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愛因斯坦道德

愛因斯坦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1-26 21:57:10

❶ 愛因斯坦為社會做出了什麼貢獻

愛因斯坦一生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現在物理學方面。

1905年,愛因斯坦獲蘇黎世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建立了狹義相對論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得到了一個重要公式:愛因斯坦質能公式。

在狹義相對論被提出10年後,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建了廣義相對論學說,並據此推出光在引力場中是沿曲線傳播的,雖然僅僅是一種預見,但是卻在1919年被天文學家證實,轟動科學界。

愛因斯坦在量子理論方面對後世也有很大的影響,很多學生學過的光電效應和波粒二象性正是他通過各種實驗揭示出的。此外,愛因斯坦受激輻射理論的提出,也為現在激光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生活的時期的戰亂頻發的,所以在他有生之年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也有獻力,由於深知核武器的危害,他主動退出了核物理研究領域,並極力反對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

(1)愛因斯坦道德擴展閱讀

愛因斯坦奇聞軼事

愛因斯坦太太曾對查理.卓別林講述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工作的情形。後來卓別林把這事記在他的自傳里。這故事倒是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在這歷史性發現的時刻是怎麼樣子工作的:

「博士像往常那樣穿著睡袍下樓吃早餐,可是那一天卻什麼也沒動。我想一定有什麼問題發生,我問他什麼事使他魂不守舍?」

他回答:『親愛的!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

喝完咖啡後,他就走到鋼琴前開始彈奏起來。幾次停下來在紙上記錄一些東西,然後重復地說:『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

他說:『這是很困難的,我仍需要進行工作。』

他繼續玩鋼琴,並且寫下一些東西,這樣半小時之久,然後走上樓去他的研究室,並且告訴我不要打擾他,他就一直留在房子里兩星期。每天我上樓把食物送給他,傍晚時他就散一會兒步當作運動,然後回來繼續他的工作。

最後他走下樓來,臉色顯得蒼白。『這里就是我的發現!』他把兩張紙放在桌上,這就是他的『相對論』。」

❷ 愛因斯坦在科學、思想、品德上有著怎樣傑出的表現

愛因斯坦一生中為人類留下的科學財富、思想財富和品德財富都是豐碩的。科學上,有人曾統計過,若按他一生的科學貢獻,至少該得6項諾貝爾獎。但是,因為他的思路太超常,成果太超常,使得世人難以及時認定他科學思想的真正價值。因此,他生前只因為對光電效應的研究——這個在他所有科學成就中並非首要的一項曾使他獲得過諾貝爾獎;思想上,愛因斯坦被公認是人類有史以來思維最敏捷、見解最深刻的大思想家之一;品德上,他也是被公認的謙虛謹慎、寬厚為懷、棄絕名利、無私無畏,為人類美好道德奮斗不渝的傑出典範。

❸ 愛因斯坦是否研究過東方哲學

其實愛因斯坦的書架上就有德文版的最具深蘊的東方哲學《道德經》。
美籍華人、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提供了愛因斯坦與《道德經》的可貴的資料。1943年,陳省身教授在美國初識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當時是高等研究院的教授,常能見到他,他還約陳教授到他家做客。愛因斯坦書架上的書並不太多,但有一本書很吸引陳教授,是老子的《道德經》,德文譯本。

❹ 愛因斯坦名言

看《愛因斯坦傳》,了解了這樣一個從平凡而成就為偉大人物的一些思想。
這不僅是智慧的迸發,更是機緣。
只有智慧的人沒落了,只有機緣的人沒落了,唯有像愛因斯坦這樣智慧超群,而又有機緣的人成功了。落魄時艱苦背後那顆堅韌的勇氣,以及對科學的熱愛使他朝著偉大的道路大步邁進。

❺ 愛因斯坦的主要事跡為

愛因斯坦並不是個早慧的孩子。1879年3月,他出生於德國小鎮烏爾姆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他的父親經營一家小型電器修理製造廠。對於這第一個孩子,父母沒有很高的期許。但當阿爾伯特到四歲還不太會說話時,他們還是不免有些著急。那時,他們的第二個孩子,阿爾伯特的妹妹,已經喋喋不休。

但作為一個猶太孩子,在19世紀末的德國,他受到了同學的排擠。沉默的、孤獨的阿爾伯特並不太明白事情的緣由。他專心地聽講,耐心地應付學校的課程。10歲時,他進入了古典氛圍很濃的路德中學。

