成功率。全年注冊外資實際到賬7.61億美元,增長44.7%。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75個。新增民資注冊資本215億元,增長30%。實現外貿出口23.6億美元,增長23.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佔48%。完成外經營業額1.25億美元,增長20%。
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市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5.7億元,增長28.3%。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縣域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調整為11.7:58.1:30.2。特色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製造、電工電器、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0%。
3.城鄉建設步伐加快,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著手編制揚州市「一體兩翼」概念性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廣陵新城(河東分區)、東南分區等5個分區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編制了開發區中心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了13個鄉鎮和76個村莊建設規劃。加大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市區完成城市建設投資72億元。建成開發路、解放南路、黃金壩北路、三灣大橋等工程,開工建設文昌大橋、渡江南路延伸工程,完成古運河五台山大橋至徐凝門橋段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古城保護深入推進,修復盧氏鹽商住宅,建成康山文化園一期工程。翻建40條街巷。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和新城西區建設步伐加快。新建各類綠地127萬平方米。實施天然氣置換工程,6萬戶居民用上天然氣。新建垃圾中轉場5座。新建、改造公廁18座。新增公交車105輛、公交線路7條。建成數字化城管新平台,首創全國中等城市數字化城管新模式。
節約型社會和生態市建設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加快發展節約型城市的意見》和《生態市建設行動計劃(2006-2010)》。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查。完成縣鄉河道疏浚、村莊河塘整治和村莊綠化等年度任務,全市創成3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市區完成湯汪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各縣(市)都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儀征、江都建成了符合國家標準的垃圾填埋場。市開發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132家清潔生產試點企業通過審核。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頓專項行動,以及南水北調東線源頭、重點化工企業等環境風險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8%和3.2%。
經過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該市以在古城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突出成績,榮獲2006年度中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獎」。
4.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
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推進市直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整合重組金茂化工醫葯集團、亞星汽車集團、工藝美術集團和工業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基本完成市直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市政公用事業改革取得進展,完成市燃氣總公司合資合作和企業改制。順利完成聯環葯業、揚農化工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
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繼續減輕農民負擔。貫徹落實「一免三補」等政策,共兌現補貼資金1.56億元。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發展。深化鄉鎮農技服務體系改革,逐步完善農經「一站式」窗口服務。加強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規范化建設,村務公開繼續擴大。
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等改革不斷深化。實施依法治稅和社會綜合治稅,進一步加強稅收精細化征管。啟動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改革,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制定出台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代建制管理辦法。成立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設立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5.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市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18項。落實省級以上火炬、星火計劃項目103項。寶勝科創、三星電梯等1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揚州汽車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獲得科技部批准。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步伐加快,一批信息化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與南京大學簽訂了市校全面合作協議。人才要素有效集聚,全年引進各類人才9500人。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明顯增強。
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保持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87.6%。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農村辦學條件繼續改善。新創建9所星級高中、16所省示範初中和省實驗小學,揚州中學西區校建成招生。大力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當年招生4.4萬人。揚子津科教園區全面投入使用。
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持續發展。制定了《揚州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揚劇等7個項目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名,新評「揚州市工藝美術大師」47名。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3.5%,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全市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和公共衛生信息網路體系基本建立。城鄉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分別達78%和40%。新增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3萬戶。完成了蘇北醫院醫技樓和市婦幼保健院一期工程建設。全市33個鄉鎮561個村建成體育健身工程。參加省第十六屆運動會,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獲第7名。承辦了國際田聯競走挑戰賽、鑒真國際馬拉松賽等賽事。高郵、儀征、廣陵被命名為全省人口計生工作示範市(區)。寶應被評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和統計、檔案、方誌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我市社會發展總水平列全省第五位。
6. 關注民生工作不斷加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統籌城鄉就業取得積極進展。鼓勵全民創業,全市新發展私營企業8077家、個體工商戶27627戶。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措施,全年採集就業崗位13.1萬個,凈增就業7.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7萬人、農村勞動力7.9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4萬人。
