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清許真君

道德清許真君

發布時間: 2021-12-08 18:57:12

⑴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

道家的創始人、道教的始祖是老子。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中國古代歷史學家司馬遷說老子是孔子的當代人。除此之外,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也有一本老子的傳記,也被稱為《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老子是楚國人,楚國位於今天的中國南部。

(1)道德清許真君擴展閱讀: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老子》一書里。《老子》,又名《道德經》或《德道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全書的思想結構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

1、天道理論

道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本原與本體,締造、成就了天地萬物。但道成就天地方物,並非有意作為,而完全出於無意作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對道之狀態與作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實體的自然。

2、辯證思想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動」。這就是說,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所謂「物壯則老,「兵強則滅」。同時,事物的發展、事物向反面的轉化,並不是一下子實現的,需要經歷一個數量上不斷積累的過程。

⑵ 有沒有人知道有關神仙的書籍

山海經、道德經、修真十書、道法會元、上精靈寶大法、列仙全傳、塵外記、三教授神大全,這些都有記載,主要為道家書籍

道教神仙列表
一:至尊三清及諸尊神
三清:
元始天尊(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
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諸大神
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四御: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北極大帝,北極星君)
南極長生大帝(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勾陳大帝,天皇大帝)
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 (後土,後土娘娘)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為歲星(木星)
熒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辰星(水星)
鎮星(土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樞
第二天璇
第三天璣
第四天權
第五玉衡
第六闓陽
第七搖光
第一至第四為魁
第五至第七為標
合而為斗。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青龍(東):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婁、胃、昴、畢、觜、參
朱雀(南):井、鬼、柳、星、張、翼、軫
玄武(北):斗、牛、女、虛、危、室、壁
十方諸天尊: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圓明道母天尊:斗姆,北極坎宮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虛大帝
水官:洞陰大帝
降魔護道天尊:亦稱高明大帝.祖天師,即道教創立者張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聖靈應真君.翊聖保德真君.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盪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亦稱青玄上帝
太乙雷聲普化天尊:亦稱都天糾察大靈官.王善天君
南極長生司命真君:亦稱南極真人.壽星.老人星
東岳大帝:全稱為東岳天齊仁聖大帝,又稱東岳天齊大帝,東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三:靈官.太歲諸神及人身中之神
靈官:有所謂十天靈官.九地靈官.水府靈官.五百靈官.五顯靈官
功曹:亦稱四值功曹,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時的神
城隍:據說由《周禮》蠟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來
灶君
門神
財神
瘟疫神
四: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
南華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莊周
微妙元通真君:沖虛真人:即先秦道家學者,鄭人列御冠
通玄真人:據傳為文子,姓辛名鈃,一名計然
洞靈真人:即亢倉子,亦稱亢桑子.庚桑子
仙人(超脫塵世.有神通變化.長生不死,是謂仙人)
赤松子:神農時雨師
寧封子:黃帝時人
赤精子:顓頊時人
彭祖:顓頊帝之玄孫
容成公:黃帝之師
安期生:海上仙人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許真君:晉代道士許遜
北五祖: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王玄甫
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鍾離權
純陽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呂洞賓
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劉海蟾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
南五祖:
紫陽真人張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賢真人薜道光
翠虛真人陳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馬鈺
長真凝神玄靜溫德真君譚處端
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劉處玄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邱處機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晤王處一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郝大通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孫不二
八仙:
鐵拐李
漢鍾離
張果老
何仙姑
藍采和
呂洞賓
韓湘子
曹國舅

⑶ 道教中的神仙有哪些

一、三清五老

三清

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天寶君全稱玉清聖境虛無自然原始天尊)

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靈寶君等)

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方五老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二:六御天帝

六御,位居三清五老之下,這種說法源於中國古代「六合」觀念,所謂「六合」,即上、下、四方(東、西、南、北)

上:玉皇大帝(又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統御諸神萬天;

北: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統御日月萬星;

西: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統御兵戈萬雷;

南: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靈;(俗稱壽星)

下: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玉帝之妻,統御山川萬地;

東:東極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玉帝伺者,統御萬類;(俗稱太乙真人)

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合稱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位在四御之後;