對愛因斯坦的人生起關鍵作用的幾年,便是這之後的幾年。

愛因斯坦的叔叔是一個對科學有強烈興趣的人,與他父親一同經營小電器廠。在電力工業剛剛興起時,他們便開始生產發電機、弧光燈、白熾燈和電話。在叔叔的影響下,愛因斯坦從小對動手的技術和抽象的數學都非常感興趣。10歲以後,當地的一位醫科大學學生塔爾穆德每周末到愛因斯坦家做客,常常給小阿爾伯特帶些科學和哲學的書籍。

12歲時,愛因斯坦便讀完了《歐幾里德幾何》,並自己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13歲時,他讀了康德的哲學名著《純粹理性批判》,不時與塔爾穆德討論其中的問題;在塔爾穆德的勸告下,他讀完了長達12卷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其中匯集了有關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地理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自然現象有其固有規律。這些書籍中止了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67歲時,他寫道:「由於讀了通俗的科學書籍,我很快就相信,《聖經》里的故事有許多不可能是真實的。其結果就是一種真正狂熱的自由思想,並且交織著這樣一種印象:國家是故意用謊言來欺騙年輕人的……這種經驗引起我對所有權威的懷疑,對任何社會環境里都會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種懷疑的態度。這種態度再也沒有離開過我……

「我很清楚,少年時代的宗教天堂就這樣失去了,這是使我自己從『僅僅作為個人』的桎梏中,從那種被願望、希望和原始感情所支配的生活中解放出來的第一個嘗試。」

第二個嘗試在他16歲時到來。他所就讀的學校滲透了濃厚的軍國主義精神,這使他感到窒息和痛苦。

他在回憶這段時間時說:「對我來說,小學老師好像是士官,中學老師好像是尉官。」

少年阿爾伯特選擇了一種獨特的反抗方式。晚年時,愛因斯坦有時會笑嘻嘻地告訴別人他在中學時的這個故事。一天,一名教師對他說,假如這個孩子不在他的班上,當老師的會更快活一些。愛因斯坦回答說他沒做錯任何事。老師說:「是的。但是你坐在後排並且那樣微笑著,這侵犯了班級對教師所必有的尊敬。」

他沒忍受更久。1895年,在他父母因生意失敗移居米蘭後不久,16歲的愛因斯坦自作主張,離開學校去了義大利。1936年,他寫道:「依我看,學校若是主要以恫嚇、威脅和人為的權威教學,那是最壞的。這種教學方法摧殘了學生們的健康感情、誠懇正直和自信心,培養出來的是唯唯諾諾的庸碌之輩。」

這種厭惡如此強烈,以至他根本不想再與他的出生地有任何聯系。他求父親為他申請放棄德國國籍。1896年,申請獲准。

「你在自己短暫的生涯中,曾以孩子般的喜悅,贊賞一切明朗而有理性的東西」

因為投考蘇黎世理工大學失敗,愛因斯坦勉強同意到瑞士的阿勞中學完成未學完的高中課程。但他對教育的成見很快就消失了。阿勞中學提倡教師有選擇教學方法的自由,因此課上得十分有趣,學生們可以在實驗室獨立工作,高年級學生對各種社會問題也極為關心。

正是在這里,愛因斯坦產生了那個對他的學術成長頗為重要的想法:如果一個人以光速跟著光波跑,會出現什麼情況?

後來,愛因斯坦稱阿勞中學為「高等教育中最令人喜愛的樣板」。「人不是機器,要是周圍環境不允許他襟懷坦白、暢所欲言,人就不會生氣勃勃!」

這種對教育和學校的希望,在他上大學後很快又消失了。他很快便決定,不再傻傻地坐在課堂上聽課,而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實驗室里,並開始閱讀著名物理學家的著作。蘇黎世理工大學的本科四年,只有兩次考試,依靠借閱同學的筆記,他通過了,但這依然使他感到厭惡,為了應付考試,他不得不記了一堆垃圾,使得「每考完一次試,就會難受半年」。

愛因斯坦的求學經歷,使得他對教育有格外深切的感受。成名以後,他多次應邀對教育問題進行演講或寫文章,在他的認識里,學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而不應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過很好的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這些寶貴的東西,是通過同教育者親身接觸,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過教科書傳授給年輕一代的。」

