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道德建設
❶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的發間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什麼中為弘揚主流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強調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任務來抓好,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標志著對公民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實踐要求和治理效能,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公民道德建設是在中國社會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這一歷史性轉變引發了人的存在方式的變革特別是思維方式和道德觀念的變革,個體價值取向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這就需要公民道德建設一方面要積極適應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道德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努力引導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健康發展,使之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斷促進經濟有序運行、社會和諧進步。在當代,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就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可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的「最大公約數」,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價值共識,代表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前進方向。在這個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又是國家和社會的大德。因此,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將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要求貫穿於道德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以主流的價值導向構建公民道德規范、強化公民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積極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積極引導人們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廣泛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要求。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公民道德建設,鼓勵社會全員積極參與,是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動實踐。全體社會成員都是公民道德建設的踐行者和受益者。同時,公民道德建設覆蓋了社會各個成員和各個領域,具有最大的廣泛性、普遍性和實踐性。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向,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實踐基礎和重要載體。因此,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做到落細、落小、落實,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接受、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業規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等行為准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要制定和完善重要的禮儀禮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積極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對黨和國家、對組織集體的認同感、歸屬感和榮譽感。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深度融入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貫穿創建全過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形成廣泛參與、深度融合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境界、培育積極向上向善的社會文明風尚。
❷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以什麼為指導
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1
、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版相適應
2
、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權時代精神相結合
3
、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
4
、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
5
、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
6
、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結合
❸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遵循道德建設規律把什麼要求與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遵循道德建設規律,把文明要求,與其他要求合並一起。
❹ 簡述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總體要求的六個堅持是什麼
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堅持在繼承傳統美德中創新發展
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
堅持發揮社會主義法治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舉
❺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什麼為核心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
❻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 並遵循道德建設規律 把什麼要求
現在公民道德建設堅持積極倡導有效治理,並且遵循道德建設規律,要求就是提升公民的道德價值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團結友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慈善為本,樂於助人的道德情操。在全社會促進建設文明建設的偉大事業。供參考。
❼ 簡述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總體要求的六個堅持
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道德是有立場和方向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方向。道德是歷史的產物,只有與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一致的道德,才能構成推動歷史發展的精神力量。在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就要求: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只有以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引領社會文明進步,倡導共產主義道德,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同向同行。二是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只有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才能更好地實現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有機結合。三是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只有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四是堅持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在道德養成過程中,唯有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道德是有價值取向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民精神家園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定位,也是人們在生活中調節人際關系和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倫理規范。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規范社會日常道德和中國人民精神生活的基本價值框架。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到道德建設各方面,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主流價值建構道德規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才能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
堅持在繼承傳統美德中創新發展
道德是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在繼承傳統美德中創新發展。我們應該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繼承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積極推動中華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揚光大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不斷增強道德建設的時代性實效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
道德是善良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又要以先進模範的示範作用引領道德風尚,更要提倡每個人持之以恆的道德實踐。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鼓勵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各類群眾性創建活動,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實踐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堅持發揮社會主義法治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道德與法律是相輔相成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發揮社會主義法治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及時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轉化為法律規范,推動社會誠信、見義勇為、志願服務、勤勞節儉、孝老愛親、保護生態等方面的立法工作。發揮司法裁判定分止爭、懲惡揚善功能,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體現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之中,引導人們增強法治意識、堅守道德底線,以法治的力量引導人們向上向善。
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舉
道德建設需要自律和他律的結合。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舉。只有既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又加大突出問題整治力度,才能達到樹立新風正氣、祛除歪風邪氣的社會效應。為此,首先要堅持重在建設、立破並舉。譬如,加快個人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讓誠信的人得到社會褒獎,讓失信的人付出代價。其次要遵循道德建設的規律。譬如,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遵循不同年齡階段的道德認知規律,而不同職業的公民道德建設則要創建適合職業特點的道德實踐活動。再次要營造見賢思齊的氛圍。精心選樹時代楷模、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綜合運用宣講報告、事跡報道、專題節目、文藝作品、公益廣告等形式,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讓道德模範、先進人物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樹立新時代鮮明的價值取向,彰顯社會道德水平的高度。
❽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什麼為原則
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集體主義的定義
集體主義是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體系,是無產階級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2、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
①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②集體保障個人正當利益;
③追求兩種利益高度統一。
❾ 如何加強道德建設
一、加強道德建設應培養國民的道德自覺與自信。道德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個體的精神支柱、心靈燈塔和價值向導,最好的道德應該充滿自信地提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應該充滿自信地倡導堅持什麼反對什麼,以便最好的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提供行為規范。道德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感召人心的力量、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凝聚人心的力量。道德正是以它這種自強的無形的內力滲透於有形的社會生活,感染著、激勵著每一個人。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已進一步把文化自覺和文化強國提升為國家戰略,全面地論述了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在文化興國中的基礎性地位,指出培養高度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實施文化興國戰略的基本要素。
貼二、加強道德建設需要從教育入手。要培養國民的道德自覺、道德自信要通過教育、引導和規范,尤其是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規范,使國民產生一種價值觀的認同,從而把價值觀作為一種內在的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深刻變革,人們思想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日益明顯,主流價值觀和基本道德規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戰,講利益不講道義、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現象有所滋長。
三、加強道德建設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我們都知道道德是軟約束、是人們內心的法,法是硬約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補、相輔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軟變硬、由虛變實,必須有一套嚴格的法律和制度來規范和保障。因為人都是有慾望、有僥幸心理的,如果沒有必要的規范來約束行為,在道德實踐過程中多多少少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設計出具體的制度為道德規范的實現提供具體依據,並在實踐中檢驗、修正、完善制度,讓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約束、監督他人的力量。法律是道德規范和社會文明的風向標,必須把道德觀念滲透到社會管理之中,把道德規范體現到法律法規的制定之中,並通過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的嚴格執行,扶正祛邪、懲惡揚善,使外在的道德規范內化為人們的行為自覺。只有每個人都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強烈的責任感,每個人都會以良好的道德指導自已的行為,履行道德實踐,最終人與人之間就能產生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就會形成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多向互動的網路,由這群個體構建的社會必然是穩定的、和諧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有從善的信心,整個社會的道德基石也才能堅實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