三:金母木公

統領管理男女諸仙。

1、西王母,又稱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別強調, 在正統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與西王母並非夫妻關系,西王母比玉帝出現得早)。西王母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侖仙島。(俗稱王母娘娘)

2、東王公,先天陽氣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萊仙島。

四:三官大帝

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隸屬六御之西方天皇勾陳大帝管轄,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三官大帝比三清尊神出現時間還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

1、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民間俗稱福星)

2、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3、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下元節,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五:十方天尊

(由太乙救苦天尊應化而成,具體職責參看太乙救苦天尊條目)

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3)道德清許真君擴展閱讀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⑷ 道家門派都有哪些

1、全真

全真道又稱全真派,與正一道並為道教兩大派別。金代王重陽(見王重陽條)創立,主張儒、佛、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奉《道德經》、《清靜經》、《孝經》、《心經》、《全真立教十五論》等為主要經典。

⑸ 道教最著名的書籍有哪些

太平經,道德經。

⑹ 什麼是三元五臘

三元節日是 : 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節 , 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節 , 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節。五臘節日是 : 正月初一日天臘 , 五月初五日地臘 , 七月初七日道德臘 , 十月初一日民歲 , 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⑺ 詳解中國道術分哪些門派

詳解中國道術分哪些門派
道術,在中國民間是個神秘的東西,是民間神秘文化,它來源與中國的道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教會,發展歷史也是比較久遠。現在道教雖然沒有佛教那麼普遍,卻也擁有這不一般的地位,也有著很多門派,下面一起看看吧!
〔一〕正一道