除去在阿勞中學的1年,愛因斯坦沒有更多的機會享受這種理想的教育。但他還是通過某種方式自我實現了。

1901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但學校不喜歡他的獨立,不同意留任他為教師。同時,由於家裡人反對他和大學同學瑪麗琦結婚,他與家庭的關系也非常緊張。他開始了艱難的謀生。先是在一家技術學校任代課教師,後來又找到一份為期3個月的家庭教師工作。

1902年2月,伯爾尼的報紙上,以這樣一種方式,第一次出現了愛因斯坦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願為大學生或中學生完全私人地補習數學和物理學……」

在這之前,愛因斯坦已經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但顯然,他還是個無名之輩。注意到這條廣告的,只有兩個大學生。但愛因斯坦沒能靠這種方法賺到錢,因為他們三個人聊得過於投機,而使授課變成了長時間的討論和共同學習,三個人開玩笑地將這個小團體稱為「奧林匹亞科學院」,愛因斯坦被任命為「院長」。

在遺憾的是,他到達後4個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也正是從這時起,愛因斯坦開始了他作為和平主義者、民主主義者和人權主義者的生涯。

1914年,德國一批最有聲望的知識分子發表了一篇為德國侵佔比利時的行為辯護的《文明宣言》,德國幾乎所有的文化名流都簽了字,包括哈伯、倫琴、普朗克、菲舍爾等93個人。這份宣言後來被稱為是「真正知識分子的無恥宣言」。

❻ 愛因斯坦指出道德淪喪

答案B
評價人生價值既要看物質貢獻,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對社會的貢獻.題中愛因斯坦的話正是如實體現這一點,因而選B項.

❼ 愛因斯坦為什麼不講道德

因為他受夠了別人不講道理,自己就也想不講道理

❽ 為什麼在居里夫人的追悼會上愛因斯坦沒有回憶她的科學成果而說她的品質

因為愛因斯坦認為道德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科學只是工具.

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演講:
「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許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愈來愈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僕,她的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餘地。由於社會的嚴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總是抑鬱的。這就使得她具有那嚴肅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發生誤解—這是一種無法用任何藝術氣質來解脫的少見的嚴肅性。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取得,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偉大的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凌晨1點25分停止了心臟的跳動。當天下午4時,在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的小火化場教堂舉行火化。他的遺囑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發訃告,不舉行公開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火化時按照死者的書面遺囑,免除所有共同集會,免除所有宗教儀式,免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樂典禮。
在場的人僅有: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教授,遺囑執行人、經濟學家納坦,愛因斯坦最忠實的合作者杜卡斯,助手諾伊施泰因,圖書管理員范托娃,以及他的妻子、兒子、兒媳等12人。
為了讓死者安靜地回到宇宙,在小教堂里,深邃的寂靜只有一次被打破—遺囑執行者在結束儀式時,念了歌德悼念席勒的詩:
我們全都獲益不淺,
全世界都感謝他的教誨;
那專屬他個人的東西,
早已傳遍廣大人群。
他像行將隕滅的彗星,光華四射,
把無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連結。

居里夫人簡介
瑪麗·居里(1867-1934年)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867年11月7日生於華沙。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3日因惡性白血病逝世。

社會評價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科學院院長曉發爾:瑪麗·居里,您是一個偉大的學者,一個竭誠獻身工作和為科學犧牲的偉大婦女,一個無論在戰爭中還是在和平中始終為分外的責任而工作的愛國者,我們向您致敬。您在這里,我們可以從您那兒得到精神上的益處,我們感謝您;有您在我們中間,我們感到自豪。您是第一個進入科學院的法國婦女,也是當之無愧。

熱點內容
越南新勞動法2015年 發布:2025-05-25 12:58:46 瀏覽:835
侵犯公民的人格尊嚴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5 12:54:16 瀏覽:841
立法法的修訂背景 發布:2025-05-25 12:53:12 瀏覽:496
醫療鑒定書出來多久會失去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5 12:53:11 瀏覽:330
司法局和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5 12:53:11 瀏覽:472
廣東省勞動法員工請假 發布:2025-05-25 12:46:00 瀏覽:385
浙江大學2020法律碩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5-25 12:44:35 瀏覽:454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條例 發布:2025-05-25 12:43:29 瀏覽:701
生產廠房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5 12:40:55 瀏覽:760
新刑事訴訟法對比 發布:2025-05-25 12:36:39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