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道德是
⑴ 以下哪一項是老子是老子思想體系的中心價值a自然b無名c兼愛d道德
a自然
老子主張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⑵ d o e道德是什麼意思
DOE
abbr.Department of Energy <美>能源部
2. 實驗設計:質量控制的整個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們產品質量提高,工藝流程改善的重要保證
[英][ˌdi: əʊ ˈi:][美][oʊ]
doe
[英][dəʊ][美][doʊ]
n.雌鹿(或雌兔、雌羚羊等);
⑶ 個體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認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為 D.道德信念
A.道德認知
⑷ 品德是一種( )A.社會現象 B.意識形態 C.道德標准 D.個性心理特徵
我個人認為選D。依據是根據品德的定義來判斷的。品德即道德品質(moral
trait),是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是指個人按社會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性或傾向。
⑸ 初中語文D數學E英語D生物D道德與品質D歷史D地理E總分是多少
語文是120,數學是120,英語是120。生物和地理各是100分,道德與品質和歷史是110分,總共是570分。
⑹ 什麼是道德
行為5規范意義b上a的道德定義n 定義w3:由個i體自我意識為8起始,引4影到群體當中3,形成的《精神》《語言》《行為8》宏觀性微略統一g,即為0道德。 定義l2:道德就是脫離人m的自然屬性而適應人d的社會屬性。( 這里說的人a的自然屬性,實質就是動物性。) 道德應該是合於j天d理的行為8規范。由於f人e類的智慧可以2掌握自然天u理的動態規律,來主導天m理動態層面的提高,因此,隨著天o理動態層面的提高,道德的標准即隨之x提高。 定義d6:道德是一a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o們共同生活及j其行為4的准則和規范。不c同的時代、不w同的階級有不p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w種道德是永恆不a變的。 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0」一s起談及l,良心4是指自覺遵從2主流道德規范的心3理意識。 道德不v是天y生的,人e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q的宣傳教育及h社會輿論的長2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定義p0:道德,指衡量行為0正當與v否的觀念標准。一n個i社會一m般有社會公5認7的道德規范。只涉及u個v人h、個g人o之p間、家庭等的私人s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p社會公8共部分0的道德,稱為2社會公8德。 道德和文8化6有密切6關系,有些時代又r打上p意識形態的烙印。人m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f過,不v同的時代,不s同的社會,往往有一n些不h同的道德觀念;不h同的文0化5中2,所重視的道德元h素及b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a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e相遠」,同樣一r種道德,在不e同文4化2社會背景中7的外在表現形式、風5俗習u慣往往也c相去甚遠。 以1下w原詞條釋義i僅3僅3是對行為1規范意義x上k的道德的一n種理解: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5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5規律,人d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k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t能健康和諧、人p才j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g會長2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1順應自然。社會和人a類需要發展。在不b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t,去改造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n的事業。 也l是遵循不x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2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z類能長1久y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u到一j起就是道德,人y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我從820世紀20年代開n始查找道德的定義v,沒有很恰當的解釋,經思考、請教好多前輩,終於i得到以1上j結論,拿來共同教育後人f。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籠統的講就是有素質。 實質上o,人n之u初,性本善,也d就是說人s一f生下l來只有本能(有不c少6本能會危害其他人m的生存),而不j知約束自己x。所以3,所有人i都需要對本能的外在約束和內0在約束,外在約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v的本能中0企圖傷害他人a等對人c類社會有大e的危害的方3面;所以2,需要內4在約束(也p就是道德)來約束本能中1雖不e違法,但亦會對他人i(甚至是人v類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4。 所以3,道德就是社會規范對人b的本能的制約,換句話說,人e一j生下g來就有以7任何方6式傷害甚至殺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無j道德」),道德也o就是繼法律之v後制約這種本能,減小d這種傷害的工w具。編輯本段道德的主要功能 一e個a道德淪喪、缺失的國度,不n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也g不j可能有社會的正常發展、基本社會秩序的存在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m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歸納起來,道德具有五d個b方4面的主要功能:認8識功能 道德是引1導人z們追求至善的良師。它教導人r們認0識自己w,對家庭、對他人u、對社會、對 國家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q務,教導人g們正確地認2識社會道德生活的規律和原則,從6而正確地選擇自己f的行為5和生活道路。調節功能 道德是社會矛盾的調節器。人y生活在社會中7總要和自己a的同類發生這樣那樣的關系。因 此,不t可避免地要發生各種矛盾,這就需要通過社會輿論、風2俗習m慣、內3心1信念等特有形式,以1自己m的善惡標 准去調節社會上p人l們的行為0,指導和糾正人e們的行為2,使人t與s人i之g間、個v人x與y社會之i間關系臻於h完善與p和諧。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s奮進的引7路人k。它培養人w們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8,樹立正 確的義p務、榮譽、正義a和幸福等觀念,使受教育者成為4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k。評價功能 道德是公1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a種巨3大c的社會力x量和人e們內6在的意志力p量。道德是人j 以5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o種方6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6「善」與a「惡」而實現。平衡功能 道德不l僅0調節人s與w人i之e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a與i自然之q間的關系。它要求人r們端正對自 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3。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8德之r一l,它能教育人d們應當以7造福於d而不m貽禍於p子e孫後代 的高度責任感,從3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0遠利益出發,開l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 和防止3對自然環境的人r為8性的破壞,平衡人j與d自然之f間的正常關系。 zャむhnХuОs↓r侉tuОce⊙∏