據《元史•釋老志》記載:「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當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庭臣效勞,待以客禮。特賜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子孫世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籙。」這是龍虎山張天師世稱「正一真人」之始。《通鑒?輯覽》稱:「元世祖詔封張宗演為嗣漢天師、演道靈應沖和真人。」此實為張氏世襲天師之始。據《元史-成宗本紀》記載,元成宗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授張宗演次子張與材(第三十八代天師)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從此「天師道」又名正一教、正一道。
《明史•方技傳》說,正一派道士大都是「專持符籙,祈雨驅鬼。」一般說,正一道主要從事符籙齋醮。自從道教分衍宗派之後,合皂山主要傳葛玄靈寶法籙,稱靈寶派;龍虎山傳張道陵法籙,稱正一派;江西一帶流傳許旌陽法籙,稱凈明派。這三派後來亦均總歸於正一道。
〔二〕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嚞(重陽)至山東寧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其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王重陽說:「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來做一家」、「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釋道以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教其門徒諷誦《孝經》、《心經》、《道德經》。其教規與正一道不相同:不娶妻室,不茹葷腥,為出家道士,一般多住宮觀內,以清修煉養為主要宗教生活內容。
在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煉師張伯端(紫陽)依據《參同契》原理作《悟真篇》,興起了以修命為主的煉養一派。
由於王重陽之全真道與張伯端開創之丹鼎一派均重煉養;又都依託東華少陽君王玄甫、鍾離權、呂岩為祖師;又因王重陽派興起於北方,張伯端派興起於南方,故王重陽全真道稱為丹鼎派之北宗,張紫陽派稱為丹鼎派之南宗。據明都印《三餘贅筆》載:「其南宗者,謂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岩、遼進士劉操,操授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謂呂岩授金王重陽、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全真派在元以後發展的支派很多,其中以元邱處機(自號長春子)所開創之龍門派最為隆盛。邱長春,山東棲霞人,年十九為全真道士,師事王重陽。成吉思汗在雪山,遣使求之。邱長春應命行萬有餘里,歷四載而始達雪山。成吉思汗問長生久視之道,告以清心寡慾為要。問治平之方,則答以止殺。成吉思汗甚器重,稱為神仙,仍遣使送還。其後累降旨褒揚,並命邱長春管領」天下應有的出家善人。「由於邱長春受朝廷重視,社會影響較大,故龍門派在元代便信徒較多。
〔三〕真大道教
本名大道教。創使人為滄州劉德仁,時在金熙宗皇統年間。《通鑒輯覽》說:
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劉德仁之所立也。其教以苦節危行為要,而不妄取於人,不苟侈於己者也。五傳而至酈希誠,居燕城天寶宮,見知憲宗,始名其教曰真大道。授希誠太玄真人,領教事。
劉德仁,道號無憂子,滄州樂陵人。生於北宋宣和四年(西元1122年)。六歲時遭遇北宋末徽宗、欽宗被金人所虜的靖康(西元1126-1127年)之變,隨家徙居鹽山太平鄉。皇統二年(西元1142年),劉德仁二十一歲,託言老君授道,創建了」大道教「。據《宋學士文集》五五《書劉真人事》:」金皇統二年十一月,遲明既望,似夢非夢,有老人須眉皓白,乘青犢車至,授玄妙道訣而別,不知所之。「又說:」一日晨起,有老叟乘犢車相過,摭《道德經》要言授之,曰:『善識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乃授筆一支而去。「其教旨有九項:」一曰視物猶己,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親,誠於人,辭無綺語,口無惡聲;三曰除邪淫,守清靜;四曰遠勢力,安貧賤,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衣食取足,毋為驕盈;七曰虛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塵;八曰毋悖強梁,謙尊而光;九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同上)在道教煉養方面,主張」見素抱朴,少思寡慾,虛心實腹,守氣養神。「(元杜成冤《改建先天宮記》)對於」飛升化煉之術、長生久視之事,則曰,吾不得知。「(元趙琳清《大道延祥觀碑》)但亦從事替人驅狐役鬼、劾召鬼神。據《書劉真人事》說,金大定十五年(西元1175年)詔劉德仁居燕京天長觀,賜號東岳真人,大道教以此流傳更廣,」傳其道者遍中國。「劉德仁死於大定二十年(西元1180年),前後行教三十八年。該道派五傳至酈希誠,元憲宗賜名」真大道「、六傳至孫德福,在至元五年(西元1269年)曾奉詔統轄諸路」真大道「。八傳至岳德文,其教更盛。其教至元末猶不衰,但元以後逐漸衰微,終於消失。
〔四〕太一道
創始人為衛州(今河南汲縣一帶地方)蕭抱珍,時在金熙宗天眷年間(西元1138-1140年)。其教傳」太一三元法籙「之術,故名」太一「。全真道和真大道教皆不太注重符籙法術,而太一道獨以此出名,頗與天師道相接近。主張以老子之學修身,以巫祝之術御世。元王鶚《重修太一廣福萬壽宮碑》謂:」初,真人既得道,即以仙聖所授秘籙濟人,祈禳詞禁,罔不立驗。天眷初,其法大行。「元王惲《秋澗集》六一《韓君碣銘》謂:」遠邇向風,受籙為門徒者歲無慮千數「。足見當時信奉太一道者之多。金熙宗皇統八年(西元1148年)詔蕭抱珍赴闕,頗加禮敬,敕所居觀額以」太一萬壽「四字。元憲宗二年(西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蕭抱珍為」一悟真人「。蕭抱珍行教達三十年。卒於金大定六年(西元1252年)。
蕭抱珍去世後,由其弟子韓道熙嗣教,仍襲蕭姓,故亦名蕭道熙。金大定九年(西元1169年),金世宗敕在觀內建立」萬壽「額碑。太一道」聲教大振,門徒增盛「(《秋澗集》四七《二租形狀》),達數萬人之多,其流布區域,」東漸於海「(同上)。太一道傳嗣有秘籙法物,繼法嗣者皆改姓蕭,即以祖師之姓為姓。四傳至蕭抱珍之再從孫蕭輔道,元世祖以」安車來聘「(《秋澗集》三八《清蹕殿記》),並賜號」中和仁靖真人「。五傳至蕭居壽(本姓李),《元史?釋老志》謂:」至元十一年(西元1274年),建太一宮於兩京,命居壽居之,領祠事,且禋祀六丁,十三年(西元1276年),賜太一掌教宗師印「。太一道六傳至蕭全佑(本名李),七傳至蕭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泰定間(公元1324-1328年)猶不衰。但以後則漸次衰微,終而消失。
〔五〕凈明道
亦稱凈明忠孝道。該道派發勒於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西元1131-1162年)。江西南昌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託言許真君(遜)降授給他」飛仙度人經凈明忠孝大法「,」凈明大法「始行於世。至元初,有道士名劉玉清,經他清整」凈明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凈明忠孝全書》,正式形成了凈明道。該道派奉許旌陽(遜)為教祖。行教側重以符籙禁咒驅邪降妖,以守一齋醮修仙度人。此道派傳播於江南,在元明間影響較大,以後漸衰微。
總結: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文化發展更是多樣多彩!

