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道德特徵有
① 道德特徵有哪些
道德特徵主要包括主觀性與客觀性、階級性與全人類性、歷史性與現實性、相對穩定性和可變性。
首先,道德同時具有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特徵。主觀性體現在道德是個體對行為准則和善惡評價的主觀認識,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經驗和教育背景形成獨特的道德觀念。例如,對於同一件事,不同人可能會基於各自的道德標准作出不同的判斷。而道德的客觀性則表現在,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其形成和發展受到社會經濟基礎的制約,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客觀需要。一些普遍的道德規范,如誠信、公正、尊重等,是社會穩定和發展所必需的,不隨個人意志而改變。
其次,道德具有階級性和全人類性。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往往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這是因為道德觀念受到階級地位和利益的影響。例如,統治階級可能強調秩序和服從,而被統治階級可能更注重平等和反抗。然而,道德也具有全人類性,即存在一些普遍適用於全人類的道德原則,如反對剝削、壓迫和侵略等。這些道德原則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體現了道德的普遍性和共性。
再者,道德是歷史性與現實性的統一。道德的歷史性體現在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不同歷史時期,道德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實踐都有所不同。例如,封建社會的道德觀念與現代社會的道德觀念存在顯著差異。同時,道德也具有現實性,即它總是與具體的社會現實相聯系,反映著現實生活的需要和要求。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道德實踐來調整和規范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最後,道德還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可變性。相對穩定性是指道德觀念、規范和實踐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因個別事件或短暫現象而輕易改變。這種穩定性是道德能夠發揮社會調節作用的基礎。然而,道德並非一成不變,它也會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當社會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文化環境發生重大變革時,道德觀念也會隨之更新和演變。例如,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人們對環境保護、動物權益等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這些新的社會現象正在推動道德觀念的變革和發展。
② 道德特徵的有哪些
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共同性、繼承性、穩定性、自律性、利他性和多層次性。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
道德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1道德的特徵
道德作用的廣泛性:道德作為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其作用貫穿於人類的各個社會形態,廣泛地存在於社會關系的各個領域。道德作為獨立的意識形態,所涉及的范圍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為廣泛。道德作用的廣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講道德,自覺遵守道德的規范。
道德內容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階級利益也必然不同。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對立的道德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評價標准等。
道德形態的繼承性:道德作為一種相對獨立的意識形態,有著自身的發展過程。人類對於道德准則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前進過程。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的道德除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內容之外,還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處,即人們必須普遍遵循的共同行為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