⑺ 下列屬於道德規范現象的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評價 C,道德意志 D,道德誓詞
A、C、D。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修行有關,道德誓詞也是道德行為,道德評價只是理性的進行評價,評價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⑻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a道德認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個人認為是C道德意志。所謂志,就是意志、志向。
⑼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a道德認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因為這句話重點在匹夫不可奪志上,前面的三軍可奪帥只是鋪墊.而『志』是無形的,奪志也只是一種思想上的幻想.並不是行為的表現.所以選c
⑽ 社會主義道德核心是()
單項選擇題 第1題 A、為人民服務 B、尊老愛幼 C、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D、利已不損人 第2題 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是() A、集體主義 B、個人主義 C、平均主義 D、愛國主義 第3題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其服務的() A、政治制度 B、文化傳統 C、傳統習慣 D、上層建築 第4題 在現階段,()是調節我國社會關系的主要道德類型,是對全體公民的共同要求 A、群眾道德 B、資本主義道德 C、共產主義道德 D、社會主義道德 第5題 人民是一個歷史范疇,是對歷史發展起()的階級、階層和集團的總稱 A、阻礙作用 B、消極作用 C、推動作用 D、關鍵作用 第6題 道德的核心問題是()的問題 A、物 B、自然 C、人 D、社會 第7題 為人民服務包含著高層次的社會主義道德是() A、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B、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C、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 D、遵紀守法,不損害他人利益 第8題 集體主義中的集體的本質意義表現為以()為核心的利益集團 A、資產階級 B、農民階級 C、中產階級 D、無產階級 第9題 ()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價值取向 A、國家利益高於集體利益 B、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C、民族利益高於個人利益 D、社會利益高於集體利益 第10題 以()為本位的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社會確立的價值目標 A、國家 B、社會 C、個人 D、他人 第11題 反映階級、民族或社會共同利益的道德是() A、狹義社會公德 B、廣義社會公德 C、高尚道德 D、法律規定 第12題 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道德准則和規范是() A、職業規范 B、職業行為准則 C、職業守則 D、職業道德 第13題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礎主要是() A、社會公德 B、職業道德 C、道德品質 D、道德規范 第14題 衡量一個社會精神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會道德風尚 C、生產進步程度 D、國際交往擴大 第15題 我國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是() A、誠實守信 B、辦事公道 C、言行一致 D、奉獻社會 第16題 我國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礎是() A、愛崗敬業 B、辦事公道 C、服務群眾 D、愛心 第17題 個人道德發展的形成歸根到底取決於() A、學校教育 B、家庭影響 C、心理習慣 D、道德實踐 第18題 伴隨道德認識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內心體驗是() A、道德評價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習慣 第19題 人們在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則規范過程中表現出的責任心和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精神是()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 第20題 道德品質的特徵是() A、主觀上的道德認識 B、客觀上的道德行為 C、主觀道德認識與客觀道德行為的統一 D、主觀道德認識與客觀道德行為的區分 第21題 在人們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關系,是() A、人際交往 B、人際關系 C、社會關系 D、交往關系 第22題 人與人之間通過一定方式進行接觸,在心理或行為上產生相互影響的過程是() A、人際關系 B、人際交往 C、社會關系 D、思想交往 第23題 人們在共同的社會實踐中結成的一切關系的總稱,是() A、交往關系 B、人際關系 C、人際交往 D、社會關系 第24題 在思想認識中形成的對事物的一種較為穩定的看法或觀點是() A、思維模式 B、社會思想 C、認知模式 D、科學真理 第25題 互動雙方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社會同一領域里與對方展開的競賽爭勝,這是() A、友誼比賽 B、參與競爭 C、階級較量 D、生存斗爭 第26題 學會寬容,善於原諒他人,這是() A、好壞不分 B、不講原則 C、有失體面 D、一種美德 第27題 友誼來源於() A、人的不同性別 B、人的本能 C、人的情感生活 D、人的素質水平 第28題 正確的競爭應該是() A、你爭我奪 B、競賽爭勝 C、爾虞的詐 D、互相踐踏 第29題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講() A、實惠 B、互利 C、奉獻 D、索取 第30題 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是() A、對立關系 B、統一的關系 C、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D、無關系 第31題 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對社會承擔一定的責任 A、必須 B、可以 C、酌情 D、不必強求 第32題 思想政治素質是人們從事社會政治活動的() A、理論基礎 B、工作方法 C、指導方針 D、基本品質 第33題 ()是人們對美和美的事物的一種認識、一種感動、一種欣賞和評價 A、審美修養 B、審美教育 C、審美能力 D、審美 第34題 ()是指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仍能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A、謙虛 B、謹慎 C、自律 D、慎獨 第35題 在人才的能力結構中,其核心要素是() A、信息獲取能力 B、分析判斷能力 C、創造能力 D、社會活動能力 第36題 ()是現代人素質的靈魂 A、思想政治素質 B、科學文化素質 C、心理素質 D、生理素質 第37題 ()能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識活動,是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過程中形成的認識方面的穩定心理特徵的綜合 A、知識 B、智力 C、能力 D、文化 第38題 個人的政治立場取決於本人() A、所受的教育和知識結構 B、所屬的階級在社會經濟結構中的地位 C、一定的認知能力 D、一定的科學水平 第39題 人生的自我修養應該是() A、坐而論道 B、知行同一 C、閉門造車 D、養成習慣 第40題 道德修養的內驅力來源於() A、某種外在的壓力 B、社會輿論壓力 C、社會發展的道德需要 D、個人的內在道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