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道德
Ⅰ 對於獨處對自己的道德要求的寬嚴,《中庸》是這樣說的( )。
選擇:A
選自(翻譯)
A.禮記·中庸(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
B.論語·顏淵(不合符禮教的話不能說,不合符禮教的東西不能看,不合符禮教的事不能做。)
C.論語·憲問(不埋怨上天給的命運,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別人,通過學習平常的知識,理解其中的哲理,獲得人生的真諦。難道只有老天會了解我嗎?)
D.論語(在不違背大的道德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放任一些對細節的苛求;拿侍奉君主來說,先為他處理好國家的大事,然後再接受他的食物,對自己要嚴格要求,對別人可以少些責備。
主要是強調自省。與「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是一樣的觀點。)
Ⅱ 獨處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教養行文方式
昨天早上上班的時候,發現洗手間外面被圍得水泄不通,我湊近一看,才發現是保潔阿姨和其它公司的一個女孩在發生爭執。
阿姨指著牆上的「禁止往水槽倒剩飯、茶葉」給女孩看,那個女孩昂著頭瞧也不瞧,只是不停地重復著「你這人真多事,走開,別影響我工作。」
見女孩始終無動於衷,阿姨又說了句:
每次都是你,早上趁沒人的時候往水槽倒茶葉,搞得水槽被堵,影響別人使用,我好心提醒了你幾次,你還罵人,你這人怎麼這么沒素質,有本事把你們老闆叫來。
這時,我身旁的一些女孩也開始低語,「每天早上來上班水槽都是滿滿的茶葉,原來都是她倒的啊。」
見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那女孩的態度才漸漸軟了下來,說自己以後會注意。
但,話是這么說,丟出去的人想要再撿起並不容易。
因為人們往往會把一個人在最不設防時的表現,認為是他教養的底線。這種時候,任何偽裝出的高尚與道德,一旦露餡,就意味著整個人設的土崩瓦解。
Ⅲ 辨析同社會道德結構體系不同,獨處道德有自己獨有的體系構成
正確
獨處道德,即個人生活特殊情景中的道德,指人們在不直接與他人發生交往,個人獨處時刻和場合所應遵循的價值准則和行為規范,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獨處道德是社會整體道 德評價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社會道德是人們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 集體關系的道德思考,獨處道德是人們對個人與自我關系的思考。後者反映的是個人道德意識,是人與自我關系的道德認識,道德意識和 道德知識,它反映著人們的自我道德觀和自我價值觀。因此,它決不是與社會道德和群體道德相矛盾的。它是社會道德和群體道德的完成與實現,是發展和完善人之所有為人,建立真正的人格,尊嚴與良知的重要力量。
Ⅳ 在獨處的情況下,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兒干壞事
就是"慎獨"吧.
非要寫4個字,就是"慎其獨也"
這個詞最早出自《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在個人獨處的情況下,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或不注意的時候而干壞事。這是儒家所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或方法,稱之為「慎獨為入德之方」。南宋學者朱熹對這個詞作過這樣的說明:
「君子慎其獨,非特顯明之處是如此,雖至微至隱,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處如此,大處亦如此;明顯處如此,隱微處亦如此,表裡內外,粗精隱顯,無不慎之,方謂『誠其意』。」
(《朱子語類》)
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以「慎獨」出名的人物,名聲最大的是東漢安帝時的荊州刺使楊震。這位以「性公廉,不受私謁」著稱,留下了個「清廉誡四知」的典故。《後漢書·楊震傳》有這樣的記載:楊震去荊州赴任,道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當年舉薦上來的,王密為了表示對楊震當年提挈之恩的感謝,「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楊震拒絕接受,說「我舉薦你是因為我了解你,你這樣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了楊震的一番話,「羞愧而出」。後人就把這件事當成「慎獨」的典型,流傳下
來。
Ⅳ 《中庸》「對於獨處對自己的道德要求的嚴寬」是哪一句
慎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行修言道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任何時候都是自覺的需要。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禮記·中庸》
Ⅵ 你在獨處時,有哪些符合中文所說的「君子慎獨」請給大家說一說。
就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就算沒有人看著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良心
Ⅶ 獨處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教養成了什麼樣的行為方式有什麼作用
獨處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教養成了什麼樣子的行,為什麼方式有什麼作用?獨處是一個人待著還是兩個人獨處,如果是一個人待著。可以讓自己安靜下來,如果說是兩個人一起獨處。可能更容易看清楚他是彩虹的性格怎樣的脾氣吧。因為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獨處的話,你就是獨處空間,肯定是要多交流。多互動。
Ⅷ 問一個詞語,解釋是「在獨處情況下,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而干壞事。」
慎獨
這個詞最早出自《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http://ke..com/view/18787.htm
Ⅸ 問現實生活中是不是有人在眾人前和獨處時表現出來的道德素質不一致呢
我覺得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現實生活中肯定也有這樣的人把自己真實的一面掩藏的很深,不讓別人發現。
Ⅹ 一個人在獨處時如何堅守道德原則
別堅守了,要不要你情我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