⑻ 請教正一天師道教早晚課的內容

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於元代中後期形成後,一直流傳至今。正一道的形成,以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張陵第三十八代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為標志。該年元成宗在已授張與材管領江南諸路道教的基礎上,加授其為「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正一道以龍虎宗為核心,以張陵後嗣為首領的領導核心已經形成。龍虎宗大約形成於唐代後期。兩宋時,與茅山、閣皂二宗並稱「三山符籙」,宋室對三宗首領的禮遇和支持幾乎不分軒輊,三宗的勢力也在伯仲之間,茅山宗的發展還常常略勝一籌;且彼此都是平等的,並無隸屬關系。從張陵起,其子孫雖代代被稱為「天師」,但那隻是教徒對首領的尊稱,或流行民間作為一般民眾的口頭稱呼而已,官方從未正式承認,連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僅賜張陵子孫以「先生」稱號,加封第三十代孫張繼先為虛靖先生等。然而至元代,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蒙古貴族以武力威震歐亞,入主中原後,亦以強權政治作為維護統治的主要手段。但為了籠絡人心和軟化人民的反抗意志,不得不利用其它意識形態的手段,特別是宗教作為強權統治的補充。元世祖統一江南後,張陵後嗣及其龍虎宗特受榮寵。從至元十三年(1276)元世祖召見張陵第三十六代孫張宗演起,直到元末第四十一代張正言止,代代被封為天師、真人,或大真人,並受命掌領江南道教。以官方名義封張陵子孫為「天師」,並命其掌領江南諸路道教,都是僅見於元朝特有的制命,反映出元室崇奉張陵後嗣及其龍虎宗的用心。天師封號是尊貴的桂冠,掌領江南諸路道教又是很大的實權,張陵子孫獲此榮寵,立即身價百倍,在整個道教界,特別是在眾多符籙道派中,地位便顯得十分突出和顯要。諸如江南地區各級道官的任命,各派宮觀的賜額,各派之間矛盾的解決,以及各派有重大事務須向元室請示等,都須首先報告天師,或請天師轉達。這樣一來,歷代天師自然成為江南諸符籙派共同的首領,龍虎宗也就成為各符籙派的核心,這就為日後正一道的成立准備了領導核心。早期正一道教一直重視《道德經》的誦念。《道德經》成為其重要的功課經,《洞玄五稱經》稱: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經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煥乎奇文,誦之千日,虛心注玄,白日升仙,上為西華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慶於七祖。具體查看 http://hi..com/%D7%CF%CE%A2%B7%F2%C8%CB/blog/item/17831c451b76463a869473e1.html,謝謝觀看,

⑼ 中國道教分那些門派

中國道教的主要教派為全真,茅山派,靈寶,正一和凈明五個派別。

1、全真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

開宗祖師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早年曾應武舉為狀元,入仕,後辭官歸隱。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鎮遇仙,為漢鍾離和呂洞賓,得授金丹口訣。遂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間出關赴山東傳教。招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稱全真七子。

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籙、丹葯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當今中國道教協會會址即為龍門祖庭之一的北京白雲觀。

⑽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

在中國宗教史上,被學界公認的道教創始人是五斗米教的教主張道陵。

張道陵,東漢人,被視為道教的創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張道陵、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張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鶴鳴山修道,創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 建立二十四治作為傳教區域。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中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認為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占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法律效力的范圍的是 發布:2025-05-18 04:24:18 瀏覽:767
執行法律知識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8 04:21:33 瀏覽:135
山東計劃生育條例罰款 發布:2025-05-18 04:14:57 瀏覽:877
法律服務采購河南 發布:2025-05-18 04:10:37 瀏覽:956
富寧縣律師 發布:2025-05-18 03:56:57 瀏覽:608
人身侮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8 03:56:52 瀏覽:714
教育局貫徹勞動合同法情況匯報 發布:2025-05-18 03:35:02 瀏覽:844
法律碩士對英語的要求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916
公司合夥人之間的法律協議有效嗎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208
抵押司法拍賣 發布:2025-05-18 03:25:11 瀏覽:552