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全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續保10.8萬人,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全部實現社會化發放,兩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標准。農村養老保險進一步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穩步實施。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66.4萬人。基本解決了破產困難企業7.8萬人的醫保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91%。市區「慈濟」醫院、「慈濟」窗口共為7萬人次減免醫葯費610萬元。2.7萬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鄉符合低保條件的人員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47.2%。災民生活保障、殘疾人幫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新一輪幫扶經濟薄弱村和貧困戶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13元,分別增長13.8%和1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城郊又有6個鄉鎮、30萬居民享受區域集中供水。市區建成30萬平方米限價商品房,262戶低收入家庭領到購房補貼,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逐步健全。
7.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深入。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積極推進「城市文明建設行動計劃」,廣泛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百萬市民學禮儀」和窗口行業、服務部門共鑄誠信等活動,評選了百名好市民和十佳新人新事,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關心下一代、老齡工作取得新進展。雙擁、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工作得到加強,國防(軍事)園區啟動建設。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深入。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意見。認真落實市人大的決議、決定,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94件、市政協提案374件,解決落實率進一步提高。加強社區建設和村民自治。實施「五五」普法,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逐步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揚州」、「法治揚州」建設深入推進。重視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相關控制指標全面下降。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積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進步。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直部門的行政許可職能歸並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市級公布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實行集中辦理。出台了《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辦法》,開展了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政府公開電話和「寄語市長」回復率、辦結率穩步提高。市區為民辦實事事項基本完成。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對外開放
新中國成立後,揚州的對外貿易有了新的發展。1958年揚州成立了揚州市對外貿易公司。1976年國家批准揚州為全國首批十大出口商品基地之一。特別是1978年以來,在"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揚州的對外貿易得到了迅速發展。2001年底,全市共有獲得國家外經貿部批准享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貿流通企業20家,自營生產企業179家,三資企業480家;直接從事對外貿易的各類人員5000多人。2001年全市各類外貿企業共完成進出口額123222萬美元,其中出口66377萬美元,進口56845萬美元,出口商品的品種由1978年的8大類245個,發展到現在的紡織、絲綢、輕工、工藝、五金、機械、設備、電子、化工、醫葯、糧油、土產、畜產、汽車及配件等門類較為齊全的14大類500多個品種,遠銷141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我市外貿大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擴大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規模,2001年,全市機電產品出口比重達34.9%,工業製成品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9%上升到95%。部分低中檔、單一化的品種也逐步向中高檔、系列化轉變,玩具、集裝箱、鞋類、罐頭、服裝、豬鬃及製品、工具、船舶、醫葯和化工中間體等在全省乃至全國佔有一定地位,深受客商青睞。
為適應WTO的各項運行規則,抓住新的外貿發展機遇,該市已相繼成立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揚州支會、中國國際商會揚州商會、揚州市對外經貿企業協會及揚州市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健全了揚州海關、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外匯管理局、海事局以及稅收、保險等專業涉外機構;所有專業銀行均開辦了國際結算業務;揚州港已被列為國家一類開放港口,可直接停靠萬噸級貨輪;滬寧高速、京滬高速的開通便捷了我市的外貿運輸和各類商務活動;即將建成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和沿江高等級公路等將極大地改變我市的交通運輸狀況和投資環境,使我市的區位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近年來,該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開發開放戰略,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外向型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三、交通運輸
交通現狀:
目前揚州的對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鐵路、水運等方式。滬寧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在揚州境內交匯,揚溧高速公路經潤揚長江公路大橋直通蘇南,揚州已實現環城貫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級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鹽金公路、儀揚公路等國省干線公路構築起400公里的「市域環路」。寧啟鐵路橫穿揚州境內,已開通揚州至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廣州等客貨運線路。京杭大運河與長江在揚州南部匯流,構成市域航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條,鹽邵線、古運河、三陽河等縱貫南北,高東線、新通揚運河、儀揚河、鹽寶線等橫穿東西,構築了「三縱四橫」的內河主航道網。揚州港口布局為「一港三區」,主港區六圩港區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江都港區、儀征港區分列兩翼。
揚州交通規劃:
規劃至2020年,揚州市高速公路形成以揚州市區(含江都市區)為中心的「一環七射」高速路網:一環——寧通高速公路江揚段(含揚州南繞城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磚橋至丁伙段+揚州西北繞城高速公路;七射——寧通高速公路寧揚段、揚天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揚泰高速公路、寧通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南延段、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及其北接線。國省干線規劃建設以寧通高速、京滬高速為為主骨架的「五縱四橫」的國省干線公路網。「五橫」:S331鹽金國防公路、S332界臨沙公路、S333高興東—郵儀公路、G328國道、S336江平公路;「四縱」:S233河宜大公路、G010同三國道(京滬高速)、S237淮江公路、S244揚天公路、S243揚瓜公路。地方干線公路將形成「六橫七縱六聯」路網結構:「六橫」:涇(河)安(豐)公路、沿(河)廣(洋湖)公路、車(邏)樊(川)公路、邵(伯)吳(堡)公路、揚(州)治(山)公路、沿江公路;「七縱」:嘶(馬)華(陽)公路、安(豐)大(橋)公路、泰(安)李(典)公路、揚(州)菱(塘)公路、揚(州)六(圩)公路、儀(征)圩(十二圩)公路、十(五里墩)月(塘)公路;「六聯」:城水、范柳、澄營、馬橫、七麾、揚霍。農村公路建設同步推進:使縣—鄉公路達二級以上標准,鄉—鄉公路達三級以上標准,鄉—村公路達四級以上標准。
規劃至2020年,市域航道形成以京杭運河(二級)和高東線(三級)為主骨架的「四縱四橫」干線航道網。「四橫」:高東線、鹽寶線、新通揚運河、儀揚河;「四縱」:京杭運河、三陽河、鹽邵線、芒稻河。
按照揚州港「一港三區」的發展規劃,到2015年,全市擁有100噸以上生產性泊位387個,具備吞吐能力近2億噸,其中沿江擁有萬噸級以上泊位34個(10萬噸級泊位5個),千噸級泊位18個,具備吞吐能力近1.3億噸。
鐵路方面規劃建設淮(安)揚(州)鎮(江)鐵路,結合京滬高速鐵路南延工程、長三角城際輕軌項目,力爭建成五峰山公鐵兩用大橋。
與鄰近城市共建蘇中機場,在高速公路、鐵路、干線公路和港口的配合下,將揚州建成江北地區的重要航空樞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